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狼外交」戳中了西方哪些神經?對中國是好是壞?

2020-12-25 看看新聞Knews

最近,外媒又開始炒作「戰狼外交」這個詞兒了。那他們到底如何看待所謂的「戰狼外交」呢?所謂「戰狼外交」又產生了何種效果呢?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這件事兒。

首先,不用我說,大家也知道,既然外媒都用上「戰狼外交」這樣的詞彙了,其態度基本是負面無疑了。

彭博社說,北京更有力地捍衛自己的利益,但各國可能聯合起來對抗中國,這將對中國不利。

《華爾街日報》說,隨著來自北京的壓力越來越大,澳大利亞對中國的溫和看法迅速減弱。

《德國之聲》說,中國對澳大利亞採取激進的立場,這可能會影響中國的形象。

我發現,這些文章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避重就輕」,基本上都是大談中國外交官如何犀利,但是閉口不談犀利的緣由。

其實,不僅是外媒,有一些國內的網友也不理解中國外交時而犀利的這種風格,所以我們稍微倒回去一下,看看最近發生的這兩件事兒。

第一件事兒,是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推特上轉發了描述澳大利亞軍人在阿富汗暴行的漫畫,並敦促澳方進行調查。不料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惱羞成怒,「要求中方道歉」。

外媒是認為趙立堅太犀利了嗎?我想說,這事兒就好比你在大馬路上看到飛揚跋扈的有錢人,正在欺負弱勢群體,這時候你該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呢?還是事不關己、扭頭就走呢?我想,以西方國家「人權衛士」的「道德正義感」,這是必須要「拔刀相助」的,更何況澳大利亞軍人應該是已經犯下了「反人類罪」和「戰爭罪」,所以我們「拔刀相助」,絲毫沒有問題。

第二件事兒,美國的一個參議員發推特說:「中國有5000年的作弊和盜竊歷史。有些東西永遠不會改變……」環球時報的胡總編一怒之下回擊說:「很遺憾的是,這位參議員的認知水平怎麼像猴子一樣低?」

這事兒,就好比有個路人突然罵你說,你們家從你爺爺到你爸爸到你都是騙子和小偷! 你會怎麼回應呢?難道優雅地和對方去解釋嗎?我相信在生活當中遇到這種不講道理的人,只有兩種辦法,要麼就是不理TA,要麼就是懟回去,而且要表現得強勢一些,才能壓住對方的氣焰。

所以,對方有錯,我們該不該指出來,又該不該懟回去?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也在12月10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回應「戰狼外交」,她表示,從根本上講,關於「戰狼外交」的非議實際上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個翻版,他們的目的就是要讓中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通過給中國扣上這頂帽子,威脅和訛詐中方,讓中方放棄說出事實真相的權利。毛澤東同志早就講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就做「戰狼」又何妨?

其實,我們仔細來看外媒的報導的話,有些媒體並不是不承認事情存在先後邏輯順序。

比如CNN是這樣說的:與過去幾十年以溫和著稱的中國外交官相比,「戰狼」代表了一種完全不同的外交官類型。這些中國官員不發表冗長的聲明,而是在推特等社交媒體上,直接回擊對於中國的批評。

CNN的這句話,其實隱晦地承認了一個事實,就是大多數時候中國外交只是在進行回擊。當然,CNN用「criticism批評」這個詞兒,我覺得它有點兒美化自己人了,他們對中國,不僅僅是批評,而是抹黑攻擊才對。

中國吊銷了《華爾街日報》三名駐京記者的記者證,是因為他們公然用「亞洲病夫」這種帶有種族歧視色彩的標題。中國關閉了美國駐成都領事館,是因為美國首先關閉中國駐休斯敦領事館。中國宣布制裁11個美國政客,是因為美國先宣布制裁林鄭月娥等11位中國官員。

我們就說趙立堅吧,外媒把他奉為「戰狼外交」的代表,甚至還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做「趙戰狼」。

外媒最氣不過的,是今年三月份的時候,趙立堅發的一條推文。當時,趙立堅質疑道,「美國『零號病人』是什麼時候在美國出現的?有多少人被感染?有可能是美軍把疫情帶到了武漢。」

其實,趙立堅當時是在反擊,因為美國的部分官員公然把新冠病毒稱為「武漢病毒」,像極端排華分子湯姆·科頓還刻意將新冠病毒與武漢病毒研究所關聯起來,要中國負責。

所以,是部分西方政客和媒體攻擊我們在先,我們在做解釋,在做對等還擊。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也說過,之所以有「戰狼」 是因為這個世界有「狼」。

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也曾經表示: 「對於蓄意的中傷,我們一定會作出有力回擊,堅決捍衛國家的榮譽和民族尊嚴。對於無端的抹黑,我們一定會擺明事實真相,堅決維護公平正義和人類良知。」

別人攻擊我們在先,我們不得不回擊一下。所以,一說到中國的外宣啊,相信不少很多網友又有抱怨:說中國的外宣能力不足,基本上是在被動應戰。

更為嚴峻的是,在國際輿論場上,不少西方媒體和政客不僅發表了大量充滿偏見的言論,而且對於中國的發聲進行屏蔽。

那麼普通的外國民眾,長期接受這樣的輿論,怎麼可能對中國有好印象呢?

