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帥》中反覆提到的那條河,承擔著更多你不知道的往事

2021-02-15 新華一城書集

「人生中,從此以後,沒有眼淚,只有戰爭,只有保衛國家」



電視劇《少帥》裡反覆提起的巨流河你知道麼?

張學良和郭松齡曾在那裡對峙,劇中郭松齡初為少帥老師,為少帥講解地理知識時,也講到了這條著名的河,巨流河。

 

巨流河,位於中國東北地區,是中國七大江河之一,被稱為遼寧百姓的'母親河'。這條河古代稱句驪河,現在稱遼河,清代稱巨流河。影響中國命運的'巨流河之役',發生在民國十四年,當地淳樸百姓們仍沿用著清代巨流河之名。

這條在《少帥》中反覆提到的河,承擔著你所不知道的風雲變遷。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這樣一條河,齊邦媛,用自己記憶描寫了她所經歷的巨流河。齊邦媛的父親齊世英是一個充滿抱負的熱血男兒,留學歸來後,在郭松齡帳下任文職,後跟隨郭氏倒戈張,他們在巨流河遭到日軍轟炸,一敗塗地.

《巨流河》是齊邦媛老人的回憶錄,百年的風雲變遷就在她筆下娓娓道來。這本書描寫的是一個並未遠去的時代,關於兩代人從巨流河到啞口海的故事。


那立志將中國建設成現代化國家的父親,在牧草中哭泣的母親,公而忘私的先生;唱著《松花江上》的東北流亡學子,初識文學滋味的南開少女,含淚朗誦雪萊和濟慈的朱光潛;那盛開鐵石芍藥的故鄉,那波濤滾滾的巨流河,那暮色山風裡、隘口邊回頭探望的少年張大飛……

六十年來,作者讀書、教書,寫評論文章,卻一直念念不忘當年事——郭松齡在東北家鄉為厚植國力反抗軍閥的兵諫;抗戰初起,二十九軍浴血守衛華北,犧牲之壯烈;南京大屠殺,國都化為鬼蜮的悲痛;保衛大武漢,民心覺醒,誓做決不投降的中國人之慷慨激昂;奪回臺兒莊的激勵;一步步攀登跋涉湘桂路、川黔路奔往重慶,絕處逢生的盼望;在四川、在滇緬公路上誓死守土的英勇戰士的容顏,堅毅如在眼前;那一張張呼喊同胞、凝聚人心的戰報、文告、號外,在作者心中仍墨跡未乾……

這個80歲老人的一生,更是中國二十世紀顛沛流離的縮影。她作為一個女子,看盡這些年的榮辱興衰,描述了一個大陸人如何六十年漂泊落地生根的故事。作者字字珠璣,寫的是橫跨百年,縱貫兩岸的故事。

齊邦媛

渡不過的巨流河

文  |  齊邦媛

在我記憶中,我的父親齊世英一生都是位溫和的君子。他說那實在是他理想的開始,做人要有個人的樣子。

 他少年時曾跟祖母到祖父的軍隊駐防地住過,體驗過軍營生活,也看到許多北方的鄉村,深深感到一般國民知識的閉塞,對國家和自己的命運幾乎全然無知,在純樸的美德後面常常是冷漠和愚昧。他十五歲到天津上新學書院那三年,受的是英國式教育,要養成彬彬有禮的紳士。在天津他經常聽到「關裡人」對張作霖奉軍粗魯的嘲笑。新學書院每日如升旗典禮一樣,有讀基督教《聖經》的早課,雖未強迫學生皈依,卻引領他開始思索心靈問題,人生在世意義為何?

 十八歲考取官費到日本讀書,更進一步認識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國民普遍的教養是清潔守法,教育程度高些的講究溫恭的禮節,鼓勵知識的追求。對國家有強烈的效忠思想,所以日本那麼小,卻已成為亞洲強國。

他進入東京一高預科讀好日文,一年後分發至日本中部面對日本海、十六世紀後有「加賀百萬石」之稱、有精緻藝術文化傳統的金澤第四高等學校(日本當時全國只有八所高等學校)理科。該校各項功課皆強,且注重語文教育,除日文外,每周英文、德文各八小時,他在此三年,打好一生閱讀的紮實基礎。最初常去教會,讀些基督教的書,但無法感到滿足,進而讀哲學書籍。

