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分真實,國家破產之日!

2021-01-07 雲納君

如果離國家破產之日還剩下一個星期,

你會去做什麼?

做一個英雄,力挽狂瀾,

做一個商人,大展投機,

還是說現實中的人,絕大多數什麼也做不了。

23年前,這項被電影稱之為「韓國國恥」的IMF協議被改編成了電影並搬大銀幕

——《國家破產之日》

同年這部電影獲得了年度票房冠軍。

電影改編自歷史真實事件,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

1997年7月2日,

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

當天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下跌17%,外匯市場與金融市場一片混亂。

而與泰國貿易聯繫緊密的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

也因泰銖的貶值而陷入混亂,國際做空資本與投機資本乘亂而入。

引發了一場席捲整個亞洲的金融危機。

1997年開始,韓國大型企業接二連三的破產,

先是韓國第14大工業集團韓寶鋼破產,隨後排名第26位的三美集團也宣布破產,

緊隨其後的韓太集團、韓國新核心集團接連宣布破產,

連象徵著韓國民族工業象徵的——起亞集團,也於1997年宣布破產。

龍頭製造業的破產致使銀行金融系統堆滿了壞帳爛帳,國家金融系統岌岌可危。

以下為電影內容

1997年11月,

韓國銀行貨幣通貨組組長韓詩賢向行長提交了金融報告,

在曾經大步走向工業化與現代化的過程中,企業吸收了大量的國際投資,但是這些投資並非是以入股的形式,而是以「借債」的形式引入。

與此同時,為了加大韓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上層默許了企業借債加槓桿的行為,以至於不少的韓國企業「不斷借錢擴張,擴張」借錢的道路,甚至不惜以「債以債」。

韓國的總外債有1100億美元,而此時的美元儲備卻僅有90億美元。

席捲亞洲的金融風暴,又給韓國重重一擊。

國際金融資本集團大肆拋售韓元,而上層為了穩定匯率不得不動用外匯的儲備來購買韓元。

但美聯儲自己就是專門印鈔的,這點外匯想穩定價格根本不可能的。

國庫空虛,但危機還在擴張。

根據韓詩賢的推算:距離國家破產之日還剩一月的時間。

等到這篇無人問津的報告被看見的時候

——距離國家破產之日只剩一周的時間。

韓詩賢與領導一層層匯報,可這事遠不是「救火」這麼簡單,

上層不願意釋放「經濟崩潰」的消息,他們生怕引發群眾的恐慌」,

就像是地震時動物會逃跑一般,雖然它未曾,但是已經出現了「可能預見」的事件。

大批的中小公司破產,貿易受阻,工人拿不到工資....

然而,整個社會的節奏卻還是在加速擴張。

在金融公司工作的尹正學聞到一絲不安的氣息,

他決定辭職,要在金融危機大揮拳腳。

尹正學辭職的時候,他的部長還笑他:

「你是個十足的「陰謀論」者」

身邊的人也嘲笑他,怎麼會有人傻到國家會破產呢?

尹正學辭職後,打電話拉來了自己的老客戶。

會上,他嚴正言辭直指:國家即將破產,證券市場屍橫遍野。

尹正學是個好的經理人,他也曾幫底下坐著的那個富太太理財,在江南區賺了一棟樓。

但沒有人相信國家會破產。

1997年11月17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跌至創紀錄的1008:1,連續兩天跌停。

1997年11月19日,金融外匯市場開盤後,再度下挫23韓元,跌幅達2. 27%

1997年12月28日,外匯儲備不到100億美元,

面對巨額的外債,距離破產僅剩下7天的時間,民眾也開始恐慌起來。

老百姓雖然曾在當局的號召下,

曾試圖捐資捐黃金拯救韓元,

據BBC報導,截至1998年3月,350萬韓國人捐出227噸黃金。

但這227噸黃金與強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在現實的困境面前不堪一擊,

他們輸掉了這場匯率戰爭。

資金鍊斷裂,大企業破產,

前30家企業瞬間倒下19座,中小企業死傷無數,經濟癱瘓。

面對這場席捲亞洲金融市場的風暴危機,

當局不得不向求助IMF(世界貨幣基金組織)來化解危機。

當然IMF也提出了7個苛刻的條件:

