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戰狼外交」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翻版

2020-12-22 澎湃新聞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2020年12月5日,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出席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的第三屆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論壇暨第六屆新型智庫建設學術研討會並發表主旨演講。

樂玉成表示,給我們貼「戰狼外交」這個標籤,至少是對中國外交的誤解。「戰狼外交」實際上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翻版,又一個「話語陷阱」,目的就是要讓我們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放棄抗爭。我懷疑這些人還沒有從100年前的舊夢裡醒來。

近代史上,由於我們不能很好地表述自己,別人就把我們表述成「黃禍」、「東亞病夫」。直到今天,他們還在利用歷史上形成的話語權優勢將中國汙名化、妖魔化。這說明我們在表述自己方面,雖取得長足發展,但還遠遠不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落後就要挨打,貧窮就要挨餓,失語就要挨罵。現在我們把前兩個問題解決了,必須下決心解決「挨罵」的問題。這個責任就落在了各位專家學者的身上。大家要更多地走出書齋,走向媒體,把中國文化、中國故事、中國精神、中國貢獻講出去。

以下為演講全文:

樂玉成 圖自外交部網站

大疫情、大變局呼喚大團結、大作為

——在第三屆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論壇暨第六屆新型智庫建設學術研討會上的主旨演講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很高興出席今天的研討會。2020年接近尾聲。各大媒體都在熱議今年的關鍵詞,其中「雲」這個詞十分搶眼。疫情下大家在「雲端」相望,很多時候我們的工作生活都在「雲」裡,雲演出、雲會展、雲經濟成為主要亮點和增長點。作為外交官,我今年還沒跨出過國門,卻參加了無數場雲磋商、雲會晤、雲會談。雲外交已經成了外交工作的新常態。這一切變化都是因為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

這場百年大疫和百年變局不期而遇、疊加共振,深刻改變世界,改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疫情席捲全球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影響70多億人口,已經奪走了150多萬人的寶貴生命,成為二戰以來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

全球經濟陷入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衰退。IMF預測今年全球GDP萎縮4.4%。世界銀行估計,疫情已導致上億人陷入極端貧困。經濟全球化遭遇冷風逆流。疫情幾乎阻斷世界旅遊、航空、經貿和人員往來,全球超過40家航空公司破產倒閉。產業鏈供應鏈受到嚴重衝擊,多邊貿易體制面臨諸多挑戰。個別大國大搞單邊霸凌,甚至挑動「新冷戰」,國際矛盾、地區衝突明顯增多,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大變局加速變化,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面對這場大災疫、大動蕩、大變局,大家都在思考和研討應該怎麼辦,世界向何處去,並逐步形成越來越多的共識。

當務之急是要全力遏制疫情傳播蔓延。危機面前,誰也不可能獨善其身。要樹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團結取代分歧,攜手推進國際聯防聯控,特別是合作推進疫苗研發和分配,努力讓疫苗成為各國人民用得上、用得起的公共產品。

中心任務是要促進世界經濟恢復發展。保護主義、「脫鉤論」只會讓世界經濟雪上加霜。要積極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促進各國互聯互通,保障產業鏈和供應鏈安全暢通,大力發展數字經濟,開創新的增長動力,實現包容和可持續發展。

迫切要求是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治理體系。零和博弈、單邊霸凌沒有出路,既解決不了自己的問題,更應對不了人類的共同挑戰。應該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則,不斷完善全球治理,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根本出路在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同處一個星球,命運相連、休戚與共。疫情凸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也使這一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疫情不會是人類面臨的最後一次危機,我們必須做好攜手迎接更多全球性挑戰的準備。而大家庭和共同體理念是人類未來的唯一選擇。

