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到臺灣後,總結了一堆經驗,為何恨美國的馬歇爾?

2021-02-23 泥腿看客

無論誰,當事業失敗後都要找其中的原因。1949年4月,老蔣眼看解放軍要渡過長江,不得不收拾一下金銀珠寶,帶人先逃到臺灣。其實老蔣去臺灣早就留好退路,從遼瀋戰役打響那一刻起,在老蔣心裡就有「後路」之說。

老蔣退到臺灣後,他一邊想反攻大陸,一邊也在總結失敗的經驗。其實老蔣此時總結經驗已經晚了,老蔣的性格及格局,也決定了他鬥不過主席。因為民國建立後就是個大爛攤子,老蔣既沒把這個爛攤子徹底平復下來,而是弄了個形式上統一,很多軍閥與老蔣也是面和心不和,另外老蔣也沒有把民心爭取過來,只限於把他認為的「敵人」滅掉,他可以安穩了。而且老蔣最愚蠢的一招,日本人都打過來了,還依然搞「攘外必先安內」,其實這就是賣國行為,就憑這做法必敗無疑。

剛才我們說的,蔣光頭不會去總結反思自己的錯,他即使想到了,也不會從中找自己的原因,他要找別人的原因。既找手下的那些人毛病,甚至認為美國人也是造他失敗的因素。

01

在我們印象裡,美國人支持老蔣,其實美國人支持蔣光頭,當時認他有希望,確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損。老蔣抗日時沒少獲得老美的援助,而且戰後,在在美國的支援下,老蔣軍隊大都用的是全套美式裝備,就連戰法也學美國的,甚至請來美國教官。在蔣光頭看來,美國是當今最強大的國家,軍隊也是最強大的,用老美的武器裝備和戰術訓練武裝起來的軍隊,一定能打敗解放軍。但老蔣卻沒想到,最後他卻敗了。

早在抗戰結束後,老蔣的軍隊的確很強大,著急發動內戰消滅我方。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看到中國可能要陷入內戰,如果打起來,老蔣恐怕打不過中共,而且美國在中國利益就受損。因此,杜魯門就派已經退休馬歇爾到中國來調停,馬歇爾身份是駐華特使。

馬歇爾去中國前,杜魯門告訴馬歇爾這次到中國任務,就是說服中國各黨派召開聯合會議,讓國共雙方停止敵對行動,實現中國的統一。

美國這樣做,除了不想損失美國在華利益以外,還想成為主導中國內部問題的調停者。因為美國看到北方的蘇聯也想插手中國問題,如果內戰打起來,蘇聯支持我方,蔣介石根本無法打贏。而且美國通過了解,以及實地觀察,他們已經意識到,我方雖然條件艱苦,但鬥志昂揚,戰鬥力很強。反觀老蔣的軍隊,雖然數量龐大,武器精良,但沒有鬥志,而且將領間心懷鬼胎。老美對中國實際情況的了解,比老蔣要了解深,了解得透。老蔣總是看到表相,有些自大,想當然認為能取勝。

02

老蔣與美齡對美國派來特使,兩人很高興,總算把美國的這樣的大靠山盼來了。馬歇爾到來,老蔣把馬歇爾當成貴賓,並與馬歇爾進行會談。當然身邊一定是宋美齡當翻譯。

宋美齡的美貌,以及她熟練的英語,讓馬歇爾眼前一亮。但作為沙場二戰將領,馬歇爾還不能把目光停留在女人身上,他直來直去,說出自己的來意,一上來就反對蔣介石的內戰計劃。

蔣光頭不高興了,在他看來,美國應該支持他的計劃,為什麼要反對他呢?馬歇爾還給老蔣擬定了一份組成臨時性政府的方案,這個方案很詳細,主要是新政府的組成架構。他讓老蔣按照這份計劃行事,蔣光頭可不是能擺弄的。

