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文學中,「睹落葉而悲傷,感秋風而悽愴」,這一主題經歷數千年的發展、嬗變和積澱,從無意識到有意識,從個體意識到群體意識,最終形成獨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悲秋」文學意識。
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對秋的描寫自《詩經⋅小雅⋅四月》「秋日悽悽,百卉具腓」和《楚辭⋅九章⋅抽思》「悲夫秋風之動容」等辭句已初現端倪。戰國時宋玉《九辯》云:「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杜甫《詠懷古蹟五首》其二詩云:「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此後,「宋玉悲」成為古代文人的悲秋情結的代名詞。
宋玉之後,古代文壇詠秋的詩賦詞作不計其數。如曹丕《燕歌行》:「秋風蕭瑟天氣涼」;潘嶽《秋興賦》:「秋日之可哀」;王勃《秋日餞別序》:「悲哉秋之為氣」;杜甫《登高》:「萬裡悲秋常作客」;李益《上汝州郡樓》:「傷心不獨為悲秋」。以悲秋為主題的詩歌,常常借秋色、秋景、秋聲、秋葉、秋風這些具體意象,表達羈旅之思、老病之哀、黍離之悲、家國之痛,字裡行間流淌著一種悲天憫人、憂世傷生的大感喟,大悲哀。
但古代文壇也絕非沒有不同的聲音與格調。中唐詩人劉禹錫的《秋詞》詩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他一掃低迷悲涼之氣,充滿樂觀昂揚的主體意識,變悲嘆秋意為盛讚秋景。南宋楊萬裡對秋景的態度與劉禹錫如出一轍,他的《秋涼晚步》寫道:「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
毛澤東寫春天的詩句很少,他對秋天卻情有獨鍾。他有多首詩詞寫於秋天,有很多詩句吟詠秋天。毛澤東創造的「秋」意象不同凡響,耐人尋味,充滿著異樣的風採和神韻。
湘江北去萬山秋
1925年2月,毛澤東回到韶山開展農民運動。8月,湖南省長趙恆惕電令湘潭縣團防局逮捕毛澤東。他從韶山到了長沙。9月上旬,毛澤東奉命赴廣州參加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離開長沙前夕,毛澤東重遊橘子洲頭。面對如詩如畫的秋色和洶湧澎湃的革命形勢,回憶過去的崢嶸歲月,他不禁心潮起伏,縱筆寫下了《沁園春⋅長沙》。
《沁園春⋅長沙》是青年毛澤東的一篇力作,是一篇遊故地而觀秋景、憶同窗而思往事、勵鬥志而抒豪情的壯美詞章。縱觀全首詞,寫景、敘事、抒情渾然一體、一氣呵成,無論是數詞還是動詞的選用,呈現的都是一種豪邁的氣勢。寫秋景而不衰颯,憶往事而不惆悵,景、事、情緊密交融,汪洋涵匯,大氣磅礴,實開臨秋撫事詞篇之大觀。
詞的上闋借秋景抒發革命激情。當毛澤東佇立橘子洲頭,眺望嶽麓山楓葉秋紅的景象,憑弔愛晚亭杜牧《山行》遺曲,目送滾滾北去的湘江水,舉目仰觀天空展翅的雄鷹,俯首察看碧水躍動的遊魚,感天地萬物生生不息的競爭,湧發了「誰主沉浮」的感喟。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一句,點明了時間、地點和特定環境。毛澤東獨自佇立於寒氣襲人的蕭瑟秋風中,見湘江經過橘子洲頭向北流去,想到它一進洞庭湖,便會與長江合流,將出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浩大氣勢;想到自己即將南下廣州,投身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更是「駕長風破萬裡浪」的壯舉。「寒秋」一詞給人一種寒氣撲面、秋風悽厲之感,既點明了作者到達長沙的時間,又暗示了當時軍閥混戰社會黑暗的現實,更是作者對自己生命處於危險之中的切膚感受。「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給人一種大河之中、小洲之上的空曠感。
