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鮮魚糊湯粉,燉出武漢最江湖的滋味

2020-12-27 騰訊網

本文由食味藝文志原創,授權轉載請聯繫後臺。

老實說,我並不覺得餓大魚海棠是一部好電影,一流美工的背後,是二流剪輯、三流BMG和不入流編劇。本來是抱著情懷來的,然整個觀影過程我都在渾渾噩噩中度過,以至於成年禮那一段,看到椿喝下那碗能變成魚的湯時候,我的腦子裡居然浮現出一碗香噴噴的魚湯來。

魚湯確實是個好東西:寧波菜「大湯黃魚」,用雪菜滾大黃魚,滾出白湯,鹹鮮味美;杭州菜「木郎豆腐」,用嫩白豆腐和鱅魚頭文火慢燉,一直燉到魚頭碎散豆腐入味;揚州菜蘿蔔絲汆魚湯,蘿蔔香軟,魚湯濃儼,又是一番滋味;鄭州菜黃河鯉魚焙面,酸甜的鯉魚湯汁浸透了筋道的手工麵條,飽腹、開胃,足夠讓人滿足。

雖然各地都有美味的魚湯,但要說其中最夠滋味者,我以為還要算是武漢的鮮魚糊湯粉。知道這道小吃是在十幾年前,當初風靡一時的水木清華BBS出現過一個流傳甚廣的校園愛情故事:大三的學長帶著純純的學妹吃了一碗鮮魚糊湯粉,倆人就此變成男女朋友。後來一起畢業、一起去上海打拼、一起接受職場的歷練和上升,直到分手。小說的結尾很煽情,女主說:「上海沒有糊湯粉,武漢有,我們大三那年的武漢有。」

當時我沒有吃過糊湯粉,讀了故事以後很奇怪,在早餐之都武漢、在蔡林記和周黑鴨的圍追堵截下,終日無所事事而又嘴刁的大學生們,為何偏偏對糊湯粉情有獨鍾。

後來去武漢出公差,點名了要嘗糊湯粉。做東的地主很熱情,忙了半天,幫我從月湖附近的酒店裡打包來一份精緻的糊湯粉來:湯色雪白,是用鱔魚熬的,飄著小段的鱔片;湯裡似乎加了皮凍骨膠之類的東西,勺子攪動稠稠的;米粉煮的不生不散,浸在湯裡,非常鮮爽的樣子;湯麵上還飄著香菜,賞心悅目。我嘗了一口,向主人豎起大拇指:「好吃。」心裡卻在暗自打鼓:這麼精緻的吃食,還是路邊攤頭的味道麼?

直到在戶部巷吃到那種大鍋的糊湯粉,我才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種滋味。魚湯也很白,但有點特殊的魚腥味,是被白胡椒刻意掩蓋的;湯頭原本不夠濃,所以加勾了芡汁;沒有香菜,但加了辣蘿蔔,紅油浮在白湯湯麵上,也分外好看;米粉很細,看似不夠管飽,但身材壯碩的老闆娘給了我一根炸得金黃的油條,掰開來丟在湯裡。柔軟的米粉和香脆的油條塊形成一種粗暴而又絕妙的立體口感,實在是很奇妙的體驗。

武漢人告訴我,魚湯粉的主料用的是餵貓吃的,很腥的小鯽魚,當地人稱為「貓魚」,一般人是不吃的。但是小吃攤卻搜集來,燉熬隔夜到酥爛無形,然後用調料和醬菜掩蓋腥味,再加米粉油條炮製而成。武漢是港口城市,碼頭上的工人們能有這樣一碗填飽肚子的湯粉就很滿足,而這種看似粗放,實則滋味綿長的小吃,代表的正是武漢一地的碼頭文化。

其實,油條泡湯吃,並不只是武漢人的獨家發明,在我家鄉的江浙一帶,就有油條泡紫菜湯的風俗。雖然它沒有被列入「有關部門」彙編的傳統名菜名目,但一定是很多人「小時候」的味道。油條要用炸過夜的老油條,否則不夠韌,切成小段,加入鹽巴、紫菜碎、蝦皮和榨菜丁,開水一衝,一碗好湯。比之武漢糊湯粉,欠了濃鬱,但勝在清新,這又是另一種靠近大海的文化了。

豆瓣影評對《大魚海棠》這樣評價:「電影首先是完滿的故事,其次才是攝影美術鏡頭調度之類的錦上添花。再多的情懷,也沒法掩蓋沒有好劇本的尷尬。」我認為,這就好像那碗用鱔魚熬煮的精緻的、不加油條的湯粉,已經失去了武漢碼頭文化的本真。

關於本文

出品 | 食味藝文志(ID:SWyiwenzhi)