當時有一位影響他很大的老師西田幾多郎,本在金澤四高任教,後來到京都帝大教哲學,引導他閱讀哲學、經濟學和社會主義的書,尤其是河上肇《貧乏物語》等,讓他深感社會充滿種種不平。由於沒那麼多錢買書,他和書店約好,把書買回來以後,不要弄髒,看完後送回書店可以拿回八折的錢再買別的書。金澤多雨,冬天積雪甚深,常能閉戶讀書,日積月累,他由一個聰明好動的少年,長成一個深思耽讀的青年。


 二十二歲,他追隨堂兄的腳步,到德國柏林留學,讀哲學經濟系,認真地念了馬克斯的《資本論》和不少社會主義論著。但覺得心中許多不能解的疑問,終極思考的基礎不能建立,頗感傍徨。那時德國剛剛戰敗,通貨膨脹,中、日銀洋都很值錢,他與同學們生活可稱優裕,常在一起玩樂,多了一些認識德國社會的機會,卻耽誤了讀書的時間。

下學期轉學到海德堡大學,受教於歷史哲學派大師李凱爾特(HeinriChRiCkert)和阿弗雷德.韋伯(AlfredWeber,是已故馬克思.韋伯(MaxWeber)之弟),既是慕名而去,便全心傾聽,也常在課餘發問。歷史哲學派由政治經濟的思想更分析人生現象,在研究過程闡明理性思考之必要,也提醒他區域現實的不同,不可以衝動熱情地強以理論(如《資本論》)套在大政策上。——這對他是一生的啟發,使他堅定地相信,只有真正的知識和合理的教育才能潛移默化拯救積弱的中國,而不是激動熱情的群眾運動。不擇手段只達目的的階級革命,留下的社會、文化問題需要更多的理性解決,才能彌補。

那兩年時光,課後過了橋,在尼卡河畔思考徘徊,是一生僅有的幸福時光。春日河水激流常令他想到遼河解凍的濁流。青年壯志也常洶湧難抑,他記起五歲那年,穿了一雙新棉鞋,走在遼河岸上,圍繞著媽媽,攬生局採烈地又跑又跳的情景有個聲音在他心中呼喚:回去辦教育,我美麗蒼茫的故鄉啊!我一定要拚命練好一身本事,用最理性的方式回去辦教育……我今日所學所知,終有一天會讓我報答你養育乏恩。

他一生第一個大挫折是堂兄因肺結核逝世於德國南部的Freiburg,最初尚隱瞞一陣,但不久伯祖父在家鄉去世。兒子為何不能奔喪?只好捧著他的骨灰回家。回到瀋陽,家中堅決不許他再出去,追求學問的夢至此中斷,那一年他二十五歲。喪事結束後,他離開莊院又回到瀋陽城,想另尋途徑,再走進修之路。在那時代的瀋陽,一個官費留學生從德國歸來,是件很受重視的事。他父親在奉天武備學堂的同學好友郭松齡將軍。認為他住在旅館不方便,邀他搬到郭家。塞外一月,冰雪封途,最適作長夜之談,兩人談地方事,國事到天下事,無所不談。


郭將軍敬重的客人來訪亦常邀他聚談,歸國青年得以宏觀知家鄉處境,他在日本和德國所見,亦引聽者極大興趣。尤其談到德國在第一次大戰敗後,經濟幾近崩潰,民間生活艱苦,但人民處處流露民族的自尊,和走出困境的堅定意志。他們石頭建基的老樓舊廈,廊柱依然修整,門前路樹,石砌街巷,有文化根基深厚的穩定感。而東北當時在日俄覬覦下已處危境,參加軍閥混戰有何意義?中國的老百姓,何日才能普遍受到足夠的教育,走出渾渾噩噩受人擺布的境地?——他不知道,這些大家充滿強烈憤慨和改革使命感的雪夜長談,因緣際會,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

自古以來,塞外傳奇人物,都是驍勇善戰的騎射英雄,保住江山,進而生聚教育。郭松齡將軍,晚清光緒九年(一八八三年)生於遼寧鄉漁樵寨村。家貧,十五歲就讀私墊數年,進奉天武備學堂,畢業後隨朱慶瀾(一八七四~一九四一年)軍入川,在四川新軍加入同盟會。三十三歲由陸軍大學畢業後,由己任廣東省省長朱慶瀾的推薦,在孫中山的護法軍政府擔任警衛軍及韶關講武堂教官。他有學識,有見解,講課時督促青年成為有民主思想的人。

