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陵十二釵:千年古音傳閩南 鄉音娓娓道鄉情

2021-01-18 閩南網


老許每天下午都會到後城的一家茶館,為眾人用閩南語講古


本次閩南文化節,從新加坡收集的《走馬春秋》、《一枝梅平山賊》
兩本古書籍中,許多人名都是用閩南語翻譯


本次閩南文化節,從廈門收集來的閩南語古字典《增注硃十五音》,
以閩南語15個聲母,來教人讀閩南語


刺桐幼兒園,小朋友們表演布袋戲,唱閩南童謠《天烏烏》

  閩南網5月29日訊 「酒幹倘賣無,酒幹倘賣無……」這首閩南語歌曲,各位看官肯定都十分熟悉吧?湖南衛視主辦的「我是歌手」總決賽上,歌手彭佳慧就唱著它華麗亮相。歌真的很好聽,可全國很多觀眾,卻對歌名《酒幹倘賣無》表示不解。

  筱言不是胡謅。在百度搜索裡輸入「酒幹倘賣無」這五個字,跳出來的相關詞條,第一個就是:酒幹倘賣無什麼意思。

  這首歌,在上個世紀80年代,曾紅遍兩岸,傳唱大街小巷,堪稱經典。讓筱言為你稍稍解讀一番——

  「酒幹」是什麼呢?這是外地人最不了解的閩南名詞——空酒瓶子;「倘」的本義是可以;「買無」是買不到;「賣無」根據語氣分意思:語氣輕是賣完了、賣了啦,語氣重了是設問「有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賣」。「酒幹倘賣無」的意思就是「有沒有空酒瓶子賣?」

  閩南語有著千年歷史的方言,按照傳統的閩南語十五音分析,上古漢語的19個聲母,閩南語保留了15個。不過,這門語言可不是古董般的無法靠近,你到泉州的大街小巷聽聽,多少厝邊操著閩南語敘家常,茶館裡的泉州講古、嬉皮幽默的五色話、充滿童趣的泉州童謠、引人入勝的民間傳說,閩南語走進了每一代人的生活裡。

【釵主本紀】

  大給赫!挖系筱言(大家好,我是筱言),今天要和大家見面的溫陵第五釵,就是我啦。我說得一口流利的閩南語,優點可以概括為這兩個詞:伶牙俐齒,能說會道。

  閩南語被稱為「古漢語活化石」,承載著閩南世界厚重的社會基礎和文化基礎。有網友調侃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兩個閩南人在一起卻說普通話!父母為我取名「方筱言」,就是取「方言」之意,希望我能為閩南語的發展傳承盡綿薄之力,最起碼,把網友這些酸酸的調侃給堵住啊。

  下個月的世界閩南文化節還專門設立了我們家族的專場。今兒我正要好好造訪我族幾位前輩,為家族專場認真做準備。

□讀這些書,你可以更了解我

  《閩南方言大詞典》,周長楫主編

  《閩南方言》,李如龍、姚榮松主編

  《閩南文學》,朱水湧、周英雄主編

  《泉州歌訣圖典》,泉州市文化局、泉州市新海路閩南文化保護中心編

  《泉州俗語故事》,傅孫義編著

□世界閩南文化節展情速遞

  圖版:閩南語部分字的寫法、發音和普通話的解釋;閩南語外來詞彙一組;閩南語融入他國語言、保留古語古韻的部分展示。

場景:古厝說書

  聲像屏幕演播:古詩閩南語吟誦;學生用閩南語誦讀經典、童謠。

  電腦觸控螢幕:電子版閩南語字典,同一詞語,泉、漳、廈、潮、臺灣等地區閩南語的不同發音。

  3D電子書:閩南語難寫字拼圖、寫法、發音及在普通話裡的意思。

一嘆又一喝,泉州講古藏刺桐春秋

  ——「筱言啊,你今日卡有閒來聽我講古啊?」

  ——「老許你講得好,名聲響,我特地帶朋友來飲茶話仙,聽你講一段故事!」

  ——「歡迎歡迎,趕緊坐落下!」

  泉州市區後城街上的一家小茶館,老先生一段又一段原汁原味的閩南語講古,為筱言打發了很多無聊時光。

  「說著話,只聽見一聲暴響,嘣——」80歲的許榮銅右手捧一本泛黃小冊,左手捏一把摺扇,「啪」的一聲敲在木桌上,把最後一個「嘣」字拖得老長,「掀起兩個大坑,濟公和女妖拔了上來,濟公一鬆手,這個女妖立即倒地……」