一個「看」字,總領七句,山水盡收眼底,描繪出立體的寥廓萬裡、絢麗多姿的湘江秋景,不愧為「驅山走海置眼前」、「咫尺應須論萬裡」的大手筆。這幅秋景圖異常壯美而富於活力。遠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立體的嶽麓山群峰聳立,層次分明,都染了紅色,真是「霜葉紅於二月花」。近觀:「漫江碧透,百舸爭流」,秋水澄練,秋江碧波,從嶽麓山下蜿蜒流過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瑩,如碧綠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生氣勃勃,可謂「秋水共長天一色」。仰視:「鷹擊長空」,萬裡無雲的秋空,雄鷹振翅健羽,自由飛翔。俯瞰:「魚翔淺底」,湘江水透明而清澈見底,天空中的景象映射到清澈的湘江水中,水天一色,相映成趣。魚兒遊在水中,也仿佛是遊在空中,活脫脫一個「翔」字,寫活了這一景象,開拓出一種超凡脫俗的審美想像空間,堪稱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面對如此壯美的秋景,毛澤東慨嘆「萬類霜天競自由」,深刻揭示秋景之奧秘,揭示人生之哲理。身處封建軍閥割據時代,人們能不奮起去爭取自由和解放嗎?「悵寥廓」三個字,表露出作者深深的思慮。面對如此多嬌的祖國河山,反觀軍閥混戰的殘酷現實,迫使他在悵惘中從內心深處發出「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一氣壯山河的詰問。這既是對宇宙蒼穹的質問,也是對現實人生的嚴峻挑戰,對當時不合理社會的強烈否定。與尋常所謂的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迥然不同,這一詰問集中體現了詩意、詩情、詩味、詩美,流淌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深刻感受,凝聚著毛澤東對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百姓疾苦的深深憂慮。這樣的內心感受,超越了古今中外一切從個人出發的名利意識,顯示出高尚的、純粹的、真正的崇高美。
《沁園春⋅長沙》脫儘自古文人悲秋的窠臼,一掃衰頹蕭瑟之氣,以壯闊絢麗的詩境、昂揚振奮的豪情,喚起人們為理想而奮鬥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全詞無論寫景、憶舊、議論、記事,都緊緊繫於變革現實的思想主線,主題鮮明,羽翼豐盈。詞中景物之壯麗、人物之英俊、事跡之卓絕、情感之豪邁,四者格調一致,相互輝映,建構渾成,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一個世紀偉人的臨秋情懷。整首詞意境雄偉瑰麗,革命理想崇高。吟之,其情動人,思之,其理感人。
秋風萬裡又重陽
1929年,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創建了閩西革命根據地。同年6月,中共紅四軍第七次黨代表大會在龍巖召開。由於領導人之間存在意見分歧,毛澤東被嚴重警告。7月,毛澤東身患瘧疾,到閩西農村休息養病。1929年9月下旬,紅四軍攻克上杭縣城後召開中共紅四軍八大,毛澤東提出「紅四軍黨的是非不解決,我不能隨便回來,再者身體不好,我就不參加會議了」。前委給毛澤東以「黨內警告」處分,毛澤東只得坐擔架趕到上杭,但已錯過會期。毛澤東在上杭縣城繼續治病,住在臨江樓。適逢農曆重陽節,毛澤東倚樓遠眺,面對黃菊盛開,江天寥廓的萬裡秋色,他感到心境格外開朗起來,揮筆寫下了富有人生哲理意味和樂觀主義精神的《採桑子⋅重陽》。這是毛澤東處在人生逆境時寫的作品,也是吟詠秋天的作品。