今年以來,14億中國人民以堅定果敢的勇氣和堅韌不拔的決心,全力克服疫情影響,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實現了經濟穩步前行。不久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關於制定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擘畫了宏偉藍圖、作出了戰略部署。我們將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需要指出的是,我們構建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單循環,而是開放的、相互促進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我們決不會走歷史回頭路,中國開放的大門不僅不會關閉,而且還將進一步敞開。一個日益開放與發展的中國將為世界各國創造廣闊的發展機遇,為「後疫情世界」的穩定與繁榮作出更大的貢獻。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新冠肺炎疫情對所有人都是一場特殊難忘的考驗。在這場歷史性的大考中,外交戰線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抗疫外交,展現了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堅定原則和鮮明特色。作為親歷者和見證者,我有幾點突出體會和大家分享。

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中國外交是人民的外交。外交工作一頭連著海外學子遊子,一頭連著國內千家萬戶,和每一個中國人的利益關切息息相關。外交戰線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踐行外交為民宗旨,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外交。疫情發生以來,我們的駐外使節、使領館工作人員,不畏風險,迎難而上,努力把黨和國家的關懷傳遞給每一位海外公民。我們向500多萬僑胞發放抗疫物資,把120多萬個「健康包」送到有需要的中國留學生手中,安排數百架次臨時航班接回在外人員。疫情中的外交「逆行者」,為廣大海外同胞送去了暖心、安心和信心。

二是堅定捍衛國家利益。今年以來,國際上的反華敵對勢力大肆攻擊打壓中國,極力向中國「甩鍋」推責,粗暴幹涉中國內政,對無辜中國企業大打出手,蓄意攻擊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治制度,脅迫他國「圍堵」、「對抗」中國,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對於這種不擇手段的打壓遏制,我們不可能忍氣吞聲,委曲求全,自然要開展針鋒相對的鬥爭。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面前,腿肚子不會抖,腰杆子不會彎。在捍衛國家利益和尊嚴問題上,中國外交從來只有風骨,沒有軟骨,更沒有媚骨。

三是展現大國責任擔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就要有大的樣子。在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上,大國肩負著特殊責任,不能只強調本國優先,更不能損人利己,而是應當發揮表率作用,帶頭提供國際公共產品,帶頭為全球治理輸送正能量。

疫情暴發以來,我們實施了新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全球緊急人道主義行動,向34個國家派出36支醫療專家組,向150個國家和9個國際組織提供抗疫援助,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COVAX),承諾將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為促進復工復產,我們同有關國家創造性開設人員往來「快捷通道」、貨物運輸「綠色通道」、糧食運輸「生命通道」。我們還積極參與國際社會為發展中國家減緩債務的倡議,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在全球治理體系改革中,我們堅定支持提高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主張國際社會共同制定規則,反對單邊主義和強權政治。我們認真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積極提出加強全球數字治理的《全球數據安全倡議》,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貢獻中國力量和中國智慧。

四是辯證看待機遇和挑戰。世界大變局加速深刻演變,我國外部環境複雜嚴峻,各種動蕩源和風險點不斷增多。未來我們還會遇到更多更大的風險。對此,我們一定要強化風險意識和底線思維,努力防範化解各種危機挑戰。同時要看到,危機並存、危中有機、危可轉機。困難挑戰應對好了,也會出現新的機遇。挑戰前所未有,應對好了,機遇也將前所未有。

今年我們就經歷了一場典型的「劇情反轉」、化危為機的實例。新冠疫情突如其來,中國首當其衝,黑雲壓城,形勢十分危急。當時不少國家紛紛撤僑、撤商,對我國實施斷航,甚至要「隔離」中國。面對這場前所未有的大災疫,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下,我們萬眾一心、奮力拼搏,在很短時間內取得了重大戰略性成果。疫情沒有成為中國的「車諾比時刻」,反而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高光時刻」。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一段時間以來,外界對中國外交有種種非議,給我們貼上各種各樣的標籤。我想藉此機會談談我的個人看法,和大家交流探討。

