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誰,當事業失敗後都要找其中的原因。1949年4月,老蔣眼看解放軍要渡過長江,不得不收拾一下金銀珠寶,帶人先逃到臺灣。其實老蔣去臺灣早就留好退路,從遼瀋戰役打響那一刻起,在老蔣心裡就有「後路」之說。
老蔣退到臺灣後,他一邊想反攻大陸,一邊也在總結失敗的經驗。其實老蔣此時總結經驗已經晚了,老蔣的性格及格局,也決定了他鬥不過主席。因為民國建立後就是個大爛攤子,老蔣既沒把這個爛攤子徹底平復下來,而是弄了個形式上統一,很多軍閥與老蔣也是面和心不和,另外老蔣也沒有把民心爭取過來,只限於把他認為的「敵人」滅掉,他可以安穩了。而且老蔣最愚蠢的一招,日本人都打過來了,還依然搞「攘外必先安內」,其實這就是賣國行為,就憑這做法必敗無疑。
剛才我們說的,蔣光頭不會去總結反思自己的錯,他即使想到了,也不會從中找自己的原因,他要找別人的原因。既找手下的那些人毛病,甚至認為美國人也是造他失敗的因素。
01在我們印象裡,美國人支持老蔣,其實美國人支持蔣光頭,當時認他有希望,確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損。老蔣抗日時沒少獲得老美的援助,而且戰後,在在美國的支援下,老蔣軍隊大都用的是全套美式裝備,就連戰法也學美國的,甚至請來美國教官。在蔣光頭看來,美國是當今最強大的國家,軍隊也是最強大的,用老美的武器裝備和戰術訓練武裝起來的軍隊,一定能打敗解放軍。但老蔣卻沒想到,最後他卻敗了。
早在抗戰結束後,老蔣的軍隊的確很強大,著急發動內戰消滅我方。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看到中國可能要陷入內戰,如果打起來,老蔣恐怕打不過中共,而且美國在中國利益就受損。因此,杜魯門就派已經退休馬歇爾到中國來調停,馬歇爾身份是駐華特使。
馬歇爾去中國前,杜魯門告訴馬歇爾這次到中國任務,就是說服中國各黨派召開聯合會議,讓國共雙方停止敵對行動,實現中國的統一。
美國這樣做,除了不想損失美國在華利益以外,還想成為主導中國內部問題的調停者。因為美國看到北方的蘇聯也想插手中國問題,如果內戰打起來,蘇聯支持我方,蔣介石根本無法打贏。而且美國通過了解,以及實地觀察,他們已經意識到,我方雖然條件艱苦,但鬥志昂揚,戰鬥力很強。反觀老蔣的軍隊,雖然數量龐大,武器精良,但沒有鬥志,而且將領間心懷鬼胎。老美對中國實際情況的了解,比老蔣要了解深,了解得透。老蔣總是看到表相,有些自大,想當然認為能取勝。
02老蔣與美齡對美國派來特使,兩人很高興,總算把美國的這樣的大靠山盼來了。馬歇爾到來,老蔣把馬歇爾當成貴賓,並與馬歇爾進行會談。當然身邊一定是宋美齡當翻譯。
宋美齡的美貌,以及她熟練的英語,讓馬歇爾眼前一亮。但作為沙場二戰將領,馬歇爾還不能把目光停留在女人身上,他直來直去,說出自己的來意,一上來就反對蔣介石的內戰計劃。
蔣光頭不高興了,在他看來,美國應該支持他的計劃,為什麼要反對他呢?馬歇爾還給老蔣擬定了一份組成臨時性政府的方案,這個方案很詳細,主要是新政府的組成架構。他讓老蔣按照這份計劃行事,蔣光頭可不是能擺弄的。
老蔣很不滿,他認為這是幹涉內政。馬歇爾最終沒能說服蔣光頭,調解失敗,老蔣隨即發動內戰。但內戰結果讓美國方面十分惱火,為什麼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美國想換掉蔣光頭,讓孫立人幹?其實美國已經看透了蔣光頭,此人太自負,成不了大事。
其實老蔣這個人真的自負,他認為的事,很難勸回來。以他的格局來看,他看得不遠。其實馬歇爾作為軍事將領,他只是履行職責,不會把美國最終意圖說出。因此,馬歇爾不可能說服蔣光頭。通過史料可以看到,老蔣這種性格,恰恰就是他弊端。
03按理說,老蔣到臺灣後,總結這件事時,他應該有後悔之意?如果他聽從美國建議,會是什麼結果?蔣光頭應該明白,但以蔣光頭的性格,他怎麼會找自己的原因呢。
據說蔣光頭只要生氣,就會在日記裡罵人,這次老蔣在日記裡沒少罵馬歇爾,認為馬歇爾不應該來中國,正是馬歇爾的到來,壞來他的大事。馬歇爾來到中國也是奉杜魯門之命而來,老蔣也罵杜魯門,但他不敢明著罵,只能把氣也灑在馬歇爾身上。
馬歇爾到中國調停,老蔣看來,馬歇爾來了,導致他的計劃無法實施,也給了延安準備的時間。也就是說老蔣認為失去了「先發治」人的機會。
無論先法治人,還是後發治人,還是前文所說,蔣光頭不可能贏。因為他沒有了解自己缺點,軍隊的弱點,就盲目認為能贏。要知道多先進武器也沒用,關鍵是人的因素。
馬歇爾只是一個特使,他能和老蔣這樣說,足以看出美國此時還沒有拋棄老蔣。但後來隨老蔣頭大面積失敗,美國對老蔣就失去信心。
關於蔣光頭的一些歷史資料,我們將陸續給各位看官講解。如果各位朋友喜歡,歡迎點個讚加個關注,了解更多的內容。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