老蔣很不滿,他認為這是幹涉內政。馬歇爾最終沒能說服蔣光頭,調解失敗,老蔣隨即發動內戰。但內戰結果讓美國方面十分惱火,為什麼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美國想換掉蔣光頭,讓孫立人幹?其實美國已經看透了蔣光頭,此人太自負,成不了大事。

其實老蔣這個人真的自負,他認為的事,很難勸回來。以他的格局來看,他看得不遠。其實馬歇爾作為軍事將領,他只是履行職責,不會把美國最終意圖說出。因此,馬歇爾不可能說服蔣光頭。通過史料可以看到,老蔣這種性格,恰恰就是他弊端。

03

按理說,老蔣到臺灣後,總結這件事時,他應該有後悔之意?如果他聽從美國建議,會是什麼結果?蔣光頭應該明白,但以蔣光頭的性格,他怎麼會找自己的原因呢。

據說蔣光頭只要生氣,就會在日記裡罵人,這次老蔣在日記裡沒少罵馬歇爾,認為馬歇爾不應該來中國,正是馬歇爾的到來,壞來他的大事。馬歇爾來到中國也是奉杜魯門之命而來,老蔣也罵杜魯門,但他不敢明著罵,只能把氣也灑在馬歇爾身上。

馬歇爾到中國調停,老蔣看來,馬歇爾來了,導致他的計劃無法實施,也給了延安準備的時間。也就是說老蔣認為失去了「先發治」人的機會。

無論先法治人,還是後發治人,還是前文所說,蔣光頭不可能贏。因為他沒有了解自己缺點,軍隊的弱點,就盲目認為能贏。要知道多先進武器也沒用,關鍵是人的因素。

馬歇爾只是一個特使,他能和老蔣這樣說,足以看出美國此時還沒有拋棄老蔣。但後來隨老蔣頭大面積失敗,美國對老蔣就失去信心。

關於蔣光頭的一些歷史資料,我們將陸續給各位看官講解。如果各位朋友喜歡,歡迎點個讚加個關注,了解更多的內容。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相關焦點