這裡我稍微延伸出去說一下,今年10月份的時候,皮尤發布的一份調查顯示,不少西方國家的民眾,對華持負面看法比例都創新高,上升到了7-8成左右,甚至是我們的鄰居日本,我們可能覺得在抗疫期間,中日關係不錯呀,但是日本人對華的負面看法也出現了攀升。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主動設置議程,爭奪國際輿論場的話語權,就變得至關重要了。而趙立堅轉發漫畫這件事兒,就是一次很好的議程設置。

西方國家不是動不動就對中國打「人權牌」嗎?而現在呢?澳大利亞殘忍殺害阿富汗平民和囚犯,是百分之百的無可辯駁的戰爭罪行。西方國家和澳大利亞關係再好,都很難為其辯護。而且在西方世界,使用政治漫畫針砭時弊,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

所以,我們看到,澳大利亞和它的朋友們,雖然很生氣,但是最後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只能拿「戰狼外交」說事兒,把矛頭指向中國外交官,企圖混淆視聽。

而且,這一次的主動議程設置還達到了震懾的效果。澳大利亞明明在貿易上依賴中國,自己的軍人又犯下戰爭罪行,卻長期對我們指手畫腳,結果最後自己掉坑裡了。

所以未來哪個國家再想對我們指指點點,還真得先掂量掂量,三思而後行。

除此之外,我覺得西方國家之所以不適應,是因為像趙立堅、胡錫進這樣比較犀利的風格,是近些年來才出現的。過去幾十年來,中國外交官的風格一直都是比較沉穩克制的。

而我們的外交之中,現在依然是有犀利的一面,也有謙和一面。

比如說,我個人很敬重的外交官、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就相當謙和大氣。我清楚地記得,今年4月份的時候,崔大使在《紐約時報》上發表了一篇名為 「同舟共濟 定克時艱」的署名文章。他說,紐約是我最喜愛的美國城市,看到紐約正在受難,我很痛心,他說堅信無數人喜愛的紐約能挺得住、熬過去。

幾天前,崔大使在與哈佛教授格雷厄姆·阿利森進行對話的時候,也表示,如果美國政府願意逆轉這一進程(重開大使館),我們也願意考慮。為使兩國關係重回正軌,實現真正改善,雙方都必須表現出善意和誠意。

我覺得在中國外交環境很複雜的情況下,崔大使是在用別人能聽得進去的方法,講好中國的立場。

最後,我想說,有句老話說得好,要有人唱紅臉,也要有人唱白臉。因此,犀利和謙和,這兩種不同的風格,都是我們新時期的外交所需要的。無論我們的外交官風格幾何,中國外交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決捍衛國家的利益和尊嚴。

