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部硬題材韓國電影!《國家破產之日》一個問題有多少牽扯

2021-01-07 電影新鮮度

《國家破產之日》的題材蠻硬的,有政治也有金融,的確是有一定的門檻才能完全看懂,但並不會無聊,步調跟緊湊度可以抓住觀眾的注意力,跟著感受壓力,即使沒有全懂都還是有很多體會跟思考。

《國家破產之日》講的是在南韓國家破產前幾天的狀況,特色之一是它用了好幾個不同角度的人物,來讓我們看到這個事件在不同層面的影響。主要的角色是金惠秀飾演的女性幕僚,她算是專業在研究這個議題的主要人物,因此最清楚在經濟面的影響,由她的主線故事來帶觀眾了解這個問題的來龍去脈。

但還有其他的角色,比如政治人物,考慮的就不只是數字上可以看到的影響,還有人民反應,國家體制,跟未來一些相關狀況…當然還有自己的官位。還有位本身在做投資經理人的年輕人,想藉由這個機會翻身,他帶我們看到的是人民能得到的資訊或許有限,但從一些細節判斷,還是可以發現蛛絲馬跡,如果敢賭,的確是有可能不要跟著大家一起落難的。

另外還有個小企業的經營者,代表一般無奈的市井小民,他們有家庭,努力工作但卻因為手上的票卷都成了廢紙,一下子在企業倒閉潮當中陷入絕境,欠下大量款項,沒地方可以借錢,大家都在拋售房子價格狂掉,但,還能怎麼辦?有人倒閉逃走,有人想照顧員工硬撐,卻自己自身難保。

這幾條故事線是同時交錯進行的,時間配合很巧妙,比如投資經理人在拉客戶時介紹到一般企業的交易方式,就會切到小企業老闆的支線故事正在交易的橋段,一方面是輔助投資經理人說明,另一方面某種層面上也呈現出,有些事在我們口中可能只是一些話題、數據別人的事,但對某些人來說,卻是他們實實在在的生活。

我不想去談對錯是非,因為沒有人知道每個決定後續會帶來什麼影響,每個決定也一定有好有壞,有人得利有人犧牲,對這個人而言是對的,對那個人可能就是錯的;現實沒有皆大歡喜,沒有完全的公平,只有取捨。

我覺得《國家破產之日》讓我們可以好好思考的是,我們通常看事情都只能看到我們自己所處的面向,畢竟那是最切身的,有些面向我們不在乎,有些面向沒有我們的面向重要,有些面向我們根本不知道。

如果你是連員工薪水都付不出來的小企業老闆,還有家要養,你會在乎國家體制將來如何?還是只在乎手上那張票能不能兌現?是人一定都會先想自己的,只看自己的位置在哪裡,以及能看到自己多遠的利益。

所以,下次想要批評別人的決策時,或許可以先想想,別人是否會有其他的立場和利害關係?也不要忘了,你認為最好的決策,也會有其他不同立場不同利害關係的人批評。

當這個決策關係到一整個國家甚至人民的生計時,真的是至關重大。受影響也不是幾個人,而是整個國家長期的狀況,這件事真的還蠻震撼的,一開始看似只是些監督或查證上的不周全,讓問題一直累積著,直到突然爆發出來的時候,就已經不可收拾,越晚越難補救。

《國家破產之日》還是很值得大家看看,做些思考,不太懂經濟的觀眾朋友也仍然可以試試看,或許不能理解每個細節,但仍然可以看到一個問題可能會有多少的牽扯(不論是縱軸上有多少過去和未來的因素,或是橫軸上有多少不同層面的人受到連累)。而且電影為了拍成電影,還是有簡化過讓大部分觀眾能夠消化,現實狀況會更複雜也說不定。至於從中能得到什麼啟發,就看個人囉。但這個議題帶出很大的思考空間是真的。