首先關於「戰狼外交」,各方議論較多。給我們貼這個標籤,至少是對中國外交的誤解。要知道,中國從來就是禮儀之邦,以和為貴,從沒有主動挑釁別人,也沒有跑到別人家門口更沒有到別人家裡去挑事。現在恰恰是別人到我們家門口耀武揚威,對我們的家務事橫加幹涉,還喋喋不休地對我們進行辱罵抹黑,我們無路可退,不得不奮起自衛,堅定捍衛國家利益和尊嚴。顯而易見,「戰狼外交」實際上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翻版,是又一個「話語陷阱」,目的就是要讓我們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放棄抗爭。我懷疑這些人還沒有從100年前的舊夢裡醒來。

有人說中國「破壞國際規則」,「挑戰現行國際秩序」。國際社會應該看得很清楚,到底是誰在退群毀約,到底是誰在搞單邊主義、霸權主義。違背多邊貿易規則,揮舞關稅大棒,導致世貿組織停擺的不是中國;破壞國際抗疫合作,退出並斷供世衛組織的不是中國;退出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威脅「掀翻牌桌」的也不是中國。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歷來是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全球治理的貢獻者,國際公共產品的提供者。

有人說中國在國際上四面樹敵。這不是事實。我們從來都是廣交朋友、廣結善緣,恰恰是個別大國為了打壓遏制中國,脅迫他國選邊站隊,製造非友即敵的「寒蟬效應」。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的「朋友圈」並沒有變小,而是越來越大。許多發展中國家和友好人士頂住壓力同中國開展合作,在國際場合為我仗義執言。截至目前,有近17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共建「一帶一路」,中方倡議的「亞投行」成員國已增加到103個。在今年的聯大三委會上,70多個國家以單獨或共同發言等方式支持我們,有力挫敗了個別國家借涉港、涉疆問題搞反華行動的圖謀。中國候選人高票當選國際法院法官和國際海洋法法庭法官。中國支持的聯合國新冠疫情決議以169比2高票通過。這些數字和事實都表明,中國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合民心,順潮流,朋友遍天下。

有人污衊中國是「威權主義」國家,並以此抹黑中國採取的封城、隔離、追蹤密接者等防疫舉措是「專制」、「限制人身自由」,甚至戴口罩都被說成是「不講人權」。首先,面對人命關天的新冠疫情襲擊,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必須堅持生命至上的理念和尊重科學的態度,該採取什麼舉措就採取什麼舉措,這和民主自由無關。疫情形勢下,尊重科學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人的健康權與生命權才是最基本的人權。中國成功的抗疫實踐是最好的證明。我們用短時間的封城隔離換來了現在的自由與人權,中國人現在可以自由地探親訪友、上學旅遊,想去哪就去哪。把中國這種自由說成是「威權主義」,那恰恰是對他們那種所謂民主自由的最大嘲諷!

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在日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相互溝通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而突出。而溝通的前提是,你必須善於表述自己,才能讓別人更多更好地了解你。馬克思在談到大革命時期不能維護自身利益的法國農民時說過:「他們無法表述自己,他們必須被別人表述。」近代史上,由於我們不能很好地表述自己,別人就把我們表述成「黃禍」、「東亞病夫」。直到今天,他們還在利用歷史上形成的話語權優勢將中國汙名化、妖魔化。這說明我們在表述自己方面,雖取得長足發展,但還遠遠不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落後就要挨打,貧窮就要挨餓,失語就要挨罵。現在我們把前兩個問題解決了,必須下決心解決「挨罵」的問題。這個責任就落在了各位專家學者的身上。

各位專家學者既要搞學術研究,也要上媒體發聲,這是當今時代和當下中國的要求。二者相輔相成,研究是發聲的基礎和前提,發聲則是研究成果的一種運用和放大,而且通過相互交流和啟發,可以更好地促進研究。所以,大家要更多地走出書齋,走向媒體,把中國文化、中國故事、中國精神、中國貢獻講出去。況且14億人口的中國大地上每天都千變萬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為我們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豐富素材。這裡,我提三點建議:

