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破產之日》射偏了子彈

2021-02-19 澎湃有戲

撰文:哈搭巴

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韓國影視人已多次在銀幕、螢屏上再現那段「黑暗的日子」,但在筆者看來,拍得最為有趣且最具深刻意涵的,反而來自一部喜劇。


2017年,韓國國家臺KBS電視臺播出了電視劇《最佳的一擊》,該劇實質上是該臺王牌綜藝節目《兩天一夜》的衍生劇,當年之所以力推該劇,是為了給剛剛中途加入《兩天一夜》節目的演員尹施允造勢。


尹施允扮演一位1990年代初的韓流明星,在一個雷雨夜突然穿越到了2017年。其中作為劇中重要道具的,便是一張1994年的銀行存單,面額20億韓元,《最佳的一擊》裡許多劇情都圍繞這筆巨款展開,等到好不容易去銀行取錢時,劇中各色人等才發現,這家銀行在1997年的金融危機時倒閉了,他們都不過是紙面上的富翁,空做了一場黃粱美夢。


《最佳的一擊》對於那場金融危機的呈現可以說是充滿套路,但又不乏驚喜。相比之下,2018年上映的電影《國家破產之日》反而就顯得太過套路,又沒有驚喜。

《國家破產之日》海報


細細品味《國家破產之日》三條線:政府、平民和投機者,你就能感受到,影片主創團隊的野心,他們似乎想要打造一部韓國版的「《大空頭》+《華爾街之狼》」,但結果卻呈現出一種美劇外殼下的韓劇本質,一如網飛(Netflix)劇集的《王國》(又譯《李屍朝鮮》)。


不妨打個比方,近日有網友自製了一個「假如韓國人來拍《雷神3》」的視頻,截取了《雷神3》裡,電梯門一打開,雷神把洛奇扔向敵人的片段,該名網友將洛奇飛出的畫面做了慢鏡頭處理,並配上了韓劇《鬼怪》的背景音樂。
是的,《國家破產之日》同樣也是濃濃的韓劇風,去年11月上映時,韓國影評人就多有不滿,他們認為該片套路性過強,人物形象比較臉譜化,白白浪費了豪華的演員陣容。

《國家破產之日》劇照,金惠秀飾演韓詩賢


不過,韓國觀眾倒是對該片情有獨鍾,《國家破產之日》上映首日打敗《波西米亞狂想曲》登頂票房冠軍;上映第五天觀影人次超過100萬;創造韓國票房史上11月同期最高票房紀錄,最終以375萬人次排在2018年韓國本土電影票房TOP10的第九位。


想來,《國家破產之日》能夠讓韓國普通觀眾get到點,或許就在於影片從始至終貫穿的一個主旨——民眾是否能夠信賴政府,尤其是在危機發生之時。


2018年,韓國網絡上出現了一個新造詞「무 민 세대」(無Mean世代),該詞指代的是韓國年輕一代,或許從意涵上來說,相當於美國「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他們不像韓國前幾代人那樣對國家充滿熱情,顯得虛無、消極,對政黨政治的不信任、不贊同、不表態,同時對於韓國職場及韓國社會重壓的疲倦懈怠。

《國家破產之日》劇照,平民線講述韓國底層對於經濟盲目樂觀,舉債、擴大再生產,種下隱患


也正因此,在《國家破產之日》的三條線裡,政府和平民這兩條線都是在不斷沉淪中,在危機發生前一周,政府相關部門便已經覺察到了金融危機的來臨,然而,他們卻選擇不預警,冠冕堂皇的理由是「維護國家的經濟繁榮與穩定」,而在危機發生後,政府高官們想著的,無非是如何為自己撈好處,以及保護大財閥的利益,理由同樣煌煌——保護了大企業,就保住了韓國經濟的根本。


