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國溫莎王朝興衰:喬治六世接位,戰後大英日落(連載五篇之三)

2021-02-13 秦風老照片館

  當伯蒂(Bertie)無法阻止自己的兄長遜位,當獲知必須一肩扛起沉重的王室未來命運時,他崩潰了,帶著無法抑制的恐懼,在母親面前如孩童般痛哭失聲,就像當年他的兄長得知自己必須繼承這樣無法避免的使命時,也同樣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喬治六世(1895-1952年),別名伯蒂,自幼患有嚴重口吃,他沒有兄長不顧一切拋下所有的那般任性,他樸實、害羞內向,是二戰期間英國人的精神指標。

1923年,喬治六世(當時為約克公爵)和伊莉莎白·鮑斯-萊昂在西敏寺成婚場景。在步出禮堂時,伊莉莎白將捧花放置在無名戰士墓冢,此後成為所有皇室新娘成婚時約定俗成的禮儀。

  伯蒂與兄長愛德華八世有個共通點,那就是對王位皆避之唯恐不及,但他們的性格卻截然不同,愛德華如紈褲子弟般,喜歡派對、爵士樂和自由,極其放縱的生活讓喬治五世失望透了,他從沒把繼承皇位的希望放在自己的大兒子身上,相反地,他希望伯蒂能承接衣缽。

1910-1930年代,喬治六世肖像。喬治六世於1920年受封約克公爵。他曾在1918年與澳洲名流席拉(Sheila Loughborough)交往,席拉是有夫之婦,國王喬治五世為了讓兒子離開這名女子,提出了要封伯蒂為約克公爵,誘使兩人分手。 

1923年,穿上白紗的伊莉莎白·鮑斯-萊昂,後來成為著名的伊莉莎白王太后。

  喬治五世去世後,長子繼承皇位,然而二戰烏雲即將籠罩歐陸前,愛德華讓位了,伯蒂和他的妻子伊莉莎白·鮑斯-萊昂(Elizabeth Bowes-Lyon,1900-2002年)在1936年底登基。伊莉莎白深深斥責愛德華「無恥失職」,她無法原諒愛德華和辛普森夫人讓她丈夫承受這一切,然後頂著溫莎公爵的頭銜雙宿雙飛。 

1923年,伊莉莎白·鮑斯-萊昂身著華麗的婚紗。

  伊莉莎白在喬治六世的統治生涯中發揮重大影響。1920年,喬治六世初見伊莉莎白時便一見鍾情,歷經三年鍥而不捨的追求和兩次失敗後,伊莉莎白終於答應嫁給他。伊莉莎白是自亨利八世的前妻們(包含簡·西摩、安·博林等)以來,首位進入皇室的平民。其家族實際上有著貴族身份,但由於她出生時的戶籍登記問題,故而存疑。喬治五世和瑪麗皇后為脫離德國血脈的聯繫,鼓勵皇室與英國本地家族聯姻,伯蒂與兄長們可以不用在局限的貴族圈裡尋覓配偶,而伊莉莎白得已進入皇室也與此相關。不像愛德華八世的情婦們,伊莉莎白符合喬治五世理想的兒媳婦形象。然而,伊莉莎白起初對於進入皇室感到誠惶誠恐,她曾透露,當時她「害怕自己將永遠無法按自由思考、說話和行動。」但最終她接受了,於是,喬治六世與伊莉莎白在1923年4月26日成婚。她是個心思敏銳而堅定的女性,在丈夫登上王位後盡心輔佐他統治國家。

1920-1930年代,肯特公爵( Duke of Kent,1902-1942年)肖像。1936年,愛德華八世退位之際,王位繼承問題延燒,內閣國會顧問吉耶爵士(Sir Maurice Gwyer)曾建議,讓其母瑪麗太后攝政,並由肯特公爵繼位,將重建皇室聲譽。因為肯特公爵是喬治五世子嗣中唯一有兒子的人。然而,最終這項提議未被採納,喬治六世順利登基。

1920-1930年代,倫敦皇家交易所。二戰期間,1940年曼切斯特受到納粹轟炸,隔年喬治六世與伊莉莎白視察受創災區,包含皮卡迪利花園與倫敦皇家交易所。

  二次大戰期間,儘管英國總理邱吉爾是國家戰略領導人中相當顯要的人物,但喬治六世卻是鼓舞英國人民的心靈指標,這對皇室夫婦在戰時聲譽高漲。喬治六世通過演說治療,並不斷嘗試在大眾面前發表言論,而伊莉莎白始終陪伴在側,最終他克服口吃障礙,借演說成功號召英國人民共同對抗邪惡的法西斯主義。他們巡視遭受轟炸現場,甚至在倫敦遭受德軍轟炸時,王室堅守白金漢宮,此舉使他們成為反抗敵人的堅毅象徵,勤政和認真態度為喬治六世贏得廣大民心!