  說到緊張處,老許的聲音也跟著急促起來,精彩處,音調拔高,懸疑處,神秘兮兮,愣是把一出《濟公後傳》說得出神入化。周圍的人聽得入迷,有的嘴巴微張,眼睛盯著老許,聽到有趣的地方便咧嘴,眼睛都笑沒了。很多老人都是常客,有的從大老遠專程搭車過來。

  老許是土生土長的泉州人,在茶館用閩南語講古8年了,每天固定說上2小時,風雨無阻。講的內容也很豐富,既有中國歷史神話傳說,也有不少流傳在泉州民間的故事。

  「以前沒有那麼多娛樂,大家很愛聽說書講古。新中國成立初期,咱們泉州就有不少說書場,東菜市場、中菜市場,還有南門,一般都設在菜市場裡面,下午就開始了。」老許說,他40多歲時就曾在市區群眾戲院講古,那時每人收2分錢,一晚上能收到十來塊,十分火熱。「現在講古老先生走了不少,聽的人也少了,年輕人要學也很難,閩南語得講得好,還要懂歷史。」

  泉州講古算是閩南語大家族中的長輩了,筱言希望它能夠走得更遠。這幾年,泉州電視臺閩南語頻道推出《泉州講古》節目,就十分受歡迎,骨子裡面,大家還是很喜歡它的。

五色配四句,閩南風俗人情看透透

  ——「紗巾掀過來,添丁大發財」「新娘坐乎正,入門才會得人疼」……

  ——「筱言,老人媽嘴裡念的是蝦米?」

  ——「這個你就不知影嘍,叫念四句,給新人送喜氣呢!」

  源自民間的閩南語學問挺深的,像上面說到閩南四句,就和泉州傳統婚俗分不開。泉州筍江閩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吳燦雙老師說,在他們浮橋的傳統婚禮上,從新娘挽面開始,到冠禮、上頭、上轎、過火爐,都要請老人媽念四句。

  吳燦雙老師還為我們介紹了「念四句」的同門——五色話。五色話包括了諺語、俗語和歇後語,這門口頭文學,包羅萬象,代代流傳,讀起來風趣幽默、琅琅上口。

  「清明穀雨,寒死虎母,是說天氣很冷;賊去才關門,是馬後炮;三個指頭拾田螺,意思是穩拿,十拿九穩……」五色話真有意思,有的雖然很土很俗氣,可卻十分形象地將生硬的道理說清楚了。

  吳老師說,五色話是十分本土的民間文學,像順口溜一樣,而且和當地的民俗風情聯繫緊密,甚至流傳海外。「現在很多年輕人,幾乎都聽不懂這些話了,不保護可不行。」

  現在,吳老師所在的鯉城區已經將五色話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並且開展了普查和搜集整理工作。這麼有趣的民間文化要是失傳那就太可惜啦,除了官方的保護外,筱言認為關鍵還是要沿襲代代相傳的模式,讓更多年輕人了解並喜愛。

憶兒時童謠,鄉音代代流傳久不衰

  ——「天烏烏,要落雨,阿公仔舉鋤頭欲掘芋。掘呀掘,掘呀掘,掘著一尾旋溜嘏……」

  ——「筱言,你念的是不是咱泉州童謠《天烏烏》?」

  ——「對咯,咱泉州人幾乎人人都會,從小就曉得念了。」

  閩南童謠,是許多閩南人兒時最美好的記憶。《拍鐵哥》、《月娘光光》、《天頂一塊銅》等,你聽過嗎?小時候,父母總會教筱言念,一遍又一遍,童年裡處處飄蕩著念童謠的聲音。