而平民們呢,他們太過信賴韓國政府,堅信政府應對金融危機有解決之道,同時堅信韓國經濟仍然會一馬平川,舉債、擴大再生產,結果陷入資不抵債的惡性循環中。

《國家破產之日》劇照,劉亞仁飾演的尹正學


而唯有投機者,卻成為了「先知」,劉亞仁飾演的尹正學,利用人性的貪婪發著國難財。


這裡還得說一下,片中對於IMF的處理,它總讓我想到韓國農協超市的塑膠袋上寫著的四個大字「身土不二」,透著某種偏執的經濟民族主義。

《國家破產之日》劇照,坐姿展現了IMF官員對於韓國政府的頤指氣使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1997年席捲亞太的那場金融危機裡到底扮演了什麼作用,至今在學術界可以說仍無定論。就以馬來西亞為例,時任總理馬哈蒂爾堅決反對IMF的援助,而時任副總理安華則主張接受IMF的援助,二人就此反目。讓人唏噓的是,馬哈蒂爾和安華在20年後重又結成政治聯盟。馬哈蒂爾當年反對IMF援助的一個理由,就是要維護馬來西亞的經濟主權,從事後的結果看,馬來西亞比接受了IMF援助的韓國、印尼等國,在恢復經濟方面做得更好。


但IMF真的是在幫倒忙?或者說是美國華爾街資本家的陰謀?


回到韓國,韓國經濟的一個大問題在於財閥經濟,這些財閥壟斷了韓國經濟的方方面面,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政商勾結的財閥經濟在1997年金融危機來臨前,就已經變得像恐龍,看著體型龐大,卻活該滅絕。

《國家破產之日》劇照,政商勾結橋段


IMF的援助條款裡對於韓國經濟結構的改造,雖然某種程度上是為以美國為代表的外資進入韓國帶來便利,但同時也能夠促進韓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但問題就在於隨後的裁員潮,有錢人都能夠避險上岸,而小老百姓卻被無情捲入。IMF就此成為「I'M Fired」(我被炒魷魚了)的縮寫。


老話說,蒼蠅不叮無縫的雞蛋。《國家破產之日》對於那場金融危機的反思,歸因在於人性、政府和IMF,或許能投國民心頭所好,但實在是子彈射偏了。
建議各位不妨看看一部新美劇《黑色星期一》(Black Monday),講述1987年美國股災的電視劇。看看好萊塢是如何去反思金融危機的。

聲明:我們是澎湃新聞文化娛樂部的微信公眾號,欄目官方微博為「澎湃有戲」,唯一的APP叫「澎湃新聞」。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有戲」欄目,未經授權,謝絕轉載。轉發朋友圈請隨意。