作者 | 魏水華

相關焦點

  • 希望是一碗鮮魚糊湯粉
    「希望是一碗鮮魚糊湯粉 」 ——@吃掉你的不開心 早上刷微博的時候看到這條,突然有種難言的感動。點進去看了看博主的微博,定位在海外。
  • 武漢,你欠我一碗好吃的家鄉面?這20碗讓你一秒回老家!
    一碗飄著鮮美魚香味兒的糊湯粉,撲面而來的是水鄉澤國、極具武漢碼頭文化氣息的味道。在武漢人眼裡,糊湯粉一定要與油條搭配著來吃,酥軟滾燙的,浸進湯裡,那種鮮香和酥軟的口感,就是對清早老武漢人的一種饋贈。除了熱乾麵,不如來一碗鮮魚糊湯粉,將油條撕得碎碎的,感受一下連湯帶汁一氣呵成裝入胃裡的滿足。
  • 夜遊武漢打卡攻略② | 武漢的宵夜江湖,戳→
    江湖冷暖,宵夜開席。想一品武漢純正的市井「夜生活」,一頓美食是最直接的方式。一張方桌,幾道美食,三五好友,趁著金秋的微涼,談天說地,疲憊一天的身心就此熨帖撫平。美食是深夜的主角,美食背後的人間煙火,則是市井的靈魂。
  • 火到韓國的武漢美食已經全部都找到,坐地鐵去吃吧!
    》的熱乾麵 《風味人間》的小民大排檔 《人生一串》的烤乾子 《宵夜江湖》的藕湯 ...... 面窩、糯米雞、鮮魚糊湯粉......
  • 《街頭美食鬥士2》和白鍾元「逛吃」武漢,等春暖花開再約武漢
    在《街頭美食鬥士2》,大叔來到了武漢。武漢是個美好的城市,這裡不僅有櫻花,還有美食。熱乾麵、藕粉、排骨蓮藕湯、炸面窩、糊湯粉……今天就跟隨白鍾元大叔的《街頭美食鬥士2》,一起尋找武漢最火爆的美食。這家熱乾麵店也是武漢最熱的小館之一。阿姨先盛好麵條,再逐次加入醬汁和配料。最終一碗香噴噴的武漢熱乾麵就完成了。白大叔吃完熱乾麵後評價說:就像把炸醬麵攪拌得很香很香的感覺,但又不是炸醬麵的感覺。我覺得這裡白大叔想表達的應該是越吃越香。
  • 2017·圓夢 | 萌新攻略 : 武漢每天不一樣,說的應該是這件事
    ▼熱乾麵/粉 ,豆皮,面窩,餈粑,豆絲,炸醬麵,涼麵,牛肉粉/面,糊湯粉,餛飩,油餅,苕面窩,歡喜坨,糯米雞,米粑粑,糯米包油條,油餅包燒麥,雞冠餃,酥餃,燒麥,煎包,汽水包,糊米酒,蛋酒,甜豆腐腦,豆漿,綠豆沙……▼當湖北人用勺子吃紅薯的技能震驚了全國的時候,武漢人才知道:並不是每個城市的人都能擁有
  • 《街頭美食鬥士2》和白鍾元「逛吃」武漢,等到春暖花開,我們再約武漢
    熱乾麵、藕粉、排骨蓮藕湯、炸面窩、糊湯粉……今天就跟隨白鍾元大叔的《街頭美食鬥士2》,一起尋找武漢最火爆的美食。 7、汪記鮮魚糊湯粉 武漢過早可以一個月不重樣,除了熱乾麵,還有一個早點,糊湯粉。
  • 武漢過早,天下第一!——央視都誇「蠻紮實」的武漢過早,究竟一共有多少種?
    武漢人跨越長江三鎮的過早盛宴,種類雖多,卻無論如何都繞不過熱乾麵。想在中國找到一個沒有蘭州牛肉麵的城市很難,但出了武漢想再吃到一碗熱乾麵,更難。小時候我總覺得,沒有熱乾麵的城市就是遠方。武漢牛肉生燙的燙料種類以牛內臟為主料,新鮮的生的嫩牛肉用滾燙高湯燙熟,迅速撈上來放在同樣剛出鍋的粉或面上,保持住鮮嫩的口感。聽起來似乎很簡單,但是要做出一碗可口的生燙,除了食材要新鮮,火候至關重要。(點擊下列圖片可跳轉相關文章)
  • 武漢人吃個早餐都辣麼多花樣!分分鐘饞死外地人!
    熱乾麵是武漢人過早的首選小吃,武漢人對它的感情,就不必再費言語。武漢人每天早晨最愜意的事情就是舒舒服服的來一碗熱乾麵。芝麻醬的醇香,麵條的勁道,3.5——4元一碗,再搞碗蛋酒或者是綠豆湯,聽了頭!武漢的牛肉粉分牛雜、牛肉、生燙幾種。湯汁一定要濃鬱,把點蔥,把點辣椒,那種進味到粉裡的滋味只有武漢人才懂!吃完一碗還想吃!
  • 聽說,武漢過早一個月不重樣?這真的不是傳說!
    周記熱乾麵豆皮大王:麒麟路與桃花街交叉口老武鍋豆皮:靜安路鐵路局對面阿斌三鮮豆皮:水陸街(水陸街與復興路交叉口)曾記豆皮大王:漢陽大道五裡新村漢陽醫院巷子口味美香豆皮:廣八路輕音社旁鮮魚糊湯粉泡油條被譽為