  「小時候天熱時,很多孩子就湊到一起念童謠,比比誰會得更多。小學時,我就會念100多首了。」回想兒時,82歲的泉州歌訣非遺傳承人傅孫義記憶深刻,「童謠都是一代傳一代,我外婆教給我媽,我媽再傳給我。」

  最近,傅老師即將出版一本《童謠一千首》,收集了一些流傳較廣的閩南童謠,還包括他自己的創作。2011年,泉州市機關幼兒園被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授為「泉州歌訣傳習所」,傅老師就常去教小朋友們念童謠。「童謠本身很有趣味,加上幼兒園用遊戲、舞蹈、說唱、繪畫等方式,小朋友學得很快,也很喜歡。」

  閩南童謠在泉州又叫泉州歌訣,泉州新海路閩南文化保護中心主任龔勤勤說,現在很多小孩都不會念,甚至連閩南話都講不好,該中心從幼兒園著手,以傳播歌訣的方式開始對閩南語的保護。

  去年11月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舉行的泉州歌訣傳承經驗交流會,許多致力於閩南方言保護的專家各抒己見,有的提議創辦教學機構,有的認為可以立足於高校這個平臺,鼓勵大學生從事泉州歌訣的創新工作……想法很多,不過大家一致認為,泉州歌訣應從娃娃抓起。

家族世系譜

三國時期

  吳國入閩設立建安郡,帶來了一部分的吳越楚地漢語方言。

西晉

  永嘉之禍期間,晉室南遷,大批北方漢人入閩,帶來了3世紀時中原語言。

唐高宗年間

  唐高宗儀鳳年間(約677年),陳政、陳元光父子帶兵入閩平亂,進而屯墾閩南漳州,帶來了7世紀時中原語言。

唐僖宗年間

  唐僖宗中和年間(885年),王潮、王審知兄弟又帶軍隊入閩平黃巢之亂,也帶入了當時的中原語言。唐時的這兩批移民所帶來的北方口語,演變後成了所謂的「漳州腔」的基礎。

明末清朝

  明末清朝,學者對於當時閩南語進行系統整理,如清晉江黃謙著有《匯音妙悟》,清東苑謝秀嵐歸納出匯集雅俗通十五音等。

至今

  如今,閩南語主要分布在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福建、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東南亞(臺灣、新加坡、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等地區和國家,並形成幾種次方言:泉州話、漳州話、廈門話、龍巖話、海陸豐話、臺灣話、浙南閩語、峇峇(音,bā)話、檳城福建話、新加坡福建話。

閩南方言分布

閩臺文化圈

  1.閩南地區23個縣(市、區)(含金門縣),約1000萬人

  2.閩西的龍巖市區、漳平市和三明的大田等地,約80萬人

  3.臺灣省18個縣市,約1400萬人

潮汕文化圈

  廣東省東部潮汕地區12個縣市,約1000萬人

瓊文雷州文化圈

  海南省18個縣市400萬人和廣東雷州半島275萬人

國內其他地區

  1.廣西中南部的合浦、陸川、北流、平樂、平南、桂平以及柳江等縣約有16萬人

  2.浙江南部的平陽、玉環和舟山群島、江蘇的宜興和江西的鉛山、上饒、玉山等地約有141萬人

海外文化圈

  南洋群島(菲律賓、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和中南半島(泰國、馬來西亞)等地、香港和澳門、西歐和南北美洲約2000萬人

  (數據由泉州師範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閩南文化研究專家林華東提供)

【徵集令】秀出你身邊的閩南文化

  閩南文化博大精深,涵蓋範圍之廣,融入生活之深,令言語蒼白。本報推出特別策劃「溫陵十二釵」,擬以虛擬釵主,介紹閩文化的十二大類:陶瓷文化、茶文化、先賢思想、海洋文化、南少林武術、南音南戲、人生禮俗、宗教信仰、閩南語文化、民間工藝、宗族文化、南建築文化等。

  親愛的讀者,身邊有啥好玩有趣的閩南文化現象及物件,你來秀;有啥令你困惑的閩南文化形式及器物,我來幫。歡迎撥打968111或新浪微博@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與我們分享。(本網記者 張帆 謝向明 文/圖)

