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養雛鳥最好使用方籠,開始一籠可放2隻,以便互相嬉戲爭食,長大後再分籠。雛鳥的飲食特別重要。
雛鳥食的配製是用250克去骨去皮的新鮮鱔魚肉(沒有鱔魚用別的魚也可以)或純瘦牛肉,斬成肉泥。摻上100克綠豆面(綠豆面可防止鳥上火,沒有綠豆面用細玉米面或糕乾粉也可以),再把三四片多維鈣片碾成細末放入其中。另外還要再加入0.25克的精鹽,最後摻上涼開水攪拌均勻調成漿糊狀便可,但注意不可調得太稀。然後用一竹製或木製長10釐米、寬1釐米、厚1.5毫米左右的長條,把一端剪圓做為餵食工具。每2小時左右,用竹條或木條鏟食往鳥嘴抹食一次,同時要用淺水罐盛好清潔水供鳥自行飲用。如不能獨自飲水,可用一潔淨羊毫筆,不時蘸水往鳥嘴中投送,令鳥自行吸吮。過了一周後,可用手捏麵包蟲或其它軟體昆蟲逗鳥啄食。這樣一直到3周左右,雛鳥便逐漸會自行啄食了。
雛鳥在餵養過程中,可經常在室內外放鳥出籠讓鳥嬉戲。每隔2-3天要洗一次澡,天酷熱時要一天洗一次。洗澡時用一直徑在8釐米,深度有1釐米左右的搪瓷盆或瓦盆。內裝深度在6釐米左右的清水,水溫最好在35℃左右放在離鳥籠不遠的地方。然後把籠門打開,鳥出來便會自行跳入水中洗澡。有的鳥出來後嬉戲一陣,再跳入浴盆中洗澡的現象也是常有的。人要離雛鳥遠一點,千萬不要用手握鳥強洗。洗澡時間,以鳥跳出浴盆不再進盆為止。每次放鳥出籠一定要輕掀籠罩,以免使雛鳥受驚,嚇出毛病。平時要用布罩把籠子蓋嚴,放置安靜處,以保證雛鳥有充足的睡眠時間。
雛鳥成長到一定時間,兩個雛鳥同在一個籠中餵養的要分籠。如不分籠,兩鳥會經常毆鬥把鼻梁弄破,影響正常生長,或出現其他毛病。雛鳥在調教過程中,要經常用蟲進行引逗,使鳥認人,可馴練使鳥上手、上籠、上肩或上樹鳴叫,叫畢能自行回籠。也可使鳥叼物隨人追跳。拎鳥外出放籠時,在環境上可由平靜到喧亂,使鳥養成在任何環境下都能適應的習慣。還要經常把鳥籠蓋上籠罩放置鳴鳥附近,或打開籠罩遠離鳴鳥聽叫學口。但切忌入群,否則便先去了鳴叫價值。
有人習慣把手伸進雛鳥籠門,或在籠外格柵進行逗,讓鳥啄手以示鳥的強橫,這是不好的。這樣容易使鳥傷羽或斷尾,讓人看了很不舒服,從而失去觀賞價值。在餵養雛鳥過程中,把雛鳥翅膀和尾巴剪短以防飛摔,這也是不可取的。如果那樣不但會使鳥生長緩慢,更主要的是一旦新翅和尾長出後,鳥會因為不習慣而把翅羽和尾拔掉,養成撕羽咬尾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