1,讓11家韓國金融公司宣布破產,

2,提高韓國的銀行利率

3,開放韓國市場,允許外資以任何形式和理由併購韓國企業

4,對外匯儲備的金融機構所有信息的公開與審查

5,金融機構調整結構

6,改善企業支配和結構體系

7,韓國勞動市場的軟化階段

言外之意:IMF的條件是在索求「金融主權」。

當局想要拯救癱瘓的經濟就必須讓工商業的機器重新運轉起來,

國庫空虛,能讓工商業機器運轉需要錢,

而國庫早已空虛,當局在困境中迫不得已接受了IMF的條件,

勞動者一貧如洗,大資本家們賺取了巨額利潤。

那些支持IMF的特權階級成為了「大資本」的代理人,

以投機代表的尹正學們,也在這場危機中完成了階級跨越,實現了財富自由。

更那些在經濟危機中普通人的我們,卻忙著賣房還清債務,忙著在被割韭菜。

你或許想問,難道除了IMF就沒有別的機構了嗎?

當然有,但問題在於,利字當先的世界,其他機構又會好到哪裡呢?

換湯不換藥,治標不治本。

歷史,不過在重複上演罷了。

當局接受了IMF的援助之後,

國際資本停戰,國際金融資本也頗為「慷慨」地開出了500億美元貸款恢復經濟。

此後不久,當局做了個明智的選擇:

關閉虧損銀行並進行重組,積極推動半導體產業和文化產業。

而這兩個產業也讓它受益至今。

大刀闊斧的改革後,

韓國再次綻放出了亞洲四小龍之首的光芒,

1999年至2012年的經濟年增長率達到了4%,刷新了OECE國家的最高紀錄。

只是,這些經濟的增長卻與大多數的人無關。

金融危機,IMF協議帶來的後遺症依舊還在,

貧富差距,財閥當道,性別歧視,性別認知,職場壓榨...

大眾只是國際金融資本家的打工仔,人們拿到10萬的每年的工資,而資本家每年賺1000萬...

時代的浪潮中,有人在加速前進,有人在逆轉命運,但是更多的人卻還是被撞倒在地。

我在看許多人在評論《國家破產之日》時都會提到:

電影的理想主義結局透露出一種「民族主義」的氣息,這種氣息捆綁了現實並且給觀眾們提供了一個暫時可以逃避的窗口,但事實上存在的問題什麼也不曾改變。

但那些批判他們的作者們又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我們是擁有5000年文明的大陸國家,我們的心始終在自己這,

而他們前五百年是中國封建王朝的藩國,後兩百年又曾被日本侵略並殖民統治。

他們極度自卑,卻又極度自大。

如果你也曾去韓國留過學,或者與他們的學者交談,

他們的知識分子對現狀與悲壯的命運是心知肚明的,我們國內的學者也把這種文化心理現象稱之為「恨」文化,

出題容易,解題難,改變又豈是說幾句那麼容易的。

人們都是理想主義者,都想做力挽狂瀾的英雄,

可是現實,那無處安放的民族自信與民族自尊又該如何安放?

真的以為閉關鎖國,外債不認就可以了嗎?

好,就算人家不對你的耍無賴動手,可是人家可以把你排擠在全球化體系之外。

在美元為世界貨幣的必要交換基礎下,你手上的紙幣出了國就是一張廢紙,

就算你回到以物換物的原始時代,人家石油也是與美元直接掛鈎並且和你結算的,

你手上沒有美元,人家不給你石油。

石油,是工業的心臟,沒有石油還發展工業製造業。

好,就算你現在要儲備美元了,

你賺得再多,有人美聯儲印鈔機印得快嗎?

有些人影評人真的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這是人家自己的問題嗎?導演與編劇不知道悲劇性的現實嗎?