  然而,戰後大英帝國面臨了更大危機。戰爭所激起的民族主義,促使各地殖民地紛紛獨立,包括印度、緬甸、加勒比海、非洲等地,英國國力日漸無法承受海外殖民地負荷,最終接受了這股全球性浪潮,帝國日落瓦解,隨後轉型成大英國協。

1920-1930年代,海德公園角(Hyde Park Corner)。戰後,喬治六世健康惡化,他本身是個老煙槍,加上身負國家重責大任,吸菸是他排除壓力的方式之一,因此犯上肺癌。1952年2月6日,他在睡夢中辭世。「海德公園角」被使用做為喬治六世駕崩時的暗號,將消息傳遞到白金漢宮。

  口吃國王喬治六世的故事被改編成電影《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在2011年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榮獲多項大獎。他即位時,處於重要歷史轉折時代,二戰的勝利淬鍊了英國皇室,為王室家族熔鑄出堅忍的體質,同時也成為國際上的君主立憲典範,如何在帝國瓦解後,重拾故去的榮光,是溫莎王朝下一個重要課題。


(文:張維晏;上色:陳怡靜、張維晏、徐丹語、吳濬伊)

相關焦點

  • 「大英帝國」的紅衣軍
    這支「龍蝦兵」曾威震四方,制霸天下,徵戰殺伐的鐵蹄踏遍大半個世界,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土地曾淪為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在英王統治下的土地,永遠都會有太陽升起,因此奪得「日不落」帝國的威名。通過大量的視覺作品(油畫、影視),紅軍服可以說是英國軍隊和大英帝國一個強有力的文化符號。在曾經的大英帝國勢力範圍內,「紅衣軍」(redcoat)是婦孺皆知的詞語,儘管紅衣並非被英國軍隊壟斷。其他國家的軍隊也有過紅色制服,如1848年之前的丹麥陸軍全部身著紅衣,美國軍隊也有過紅色軍服。但英國、英屬印度和大英帝國其他領地的軍隊在差不多300年裡使用紅色軍服,使得紅衣成為大英帝國的一個標誌。
  • 一個話都說不利索的王子 最終當上了大英帝國的國王
    1925年,喬治五世的二兒子艾伯特,被父王要求在倫敦溫布利的大英帝國展覽會上致閉幕詞。相比於大兒子大衛——日後「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溫莎公爵,國王更喜歡艾伯特。可是,艾伯特有個毛病令他無法忍受,他的英文口語能力實在太差,完全無法做到像一個領導人那樣激情澎湃地發表演講。這其實也怪不得艾伯特,畢竟,他自幼就患有嚴重的口吃。
  • 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揭秘古埃及密碼,這才是真正的象形字!
    1802年,這塊珍貴的石碑運到英國,以當時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的名義捐獻給大英博物館黑色玄武巖石碑上記述的是託勒密五世法老的功績與正統地位,帶有為法老歌功頌德的意味。那時候統治埃及的是託勒密王朝,也是古埃及的最後一個王朝,最後一位法老相信大家一定知道,就是我們俗稱的埃及豔后。此時埃及與希臘文明開始互補,更將世界文明推向了一個盛期。
  • 《世界之戰》:火星人入侵大英帝國
    假如以為這是一個外星人入侵地球題材的科幻劇,抱著看《獨立日》的心態和期待來看,那這個BBC版的《世界之戰》肯定是個渣;但假如你熟悉和喜愛BBC劇集的慣常套路,並且對《世界之戰》這個IP的來龍去脈有所了解,抱著一個看「歷史科幻劇」的心態看,那可以說是別有一番趣味。這裡面既滲透著大英帝國在一戰之前的戰爭恐慌,又有英國人難得一見的對殖民主義的反思,僅此兩點足以讓這個劇可圈可點。
  • 羅建波:大英帝國對外擴張的邏輯與「藝術」
    這或許是大英帝國留給後世的重要啟示。羅建波(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中國外交研究室主任、教授):我今天所講的題目是「1776年後大英帝國對外幹涉的邏輯與藝術」。這個話題探討的是大英帝國對外殖民和幹涉的特點,同時也想通過這個案例來思考大國崛起的經驗教訓。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的殖民地曾經遍布世界各地。
  • 十部電影看懂英國千年王朝史
    約翰王、亨利五世、理察三世,他們在王朝野心的驅使下積極地在法國故土外擴張力量BBC《空王冠》系列:亨利六世海報和他好戰的老爹不一樣,亨利六世對政治和戰爭不感興趣,獨獨醉心於教育事業。此後,歷經喬治四世、威廉四世,英國進入全盛的「維多利亞時代」。維多利亞在位時間長達63年零七個月,是在位第二長的英國君主,也是世界上在位第二長的女性君主,這一時期被稱為維多利亞時代。這是英國一個工業、文化、政治、科學與軍事都得到了相當大的發展的時期,亦伴隨著大英帝國的大幅擴張。
  • 溫莎公爵生不逢時的品味和愛情