相關焦點

  • 鄉音鄉情丨北楓:把鄉情寫進歌裡
    鄉音鄉情丨北楓:把鄉情寫進歌裡 作者:嚴磊、張銳、陳帥元    編輯:孔笑妍    來源:吉視通客戶端    2020-04-13 10:29
  • 張和平:鄉音鄉情最難忘
    張和平:鄉音鄉情最難忘 昨晚,第32屆電視劇「飛天獎」,第26屆電視文藝「星光獎」頒獎典禮在保利劇院盛大落幕。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國家一級編劇張和平,頒獎前接受了我臺的專訪。 鄉音鄉情最難忘,感謝家鄉滋養。
  • 壽山:鄉音•鄉情•亂彈戲
    鄉音•鄉情•亂彈戲將原本分散各地的村民們召集回家,讓原本日漸蕭瑟的村莊變得熱鬧起來,也讓屬於壽山的根壽山的文化綿延不絕,凝聚人心。
  • 一句鄉音,一份鄉情……他用實際行動呵護遠在他鄉的丹鄉兒女
    一句鄉音,一份鄉情……他用實際行動呵護遠在他鄉的丹鄉兒女 2020-07-31 18:59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廈門百年江夏堂迎兩岸宗親祭祖 臺胞慨嘆鄉音未改鄉情猶在
    快一年了回到宗祠,鄉音未改鄉情猶在。」半個多月前,臺商黃靈聰從臺中趕回廈門,度過隔離期後迫不及待地來到江夏堂,參加20日在此舉行的兩岸黃氏宗親冬至祭祖典禮。時隔十個多月,他又見到了熟悉的老友們。圖為兩岸黃氏宗親冬至祭祖現場。 李思源 攝冬至將臨,兩岸八十多名黃氏宗親聚首廈門江夏堂舉辦宗親祭祖儀式。
  • 海西時評:情動閩南歌
    海西時評:情動閩南歌 2011年12月23日 10:2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紅樓十二釵是誰?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紅樓十二釵,但是,真正能夠說出這十二個人之名字的人並不多,更不用說懂得「十二釵」在全書中的意義了。那麼,為什麼很少有人知道紅樓十二釵是誰呢?紅樓十二釵之林黛玉其實不知道紅樓十二釵的人,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是不喜歡或者沒有讀過《紅樓夢》的人,二是讀不懂《紅樓夢》的人,確切的說,讀不懂第五章回的那些詞曲的人。
  • 《鄉音鄉情》音樂會帶您體驗山東音樂作品的風格與魅力!
    為此,濟南市歌舞劇院精心打造了這臺《鄉音鄉情》山東風格題材專場音樂會。這場音樂會以原創及改編音樂作品為主,包含器樂、聲樂、山東民歌等藝術形式,尤其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山東弦索樂也將在音樂會中進行呈現,讓觀眾充分體驗山東音樂作品的風格與魅力,感受齊魯文化的悠久歷史與勃勃生機。
  • 花茶中的「金陵十二釵」
    金陵十二釵是指,林黛玉、薛寶釵、賈元春、賈探春、史湘雲、妙玉、賈迎春、賈惜春、王熙鳳、賈巧姐、李紈、秦可卿。
  • 論金陵十二釵正冊入冊標準及次序
    來源 | 紅樓夢-醉紅作者 | 雙北眾所周知,金陵十二釵正冊是對《紅樓夢》中最重要的十二個女孩子命運結局的預言
  • 【我的鄉情56】許長禮:難忘鄉音·蝶戀花