上闋從時令入手,著重寫重陽菊花,從小處落墨,寫得親切有味。感天時,嘆流年,託景物,抒胸懷,賦新意,寄深情。毛澤東以胸懷宇宙、囊括四海的氣度,含英咀華地歌頌戰地黃花,歌頌革命戰爭。
詞的下闋是作者對秋景的描寫,但又不是單純描繪秋天的自然景色,而是更多地包含作者的主觀感受,洋溢著一種天高地闊的豪邁。毛澤東以歡樂讚賞的筆觸揮寫革命根據地的壯麗秋色。他打破那些感秋而傷愁的陳詞濫調,創造出嶄新的詩情畫意,寫出了革命家無比曠達的胸懷,顯示出對革命前途的樂觀和自信。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年年秋風勁吹,秋季不會像春天那樣萬紫千紅,嫩綠嬌黃,香鬱迷人,這是客觀規律。但毛澤東於「秋風」之後異乎尋常地用充滿感情色彩的「勁」字,極寫秋風掃蕩酷暑、蕩滌塵埃的巨大威力。秋風吹得很猛烈,全然不像春風那樣柔順和煦,只能「吹皺一池春水」。「勁」字寫出了秋天強勁有力的個性,也隱隱透露出詩人的人生追求和價值取向。毛澤東不像古人那樣面對重陽秋光嘆惋秋風蕭瑟,感慨人生悲涼,而是以一個唯物主義者的藝術眼光,深刻感悟人生有限,宇宙無窮。
「勝似春光」,秋景比春光更美好。秋天具有雙重特性,一邊是成熟與豐收,一邊是蕭條與衰落。取前者,則志得意滿;取後者則悽涼悲切。古代詩人也有將春秋相提並論的,如宋代韓琦《重九會光化二園》「誰言秋色不如春,及到重陽景自新」;宋代秦觀《處州閒題》「莫誇春光欺秋色,未信桃花勝菊花」。這種格調與劉禹錫「我言秋日勝春朝」和楊萬裡「輕寒正是可人天」格調接近、異曲同工。毛澤東認為秋天勝似春光,和古代贊秋的詩人心有靈犀一點通。但毛澤東不是悠閒自適的文人,而是豪情萬丈的革命家,他看到的是革命的美好前景。按自然規律,秋天之後接踵而至的應該是冰凍三尺的嚴冬,詩人跳過這個季節,從思維邏輯上講,比雪萊詩句「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的格調更加激越,更顯得樂觀豁達。
「寥廓江天萬裡霜」,這是對「勝似春光」的具體詮釋。雖是繪景寫實,卻顯胸襟寬廣,大有「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壯闊之感。如果說「戰地黃花分外香」是芬芳秀麗的近景,表達詩人對戰鬥勝利的溫馨心境,那麼「寥廓江天萬裡霜」則是寥廓壯麗的遠景,寄託詩人對革命前途的美好遐思,餘韻悠揚。「萬裡霜」的「霜」字,不是冷若冰霜的「霜」,而是秋色的代名詞,是「霜葉紅於二月花」的「霜」。霜是白的,但古典文學作品中卻有「丹霜」「紫霜」「青霜」等提法,這就說明古人用的「霜」字並非指「霜」本身,而是指經「霜」變成各種顏色的草樹之類,一個「霜」字包含了豐富多彩的秋天畫景。如此看來,「萬裡霜」也不是白茫茫一片,而是五彩斑斕、各種色調都有,「萬裡霜」就是「萬裡秋」。作者選用了「霜」字,不僅出於押韻考慮,也是由於「霜」字既響亮又含義豐富。
這首詞的原稿是下闋在先,先描寫秋天的壯美和江天的寥廓,再感悟人生的短暫和宇宙的無限。詩人進行修改時,將上、下兩闋互易位置。採用這種「挪移法」之後,原先字裡行間透出的抑鬱情緒銳減,先抑後揚,境界變得更加開闊,更使人感受到生生不息的活力。
這是毛澤東身處逆境時寫的作品,有沉鬱的思索,但全然不見怨天尤人、憤然不平、消沉鬱悶的牢騷與哀嘆,呈現給世人的是熱情、陽光、積極、樂觀、豁達、昂揚、奮進的人生追求與灑脫心態。在表達人生感悟和革命豪情方面,《採桑子⋅重陽》一詞獨具神韻,別開生面,極富藝術魅力。在這首詞中,毛澤東以特有的胸懷、氣魄和藝術眼光,譜寫了一曲曠古絕倫的人生頌歌和人民戰爭的讚歌。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