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警隊總華探長呂樂,廣東汕尾市海豐縣人,2010年5月13日去世於加拿大)
提到香港廉政公署,就不得不說道讓香港黑白沆瀣的終結時刻,電影《追龍》預告片開場:「香港在1974年之前,是最黑暗的時刻」。而廉政公署奉時任港督麥理浩之命就成立於1974年2月,目的是打擊香港的各種貪汙腐化。
電影裡雷洛(劉德華飾)的真實人物名叫 呂樂(又名呂務樂),偷渡去的香港,但起點其實很高,他本身就是潮州人,也是潮州幫在警界的代言人,呂樂能當上探長固然有他自己的能力,但也少不了潮州幫在後面幫他出錢買探長的位置。標準的權錢交易。
呂樂有是也會充當社會名流,參加各種社會活動
1960年代香港黃賭毒猖獗,歷任港島、九龍總華探長的呂樂縱橫黑白兩道,隻手遮天,風光一時。人稱「lak哥」或「樂哥」的他,1940年任職警員,60年代與顏雄、韓森和藍剛合稱香港「四大華探長」,與黑幫勾結插足黃賭毒行業,並給各行業諸如煙檔、賭檔、歌舞廳、餐廳等依面積和收入制定交費標準,從而收取大量賄款,作為交換則提供免查的保護。呂樂被公認為四人之首。舉個例子,在六十年代中期的時候有很多黑社會幫派都會為了爭奪地盤而大打出手。當時新義安(龍頭是向家)和水房的人馬因為爭奪地盤 經常會發生流血事件,隨後雙方就約定在油麻地來一次徹底的了斷。約定時間到了,向家手下大佬林景帶著上百名小弟如約而至,對方同樣人多勢眾。但是整件事情中沒有出現一個警察,原因就是林景動用自己的關係要求警察半個小時之內不能出現在這一片區域,而當時確實是沒有任何一個警察出現,牛逼吧!。內幕是因為當時的香港警察總華探長是呂樂,而呂樂是向家的姑爺又同是潮州人當然樂意相互幫忙,並且呂樂也十分的敬重林景,兩人一起出去夜總會玩的時候呂樂總會主動的給林景讓座。最後油麻地事情的結果就是林景在呂樂的幫助下勝了。
1968年,由於其時反貪汙輿論盛起,呂樂決定「急流勇退」,在48歲便早早提前退休,靠收租和積蓄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1973年,呂樂聽聞港督即將成立獨立的反貪部門廉政公署專門反貪,尤其是針對腐敗嚴重的警隊,便決定「三十六計 走為上計」,趕在廉署成立前帶同八名子女及妻子全家移居去了加拿大,以逃避追捕。但是後來又擔心加拿大是大英國協國家,恐被引渡回港,於是和妻子蔡珍再潛逃至與香港沒引渡協議的臺灣定居,子女則多留在溫哥華。
呂樂家財難以估計,在他離港前,更有傳聞說其身家達到5億港元。廉署對呂樂發出通緝後,對他在香港的資產進行了查封。據估算,呂樂單在香港被凍結資產的價值就近一億港元,包括尖沙咀及半山區八個單位住宅,以及超過800萬港元的現金。
呂樂傳奇一生曾被改編成電影《五億探長雷洛傳》,由香港藝人劉德華飾演男主角雷洛。當被問及對這部電影的看法時,他非常不滿,表示:
1、劉德華拍以他為原型的電影,卻始終未到臺灣拜會他呂樂本人。
2、片中把顏雄放到和呂樂平起平坐甚至超過他的地步,呂樂認為有違事實。顏雄連總華探長都沒當過,只是他的一個跟班、手下而已。
3、劇中雷洛在街頭向小販收保護費,呂樂認為這是對他的污衊。警察怎麼會這樣收,跟乞丐差不多。
至於再問怎樣收的,他則合上眼閉上嘴保持緘默。
在臺灣的老年呂樂
2004年,84歲的呂樂在臺灣接受雜誌訪問時,被問及會否會返回港,他直言在港已沒有相熟朋友,還回去幹嘛?相識的好朋友都在臺灣,其中包括香港藝人曾志偉的父親曾啟榮。而曾啟榮也是一名潛逃臺灣的前香港警察華人探長。
曾啟榮,曾志偉之父,前香港警隊軍裝警署警長,1977年被香港廉政公署通緝,逃往臺灣。2011年1月因病去世。
(2004年,曾志偉前往臺灣為父親曾啟榮祝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