    鄉間情許長禮 難忘鄉音 鄉音讓人回味,鄉情讓人難捨野地裡野貓撒潑,溝渠裡蛤蟆歌唱,這就是西大灘邊曾經有過的鄉音。而且這種聲音還能隨季節流轉。 燕子第一聲鳴叫發生在農曆的三月初三,布穀鳥發出叫聲發生在端午節前夕。蟬聲鳴叫意味著麥子就要黃了。秋蟲開始演奏交響曲時意味著一個成熟季節的到來。當霜雞雞(寒號鳥)象小孩一樣開始啼哭時意味著一年最繁盛季節的結束。
  • 飯局十二釵(12)
  • 鄉音難改鄉情難忘 400多名鄉友在深圳聚會共謀發展
    在深圳這片充滿機遇和挑戰的熱土,用智慧和汗水在粵港澳大灣區,勇立潮頭,以鄉情為紐帶,以商情為抓手,大家一起辦起了一個嶄新的平臺——深圳市湖南華容商會。今年,是深圳市湖南華容商會成立的第二年。在會長朱興明的帶領下,在商會全員的共同努力下,圍繞「23510」目標,融鄉情、創商機、謀發展,促進鄉友企業共同發展。當天下午,會員大會在莊嚴的國歌聲中開始。大會由執行會長蔡鵬主持。
  • 通解紅樓夢40 | 正十二釵的名號特徵
    根據我們前面的解密,寶玉是傳國玉璽的擬人化身,所以十二皇子對皇權的爭奪,就是一場對傳國玉璽的政治戀愛,所以《紅樓夢》將寶玉幻化成翩翩美少年,那麼十二皇子也就可以比喻成美女,一起演繹一段對寶玉風花雪月的至情故事。
  • 「十二釵」的吃
    看的時候不求甚解,只覺得怪,怎麼就不見天日了呢,是暗黑料理的意思麼?現在明白了,羊胎盤嘛。歐了,看下去。題圖畫外音:妹妹,這黃銅設備既麻且辣還燙,可仔細著你的柔荑……――――――十二釵的「吃」趙爽微博上一位「紅樓控」轉發了和十二釵有關的吃食,看後不禁技癢。
  • 紅樓夢「金陵十二釵」排序:緣何讓秦可卿壓軸登場?
    「金陵十二釵」除以上八位,還餘下的四位金釵,則是王熙鳳和賈巧姐母女倆、李紈和秦可卿兩位晚輩媳婦。從賈母眼光看,王熙鳳、李紈是榮國府孫輩媳婦,賈巧姐是榮國府重孫輩小姐,秦可卿是寧國府重孫輩媳婦。自鳳姐排序起,實際上排序條件與前八位有所不同,作者已然有了變化和轉折,則是將除了婚戀關係和血緣關係之外,其他對寶玉人生有重要影響的裙釵人物,列於「金陵十二釵」較後的位置。看第五組金釵是王熙鳳和賈巧姐,分別排列在第九和第十位。
  • 《燃藜圖》暗示了如何正確解讀「金陵十二釵」判詞
    《燃藜圖》暗示了如何正確解讀「金陵十二釵」判詞吳氏紅學作者:龍鄉在《紅樓夢》第五回的「金陵十二釵」判詞中
  • 北大哲學教授讀紅樓:十二釵不僅是十二位美好女子,還是十二種生活...
    《入世與離塵:一塊石頭的遊記》全書結構以金陵十二釵展開,用寶玉收結。十二釵中,開篇即講「賈府四春」,採四位一體的方式。這不僅由於她們是賈府的四姐妹,血脈貫通;更重要的,不如此則不足以表現蘊含在四個生命之中的從生長到收藏、自盛而衰的完整歷程。
  • 娛樂圈金陵十二釵
    「金陵十二釵」是《紅樓夢》裡太虛幻境「薄命司」裡記錄的南京十二金陵十二釵個最優秀的女子。如今娛樂圈也有12個女子,她們不是靠演技徵服娛樂圈,而是靠自己的美麗徵服了大眾,人們管他們叫花瓶女星,娛樂圈哪12個女星有資格坐上金陵12釵花瓶女星的寶座呢?從老美女到娛樂圈新近走紅的小美女,達人為您盤點娛樂圈的12金釵。
  • 拗九的日子最思鄉,大厝裡的鄉音鄉情,在這首《三落厝》完整版裡
    明天就是福州傳統節日——拗九節,一首帶著福州鄉音鄉情的MV《三落厝》火了。為了在」拗九「這一天,送給十邑鄉親一份最珍貴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