《送別》不僅僅是一首歌,而是每個人心中無法觸及的離別的悲傷

2021-02-13 熱河路上的浦鎮青年


F    o    l    k       M    u    s    i    c


我們不管身處何方,有相聚,有離別,但是最終記憶比較強烈的那就是《送別》了。我們的人生其實就是不斷的送別,直到最後把自己送出這個世界。

李先生的喉嚨聲線本身就比較低,這讓我感覺到就像很老的人在哭訴,但又非常的無奈。配合這慢速的吉他伴奏,使我感到無法呼吸的痛,只能這樣慢慢的煎熬。

最早接觸《送別》這首歌是在很小的時候,記得是小學的音樂課上,當時老師是用鋼琴彈著簡單的伴奏讓我們跟著唱,在那個時候,我們還不能感覺這首詞的悽涼與絕望。只是隨著老師的鋼琴聲跟著和。

《送別》的詞作者:李叔同 是我們近代著名的藝術家,後期剃度出家,法號弘一

此人一生放浪不羈,在各個藝術領域裡都是一位大家,據說這首歌詞是與他的一位紅顏,分別後寫下的。表達他的悲傷與絕望,最後剃度出家。也有一說是送給摯友許幻園的,我想不管是送給誰,裡面表達的感情絕對是絕望且悽涼的。

