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寧織造」與康熙盛世丨讀錢記

2021-02-07 錢幣圈

美國漢學家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寫過一本書,叫《康熙與曹寅》,裡面刻畫康熙奸詐陰險的形象,相信許多讀者都印象深刻。該書的另外一位男主角曹寅,曹雪芹的祖父是也。此人是康熙年間的「江南織造」,這個職務很特殊,其存在的意義不但見證了康熙年間中國的經濟繁榮,也見證了康熙皇帝獨特的執政特點。

前面我講過,康熙年間正式通行中央與地方兩級鑄幣權,在地方上固定分為二十個局,保證地方的貨幣供給平衡。但是,這些局分布在全國各地,不可能發行量一樣多,如果這樣的話,中央也就沒有必要分權了。譬如經濟相對落後的四川、雲南等地,其貨幣流通緩慢,貨幣發行量自然就不大,而經濟發達、工商業健全的江南地區,貨幣自然流動速度較快,其發行量也相對較大。


(圖)康熙皇帝,清聖祖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 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

我們知道,南宋以來,迫於北方遊牧民族的壓力,導致中國經濟中心南移,從黃河中遊地區轉移到了長三角地區,到了晚明,江蘇、浙江的「兩江」地區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中心,時人謂之「蘇湖熟,天下足」。及至清代,這個地區的經濟已經相當發達了。據經濟史家統計,「浙江省局」鑄造背後「浙」字與「江蘇江寧局」鑄造背後「江」字,是康熙年間發行最多的地方鑄幣。

因為該地絲織業發達,因此,明代時該地常設「江寧織造」一職,主要負責給皇宮及貴族供應日常所需的針織品。這種情況在歐洲歷史裡也有,譬如在捷克首都布拉格旁的「黃金小巷」,就是給皇宮提供黃金用品的金匠聚居地。只是自明至順治以來,江寧織造都是由皇宮的內廷太監兼任,屬於宦官之一。

康熙二年,江寧織造一職發生了質的變化。從宦官兼任改為「內務府」派「包衣」常駐。更名為「駐紮江南織造郎中」,旋即又改為「江寧織造郎中」。

什麼是「包衣」呢?這是滿語「包衣阿哈」的簡稱,這個詞最初的意思是「奴才」。在入關特別是封建化之前,滿族實行將人分類的民族歧視制度,一種人是滿族貴族,他們自然是統治者;除卻滿族之外,其他民族就被稱之為「包衣」,按當時的法律,「包衣」是要為滿族貴族服務的。

清軍入關後,「包衣」主要指的是歸順滿族的漢族大臣、知識分子。雖然被稱為「包衣」,但已經為朝廷、國家所倚重。像年羹堯、曹寅等知名歷史人物,早已不再是「奴才」了,而變成了朝廷的一二品大員,屬於幾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官。

康熙年間,第一任江寧織造就是曹寅的父親曹璽,爾後其家族連任「江寧織造」一職。按照當時的制度,江寧織造級別相當高,僅次於當時的「兩江總督」,屬於中央派駐地方的幾位頭面大員之一。


(圖)江寧織造府部份復原模型

筆者認為,「江寧織造」的意義,並非在於為朝廷提供絲織品,而是朝廷派駐中國經濟最發達地區的「中聯辦主任」兼「首席經濟學家」。縱觀康熙以來的「江寧織造」官員,一般有三個特點:具有文化號召力,懂經濟,對朝廷忠心。

在清代,江蘇、浙江一帶乃是國家賦稅的重鎮,工商業高度發達,資本主義經濟剛剛萌芽,屬於國家經濟建設的「錢袋子」,猶如今日的經濟特區,而且當地文人墨客匯集,還是當時中國的文化重鎮。因此,中央政府所派駐當地的官員,不但要懂民政、治安,還要懂經濟,既要保持兩江地區的穩定,還要保持當地的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這樣的大任,就落到了「江寧織造」的頭上。譬如周汝昌先生就認為,「曹家實際上是握有國家經濟特權的大官僚」,已故經濟學巨擘黎詣遠教授也就此定論,「曹雪芹祖上三代,曾任內務府江寧織造 60 年,集紡織生產、行業管理、財政稅收於一身。」

胡適先生對此曾有不同的觀點,他認為「江寧織造」有特務的工作性質在裡面,歷史學家唐德剛先生曾如是回憶:「胡(適)先生說,江寧織造曹寅是內務府的採購官,同時也是康熙爺的特務,在江南打統戰。」但唐先生也表示「餘不謂然也。」筆者更傾向於唐先生的觀點。「江寧織造」可能會為中央政府提供江南文人結社、出版的一些情況,謹防「反清復明」這類「異端」思想出現。但是就當時的情狀而言,「江寧織造」更多的責任應該是經濟發展、行業管理的重任,從這點來看,康熙盛世的出現,應與「江寧織造」這個職務的設立有著必然的聯繫。

前幾年客居南京,在三山街附近偶得一枚背「江」的「康熙通寶」,這種錢幣在市場上可謂是多如牛毛,可見當時江浙一帶經濟繁盛到了何種地步。而這一切,應該歸功於康熙皇帝積極穩健的貨幣政策、勇於任用漢族人才的人事制度與中央與地方分權的經濟管理方式。時至今日,這種先進管理理念理應為後世所吸收借鑑。