第一,增強政治敏感性。現在的國際鬥爭很複雜,國際關係中的意識形態因素越來越突出。有人鼓吹復活「麥卡錫主義」,以所謂價值觀劃線,企圖把中國「打入另冊」。別人不停地「上綱上線」,我們在對外交往中也不能太天真。要始終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增強敏銳性和鑑別力。無論什麼時候,都以維護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為根本出發點。

第二,講好中國故事。中國故事十分豐富多彩,可以信手拈來。我們有「生命至上」的抗疫故事,有「兩不愁三保障」的扶貧故事,還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保故事、「老虎」「蒼蠅」一起打的反腐敗故事等等。這麼多故事素材,取之不盡,希望通過各位講述,向外界呈現一個真實鮮活、生動立體的中國。同時,對於國外一些反華勢力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進行政治誹謗和惡意攻擊,專家學者們也要勇於站出來揭穿批駁,激濁揚清,為黨為國辯護。事實勝於雄辯,但如果事實被歪曲了,也需要雄辯。

第三,積極貢獻智慧。人類社會面臨一系列時代之問,需要專家學者加強研究,貢獻中國智慧。大家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比如,中國自古就倡導「和為貴」「和而不同」「強不執弱、富不侮貧」「國雖大,好戰必亡」等。這些思想都是我們在推動國際關係理論創新方面可以充分借鑑並發揚光大的元素。我們還要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吸取養料,深入研究中國在發展、穩定、扶貧、反腐、環保等領域的治國理政經驗,將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理念轉化為全球治理的理念,為各國發展提供有益啟迪和借鑑。

總之,大疫情催化大變局,大變局呼喚大作為。我相信,各位專家學者一定能夠在這次研討會上為後疫情時代的和平與發展、為新時代的中國外交貢獻真知灼見,展現獨特作為。外交部將繼續秉持「開門辦外交」理念,認真傾聽大家的意見建議,為智庫對外交流合作創造更多便利條件。

謝謝大家!