辛亥革命後全政混亂,他在軍中由北至南嘗遍了國家動蕩之苦,對局勢具有寬闊的視野,回到新創辦的東北講武堂任戰術教官,當時奉軍少帥張學良是他的學生,對郭教官極為佩服,邀他加入奉軍,改革軍隊成立新軍,凡事傾誠合作。兩次直奉戰爭中,郭軍以戰力戰術皆立戰功。但是進關參戰,意義何在?故鄉沃野千裡,農耕缺人,而青年官兵傷亡異鄉,遺族處境悲慘,實在應停止徵戰,教育生息。

在由歐洲回國的青年人眼中,新軍的理念是很有吸引力的。那時的郭將軍已是新軍領袖,地位顯赫,儀表堂堂,凡事能決能行。郭夫人韓淑英女士,燕京大學畢業,伉儷情深,兩人皆好讀書,接受新思想,交友、談話多以天下國家為己任。

郭將軍與張學良等原已籌備成立一所中學,教育軍人遺族子女,以盡袍澤之情,名為「同澤中學」。知我父親回國後志在辦教育,培育家鄉青年新思想,便派他出任校長,參酌英、德、日本學校制訂規章,奠定良好基礎,延請各地優良師資。在偽滿洲國之前,同澤中學未受政局影響,一直辦得很好,之後還加辦「同澤女子中學」。同時也籌劃辦一所真正研究學問的大學,不受當權者支配,不以培養官員為目的。


同澤中學成立,校舍尚未興建完成時,先借用瀋陽城東山咀子軍營一部份新修的營房,其餘的由軍官教育班使用。那一年夏天先招考了三班十四歲以下的學生(到臺灣後曾任海軍總司令的宋長志即是那時的學生)。這樣的有遠景的工作,真是一個青春夢的實現……年輕的校長興高採烈地忙碌工作,師資、課程、學生的教導……要全心去做。東山咀子營房距瀋陽約二十裡,有修建營房用的小火車進城,他的心情真似那小火車頭一樣,充滿了勇往直前的幹勁。

這樣快樂的日子不到一年即告終止。一九二五年,十一月初旬一天晚上,郭將軍電話召他立刻進城面談,那時小火車車頭已經熄火,商量之後,再升火,把他送到城內。郭將軍說奉命又須率兵進關,先到天津,邀他隨軍前往,校務請教務主任代理一下,第二天即須出發。

到天津後數日,郭將軍住進義大利租界的義國醫院,對他說,此次入關,要對抗二次奉直戰後,孫傳芳召集的五省聯軍,鞏固奉軍在河北、山東、安徽、江蘇等省的地盤。郭軍是常勝軍,但是他早已厭倦這種窮兵黯武的政策,官兵傷亡慘重,不知為何而戰。進駐天津後,他即邀集核心幹部,團長以上軍官開會,願隨他回師者,在和平開發東北方案上簽字,不願者,留在天津李景林部隊。除了幾位追隨張作霖多年,不便參與「造反」的將領外,大家都籤了名。

郭將軍邀請我父親負責回師時爭取國際支持,首先須取得日本駐在滿洲鐵路的軍隊保持中立。在天津參加的還有幾位關內的政界名人。如饒漢祥(曾任黎元洪的秘書長)、殷汝耕、高惜冰、楊夢周、蘇上達、樊光、林長民(林徽音之父)和盧春芳等。已允出任外交處長的王正廷尚未到任(後來出任國民政府外交部長)。先由齊世英代理外交事務主任。大家對郭軍回師瀋陽,不去參加軍閥內戰的革新理想很有信心。回師前夕,郭將軍對大家說,「此事成功固好,若失敗則大家皆須亡命。」

十一月二十二日,郭將軍揮師前往河北灣州,通電請張作霖停戰下野,將軍政權交給張學良。電文內容是:進關參戰官兵傷亡慘重,遺族無依,民生困苦。日俄對東北侵略日亟,必須休養生息,儲備實力以御外侮,永遠不再參加內戰。振興教育,全力建設資源富甲全國的家鄉。張作霖接電後,次日來電報,不提息戰下野要求,只邀郭將軍回沈面談。擺明是鴻門宴。


郭軍隔一日再由灣州發出第二次通電,未見回復,即開拔前往攻打。出了山海關,由秦皇島北上,沿海岸線打到連山,遇到百年不遇的大風雪,溫降到攝氏零下二十度,海面封凍,人馬可行。當夜郭軍前鋒第二軍,由海面穿過突襲張作霖守軍,奪下葫蘆島,三天後進駐錦州。