本文轉自歷史大學堂

點擊標題下方的「錢幣圈」,關注「錢幣圈」,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關注「錢幣圈」,更多精彩內容每天呈現。

長時間點擊圖片,出現掃描二維碼,關注「錢幣圈

相關焦點

  • 歷史探秘:令人玩味的江寧織造
    曹雪芹也正是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出生並度過了一段「錦衣紈絝之時,飫甘饜肥之日」的時光。 在紅學史上,對「江寧織造」歷來有多種稱謂,其中主要有三種:江寧織造府,江寧織造署,江寧織造局。其實這三種稱謂並不完全是指一個地方,江寧織造府是私人住宅,江寧織造局是織辦綢緞紗羅等物的公所。而江寧織造署是康熙南巡到江寧駐蹕之處,也是曹家私人府第的一部分。
  • 《贅婿》中的布商成江寧首富?其實,曾經的江寧織造可比電視劇裡厲害多了
    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在南京、蘇州、杭州均設有織造局,委任提督太監監督織造,名為監督採辦絲帛織物,實為窺視地方的特務。太監常以欽差自居,騷擾地方、橫行鄉裡,為廷臣和百姓所詬病。清初延續明制,康熙即位後立即廢除了掌管織染局的十三衙門,委派內務府官員出任江寧織造郎中。
  • 江寧織造 江南一夢
    江寧織造府因南巡接駕而聲名顯赫,而織造機房則造就了中國雲錦工藝的巔峰與輝煌。為了展示這段跌宕起伏的歷史進程,博物館清晰再現了江寧織造府的興衰脈絡,為後人留下可嘆可追的繁華勝景與無限遐想。       走進江寧織造博物館,在帶領下,首先看到的便是曹府戲苑。
  • 一介布商「贅婿」成江寧首富?曾經的江寧織造可比電視劇裡厲害多了
    很多細心的觀眾發現,劇中 " 江寧 " 元素十分豐富,不僅故事背景設定在江寧,女主的蘇家布行還是江寧織造龍頭 " 企業 ",男主經常行走秦淮河邊 …… 真正的江寧府是什麼樣?江寧織造又有怎樣的繁華?2 月 18 日,現代快報記者在江寧織造博物館找到答案。
  • 走進江寧織造
    走進江寧織造              ——作者:何秀華(曉荷)        三年前,萌生找江寧織造的念頭
  • 江寧織造是官還是商?【2020語文提分】
    因為人家祖上確實闊過,是江寧織造,相當地有錢。就好像王思聰家馬上破產了,他去寫一本《霸道總裁愛上我》,就算他沒什麼文採,也肯定比網絡寫手寫得好看。那麼,江寧織造為什麼能這麼有錢?很多人堅持認為,江寧織造就是官,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何況是這種肥缺,當官就有錢!其實這種說法大錯特錯。江寧織造根本就不是官。從性質上講,曹雪芹就是清朝文學版王思聰,他倆都是商人的兒子。
  • 旁觀者「清」(44) 「江南織造」是情報機構
    」,到了清朝,有著名的三大織造機構,分別是江寧(南京)織造、蘇州織造、杭州織造。 曹寅是康熙朝的大臣,十六歲時入宮為康熙鑾儀衛,康熙二十九年任蘇州織造,三年後移任江寧織造,康熙四十二年起與李煦隔年輪管兩淮鹽務(李煦也是一個有故事的人,日後一定詳解)。康熙六次南巡,其中五次住曹寅家。可想而知曹寅當時是多得寵了。正是曹寅當時太得寵,為日後的家族破敗留下了伏筆。「康熙六次南巡,其中五次住曹寅家。」
  • 越劇《紅樓夢》昨晚走進江寧織造博物館 夜遊「大觀園」 巧遇「林...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似一朵輕雲剛出岫……」昨晚7點半,江寧織造博物館依然燈火通明,這裡迎來2020南京文化藝術節「遇見夜金陵」第七場演出——由南京市越劇團帶來的精裝版《紅樓夢》。作為中國唯一的世界「文學之都」,南京有著得天獨厚的文學資源。
  • 曹寅與康熙
    康熙年間,滿人還不是很自信,甚至都不能用流利的漢語,又不相信一般漢人會為朝廷效命,因此具有漢人血統但世代又以正白旗包衣身份的曹家就得到了重用
  • 從曹雪芹爺爺和康熙皇帝的密折說起
    當然,除了文學上的造詣,曹寅更為人所知的身份是江寧織造。江寧織造的任務是督理織造事務,但曹家在南京所承擔的任務,實際上遠遠超出了這些。曹家哪來這麼大的權力?曹寅父親曹璽的夫人孫氏曾經做過康熙皇帝的保姆,所以曹家跟康熙有著特殊的主僕關係。康熙南巡時,稱孫氏為「吾家老人」,可謂榮耀之極。