  • 蔣介石敗退臺灣,恨透了哪三人?親筆日記曝光,兩個都是外國人
    與此同時,蔣介石也漸漸感覺到了自身的危機,著手打算了撤退臺灣的一系列事宜。 伴隨著中國共產黨所發起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大捷,國民黨主力被殲滅殆盡。蔣介石面對著既定的敗局,最終只能承認自己的失敗,撤退於臺灣苟延殘喘。
  • 國民黨為何會敗?逃往臺灣後蔣介石用兩個字總結
    1945年秋天抗戰勝利後,國民黨一些軍政大員大發「國難財」,舉著「接收」的大旗,一時在京、滬、平、漢等各大城市突然出現了四五十個各自無關的接收機構,給被接收地區的工商業帶來了災難。後來蔣介石到了臺灣,總結了為什麼失敗,並說「我們的失敗就是「接收」這個詞」。當時,很多國民黨高級將軍多數身兼二職,一個指揮作戰,二是做生意。 對很多人來說,軍事只是他們的副業。這也是蔣介石本人的錯,他經常和上級將軍見面的時候,問問對方家的情況,然後說給你錢,家裡人一起做生意吧。
  • 蔣介石日記中曾提到,戴笠如果沒死,他為何也不會撤退到臺灣?
    蔣介石有寫日記的習慣,他經常會在日記中寫出一些肺腑之言,因此有不少人認為,他的日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大家更好的研究那段歷史。他曾在自己的日記中提到,如果戴笠不死的話,我也不會撤退到臺灣,這是為何呢?戴笠曾經做過哪些事情,接下來我們聊聊他的故事。
  • 中國的馬歇爾計劃緣何失敗?
    人們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幾年,而非美國歷史上的任何其他時期,看作美國在外交上的黃金時代。這個時間段標誌著美國時代的開始,一個領導力勇猛的時期,我們今天常常掛在嘴邊的各種外交原則和成就都是從那個時候來的。
  • 蔣介石當年為何選擇撤退到臺灣?最後帶走了多少金銀珠寶?
    ,建立以西昌為中心的大西南根據地,利用西高東下的地理優勢,居高臨下,企圖日後反攻;2、撤退到海南島,以此為中心,加上東南沿海地區,作為最後頑抗的陣地;3、撤退到臺灣島;當時絕大多數人主張第1種方案,認為有經驗在先,且便於日後「反攻」,但是最終蔣介石選擇了第3種方案。
  • 解密|孫立人為何被囚禁33年,因為美國曾計劃讓他主持臺灣政局
    6月23日,孫立人又應美軍總參謀長馬歇爾將軍的邀請赴美訪問。早年孫立人從清華畢業後被保送美國印第安納州的普度大學工程系讀書,獲工程學士學位後,又轉入維吉尼亞軍校,與馬歇爾將軍等很多美國名將是同學。1928年孫立人從維吉尼亞軍校畢業後,回到南京從戎。孫立人的歐美之行,在蔣介石看來是「大逆不道」,因而引起蔣介石的猜忌,為他以後的仕途埋下了禍根。
  • 蔣介石失去江山,怎麼都想不明白,全拜身邊一人,這人是誰?
    蔣介石在抗日戰爭中所做出的貢獻,這是不可否認的,可是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的所作所為讓人惋惜,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依然發動內戰,這本就給還沒有從戰爭陰影中走出來的人民又帶來了沉痛的災難,這無疑是雪上加霜,也因此徹底失去了民心。
  • 蔣介石到臺灣後的日常生活
    盥洗完之後,就喝些溫開水,接著開始到陽臺上做柔軟體操、唱聖詩,之後回到書房打坐,打坐的時間為四十分鐘,從來沒作計時,但幾乎都剛好到時間結束,準確得令人感到不可思議。打坐完畢後,開始在書房寫日記、看報紙。蔣介石是一個習慣在日間活動的人,所以通常利用精神最好的時間寫日記。
  • 蔣介石可以贏得抗日戰爭的勝利,為何輸了,人生最重要的解放戰爭
    還少不了盟國的幫助,像蘇聯,美國,英國在八年抗戰時期都給予了很大的幫助。當然了,國與國之間根本沒有真正的朋友,只有利益。這些國家幫助蔣介石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像蘇聯就是為了讓國軍牽制關東軍,怕日寇從後方偷襲蘇聯。因為當時蘇聯與納粹德國已經開戰,如果這個時候,關東軍進攻蘇聯,那麼史達林將會腹背受敵。
  • 蔣介石在臺灣準備閱兵時,突然發現一門大口徑重炮在遠處瞄準自己
    老年的孫立人                                                                      那是在1955年,此時國民黨軍隊已經敗退臺灣,美國看到蔣介石已經日落西山
  • 1950年中國為何沒有解放臺灣?蔣介石為何在臺灣省失去民心?
    這個條約已籤訂,美國軍方和國務院立即就慌了手腳。他們呢就強烈要求美國總統杜魯門一隊1月5號關於臺灣問題所作出的聲明進行修改。當時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的主席一直主張要給予臺灣的蔣介石集團以必要的軍事援助。而另外美國的一位反共的急先鋒當時在美國遠東地區非常拉風的一個人物,那就是遠東協軍的最高總司令麥克阿瑟更是急不可耐地跳出來,聲稱臺灣應該是美國的一艘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