人家知道,問題是他們也無力解決啊。

錢袋決定屁股,但再大的錢袋子,也頂不過人家開印刷機給你刷刷印錢的。

霸權不重要,但沒有霸權對我們很重要。

相關焦點

  • 《國家破產之日》影評
    一、整體概述《國家破產之日》又名:分秒必爭、國家不渡之日。《國家破產之日》將鏡頭對準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電影一開始展現出一報紙上顯示的韓國經濟狀況和鐘錶,這凸顯出韓國破產前的一周時間的緊迫性,然後整部電影主要圍繞金慧秀在片中飾演最早預見破產並開始尋找對策的韓國銀行通貨政策小組組長韓詩賢,面對複雜的體系和權利關係,她面前的道路可謂困難重重;劉亞仁飾演在危機中逐利的金融才子尹正學;法國影帝文森·卡索將飾演秘密入韓的IMF總裁。
  • 《國家破產之日》觀後感
    難道公布真實的情景,引起恐慌的社會效力,要遠遠高於在不知情的情況,被多羅米骨牌的連鎖倒塌砸中,效果要好。    這幾天,我抽空看了一部很特殊的韓國電影《國家破產之日》。        在國家破產之前,韓國處於虛幻的膨脹中。報紙、電視新聞每天給民眾打雞血,宣傳國家的強盛,經濟的提升,國力的發展。
  • 國家破產之日,滑天下之大稽
    今天為大家帶來一部講述國家破產的韓國電影——《國家破產之日》。從劇情上看,本片頗似一部進行本土化改造的低配版《大空頭》,看似聚焦國家金融危機,實則走的還是揭示政府高層、富商們損民肥私,陰謀竊國的老套路,不免有強行煽情、諷刺之嫌,而本片提出的樸素的理想主義解決手段則更是凸顯了創作者的無知和滑稽。
  • 《國家破產之日》射偏了子彈
    相比之下,2018年上映的電影《國家破產之日》反而就顯得太過套路,又沒有驚喜。《國家破產之日》海報細細品味《國家破產之日》三條線:政府、平民和投機者,你就能感受到,影片主創團隊的野心,他們似乎想要打造一部韓國版的「《大空頭》+《華爾街之狼》」,但結果卻呈現出一種美劇外殼下的韓劇本質,一如網飛(Netflix)劇集的《王國》(又譯《李屍朝鮮》)。
  • 國難與發財——電影《國家破產之日》
    電影《國家破產之日》就是根據這個背景拍攝而成。  在這部電影中呈現出一個豐富的社會階層,官僚集團與大財閥的勾結、國際金融資本玩家、挽救國家危機努力的公務員、發國難財的投機者和底層悲慘的小企業主。在發現大韓民國還有一個禮拜就破產的時候,政府選擇不作為,隱瞞消息,無力阻止危機的爆發情況下也沒有個公民預警,在處理危機的過程中犧牲國家經濟主權與民眾利益,優先保證大財閥,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這樣獅子大開口的黑衣騎士。 最有意思的是劉亞仁飾演的這個投機商,他憑藉著職業敏感度,看到了大韓民國就要一周後破產,辭職,籌集資金兌換美元,低價抄底房地產,死人的房子也不放過,開始大發國難財。
  • 睡不著|《國家破產之日》射偏了子彈
    相比之下,2018年上映的電影《國家破產之日》反而就顯得太過套路,又沒有驚喜。《國家破產之日》海報細細品味《國家破產之日》三條線:政府、平民和投機者,你就能感受到,影片主創團隊的野心,他們似乎想要打造一部韓國版的「《大空頭》+《華爾街之狼》」,但結果卻呈現出一種美劇外殼下的韓劇本質,一如網飛(Netflix)劇集的《王國》(又譯《李屍朝鮮》)。
  • 國家破產之日 【韓國電影】免費分享
    《國家破產之日》是崔國熙執導的劇情片,由金惠秀、劉亞仁主演,於2018年11月28日上映。
  • 《國家破產之日》劉亞仁,圓滿結束2018年
    21日上午,在首爾三清洞舉行了由電影《國家破產之日》主演的劉亞仁的採訪。電影《國家破產之日》(導演崔國熙)是CJ娛樂公司投資,發行的下半年電影界最受期待的作品之一,金惠秀、劉亞仁、許俊浩、趙宇鎮等人確定出演。並且法國國民演員文森特·卡索也加入進來了,從選角階段開始就引起了話題。
  • 從國家破產之日到寄生蟲
    ——金大中,韓國第15任總統 2018年底,韓國上映了一部回顧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電影《國家破產之日》。先大致說下情節(灰色字體為背景補充)。C(女)也是主角光環(劇情需要),說起亞汽車已經破產了,接下來就是外匯攻擊。按我們現在的外儲,距離國家破產,只有一周時間了。那時韓國的經濟,奇蹟主要靠兩個模式:政府主導下的大型企業發展戰略、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戰略。到96年,前49家企業佔韓國GDP97%!
  • 重大的1997年,《國家破產之日》的鬱憤