  • 《鹿鼎記》中韋小寶與康熙的神仙友誼,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曹寅年僅17歲就當上了康熙身邊的侍衛,幾年後康熙乾脆放了他去天下最為富裕的江南做官,先做蘇州織造,再做江寧織造,這份感情比起《鹿鼎記》裡韋小寶先是跟康熙玩摔跤,後是不斷升官來看,只怕也不遑多讓。神仙友誼加持下,康熙還廢了老爹順治留下來的江寧織造三年一換人的規定,愣是讓曹家在江寧織造的任上一幹就幹了將近四十年,直教天下人都說曹家是富可敵國的「金陵第一家」。
  • 《鹿鼎記》中韋小寶與康熙的神仙友誼,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這時,宮裡有人發現曹璽之子曹寅與康熙年齡相仿,恰好能給康熙做伴讀,於是幼年曹寅就這麼進入宮中,開始了一段與康熙的神仙友誼。兩人的友誼好到什麼程度呢?曹寅年僅17歲就當上了康熙身邊的侍衛,幾年後康熙乾脆放了他去天下最為富裕的江南做官,先做蘇州織造,再做江寧織造,這份感情比起《鹿鼎記》裡韋小寶先是跟康熙玩摔跤,後是不斷升官來看,只怕也不遑多讓。
  • 康熙明知接駕消耗巨大,可為何在六下江南時,還要五次居住在曹家
    因而自那時起,曹家便成了康熙的嫡系支持者。再往後,康熙因為與曹家關係密切,所以便讓曹家世襲江寧織造一職,而江寧織造的主要職責是,操辦皇宮及文武大臣的綢緞布匹,同時充當皇帝的耳目探子。所以這裡二者之間的關係可以簡單 地理解為,主人與僕人。
  • 康熙一朝坐鎮江南的曹家出身包衣,其家族是如何興起的?
    從康熙初年一直到雍正初年,江寧織造曹家坐鎮江南大半個世紀,成為顯赫一時的皇家心腹。但說到底,曹家始終都是內務府的包衣奴才。在講究出身的清代,曹家身份如此卑賤,其家族又是如何興起的呢?曹氏世居北直隸的豐潤,曹家的一支在明代遷至遼東。
  • 當初跟著康熙擒鰲拜的幾個小布庫後來都混得如何,是否輝煌騰達了
    他結黨營私,日漸驕橫,竟然發展到不顧康熙旨意,先後殺死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臨與輔政大臣蘇克薩哈等政敵。引起朝野驚恐,康熙震怒。鰲拜勢力過眾,成為康熙親政道路上的一塊絆腳石。為了維護與集中皇權,康熙手裡急需一支能剪除亂黨的勁旅。鰲拜的錯誤,威脅皇權,僭越行事,屈辱濫殺朝廷官員,結黨營私等等。
  • 康熙、雍正的奏摺意外曝光,「別送了」!「朕很好」!「不許來」......
    康熙:你說話沒頭沒尾的,什麼鬼按照歷史記載,朱一貴當年4月底起事,閩浙總督5月初上報,6月中旬清軍登陸,6月底局面平息。然而這個杭州織造孫文成卻在7月跟皇帝說「有人聚眾起兵啦」..可以想像皇帝的心情...
  • 也說陳友諒丨讀錢記
    之前「讀錢記」裡所出現的年號,都是正統的年號,漢唐宋元一路下來,這篇文章講的是一個野路子皇帝和他的年號,看起來有點奇怪。但陳友諒又是第一個揭竿而起反抗少數民族政權的漢族農民起義領袖,從這個特殊意義出發,其自有可寫之處。陳友諒算是我的老鄉,湖北沔陽人,就是今天的洪湖,影響一代人的「洪湖赤衛隊」即出自於此,此地幾百年來都是中國農民起義的熱土之一。
  • 康熙(的Mail)來了
    鹿鼎記這篇附錄引用了不少奏摺本文,我覺得有意思的是,想像中給皇上的奏摺談的都是軍國大事,但這些密奏中其實有不少內容和一般朋友同事間的八卦差不了多少,很多都是些小事,所以有人稱這些密摺叫做「晴雨摺」。除此之外,這些密奏之中也包含了不少地方上的民生數據,比方說降雨量、米價、百姓的閒談、和一些地方上發生的案件之類。基本上這些林林總總的訊息,就構成的康熙每天必讀的社會版、財金版、還有醫藥版新聞,這大概就是現在常說的「庶民經濟」吧!從這些奏本中可以看出來,康熙不是那種高高在上不知民間疾苦的皇帝,比方像下面這一篇康熙給王鴻緒的手諭:「前歲南巡,有許多不肖之人騙蘇州女子。
  • 清朝康熙年間的「兩個于成龍」
    幾天前,江寧知府陳龍巖不幸病故。兩江地區轄今天的江蘇、上海、安徽和江西,是帝國經濟文化中心,財政收入佔全國一半還多。江寧府作為兩江地區政治中心,兩江總督、軍區司令、江寧織造、江蘇按察使、甚至安徽布政使,都在這裡辦公,遠非今天的南京可比,類似解放後大行政區時代的上海。加上江蘇巡撫駐蘇州,江寧知府的升遷機會得天獨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