    但坦率的講,在大英帝國近代歷史上,至今沒有哪個人受到過的批評和指責能夠逾越這個人物,此人的所作所為可能之前100年往後100年都無人能比,這個人就是整個近代大英帝國歷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愛德華八世,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溫莎公爵。
  • 英國的王朝歷史丨知多少
    蘭開斯特王朝三位君主都叫亨利,即四世、五世、六世。由於亨六世精神失常,約克公爵理查便被任命為攝政王和護國公。蘭開斯特家族的支持者主要在國家的北部和西部,而約克家族的支持者主要在南部和東部。亨利·都鐸,作為蘭開斯特派的後期領袖,在叛亂中推翻約克王朝,繼位為亨利七世,創立都鐸王朝。
  • 大英博物館:到底是大英帝國的光榮還是恥辱,看看藏品就知道了
    大英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的布魯姆斯伯裡區,收藏了大約八百萬件文物,是目前存在的規模最大,最全面的博物館。(不清楚800萬件是什麼概念,我告訴你,我國最大的博物館,故宮博物院,連地上的可以當文物的磚頭算上,也才180萬件文物。)
  • 大英博物館裡為什麼收藏的不是英國文物?
    大英帝國曾經是無可爭議的海洋霸主,以世界第一強國的姿態主導國際事務長達一個世紀之久。其版圖覆蓋了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土地,領土遍及七大洲、四大洋,有「英國的太陽永遠不會落下」的說法。一路上見證了大英帝國崛起、興盛直到衰落的,不是大英女王,也不是名人傳記,而是大英博物館數百年來的館藏。
  • 大英博物館發展史:創立之初竟是為了安置遺物?
    好在喬治二世的長子、頗具修養的威爾斯親王弗裡德裡克攜夫人在1748年前來為他助力。王儲夫婦參觀了切爾西莊園並提議:「這些藏品必須在很大程度上有益於學問之便,以及有益於增進不列顛的榮耀,故將之確立為一家公共機構,造福最近的子孫後代。」 受其鼓舞,第二年即1749年,斯隆爵士籤訂了遺囑的附件。
  • 原來溫莎家族的由來,與維多利亞女王和伊莉莎白二世脫不開關係
    湯姆·利文用輕鬆幽默的語言,一改歷史書給人的沉悶感,細數從維多利亞女王開始,到現在的伊莉莎白二世,經歷了愛德華七世、喬治五世、愛德華八世、喬治六世的英國國王,在歷史中經歷的艱難時刻與考驗。同時還講述了查爾斯、黛安娜和卡米拉的複雜關係,以及未來威廉和哈裡的境遇。不論你是歷史的愛好者,還是八卦的獵奇者,在這本書中都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 貝嫂獲大英帝國勳章!比小貝晚了13年!罕見一家雙勳!
    NoNoNo...注意聽,這次的獎項可厲害:大英帝國OBE榮譽勳章!明年女王陛下還要親自給她頒獎呢!據英媒報導,貝嫂最近被推選獲得大英帝國OBE榮譽勳章,是因為其在時尚領域和慈善公益事業的突出貢獻。大英帝國最優秀勳章(Most Excellent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簡稱大英帝國勳章(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是英國授勳及嘉獎制度中的一種騎士勳章
  • 大英博物館"搬"到香港了,約嗎?
    5月9日起,香港歷史博物館將展出200餘件來自大英博物館的展品,票價也只需要10元港幣,趕快安排你的大英博物館之旅吧~2018年5月9日至9月3日,香港歷史博物館將舉行「奢華世代——從亞述到亞歷山大」展覽,展出210件由大英博物館借出的珍貴文物,包括亞述、巴比倫、波斯等帝國的奢侈品和戰利品;來自中東、北非和印度的貿易朝貢品;以及平民以替代物料仿製的奢侈品等,展示歷史上多個文明帝國的奢華生活
  • 「英為愛」退位國王娶二婚撈女,溫莎公爵夫婦被唾棄的一生
    講的是現任英國女王她爸喬治六世如何克服自己結巴的故事。在那部電影裡,有個人曾經作為龍套出來稍微跑了一下,很多不了解內情的人估計都不會太注意他。這人是誰呢?喬治六世的哥哥——愛德華八世。他的父母以及整個英國王室對他的人生規劃就是:做一個年少有為的王儲,娶一個上層貴族的妻子,做一個君臨天下的國王,鞏固大英帝國王室的力量。不過,很顯然,愛德華八世令他們失望了。這一切,都在一個美國掘金女出現時,變成了一場笑話。
  • No36:溫莎城堡(Windsor Castle)——英國王室千百年的史書
    在位68年,英國遭遇舉國危機、哀痛之際女王公開講話只有三次,新冠疫情是第四次。女王此次視頻在溫莎城堡錄製完成,全程只有一位穿戴防護服的攝像師參與,並且與女王保持安全距離。溫莎堡的榆樹「長道」查理二世鍾情於溫莎,尤其喜愛夏末和秋季,此時會舉行狩獵和賽馬比賽。喬治四世在1820年繼位時,決定繼續進行溫莎城堡的哥德式改建,同時新建造一些舒適而華麗的皇家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