原標題:《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戰狼外交」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翻版》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樂玉成:中國朋友遍天下
    在經濟上,美國政府肆意打壓圍堵中國企業,接連以各種莫須有的罪名制裁中方實體,甚至還叫囂要在經濟上與中國「脫鉤」;在政治上,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為首的一批政客更是竭盡所能,瘋狂編造各種謊言詆毀污衊中國的政治體制;在外交領域,美國單方面發起挑釁,關閉中國駐休斯敦使館、刁難盤查中方外交人員,甚至還將中方的外交政策污衊為「戰狼外交」。美國不擇手段打壓中國的做法,導致中美關係近來急轉直下。
  • 德媒指責中國「戰狼外交」,結果自己先栽了
    文章揚言:「來自北京的『戰狼』——中國外交官越來越有侵略性了。中國的外交官正在逐步拋棄掉外交的克制。作為威懾,他們對批評進行猛烈的反擊。」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我注意到你提到的德國媒體把『權』寫成『杈』,遭到中方媒體嘲笑。
  • 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同韓國外交部第一次官崔鍾建舉行視頻會晤
    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同韓國外交部第一次官崔鍾建舉行視頻會晤 2020-12-24 15: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中美選擇合作,一切皆有可能
    2021年1月28日,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出席中國日報社舉行的以「新時代的中美關係」為主題的線上「新時代大講堂」活動並發表致辭。  樂玉成說,今年是基辛格博士秘密訪華50周年,也是小球推動大球的「桌球外交」50周年。當年兩國的先輩推動中美關係破冰,展現非凡的智慧和勇氣。如今推動中美關係再破冰,同樣需要非凡的境界和膽識。  拜登總統先後曾四次訪華,對中國並不陌生。1979年,他作為年輕的聯邦參議員首次訪華,受到鄧小平同志親切接見,中美關係就是在那一年實現了正常化。
  • 戰狼外交實際是西方給中國設計的話語陷阱,更隱蔽地來誣衊中國
    作者|鼎盛視訊隨著中國的高速發展,國家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在國際上開始發出自己的聲音,但西方國家依然習慣地站在道德制高點來對中國事務橫加指責,但如今的中國早已經不再是之前的中國。中國正義發聲讓西方國家開始轉變思路以更加隱蔽的方式來誣衊中國。
  • 德國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 外交部:中國不主動惹事 但也不怕事
    今天(10日)下午,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報導,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卻多了一點變成了「杈」字。
  • 英、澳媒體炒作中共黨員滲透西方國家機構 外交部:中國威脅論的又...
    在今天(15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近日,英國、澳大利亞有媒體炒作稱,中共黨員已經滲透進入英國等西方國家的機構
  • 外交部回應「戰狼外交」指責:維護國家利益尊嚴 做「戰狼」又何妨?
    今天(10日)下午,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報導,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卻多了一點變成了「杈」字。
  • 中國不是「羔羊」,反制裁美國!「戰狼外交」硬對川普末日瘋狂
    反制裁,已經在路上了:外交部發言人回應,中方決定對在涉港問題上表現惡劣、負有主要責任的美國行政部門官員、國會、NGO人員,及其直系親屬實施對等制裁。同時,中方決定取消美方持外交護照人員臨時訪問香港、澳門免籤待遇。始作俑者,是川普,蓬佩奧等人,「特蓬集團」。
  • 西方給中國打上「戰狼外交」的標籤,華春瑩霸氣回應道出我們的心聲
    中國此前一直都是以一直人畜無害的「小白兔」的形象來示人的,中國在國際舞臺上也一直都是以和為貴,為此經常在聯合國上攻擊這個、打擊那個的美國還嘲諷中國的「棄權票先生」。不過最近中國這隻「小兔子」也開始咬人了,也因此在最近一段時間裡,有許多的西方媒體也在評論中國的外交是「戰狼外交」,對此作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華春瑩就做出了十分霸氣的回應,真的是道出了我們的心聲。
  • 德國媒體指責中國「戰狼外交」並把「權」寫成「杈」,外交部回應
    《北京日報》記者: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性報導,指責中國「戰狼外交」。該報導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圖片,卻多了一個點成為了「杈」字。該報導稱,德國聯邦議院人權委員會11月18日舉行所謂「中國人權聽證會」,招致中國大使館批評。文章引用德國綠黨反華議員鮑斯的話說,中國實行「戰狼外交」。你對此有何回應?華春瑩:我注意到你提到的德國媒體把「權」寫成「杈」,遭到中方媒體嘲笑。
  • 除了中美與中澳,樂玉成單獨對深圳衛視說了什麼?丨北京觀察