相關焦點

  • 真當中國好欺負?西方再次抨擊「戰狼外交」,華春瑩:有何不可?
    【撰文:十三州/編輯:小懶】在美國的帶領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很多國家對中國進行了一系列的針對措施,雖然沒有對中國造成任何實質性的傷害,但是他們這種行為已經嚴重的觸犯到了中國的底線。任何一個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都是神聖而不可侵犯的,但是他們不光對中國的名譽進行了損害,美國還在南海附近,經常進行偵查活動,其野心不言而喻。西方再次抨擊"戰狼外交"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本著一個大國該有的風範和氣度,除了對這些國家進行一些雷霆警告以及一些適當的反制措施以外,並沒有做出其他任何過分的舉動。
  • 西方給中國打上「戰狼外交」的標籤,華春瑩霸氣回應道出我們的心聲
    不過最近中國這隻「小兔子」也開始咬人了,也因此在最近一段時間裡,有許多的西方媒體也在評論中國的外交是「戰狼外交」,對此作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華春瑩就做出了十分霸氣的回應,真的是道出了我們的心聲。為了正義,做「戰狼」又何妨在近期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到,最近有德國媒體批評中國的外交是「戰狼外交」對此作為中國外交部對此有何評價,被問到這個問題後的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對此就直接表示,關於「戰狼外交」的非議實際上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個翻版,目的是讓中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讓中方放棄說出事實真相的權利。
  • 戰狼外交實際是西方給中國設計的話語陷阱,更隱蔽地來誣衊中國
    作者|鼎盛視訊隨著中國的高速發展,國家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在國際上開始發出自己的聲音,但西方國家依然習慣地站在道德制高點來對中國事務橫加指責,但如今的中國早已經不再是之前的中國。中國正義發聲讓西方國家開始轉變思路以更加隱蔽的方式來誣衊中國。
  • 戰狼出擊——當外交戰用上了毛澤東思想,澳大利亞立刻酸爽
    如果西漢有「戰狼」這個詞兒,那麼衛青霍去病都是超級戰狼,匈奴人的語境中戰狼必然是貶義詞,因他們聽到「戰狼」不尿褲子都算膽兒大的。2020年,在外交領域,就有一位喜提戰狼勳章的網紅外交官,他就是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網民愛稱男神趙懟懟。
  • 德媒指責中國「戰狼外交」,結果自己先栽了
    德國《每日鏡報》12月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性報導,指責中國「戰狼外交」。這家對中國了解並不到位的德國媒體,盲目自信地在自己的版面上寫了一個大大的錯別字↓↓半個版面印著巨大紅色漢字「杈」字,解釋稱這個漢字是「強大的標誌,象徵著權力」。
  • 德國媒體指責中國「戰狼外交」並把「權」寫成「杈」,外交部回應
    《北京日報》記者: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性報導,指責中國「戰狼外交」。該報導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圖片,卻多了一個點成為了「杈」字。該報導稱,德國聯邦議院人權委員會11月18日舉行所謂「中國人權聽證會」,招致中國大使館批評。文章引用德國綠黨反華議員鮑斯的話說,中國實行「戰狼外交」。你對此有何回應?華春瑩:我注意到你提到的德國媒體把「權」寫成「杈」,遭到中方媒體嘲笑。
  • 德國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 外交部:中國不主動惹事 但也不怕事
    有記者提問: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報導,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卻多了一點變成了「杈」字。該報導稱,德國聯邦議員人權委員會11月18日舉行所謂中國人權聽證會,招致中國大使館批評。文章引用德國綠黨反華議員鮑斯的話說,中國實行「戰狼外交」。發言人對此有何回應?
  • 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戰狼外交」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翻版
    樂玉成表示,給我們貼「戰狼外交」這個標籤,至少是對中國外交的誤解。「戰狼外交」實際上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翻版,又一個「話語陷阱」,目的就是要讓我們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放棄抗爭。我懷疑這些人還沒有從100年前的舊夢裡醒來。近代史上,由於我們不能很好地表述自己,別人就把我們表述成「黃禍」、「東亞病夫」。
  • 《戰狼》系列製片人:「有狼,就要有戰狼去鬥爭」,要拍出中國軍人版...
    近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推特上轉發澳軍士兵在阿富汗暴行的諷刺插畫,引起澳總理莫裡森強烈不滿,國外媒體再次將中國外交稱為「戰狼外交」。在這樣的背景下,《環球時報》記者本周對《戰狼》系列影片製片人呂建民(如圖)進行了專訪。採訪中,呂建民與《環球時報》記者分享了影片創作的初衷,以及對軍事戰爭題材電影的看法。