消息傳到瀋陽,全城震動,張大師緊急動員數十輛大卡車滿載元師府聚斂的財物,運往滿洲鐵路的日本事務所倉庫存放,往返十多次才運完。大師府四周堆滿木柴和大汽油桶準備逃離時將帥府燒掉,省議會、各總商會等聯名致電郭將軍進城後,「我公要求、目的、前途決可達到……務望暫時停止軍事活動。」。——此時奉軍與日本沿滿鐵駐軍達成牽制郭軍的協議,並且急調吉林黑龍江的駐軍來助,在巨流河東岸布陣迎戰。

郭軍十二月二十日攻佔新民市,在巨流河西岸備戰,前鋒部隊已可看到瀋陽燈火,只待主力部隊到新民市即將強行渡河。但是長途行軍,風雪嚴寒,冬衣補給不夠,到錦州休養數日,給張軍調兵時間。此一延遲也給了對方許多滲透分化的機會,困難增加,軍心複雜,驍勇善戰的郭軍,在對方喊話:「吃張家飯,不打張家人!」時士氣動搖。

巨流河對峙三日,原可一鼓作氣渡河,已打到距奉軍總指揮部僅十華裡的興隆堡,但在關鍵時刻,郭軍射出的炮彈卻因有人卸了引信而沒有爆炸。二十四日清晨,郭軍參謀長鄒作華等三人已成奉軍內應,逼迫郭將軍投降,且發出請降通電。郭將軍率衛隊二百餘人離開新民,如騎快馬,輕易可以脫險,另求再起,但是郭夫人及文人饒漢群等人不會騎馬,郭不忍獨自逃生,同坐馬車往南走,被對方騎馬追上,奉命就地槍決,以免生變。臨刑前,郭松齡遺言:「吾倡大義。除賊不濟,死固分也;後有同志,請視此血道而來!」

《 巨流河(平裝本)》


齊邦媛著  定價:32.00元

折扣價:25.30元  一本包郵(江浙滬京粵)

點評:小屋不只是用來遮風擋雨,還會幫助人們構建回歸初心的生活。點評:當溫柔的冥想在時間中變得美麗而暴烈,會有如同貫穿血色的光芒。點評:人世間大多的秘密都藏在夢裡,永遠都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點評:治史有如航海,不僅要觀察洋面風濤,而且要探測深層潛流。點評:用一分鐘,為一個陌生人拍張照,記錄世間的無數相遇。點評:從我們的出生之地,一直望向可觀測的宇宙邊緣。



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新華一城書集」

點擊 「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好書!