    今天,「十四五」規劃與思想強國——第三屆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論壇在京舉行,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出席並作主旨演講。在一個多小時的演講中,樂玉成就「拜登時代的中美關係」、「漫畫事件」下的中澳關係等熱點問題回應關切。
  • 讓中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華春瑩引名言反擊: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中國從來就是禮儀之邦,主張以和為貴,從沒有主動挑釁別人,也沒有跑到別人家門口去挑事。為了維護和捍衛國家利益,中國的外交官們不卑不亢,在國內外各種場合勇於發聲,並堅決有力回擊了一切惡意挑釁。然而,外界對中國外交有種種非議,質疑其越來越強硬,甚至將此稱為所謂「戰狼外交」,給它貼上「霸凌」、「恐嚇和脅迫」的標籤。德國《每日鏡報》8日刊登一篇批評性報導,稱德國聯邦議院人權委員會上月18日舉行所謂「中國人權聽證會」,招致中國大使館批評。文章不僅沒有反思德國政府干涉它國內政的錯誤行徑,反而指責中國外交官的舉止「更具侵略性」,誣衊中國搞「戰狼外交」。
  • 外交部副部長秦剛出席第八屆中韓公共外交論壇
    人民網北京12月8日電(記者陳尚文)12月8日,外交部副部長秦剛出席第八屆中韓公共外交論壇開幕式並致辭。秦剛指出,中韓毗鄰而居,擁有相通的東方價值理念,兩國人民友好交往、相扶相濟的傳統源遠流長。「中國的困難就是我們的困難」、「道不遠人,人無異國」成為暖心話語。兩國率先建立聯防聯控合作機制,率先設立必要人員往來「快捷通道」,率先開展復工復產合作,生動詮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國際抗疫合作樹立成功典範,為地區和世界經濟復甦注入強勁動力。
  • 被德媒評「戰狼外交」,為了我國利益和尊嚴,成為「戰狼」又何妨
    在12月11日,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對於現場媒體對於提出我國「戰狼外交」和「脅迫式外交」的理念,所表示,對於炒作的「戰狼外交」,每一次的事件都是別國對我國進行首先的挑釁,而我國每次也都只是僅僅說出事情的真相,維護自己的利益和尊嚴。
  • 外交部:為了維護國家榮譽與尊嚴,就做「戰狼」又何妨?
    針對有外媒指責中國實行「戰狼外交」,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0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說,現在有些人明明對中國一無所知,卻煞有介事地對中國進行無中生有的指責。為了維護中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了維護國家榮譽與尊嚴,為了維護國際公平與正義,就做「戰狼」又何妨?「我想問問那些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的人,不知道他們有沒有看過迪士尼動畫片《獅子王》?不知道他們怎麼評價那個可愛的小獅子——在各種懷疑、責難和打擊中成長和成熟起來的辛巴?」華春瑩說。
  • 「戰狼外交」戳中了西方哪些神經?對中國是好是壞?
    最近,外媒又開始炒作「戰狼外交」這個詞兒了。那他們到底如何看待所謂的「戰狼外交」呢?所謂「戰狼外交」又產生了何種效果呢?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這件事兒。首先,不用我說,大家也知道,既然外媒都用上「戰狼外交」這樣的詞彙了,其態度基本是負面無疑了。
  • 外媒指責中國「戰狼外交」,華春瑩這樣懟回去!
    至於「戰狼外交」,我想問問那些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的人,不知道他們有沒有看過迪士尼動畫片《獅子王》?不知道他們怎麼評價那個可愛的小獅子——在各種懷疑、責難和打擊中成長和成熟起來的辛巴?圖源:外交部網站我小時候,在中國有一部非常受歡迎的電視劇《霍元甲》,它的主題曲有句歌詞寫道「因為畏縮與忍讓,人家驕氣日盛」。從根本上講,關於「戰狼外交」的非議實際上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個翻版,是一些人給中國量身定做的一個「話語陷阱」,本質是這些人做慣了「教師爺」,習慣了頤指氣使,不習慣有人反駁。
  • 華春瑩回應「戰狼外交」:咄咄逼人不是我們的傳統,卑躬屈膝也不是...
    12月10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報導,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卻多了一點變成了「杈」字。該報導稱,德國聯邦議員人權委員會11月18日舉行所謂中國人權聽證會,招致中國大使館批評。文章引用德國綠黨反華議員鮑斯的話說,中國實行「戰狼外交」。發言人對此有何回應?「我注意到你提到的德國媒體把『權』寫成了『杈』,遭到了中方媒體的一片嘲笑。但其實低級的錯誤也不奇怪,因為的確現在就有一些人明明對中國一無所知,卻煞有介事地對中國進行無中生有的指責。」華春瑩表示。
  • 德國又在污衊中國,外交部怒了!華春瑩用毛主席名言給上了一課
    在這種背景下,對中國更是不留餘力的進行打壓,還利用自己經濟大國的優勢,對其他國家施壓,讓其他國家和自己一起制裁中國。美國的很多行為已經嚴重地觸犯到了中國的底線,也要中國和美國的關係變得十分惡劣。德國又開始污衊中國了對於美國這種行為,中國曾經數次做出雷霆的警告,但美國不僅不反思自己的行為,反而變本加厲,拉著自己的小夥伴對中國進行各種的抵制。這不,還沒有過多久,德國又坐不住,開始在國際上污衊中國了。這一次我國的外交部徹底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