相關焦點

  • 睡不著|《國家破產之日》射偏了子彈
    相比之下,2018年上映的電影《國家破產之日》反而就顯得太過套路,又沒有驚喜。《國家破產之日》海報細細品味《國家破產之日》三條線:政府、平民和投機者,你就能感受到,影片主創團隊的野心,他們似乎想要打造一部韓國版的「《大空頭》+《華爾街之狼》」,但結果卻呈現出一種美劇外殼下的韓劇本質,一如網飛(Netflix)劇集的《王國》(又譯《李屍朝鮮》)。
  • 《國家破產之日》影評
    一、整體概述《國家破產之日》又名:分秒必爭、國家不渡之日。《國家破產之日》將鏡頭對準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電影一開始展現出一報紙上顯示的韓國經濟狀況和鐘錶,這凸顯出韓國破產前的一周時間的緊迫性,然後整部電影主要圍繞金慧秀在片中飾演最早預見破產並開始尋找對策的韓國銀行通貨政策小組組長韓詩賢,面對複雜的體系和權利關係,她面前的道路可謂困難重重;劉亞仁飾演在危機中逐利的金融才子尹正學;法國影帝文森·卡索將飾演秘密入韓的IMF總裁。
  • 國家破產之日:還原97亞洲金融風暴,韓國從暴富到破產僅用7天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部聚焦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韓國電影《國家破產之日》,上個世紀90年代韓國發展的如日中天,漢城奧運會、亞洲四小龍、加入「經合組織」,這些舉世矚目的大事件預示著韓國邁入了發達國家陣營,振奮人心的報告鋪天蓋地,韓國民眾中高達85%的人認為自己是中產階級,但今天這部電影證明
  • 過分真實,國家破產之日!
    如果離國家破產之日還剩下一個星期,你會去做什麼?做一個英雄,力挽狂瀾,做一個商人,大展投機,還是說現實中的人,絕大多數什麼也做不了。23年前,這項被電影稱之為「韓國國恥」的IMF協議被改編成了電影並搬大銀幕——《國家破產之日》同年這部電影獲得了年度票房冠軍。
  • 《國家破產之日》觀後感
    這幾天,我抽空看了一部很特殊的韓國電影《國家破產之日》。這部影片選材很特殊,自揭傷疤,直擊在1997年席捲亞洲的金融危機中,韓國社會,上下不同階層在金融危機前後不同的反應,尤其是韓國政府高層在危機之前的麻木不仁,在危機之中隱瞞真相,裝腔作勢,無視底層百姓的悲慘,任由底層民眾陷落。這部電影還在反思危機爆發時,政府的政策失誤,失職對社會,尤其是對底層普通民眾造成的巨大傷害。
  • 國家破產之日,滑天下之大稽
    今天為大家帶來一部講述國家破產的韓國電影——《國家破產之日》。從劇情上看,本片頗似一部進行本土化改造的低配版《大空頭》,看似聚焦國家金融危機,實則走的還是揭示政府高層、富商們損民肥私,陰謀竊國的老套路,不免有強行煽情、諷刺之嫌,而本片提出的樸素的理想主義解決手段則更是凸顯了創作者的無知和滑稽。
  • 國難與發財——電影《國家破產之日》
    電影《國家破產之日》就是根據這個背景拍攝而成。  在這部電影中呈現出一個豐富的社會階層,官僚集團與大財閥的勾結、國際金融資本玩家、挽救國家危機努力的公務員、發國難財的投機者和底層悲慘的小企業主。在發現大韓民國還有一個禮拜就破產的時候,政府選擇不作為,隱瞞消息,無力阻止危機的爆發情況下也沒有個公民預警,在處理危機的過程中犧牲國家經濟主權與民眾利益,優先保證大財閥,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這樣獅子大開口的黑衣騎士。 最有意思的是劉亞仁飾演的這個投機商,他憑藉著職業敏感度,看到了大韓民國就要一周後破產,辭職,籌集資金兌換美元,低價抄底房地產,死人的房子也不放過,開始大發國難財。
  • 國家破產之日 【韓國電影】免費分享
    《國家破產之日》是崔國熙執導的劇情片,由金惠秀、劉亞仁主演,於2018年11月28日上映。
  • 《國家破產之日》劉亞仁,圓滿結束2018年
    21日上午,在首爾三清洞舉行了由電影《國家破產之日》主演的劉亞仁的採訪。電影《國家破產之日》(導演崔國熙)是CJ娛樂公司投資,發行的下半年電影界最受期待的作品之一,金惠秀、劉亞仁、許俊浩、趙宇鎮等人確定出演。並且法國國民演員文森特·卡索也加入進來了,從選角階段開始就引起了話題。
  • 重大的1997年,《國家破產之日》的鬱憤
    因為是國家的災難1997年的IMF危機,在過去21年的事情上,10多歲,20多歲的人會像其他國家的故事一樣聽到。但是如果是30多歲以上的話,還記得當時的遺憾時代。1電影《國家破產之日》(導演崔國熙製作)是當時很多國民絕望的2018年現在的電影。崔國熙導演將IMF危機描繪成災難電影。