相關焦點

  • 散文:家鄉的那條河
    我的家鄉有一條河,東岸叫東小屯,西岸叫西小屯。我家在東小屯,緊挨河岸,很多難忘的童年記憶都和那條河有關。那條河何時形成,村中已無人知曉,只記得橫跨河面的石橋很有年頭了,曾有三塊乾隆年間的建橋石碑立在橋頭,如今早已不知去向。在我很小的時候,奶奶曾給我講過,年景不好的時候,夜間來村裡搶糧的「還鄉團」經常從石橋經過,嚇得村民紛紛在河岸邊找地方躲藏。這是我對那條河的最早記憶。
  • 時光|吳永麗:母親洗衣的那條河
    文/吳永麗我記事起就知道我家不遠處有條河。我家住東門,大人們都稱這條河為東門大河。1992年後,人們統稱整條河為府南河,其實準確的稱謂應是錦江。我知道的東門大河,只是其中的一小段。母親將衣服鋪在大大的鵝卵石上抹肥皂,然後搓洗,用捶衣棍反覆捶打,將衣服放在河裡拎幾下,繼續捶打,反反覆覆幾次,一件衣服就洗乾淨了。河灘上人少時,母親捶打衣服的聲音會在河灘上形成回音,「啪啪啪」,聲音清脆中帶著些許沉悶,一下又一下,傳到很遠,響徹長長的河谷。
  • 從一滴水條河中發現更多新聞素材
    三天時間中,培訓班安排了內容豐富、重點突出的新聞課程,邀請到諸多資深媒體人傾情演講,給學員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和交流平臺,培養和提高了他們的新聞素養。來自陝西省江河水庫管理局的通訊員趙榕在心得中寫到,被本報周刊編輯部主任張念貽的演講深深打動,自己將結合此次的學習,用更敏銳的新聞眼光,從一滴水一條河中發現更多新聞素材,為讀者講述更多發生在水利戰線上的精彩故事。
  • 少帥張作霖經典語錄 少帥電視劇版精彩對白
    少帥張作霖經典語錄 少帥電視劇版精彩對白由北京文化世紀夥伴文化傳媒出品的大型民國權謀歷史劇《少帥》,正在每晚19:30
  • 散文丨父親的那座山,母親的那條河
    父親的那座山,母親的那條河文/顧洪峰時光的列車,伴我走過了五十六個滄桑歲月,有甘甜有苦澀,有悲歡也有離合,已到天命之年的我,經過歲月的沉澱,有了一些人生感悟。看到我傷心的樣子,女兒忙走到我的面前,對我說:爸,奶奶走了,人死不能復生,如果能把奶奶哭活,我會陪你三天三夜。
  • 《那條割裂生命的河》:在幾代人思想裂變中重審愛欲
    本書《那條割裂生命的河》描述了中國從20世紀80年代到今天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變化的斷代史。作者以肖洛霍夫《靜靜的頓河》般的篇幅和「野心」,來描述割裂人生命的長河中,幾代人生死愛欲的思想裂變。《那條割裂生命的河》起筆於黃土高原上一個叫賈家灣的小鎮,隨著當地煤炭資源的不斷開採和外商的大批投資,當地人泛起的欲望如掙脫河道的河流。
  • 少帥張學良的情感生活,凌亂的太不看不入目,不過也是很讓人羨慕
    說起少帥張學良來,其實他是很具有爭議的,畢竟作為少帥的他,因為九一八事變的原因,也就足以讓他很具有爭議了。別的暫且不用多說什麼,試問不抵抗丟失掉東北,直接導致讓東北淪陷,難道少帥張學良就一點錯誤都沒有嗎?很顯然,就算是說他沒有的話,那肯定也就是沒有人會相信的了。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那條後川河
    看完電影也不知道該怎么正式開始一篇影評,全過程環繞我的就是以前在豆瓣看到的日本的「棄子思想」和「what is life」 電影當中突然思考滿足與滿足感的問題。如果一個人得到的很少,那麼一點點所得就可以讓他獲得很大的滿足感。如果一個人已經擁有了很多,那麼讓他獲得滿足感就需要很多很多。所以就在思考要怎麼平衡所得與欲望。
  • 那是一條青澀的河
    @老威:有感於那條河。留在我們記憶中是那麼青澀。那條河青澀之河還在,潺潺流水依舊青澀!那座小橋?木橋、水泥、鋼筋橋?換了,變了,修復了,又衝走了……@老威,四十多年前我們在場部橋下河灘拍的照片位於浦城水北鄉朱溪大隊那條河上遊。是從大山流淌出來的一條涓涓溪流。上世紀五十年代末,這裡來了第一批建設者,森林採伐工。開始了「大河流域」的生涯。工人來了,妻子來了,孕育的新生命也來了。炊煙嫋嫋,小橋流水,霧色蒼茫。六十年代,「大河伐木場」誕生了。場部就在小河衝出灘涂中間地段那片相對比較平坦的凹地。工棚、宿舍,場部、食堂,居然還有學校、禮堂。
  • 電視劇|少帥
    有人認為不應該為這樣一個人「樹碑立傳」。對此,張黎認為,看一個歷史人物,要看他在歷史中的作用,而私德不能當做定位人物的標準和基礎。「張學良這個人物是改變中國現代史的,我們也大可不必把他放在一個道德的天平上來評判。」  張黎的電視劇常常被指「太文藝」,甚至有人稱其「不接地氣、不迎合大眾」,《少帥》中隨處可見的是講究的光影層次和畫面構圖,而並沒有將張學良的感情線加以渲染。
  • 宋 迅:迷霧河往事 | 新力量