  • 蔣介石日記揭開一個驚人秘密:岡村寧次為何被國民政府宣判無罪
    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野島剛說,現在他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日本、中國大陸、臺灣地區之間近現代微妙複雜的關係了,人也是被歷史不斷捲入的,「蔣介石就是被翻動得最厲害的一位。」「白團的秘密是蔣介石日記公開後才發現的,此前在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知道的人非常少。」蔣介石日記公開的重要推動者、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院研究員郭岱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 揭秘蔣介石日記,內容讓人驚訝:好色、愛罵人,痛罵美帝國主義
    敗退臺灣後,蔣介石在金門前線遙望大陸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後,蔣介石在表面上維持著和美國密切的「外交」關係,依靠美國人在臺灣穩固政權,但在私密日記中,則大罵美帝國主義,從杜魯門到尼克森,歷任美國五屆總統,均遭到蔣介石尖銳
  • 國民黨逃往臺灣時,本有機會擊落蔣介石專機,為何手下留情?
    1945年上旬,杜魯門接任美國總統後,為向中國政府示好以鞏固中美聯盟,於是贈送了蔣介石一架由c-47改造的座機。與蔣介石之前的座機相比內部裝飾講究並且舒適,蔣介石喜出望外並特此命名為美齡號,並命令衣復恩成為他的專機機長。
  • 蔣介石去世不久,宋美齡為何遠赴美國,晚年不願與老蔣合葬?
    可是等待他的最大失敗就是蝸居在臺灣,此時的蔣介石望著對面的大陸只能是無限惆悵,此時他的大部分精神寄託都在夫人身上。在蔣介石去世之後,沒有多久,宋美齡就離開了臺灣,定居到了自己年輕時期待過的美國。雖然在這之後也返回過臺灣,可是呆了5年就再也沒有回來過。
  • 1949年蔣介石運了多少黃金到臺灣 現在還沒用完
    他決定,著手辦理撤離到臺灣事宜。當年12月,蔣介石突然宣布改組臺灣省政府,任命親信陳誠為臺灣省主席、任命長子蔣經國為國民黨臺灣省黨部主任。這樣,蔣介石就將臺灣黨政大全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裡。隨後,蔣介石就大規模地從大陸往臺灣運輸黃金,作為他敗退臺灣後的立足本錢。1948年,蔣介石國民政府的國庫裡約有400多萬兩黃金。
  • 蔣介石的追悼會上,蔣經國的一句話,宋美齡聽了後遠走美國!
    蔣介石的一生當中總共擁有四任妻子,他的第一任妻子為他生下蔣經國,第二任妻子,則是為他撫養了一位過繼的小孩蔣緯國,後來蔣介石又將陳潔如納為自己的妾室,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宋美齡成為陪伴蔣介石一生的女人
  • 1964年後,蔣介石在臺灣制定了「新竹計劃」,到底是幹什麼的
    蔣介石退守臺灣之後,美國也在臺灣也部署了核武器裝備,可是新中國原子彈爆炸成功之後,蔣介石決心靠自己發展軍事工業。於是授意國防部長蔣經國,專門執行這項計劃。「新竹計劃」的內容是:讓核武器研究人員,以職業的身份進入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的原子能研究所工作。
  • 蔣介石到底運到臺灣多少黃金?後人爆料:現在還沒有用完!
    蔣介石第一次去臺灣,是在1946年10月。他和宋美齡悄悄飛到了臺灣。看到那裡和平、安全,經濟發展已經恢復到戰前水平,臺灣有自己的貨幣,但蔣介石沒有下令取消。他在日記裡寫道,臺灣「今後應積極加以建設,使之成為模範省。」
  • 【臺灣】探訪蔣介石的陵寢地慈湖
    ,因為喜歡看戰爭題材的影視劇,所以對於國民黨的認識還停留在影視劇中的描寫,而對於國民黨到臺灣之後的情況以及臺灣的現狀不是很了解,相信大多數人也和我一樣懷有這種神秘感。在臺灣的八日遊中,走馬觀花看了臺灣的幾處標誌性自然風景及人文景觀,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蔣家父子的靈柩存放地,並不是因為這裡的風景優美,而是因為他們靈前的冷清、寂寥,想想曾經叱吒風雲的人物如今落得如此的境遇,想必是其未曾預料之到的。蔣介石的陵寢位於慈湖,在臺灣桃園縣大溪鎮,佔地面積約30公頃,早期曾經被列為禁區管制,如今隨著臺灣旅遊業的開放,已經成為去臺灣必不可少的參觀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