相關焦點

  • 又一部硬題材韓國電影,大尺度自黑,黑出新境界!-《國家破產之日》
    ,根據真實犯罪故事改編的電影數不勝數如我們所熟知的《殺人回憶》、《素媛》、《熔爐》等這些電影不僅潛移默化地在影響韓國民眾的思想,不可思議的是其中有一部分甚至改變了國家。不出意外,又是一部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
  • 國家破產之日 【韓國電影】免費分享
    《國家破產之日》是崔國熙執導的劇情片,由金惠秀、劉亞仁主演,於2018年11月28日上映。
  • 韓國電影《國家破產之日》:一部政治意義大於票房和口碑的佳作
    《國家破產之日》是由崔國熙執導,金惠秀、劉亞仁主演的劇情片。本片鏡頭對準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講述國家破產前的一周時間內,想要阻止危機的人和追逐利益的人身上發生的故事。 戲劇的衝突能夠把觀眾牢牢的固定在座位上,目不轉睛,對於《國家破產之日》,導演把這種戲劇衝突發揮到了極致。
  • 【電影】《國家破產之日》和《無名之輩》高清速看!
    雖然沒什麼大明星,但演員都很棒,全程講方言,多線敘述,有喜有悲。其實小元今天想重點介紹的,是另一部韓國電影——《國家破產之日》一部只看名字就特別吸引我的電影……《國家破產之日》將鏡頭對準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講述了韓國破產前一周時間內發生的事。
  • 《國家破產之日》觀後感
    這幾天,我抽空看了一部很特殊的韓國電影《國家破產之日》。這部影片選材很特殊,自揭傷疤,直擊在1997年席捲亞洲的金融危機中,韓國社會,上下不同階層在金融危機前後不同的反應,尤其是韓國政府高層在危機之前的麻木不仁,在危機之中隱瞞真相,裝腔作勢,無視底層百姓的悲慘,任由底層民眾陷落。這部電影還在反思危機爆發時,政府的政策失誤,失職對社會,尤其是對底層普通民眾造成的巨大傷害。
  • 最「敢」拍的韓國電影,強推《國家破產之日》,看到內心沸騰
    不知道大家提起韓國電影或者電視劇的時候有什麼樣的感覺呢?其實小編認為韓國的整個娛樂圈都存在於一種現象當中的,就是感,他們特別敢於,對社會,對自己的國家,才是那種不公平的,現象,他們都要發生,比如說是韓國的sm公司,他們在對於社會上的不公平現象,例如說是女權現象,或者說是有其他的社會問題的時候,都會在自己的組合出音樂的時候發出,一些聲音利用組合的歌曲或者是利用電視劇利用,舞臺效果吧之中信念傳輸給,告訴大家不應該是這樣的,這都是一種錯誤的觀念,那麼除了這些以外又有什麼呢
  • 《國家破產之日》影評
    一、整體概述《國家破產之日》又名:分秒必爭、國家不渡之日。《國家破產之日》將鏡頭對準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電影一開始展現出一報紙上顯示的韓國經濟狀況和鐘錶,這凸顯出韓國破產前的一周時間的緊迫性,然後整部電影主要圍繞金慧秀在片中飾演最早預見破產並開始尋找對策的韓國銀行通貨政策小組組長韓詩賢,面對複雜的體系和權利關係,她面前的道路可謂困難重重;劉亞仁飾演在危機中逐利的金融才子尹正學;法國影帝文森·卡索將飾演秘密入韓的IMF總裁。
  • 《國家破產之日》射偏了子彈
    相比之下,2018年上映的電影《國家破產之日》反而就顯得太過套路,又沒有驚喜。《國家破產之日》海報細細品味《國家破產之日》三條線:政府、平民和投機者,你就能感受到,影片主創團隊的野心,他們似乎想要打造一部韓國版的「《大空頭》+《華爾街之狼》」,但結果卻呈現出一種美劇外殼下的韓劇本質,一如網飛(Netflix)劇集的《王國》(又譯《李屍朝鮮》)。
  • 《國家破產之日》:1997年的金融危機,韓國給我們上了一課
    真實歷史事件是韓國電影取之不竭的靈感來源,從朝韓時政到各種社會問題,總有佳片出現,金融領域當然不會缺席,比如在1997年金融危機20年後,韓國就出現了一個紀念加反思的電影,主要就是講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時韓國的應對與絕望。金融危機來臨之時,三個不同階層加上芸芸眾生,反應都不一樣:首先是政府。
  • 從國家破產之日到寄生蟲,韓國的民眾是怎麼過來的
    最近有一部電影很火,名字叫《寄生蟲》。同一部電影,不同的人可以領會不同的意思,可以解讀出來不同的含義,在有的人眼中,這部電影是一部韓國國史預言,但在有的人眼中這部電影講述了韓國的階級。對很多人來說,他們看這部電影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窮不是原罪,富不是原罪,欲望也不是原罪,虛榮才是,貪婪才是。