這首歌翻唱的人很多,從李先生的悲慘低吟到樸樹的娓娓道來,甚至陳綺貞的溫柔女聲。不知為何那麼多人翻唱,也許都是想用自己的感覺來詮釋這首歌的悲傷吧。

《送別》其實不僅僅是一首歌,而是每個人心中無法觸及的離別的悲傷,其實每個人在人生當中都是不斷的送別


相關焦點

  • 離歌,一首離別的歌
    離歌,一首離別的歌昨天一早醒來,把離歌2幹掉了,馬卓,一個倔強的女孩,覺得自己和她在性格方面挺像的!但是她的背影是悲傷的,我同情她,也羨慕她。因為她敢愛敢恨。但是現實是殘酷的,受傷是在所難免的,或幸福或悲傷,都取決於有沒愛對人。。。女生最容易滿足也最容易愛上壞男人,就像毒藥一樣的男人,或許愛情就是毒藥,讓每一個人都沉溺其中不願捨棄。。。
  • 最是動情傷離別——送別詩鑑賞
    送別詩,是抒發詩人離別之情的漢族詩歌。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維、王昌齡等。送別詩抒寫離別情緒,是分離時迸發的情感火花。要把這種情感火花表達出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離別、老去、死亡,是我們每個人都不願意看到的
    有些歌隔一段時間就會重複聽起,聽來聽去,聽出新的體驗。最近在聽樸樹,聽來聽去,聽起來每一首歌都是關於三個詞: 離別、老去、死亡。 樸樹有三張專輯,從二十多歲唱到四十多歲,有人說他依然少年。 但再聽樸樹時,我找到的是另一種情緒表達,是一個人在反覆打量自己存在或消失的意義,當他總是不經意地唱起死亡時,並非若無其事,而是甚至煞有介事地,放到每一首歌裡。 《那些花兒》是愛情嗎?死亡,死亡比愛情更遠。
  • 一首很美的送別詞,比喻出彩,有溫度有情感的文字讓送別充滿祝福
    他們會在送別的時候寫首詩詞,藉以增添送別的儀式感,這一首首送別的詩詞也會將親人朋友間的感情加深。空間的隔離感、時空的距離感、心理的距離感讓送別詩詞具有獨特的藝術美麗。像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就是一首送別詩,「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也成為了傳誦了千年經久不衰的送別名句。
  • 蘇軾的一首送別詩,情緒的反轉,讓友人得到勸慰,離別不再傷感
    在我國從古到今的文學史中,描寫離別的文人通常是非常多的。但是,很多離別的作品,總會有一種非常傷感的意境,讓人讀起來非常的難過。因為離別可能意味著見不到這個人或者是因為一些變故才離開這個人。所以說,多愁善感的文學家們寫的離別,都是有非常濃厚的個人情感的,總能給人傳達一種壓抑的信號。
  • 唱一首《送別》| 送別《城南舊事》導演吳貽弓
    李叔同留日期間,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於1915年的《送別》 ,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如今《旅愁》在日本傳唱不衰,而《送別》在中國則已成驪歌中的不二經典。沈心工也曾根據《夢見家和母親》寫過一首《昨夜夢》,但最終沒有抵得過李叔同《送別》的光芒。除此之外也有其它一些傳唱版本。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 吳奇隆寫給陳志朋的一首歌,是「小虎隊」三人友情的最好證明
    「當你踏上月臺,從此一個人走,我只能深深地祝福你」,這是吳奇隆單飛後首張專輯裡的一首歌,同樣,它也是吳奇隆為好友陳志朋送上的美好祝福。《祝你一路順風》詞曲質樸,整體算不上華麗,卻把離別前的祝願詮釋地深情款款。而這首歌,也是「小虎隊」三人之間最真摯的情誼的表現。
  • 含淚再見,畢業離別十大歌曲
    畢業,是一個沉重的動詞;畢業,是一個讓人一生難忘的名詞;畢業,是感動時流淚的形容詞;畢業,是當我們以後孤寂時候,帶著微笑和遺憾去回想時的副詞;畢業,是我們夜半夢醒,觸碰不到而無限感傷的虛詞。若干年後,假如我們還能夠想起那段時光,也許這不屬於難忘,也不屬於永遠,而僅僅是一段記錄了成長經歷的回憶。排名不分先後。
  • 金曲 那些年感動過我們的離別歌曲
    這首歌一出來便賺取了無數離別人們的眼淚,對即將離校的畢業生來說,這首歌無疑是表達彼此情感的最好詮釋。無法阻止離別的發生,仿佛連空氣中都帶上了絲絲的愁緒。實際上這首歌無論詞曲其實都遠遠不是齊秦的顛峰作品,但無可爭議的是這卻是齊秦作品中最廣為傳唱 的一首,只因為在那樣的一個年代,就是這樣的一首非常平實的歌對於當年流行文化相對落後的我們來說卻是無比真摯動人
  • 林俊傑又一首逼死翻唱者的歌,很透徹的悲傷,聽一遍就要單曲循環
    如果你知道這三首歌在JJ和JM心中的地位,你會明白《生生》給了JM一種什麼樣的感動。雖然《生生》總體來說是一首經典的林氏情歌,但它所描寫的絕不是小情小愛。這首歌龐大的的格局和理念絕對是整張專輯的壓軸,是一首關於人生的大作。這一點從旋律,歌詞,還有編曲都能看出來。歌詞寫得非常有深度。已經不僅僅是一首你儂我儂的小愛情了,而是更為普世的大情感,眼界不一般。
  • 畢業季歌曲那麼多,李叔同的《送別》傳唱百年依然深深打動我們