    收拾新家時,我無意中在一個裝雜物的盒子裡找到了那條遺失多年的子彈項鍊。項鍊早已失去了原來的光澤,但拿在手裡,依然沉甸甸。這條項鍊把我帶回了一件塵封多年的往事。我曾以一個半山腰的倉庫為家。那時我生活在迷霧河,鎮子位於貴州北部靠近四川重慶一帶的林區深處,方圓百裡全是杳無人煙的原始森林,幾乎與世隔絕,崇山峻岭中只有一條坑窪不平的三級公路和迷霧河航道與外界相連。
  • 家鄉的那條河——童年的灃河記憶!
    家鄉的那條河——童年的灃河記憶!
  • 企院 • 觀點 王昊:光與影中看家族企業——談《少帥》中的傳承得與失
    今年年初,一部歷史大戲《少帥》在各家衛視上反覆「刷屏」,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中國近現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帥」與「少帥」——張作霖、張學良父子。而「少帥」張學良更是在「東北易幟」,「西安事變」中成為改變歷史平的最關鍵的砝碼。歷史大幕永遠沒有落下的時候,不過是各色人物你方唱罷我登場。我們暫且擱置歷史功過的評價和意識形態的紛爭,穿過層層迷霧,著眼於張家父子二人傳承上的得與失,以資當代家族企業中新老兩代企業家借鑑。 大帥張作霖起於草莽,年輕時是獸醫出身,日後落草,成為一方豪傑,所以自然知道辛苦打拼的不易。
  • 柳巖演活了少帥的那個「表嫂」其實少帥還有......
    少帥在民國時期被譽為「四大美男子」之一,單從照片來看,我們少帥也確實是一個帥哥,要知道那個時代的攝影技術並不成熟,沒有高清攝像頭、PS、美圖等設備與軟體。她就是「于鳳至」比少帥大了4歲,是少帥的結髮之妻。因少帥的父親張作霖與于鳳至的父親於文鬥是金蘭之交。根據生辰八字,張作霖認定張學良這「將門虎子」和于鳳至那「鳳命千金」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 為什麼張作霖能夠把東北經營得風雨不透,而少帥卻無力守住家業?
    在近代就有一個非常經典的例子,1931年,日本侵略者在我國東北炸毀瀋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並栽贓給中國軍隊,以此為藉口佔領東北三省,而這一切都是發生在張作霖死後,張學良掌管東三省期間,張作霖一死,東北瞬間群龍無首,雖然少帥出來執掌大局,但他仍然顯得有些稚嫩,最終數十萬東北軍在一槍不發的情況下丟失了東三省,少帥也因此被推到風口浪尖,很多人不禁感嘆,張作霖能夠把東北經營的風雨不透,而少帥卻顯得如此懦弱
  • 影響文化的大河,密西西比河,那條平和慈祥母親河
    密西西比河被美國人稱之為母親河,就跟咱們國家的黃河和長江一樣,它承載了一整個國家人民的希望。這位平和慈祥的「母親」,十分愛她的孩子們,甚至那些外來的孩子她也是照愛不誤。都說,慈母多敗兒,可我真沒怎麼看出來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怎麼不爭氣了。反而是,在偉大母愛的關懷下,這個國家愈發強大了。
  • 六位演員演「少帥」:解讀傳奇大人物的傳奇一生
    金安歌曾在一次採訪中提到:" 演完這部戲,張學良先生的人格魅力徵服了我,他的言行風範對我的後半生影響很大,我最崇尚的就是他說的一句話:不求見諒於人,但求無愧於心。"在眾多出演過張學良的演員中,劉勁版本的張學良可能最容易讓觀眾 " 跳戲 "。那是因為在出演張學良之外,作為特型演員,劉勁還先後 40 次扮演過周恩來,成為了少有的先後飾演過兩位重要歷史人物的實力演員。
  • 昨晚少帥的英文秀,你聽懂了沒?
    昨晚這對冤家父子邊下棋,邊討論著外交,老爺子突然就腦洞大開了果然是親爹啊,坑起兒子來那是分分鐘的事這不,六子就這麼懵懵地去上海外交了。。。虎視眈眈的宋美女終於出手了,一上來就要和少帥攀點親戚關係,兩人就用英文social了一番~番茄君就默默看你倆裝B。。。
  • 《少帥》「表嫂」柳巖:脫文章衣服脫到笑場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說的不是別人,是網友看過《少帥》後,對柳巖角色的評價。這個以性感著稱的女星出現在最具歷史厚重感的導演張黎作品中,這起初讓很多人找不到其中的合理性。而當《少帥》在騰訊視頻和東方衛視播出後,柳巖出人意料成了老老少少一票演技派中,最是令人側目的那個。
  • 你還在用一條條的「試紙」反覆驗孕嗎
    你還在用一條條的「試紙」反覆驗孕嗎 我來告訴你哈 胚胎發育成為胎兒過程中 胎盤合體滋養層細胞產生大量的 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可通過孕媽血液循環而排洩到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