  • 外媒指責中國「戰狼外交」,華春瑩這樣懟回去!
    至於「戰狼外交」,我想問問那些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的人,不知道他們有沒有看過迪士尼動畫片《獅子王》?不知道他們怎麼評價那個可愛的小獅子——在各種懷疑、責難和打擊中成長和成熟起來的辛巴?圖源:外交部網站我小時候,在中國有一部非常受歡迎的電視劇《霍元甲》,它的主題曲有句歌詞寫道「因為畏縮與忍讓,人家驕氣日盛」。從根本上講,關於「戰狼外交」的非議實際上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個翻版,是一些人給中國量身定做的一個「話語陷阱」,本質是這些人做慣了「教師爺」,習慣了頤指氣使,不習慣有人反駁。
  • 《戰狼》系列製片人談「戰狼」
    來源:環球網微信公眾號直至今天,3年前上映的《戰狼2》依然以56.8億元人民幣穩坐中國電影票房總排行榜頭把交椅。在很多人看來,「戰狼」一詞被賦予的含義早已超出電影本身,更象徵著當下中國民眾民族情緒的覺醒。近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推特上轉發澳軍士兵在阿富汗暴行的諷刺插畫,引起澳總理莫裡森強烈不滿,國外媒體再次將中國外交稱為「戰狼外交」。
  • 德國指責中國「戰狼外交」,漢字都寫錯了,哪來的勇氣?
    圖為德國報紙近日,據媒體報導,德國媒體指責中國「戰狼外交」,謠言題材照搬美國,為此有網友評論,漢字都寫錯了,啥也不懂還想造謠?西方刻意抹黑中國引眾怒,白宮也曾為此被大批專家炮轟,德國這是哪裡來的勇氣?德國人的嚴謹是世界公認的,但這次鬧出的大烏龍,實在和嚴謹扯不上關係,引用了錯誤的漢字,全報社卻沒有一個真正了解這種文字,以及使用它的國家的專業人士,指責也是依據美國媒體報導的憑空想像,完全沒有自己的主見。
  • 《戰狼》系列製片人:要拍出中國軍人版的超級英雄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李司坤】直至今天,3年前上映的《戰狼2》依然以56.8億元人民幣穩坐中國電影票房總排行榜頭把交椅。在很多人看來,「戰狼」一詞被賦予的含義早已超出電影本身,更象徵著當下中國民眾民族情緒的覺醒。近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推特上轉發澳軍士兵在阿富汗暴行的諷刺插畫,引起澳總理莫裡森強烈不滿,國外媒體再次將中國外交稱為「戰狼外交」。
  • 中國是「戰狼外交」?我大使:「功夫熊貓」或更貼切
    5月20日,中國駐義大利大使李軍華就意新冠肺炎疫情等問題接受意《晚郵報》採訪。針對有人用「戰狼」來形容中國外交的輿論戰,李軍華大使表示,我個人不認為「戰狼」是合適的標籤,「功夫熊貓」的比喻或許更貼切。一些國家少數政客、團體對中國抱有偏見和敵意,近來更是藉助疫情反覆對華造謠抹黑,極盡汙名化之能事。
  • 外交部回應「戰狼外交」指責:維護國家利益尊嚴 做「戰狼」又何妨?
    有記者提問: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報導,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卻多了一點變成了「杈」字。該報導稱,德國聯邦議員人權委員會11月18日舉行所謂中國人權聽證會,招致中國大使館批評。文章引用德國綠黨反華議員鮑斯的話說,中國實行「戰狼外交」。發言人對此有何回應?
  • 被德媒評「戰狼外交」,為了我國利益和尊嚴,成為「戰狼」又何妨
    在12月11日,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對於現場媒體對於提出我國「戰狼外交」和「脅迫式外交」的理念,所表示,對於炒作的「戰狼外交」,每一次的事件都是別國對我國進行首先的挑釁,而我國每次也都只是僅僅說出事情的真相,維護自己的利益和尊嚴。
  • 專訪《戰狼》系列製片人呂建民:要拍出中國軍人版的超級英雄
    直至今天,3年前上映的《戰狼2》依然以56.8億元人民幣穩坐中國電影票房總排行榜頭把交椅。在很多人看來,「戰狼」一詞被賦予的含義早已超出電影本身,更象徵著當下中國民眾民族情緒的覺醒。近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推特上轉發澳軍士兵在阿富汗暴行的諷刺插畫,引起澳總理莫裡森強烈不滿,國外媒體再次將中國外交稱為「戰狼外交」。
  • 專訪《戰狼》系列製片人呂建民:要拍出中國軍人版的超級英雄
    在很多人看來,「戰狼」一詞被賦予的含義早已超出電影本身,更象徵著當下中國民眾民族情緒的覺醒。近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推特上轉發澳軍士兵在阿富汗暴行的諷刺插畫,引起澳總理莫裡森強烈不滿,國外媒體再次將中國外交稱為「戰狼外交」。在這樣的背景下,《環球時報》記者本周對《戰狼》系列影片製片人呂建民(如圖)進行了專訪。採訪中,呂建民與《環球時報》記者分享了影片創作的初衷,以及對軍事戰爭題材電影的看法。
  • 中國「戰狼外交」咄咄逼人?王毅:我們從不欺凌但會回擊中傷
    5月24日下午3時,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記者會,邀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就所謂「戰狼外交」提問。
  • 專訪《戰狼》系列製片人呂建民:這位南平人要拍中國的超級英雄
    近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推特上轉發澳軍士兵在阿富汗暴行的諷刺插畫,引起澳總理莫裡森強烈不滿,國外媒體再次將中國外交稱為「戰狼外交」。在這樣的背景下,《環球時報》記者本周對《戰狼》系列影片製片人呂建民進行了專訪。採訪中,呂建民與《環球時報》記者分享了影片創作的初衷,以及對軍事戰爭題材電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