  • 睡不著|《國家破產之日》射偏了子彈
    這裡或許有個文藝片,這裡或許有個驚悚片。不知道你會悶到睡著,還是嚇得更睡不著。今晚是一部看上去挺厲害的電影。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韓國影視人已多次在銀幕、螢屏上再現那段「黑暗的日子」,但在筆者看來,拍得最為有趣且最具深刻意涵的,反而來自一部喜劇。
  • 「國家破產之日」韓國電影追求的默認標準
    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的電影往往面臨著一個關鍵的障礙——很難將一系列的事件變成一個連貫的情節,有適當的敘事節奏和戲劇性的張力。《國家破產之日》是少有的能夠巧妙地避開這個問題的電影之一,儘管觀眾知道電影的結局是怎樣的,但它還是展現了緊張的場面。
  • 國難與發財——電影《國家破產之日》
    彼時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韓國慘遭重創。電影《國家破產之日》就是根據這個背景拍攝而成。  在這部電影中呈現出一個豐富的社會階層,官僚集團與大財閥的勾結、國際金融資本玩家、挽救國家危機努力的公務員、發國難財的投機者和底層悲慘的小企業主。
  • 過分真實,國家破產之日!
    如果離國家破產之日還剩下一個星期,你會去做什麼?做一個英雄,力挽狂瀾,做一個商人,大展投機,還是說現實中的人,絕大多數什麼也做不了。23年前,這項被電影稱之為「韓國國恥」的IMF協議被改編成了電影並搬大銀幕——《國家破產之日》同年這部電影獲得了年度票房冠軍。
  • 電影資源推薦:國家破產之日 在線觀看
    好看的電影資源推薦免費國家破產之日導演: 崔國熙編劇: 嚴成民
  • 《國家破產之日》一部比刀槍更兇猛可怕的經濟驚悚電影
    這是一部於2018年11 月在韓國上映的本土電影,一上映就連續七天穩居票房冠軍寶座,最終以超過300萬的觀影人次穩居榜首。這部電影能取得票房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影片以韓國1997年遭遇的亞洲金融海嘯為背景的題材。使得很多經歷過這次危機的觀眾產生了共鳴。影片講述了三組不同層面的人,政府,投機者,中小企業主,面對危機時所作出的不同選擇。
  • 《國家破產之日》——節奏感很好,值得回味的電影
    《國家破產之日》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電影,對了解韓國社會很有幫助。電影主要通過三個人來講述國家破產的這一周,韓國銀行通貨政策組組長韓詩賢(金慧秀),發現國家金融危機苗頭從證券公司辭職後把危機當機會的尹正學(劉亞仁)還有工廠長甲秀(許俊浩)。
  • 國家破產之日,滑天下之大稽
    今天為大家帶來一部講述國家破產的韓國電影——《國家破產之日》。從劇情上看,本片頗似一部進行本土化改造的低配版《大空頭》,看似聚焦國家金融危機,實則走的還是揭示政府高層、富商們損民肥私,陰謀竊國的老套路,不免有強行煽情、諷刺之嫌,而本片提出的樸素的理想主義解決手段則更是凸顯了創作者的無知和滑稽。
  • 韓國自揭傷疤,《國家破產之日》直擊血淋淋的現實!
    2015年美國上映了一部《大空頭》講述了08年金融危機,奧斯卡最佳男配貝爾飾演的投資經理看穿了危機,做空次貸CDS,從而在危機中大發橫財,而如今韓國版《大空頭》,劉亞仁飾演的投資經理也做著同樣的事。這部影片就是《國家破產之日》,而與美版《大空頭》相比,這部影片不單單是做空,更多的焦點聚焦在了危機之下,各種階層的人面對危機的態度和生存之道。面對經濟危機,上層人士隱瞞,繼續搞著權錢交易,中層人士或者如劉亞仁般看破了這一切,危機即機遇,大搞做空,大發橫財,當然還有銀行工作人員能夠冷靜分析,提出解決之道,其它人士,有破產者、有失業者,自上而下都在發生著一次前所未有的危機。
  • 韓國電影《國家破產之日》即將上映:揭示1997年IMF事件醜陋面目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 1997年底,韓國爆發金融危機,股市、匯市雙雙遭遇滑鐵盧,國民經濟陷入癱瘓。韓國政府請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施以援手,但後者卻提出苛刻的附帶條件。 如今,由崔國熙導演,金惠秀、劉亞仁主演的韓國電影《國家破產之日》將那段真實歷史搬上銀幕,描繪了金融危機來臨時的眾生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