  • 走吧,去吃武漢!
    魚糊湯粉,被譽為武漢人的羊肉泡饃,一碗飄著鮮美魚香味兒的糊湯粉,撲面而來的是水鄉澤國、極具武漢碼頭文化氣息的味道。徐嫂糊湯粉館(自由路戶部巷內);李記鮮魚糊湯粉(大成路19號);懷貨糊湯米粉(惠明路老味魚莊對面);辣妹子鮮魚糊湯粉(前進五路`近中山大道);老楊家鮮魚糊粉(南京路)等。
  • 大武漢真好吃|7部關於武漢的豆瓣高評分寶藏紀錄片
    表皮吃起來就非常軟嫩,每一口都是流動的爽滑,但又帶著燒烤特有刺激滋味。還有湘西吉首牛土匪音樂烤吧,不喜歡幹燒烤的小王,在家人的影響下,帶著老婆回到了湖北武漢開了家燒烤店。小王不願放棄唱歌的愛好,在燒烤之餘給食客來首小曲,吸引了更多的食客來他店裡吃飯!
  • 熱乾麵、豆皮、生煎……廣州高鐵直達4h,重啟的武漢依舊美好!
    ,大家可以自行選擇黃鶴樓武漢重啟的那一刻最亮眼的便是黃鶴樓了承載了武漢歷史記憶的它成為了武漢最讓人難忘的標誌物除了欣賞它的美景更是為了一份份武漢的香噴美食呀~熱乾麵2020年最火的一張圖片應該要數那一碗熱乾麵了
  • 熱乾麵、豆皮、生煎……深圳高鐵5h直達,重啟的武漢依舊美好!
    >成為了武漢最讓人難忘的標誌物 熱乾麵 2020年最火的一張圖片 應該要數那一碗熱乾麵了
  • 在武漢,99%的人都愛吃魚,剩下的1%是對魚過敏
    不過,有一種食材,雖然沒有大紅大紫,卻是武漢人幾乎每天都離不開的日常——魚。有句話說:在武漢,99%的人都愛吃魚,剩下的1%是對魚過敏。這麼愛吃魚的武漢人,到底把魚吃出了什麼花樣?武漢人為什麼愛吃魚?▲烤魚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
  • 武漢美食太多了!除了朱一龍曬的熱乾麵,韓國美食家還找到了這些
    4月8日,是武漢正式解封的日子,湖北籍演員朱一龍在綠洲曬出了他吃熱乾麵的照片,以示慶祝,為家鄉美食打call!說到武漢,很多人最能想到的就是美食熱乾麵和著名古代建築黃鶴樓。在韓國美食綜藝節目《街頭美食鬥士》第二季播出了武漢特輯中,韓國美食家白鍾元在武漢走街串巷,品嘗特色地道的漢味美食,除了濃鬱噴香的熱乾麵外,更是介紹了不少武漢特色美食:香辣鮮嫩的油燜大蝦、熱氣騰騰的排骨藕湯、酥脆的面窩、熱辣的糊湯粉、油潤的豆皮。螢屏上的美食,讓觀眾看了直吞口水,直呼想立馬飛到武漢來吃。
  • 大武漢的食色江湖,外地人都饞哭了
    這個時節的溫度和溼度是一年中最舒適的時候,而在這樣的天氣裡,鹹鴨蛋裹上黃泥,更容易吸收天地精華。濃鬱的鹹蛋香味,搭配誘人的鮮肉香味十足,絕對是端午最佳的味覺體驗。而正式進入夏季之前,一份端午節前應景的綠豆糕,也是武漢這方土地的傳統美味。說到武漢的食色江湖,過早,近在江湖之內,遠在江湖之邊,卻又是一個正宗武漢吃貨進入美食江湖的必經之路。
  • 來看看武漢其他的美食吧,真是讓人垂涎三尺
    三鮮豆皮三鮮豆皮是湖北省武漢的人們早餐的主要食品之一,也是最具特色的中華民族傳統小吃之一。三鮮豆皮是糯米和豆皮的混合物。它是以餡料裡的鮮肉、雞蛋和蝦命名的。起初,這道美食是武漢的人民只有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才會吃到的一種難得的美味,後來隨著人們生活越來越好,它成了最普通的早餐。
  • 一碗小魚燉鹹菜,說盡南來北往,南甜北鹹,卻不過一個「鮮」字
    一碗小魚燉鹹菜文字原創 / 秦聿森好滋味到底是個什麼味?東酸西辣,南甜北鹹,浙東的鯗,皖南的臭,各地有各地的喜歡。但是,在這樣的大雪天氣,一大罐濃湯,比如是羊雜湯,那種令人垂涎欲滴的鮮味,也許沒有誰不喜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