  • 【電影】《國家破產之日》和《無名之輩》高清速看!
    《國家破產之日》一部只看名字就特別吸引我的電影……《國家破產之日》將鏡頭對準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講述了韓國破產前一周時間內發生的事。女主角金慧秀在片中是正義的代表,她飾演的是最早預見國家會破產,並開始尋找對策的銀行政策小組組長:
  • 電影資源推薦:國家破產之日 在線觀看
    好看的電影資源推薦免費國家破產之日導演: 崔國熙編劇: 嚴成民
  • 從國家破產之日到寄生蟲
    ——金大中,韓國第15任總統 2018年底,韓國上映了一部回顧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電影《國家破產之日》。先大致說下情節(灰色字體為背景補充)。C(女)也是主角光環(劇情需要),說起亞汽車已經破產了,接下來就是外匯攻擊。按我們現在的外儲,距離國家破產,只有一周時間了。那時韓國的經濟,奇蹟主要靠兩個模式:政府主導下的大型企業發展戰略、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戰略。到96年,前49家企業佔韓國GDP97%!
  • 警匪對射1500發子彈的銀行劫案:1997年2月28日北好萊塢劫案發生
    事件的主角是小拉裡·尤金·菲利普斯和埃米爾·德克巴爾·馬塔薩利努,都是銀行劫匪。他發現這樣對射太吃虧,冒險偷偷靠近菲利普斯,想要近距離射穿他的防彈衣。趁著菲利普斯換彈匣的機會,茲伯拉用霰彈槍連開幾槍,其中9枚霰彈擊中了他。可惜,菲利普斯根本不當回事,只是被疼痛激怒了。他調轉槍口,對準茲伯拉射出了75發子彈。茲伯拉躲避不及,連中兩彈倒地,傍邊的警察約翰·克魯拉克,腳掌也被射穿。
  • 金惠秀說:讀了《國家破產之日》劇本,想流淚
    只剩下國家破產的時間一周,想要阻止危機的人和面臨危機的人,還有守護公司和家人的平凡人。講述了1997年IMF危機中不同選擇的人們的故事的電影《國家破產的日子》(崔國熙導演,電影公司製作)。在劇中飾演韓國銀行通話政策組長韓時鉉一角的金惠秀20日在首爾鍾路區三青洞的一輪比賽中,在採訪中發表了感想和電影中的幕後故事。
  • 從國家破產之日到寄生蟲,韓國的民眾是怎麼過來的
    在一個現實的維度,在一個富有的國度當一個窮人,要比在一個貧窮的國家當一個窮人要好得多!這裡再說回另一部電影《國家破產之日》。《國家破產之日》在部電影中,導演比較細緻地描述了一個窮人是如何從社會的最底層爬上韓國社會的金字塔的。巨大財富的背後,都隱藏著罪惡。——巴爾扎克這句話用來解釋這部電影再適合不過。
  • 《國家破產之日》——節奏感很好,值得回味的電影
    《國家破產之日》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電影,對了解韓國社會很有幫助。電影主要通過三個人來講述國家破產的這一周,韓國銀行通貨政策組組長韓詩賢(金慧秀),發現國家金融危機苗頭從證券公司辭職後把危機當機會的尹正學(劉亞仁)還有工廠長甲秀(許俊浩)。
  • 康丁|一顆射向自己的子彈
    11月11日至12日,由賴老師執導的話劇《海鷗》即將在上海演出。
  • ...核災片《福島50》開拍 韓國講述「國恥日」新片《國家破產之日...
    日本核災片《福島50》開拍左:渡邊謙 右:佐藤浩市據日媒福井新聞11月20日報導,影星渡邊謙和佐藤浩市將出演電影《福島50》。「福島50死士」(Fukushima 50)是2011年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洩漏事故之後,國際社會對當時自願或被迫留下應急搶險者的稱呼。
  • 《國家破產之日》一個問題有多少牽扯
    《國家破產之日》的題材蠻硬的,有政治也有金融,的確是有一定的門檻才能完全看懂,但並不會無聊,步調跟緊湊度可以抓住觀眾的注意力,跟著感受壓力,即使沒有全懂都還是有很多體會跟思考。《國家破產之日》講的是在南韓國家破產前幾天的狀況,特色之一是它用了好幾個不同角度的人物,來讓我們看到這個事件在不同層面的影響。主要的角色是金惠秀飾演的女性幕僚,她算是專業在研究這個議題的主要人物,因此最清楚在經濟面的影響,由她的主線故事來帶觀眾了解這個問題的來龍去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