    因為是國家的災難1997年的IMF危機,在過去21年的事情上,10多歲,20多歲的人會像其他國家的故事一樣聽到。但是如果是30多歲以上的話,還記得當時的遺憾時代。1電影《國家破產之日》(導演崔國熙製作)是當時很多國民絕望的2018年現在的電影。崔國熙導演將IMF危機描繪成災難電影。
  • 【電影】《國家破產之日》和《無名之輩》高清速看!
    《國家破產之日》一部只看名字就特別吸引我的電影……《國家破產之日》將鏡頭對準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講述了韓國破產前一周時間內發生的事。女主角金慧秀在片中是正義的代表,她飾演的是最早預見國家會破產,並開始尋找對策的銀行政策小組組長:
  • 電影資源推薦:國家破產之日 在線觀看
    好看的電影資源推薦免費國家破產之日導演: 崔國熙編劇: 嚴成民
  • 金惠秀說:讀了《國家破產之日》劇本,想流淚
    只剩下國家破產的時間一周,想要阻止危機的人和面臨危機的人,還有守護公司和家人的平凡人。講述了1997年IMF危機中不同選擇的人們的故事的電影《國家破產的日子》(崔國熙導演,電影公司製作)。在劇中飾演韓國銀行通話政策組長韓時鉉一角的金惠秀20日在首爾鍾路區三青洞的一輪比賽中,在採訪中發表了感想和電影中的幕後故事。
  • 韓國電影《國家破產之日》即將上映:揭示1997年IMF事件醜陋面目
    如今,由崔國熙導演,金惠秀、劉亞仁主演的韓國電影《國家破產之日》將那段真實歷史搬上銀幕,描繪了金融危機來臨時的眾生百態。 電影將於11月28日在韓國上映,11月30日在美國上映。 韓國電影《國家破產之日》預告片 視頻製作:觀察者網/唐莎莎 「大韓民國距離國家破產還有一周。」
  • -《國家破產之日》
    ,根據真實犯罪故事改編的電影數不勝數如我們所熟知的《殺人回憶》、《素媛》、《熔爐》等這些電影不僅潛移默化地在影響韓國民眾的思想,不可思議的是其中有一部分甚至改變了國家。不出意外,又是一部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國家破產之日》將鏡頭對準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策源地在東南亞,之後波及到韓國。
  • 從國家破產之日到寄生蟲,韓國的民眾是怎麼過來的
    在一個現實的維度,在一個富有的國度當一個窮人,要比在一個貧窮的國家當一個窮人要好得多!這裡再說回另一部電影《國家破產之日》。《國家破產之日》在部電影中,導演比較細緻地描述了一個窮人是如何從社會的最底層爬上韓國社會的金字塔的。巨大財富的背後,都隱藏著罪惡。——巴爾扎克這句話用來解釋這部電影再適合不過。
  • 韓電影《國家破產之日》:揭97年IMF事件醜陋面目
    如今,由崔國熙導演,金惠秀、劉亞仁主演的韓國電影《國家破產之日》將那段真實歷史搬上銀幕,描繪了金融危機來臨時的眾生百態。電影將於11月28日在韓國上映,11月30日在美國上映。「大韓民國距離國家破產還有一周。」
  • 「國家破產之日」韓國電影追求的默認標準
    《國家破產之日》是少有的能夠巧妙地避開這個問題的電影之一,儘管觀眾知道電影的結局是怎樣的,但它還是展現了緊張的場面。電影根據韓國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經驗,從三個不同的人的角度講述。影片的三位主角——司賢(金惠秀飾)、尹正學(劉亞仁飾)和張月秀(許俊浩飾)在處理危機的過程中表現得非常出色。善意的政府官員思賢努力保護普通人,而工人階級的鴻溝掙扎在危機中生存。
  • 《國家破產之日》——節奏感很好,值得回味的電影
    《國家破產之日》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電影,對了解韓國社會很有幫助。電影主要通過三個人來講述國家破產的這一周,韓國銀行通貨政策組組長韓詩賢(金慧秀),發現國家金融危機苗頭從證券公司辭職後把危機當機會的尹正學(劉亞仁)還有工廠長甲秀(許俊浩)。
  • 韓國電影《國家破產之日》:一部政治意義大於票房和口碑的佳作
    《國家破產之日》是由崔國熙執導,金惠秀、劉亞仁主演的劇情片。本片鏡頭對準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講述國家破產前的一周時間內,想要阻止危機的人和追逐利益的人身上發生的故事。導演較為真實客觀的記錄了韓國的那段經歷,危機早已過去,韓國也已經走出了破產陰影,但是對於在那場危機中,政府,國際社會,韓國民眾的應對值得其他國家去深思和借鑑。「人是未來佛,佛是過來人」話就說到這裡,大家自己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