    每每「長亭外,古道邊……」的旋律響起,總會讓人想起還能再見或者再也不見的朋友,一首《送別》道盡人生如夢、離合悲歡,傳唱百年,經久不衰。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李叔同是那個時代傑出文人心中的明珠。林語堂說:李叔同是我們時代裡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張愛玲說: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圍牆外面,我是如此的謙卑。
  • 送別——李叔同
    《夢見家和母親》是首「藝人歌曲」,這種歌曲19世紀後期盛行於美國,由塗黑了臉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員領唱,音樂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調創作而成。奧德威是「奧德威藝人團」的領導人,曾寫過不少藝人歌曲。 李叔同留日期間,日本歌詞作家犬童球溪採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於1914年的《送別》,則取調於犬童球溪的《旅愁》。
  • 明明是一首送別詩,卻被駱賓王寫成叛逆者之歌,寓意深遠!
    說起駱賓王,很多人就算不知道他的名字也一定知道他的一首詩——《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小佛讀小學那個年代,這是二年級語文課的一首詩。駱賓王的出名其實不僅僅因為年少時寫出了《詠鵝》,更是因為武則天臨朝稱制後,駱賓王與徐敬業等人起兵討伐武則天,轟動一時的《討武曌檄》就是駱賓王的作品,這篇檄文,寫得極好,就連武則天自己讀後產生了惜才之情,「有如此才,而使之淪落不偶,宰相之過也」,可見這篇檄文煽動力之強了。今天咱們來讀一讀駱賓王的另一首古詩《於易水送人一絕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 丁曉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歌
    臺灣樂壇著名的女填詞人丁曉雯前幾年出了一本書---《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歌》,講述了她在樂壇這三十年的故事:最初參加大學城比賽的意氣風發,在滾石唱片做製作助理的艱辛與快樂,三進三出飛碟唱片的複雜心情,不過這些都被丁曉雯以一種相對輕鬆的筆調記錄下來。
  • 陳慧嫻的「千千闕歌」這四個字很美,卻不知道這是一首悲傷的歌
    自1984年,陳慧嫻以一首《逝去的諾言》出道走紅,1989年在「幾時再見演唱會」上以《千千闕歌》結束五年的歌唱生涯退出歌壇。歌裡結尾唱到:「來日縱使千千闕歌,飄於遠方我路上,來日縱使千千晚星,亮過今(那)晚月亮,都比不起這(那)宵美麗,亦絕不可使我更欣賞,因你今晚和我唱」,成為了陳慧嫻和歌迷最唯美的落幕和對未來最美妙的憧憬。
  • 王勃最為經典的一首詩,寫出了許多人無奈的離別之苦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 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王勃(649--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縣)人。六歲能文,十四歲應舉及第,授朝散郎,為沛王府修撰。十七歲被沛王李賢徵為侍讀。二十歲時,因恃才傲物,遭同僚所嫉,高宗以其《檄英王雞文》是挑撥諸王子為由頭,將他逐出沛王府。二十三歲為虢州參軍。二十七歲往交趾省父,途經南昌,以一篇《滕王閣序》譽滿天下。
  • 畢業季最催淚的10首歌 臨沂的同學們會唱哪一首
    1、《我的未來不是夢》張雨生   張雨生的這首歌是一個傳奇,它可以激起身處迷茫之中的人,一個自信的理由。它唱的不只是對未來的憧憬,還有對過去的憂傷,它是適合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的人聽和唱的,大學畢業生正處於這個人生的十字路口上,聽它能不催淚嗎?
  • 樸樹唱《送別》為什麼哭了 《送別》歌詞及故事來源
    最近,樸樹在錄音棚開唱《送別》,當音樂緩緩響起,樸樹唱著唱著突然失控大哭,一度哽咽失聲。  樸樹那麼灑脫,那麼酷,仿佛早已看透一切。他平和,也炙熱。他是不曾改變的少年,永遠不會打敗。樸樹,你怎麼了?  樸樹說:一生能寫出這樣的歌詞,死而無憾。  《送別》是一首怎樣的歌呢?
  • 畢業季有那麼多的歌,李叔同s《送別》已經唱了一百年了
    每當「長亭外,古道邊……」的旋律響起時,他總是讓人們想起他們可以再見或再也見不到的朋友,一首歌《送別》告訴我們,人生就像一場夢,離別的悲歡離合,唱了一百年,延續了很久。在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在芳草碧連天古道旁。晚風吹柳笛聲和夕陽山外山。天涯海角,朋友半散。
  • 《送別》歌詞及故事來源,樸樹唱《送別》為什麼哭了
    《送別》是一首怎樣的歌呢? 弘一法師在俗時,有年冬天,大雪紛飛,好友許幻園站在門外喊出李叔同和葉子小姐,說:「叔同兄,我家破產了,咱們後會有期。」說完,揮淚而別。 李叔同看著昔日好友遠去的背影,在雪裡站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