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 學術中國 2015-05-03日原創發文。作者:王子彪
最早認識辜老,當然是源於課本,不過課本上僅是寥寥數語,而後在《建黨偉業》裡,毛佩琦飾演了辜老,我對於在新文化運動的辯論中,辜老宣揚不可摒棄舊文化的理論大為贊同,據說辜老去北大任教,頂著辮子走進教室,北大學生一陣轟堂大笑,辜鴻銘淡定地講:我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而你們心中的辮子是無形的。狂傲的北大學生一陣靜默,而今天還有多少人心中有著無形的辮子?
辜老學博中西,號稱「清末怪傑」,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亞等9種語言,獲13個博士學位,是滿清時代精通西洋科學、語言兼及東方華學的中國第一人。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鴻銘。在此,列舉幾件我認為比較有意思或可以反映辜老一些思想的軼事:
1870年,14歲的辜鴻銘被送往德國學習科學。後回到英國,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臘文。並以優異的成績被著名的愛丁堡大學錄取,並得到校長、著名作家、歷史學家、哲學家卡萊爾的賞識。
1877年,辜鴻銘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後,又赴德國萊比錫大學等著名學府研究文學、哲學。此時,辜鴻銘獲文、哲、理、神等十三個博士學位,會操九種語言。他還會用拉丁文作詩。民初上海愚園路廊壁上鑲嵌的拉丁文的詩,系辜鴻銘手筆。
1881年,遇到馬建忠並於其傾談三日,思想發生重大改變,隨即辭去殖民政府職務,學習中國文化。
1883年,開始在英文報紙《字林西報》上發表題為「中國學」的文章開始,他昂首走上宣揚中國文化、嘲諷西學的寫作之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幾年裡,他還將《論語》、《中庸》譯成英文,相繼在海外刊載和印行。後來又翻譯了《大學》。
1885年,辜鴻銘歸國,被湖廣總督張之洞委任為「洋文案」(即外文秘書)。在張之洞幕府中任職二十年,主要職責是「通譯」。他一邊幫助張之洞統籌洋務,一邊精研國學,自號「漢濱讀易者」。
1891年,俄皇儲來華,贈其鏤皇冠金表。
1893年11月29日,在辜鴻銘鼎力謀劃並擬稿,再呈張之洞審定,於光緒十九年十月二十二日以《設立自強學堂片》上奏光緒皇帝,籌建由國人自力建設、自主管理的高等學府——自強學堂(武漢大學前身),得到欽準。
1898年,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晤訪。
1901年,清廷曾以「遊學專門」名譽賜他為「文科進士」。從1901至1905年,辜鴻銘分五次發表了一百七十二則《中國札記》,反覆強調東方文明的價值。
1906年,與俄國作家託爾斯泰書信往來。
1909年,英文著本《中國的牛津運動》(德文譯本名《為中國反對歐洲觀念而辯護:批判論文》)出版,在歐洲尤其是德國產生巨大的影響,一些大學哲學系將其列為必讀參考書。
1913年,和泰戈爾一起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1915年在北京大學任教授,主講英國文學。《春秋大義》(即有名的《中國人的精神》)出版。他以理想主義的熱情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才是拯救世界的靈丹,同時,他對西方文明的批判也是尖銳的深刻的。很快《春秋大義》德文版出版了,在正進行「一戰」的德國引起巨大轟動。
1927年,辜鴻銘從日本回到故國。不久妻子淑姑去世。日本人推薦他做新組建的「安國軍政府」大帥張作霖的顧問。張作霖對這位穿前清服飾,留小辮的老古董很奇怪,直截了當地問:「你能做什麼事?」辜鴻銘怔怔地看著這位大帥,絲毫也找不到當年張之洞總督那待人如賓的影子,乃拂袖而去。
在此僅從網上選取部分片段,對於辜老,他最大的貢獻在於溝通中西文化,在很多國家能夠研究我國傳統文化,並且發現其中巨大的價值,提高我國文化影響力這件事上,辜老功不可沒,以至於一些西方人比我們本國人民還要尊重我們的文化。
辜老個人的著作有《Papers from a Viceroy's Yamen: A Chinese Pleafor the Cause of Good Government and True Civilization(尊王篇)》、《ETnunc, reges,intelligite! The Moral Cause of the Russia-JapaneseWar(《當今,皇上們,請深思!日俄戰道德原因》)》、《The Story of a Chinese Oxford Movement(《中國牛津運動故事》)》、《The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中國人的精神》,又名《春秋大義》)》,譯著《論語》(The Discourses andSayings of Confucius: A New Special Translation, Illustrated with Quotationsfrom Goethe and Other Writers),《中庸》(The Universal Order or Conduct ofLife),《大學》(Higher Education)。
其曾在東交民巷使館區的六國飯店用英語講演《春秋大義》,不但要售票,而且票價要高於「四大名旦」之首的梅蘭芳。梅蘭芳的戲票價格為一元二角,而辜鴻銘的講演票則開價兩元,卻還很叫座,足見他在外國人心目中的地位。而通過前面介紹其人可謂學貫中西,而這一個人物,是否有資格說哪種文化更有價值呢?
精通西學的辜老,在潛心精研國學後,有了一個比較,就此產生了一個持守終生的定見。他以為儒家學說之仁義之道,可以拯救弱肉強食競爭中出現的冷酷與毀滅;他相信,正被國人摒棄的傳統文化,恰是拯救世界的良方,而儒學即是這個文化精髓所在。故他不僅自己頂禮膜拜,更不遺餘力推向世界,以為肩起強化中國、教化歐美的重任。他以英文發表的《中國學》,幾乎就是一篇國學宣言。此後他所著述的《中國札記》、《中國的牛津運動》、《春秋大義》(即《中國人的精神》)等,所翻譯的「四書」中的三書《論語》、《中庸》、《大學》等中國傳統典籍,賣力向世界傳播儒家學說,鼓吹東方文化,在西方引起極大反響。應該說在此之前,還沒誰更系統、完整、準確地向域外有意識地傳輸國學典籍。
通過了解辜老,讓我對其著作也極有興趣,後來相繼買了《春秋大義》及《論語》中英對照本,其中以文言文翻譯辜老英文版的《春秋大義》及《論語》中的部分譯法,讓我大開眼界,最後簡單列舉兩條:
辜原文:What is the real Chinaman? The real Chinaman,wesee now,is a man who lives the life of a man of adult reason with the heart ofa child. In short the real Chinaman is a person with the head of a grown-up manand the heart of a child .The Chinese spirit,therefore,is a spirit of perpetualyouth,the spirit of national immortality.Now what is the secret of thisnational immortality in the Chinese people? You will remember that in thebeginning of this discussion I said that what gives to the Chinese type ofhumanity-to the real Chinaman-his inexpressible gentleness is the possession ofwhat I called sympathetic or true human intelligence .This true humanintelligence,I said, is the product of a combination of two things, sympathyand intelligence. It is a working together in harmony of the heart and head .Inshort it is a happy union of soul with intellect .Now if the spirit of theChinese people is a spirit of perpetual youth, the spirit of nationalimmortlality,the secret of this immortality is this happy union of soul withintellect.
顏林海譯:何謂真正之中國人?真正之中國人者,既以赤子之童心,亦以成人之智慧體驗生活是也。簡言之,真正之中國人,既有成人之智慧,亦不乏赤子之童心。是以,中國人之精神,乃永葆青春之精神,乃民族不朽之魂。中華民族之不朽者,其秘籍何在?汝等可記乎?餘於篇首嘗曰,唯同情與真正人類之智慧方可有典型中國式人,或真正之中國人或中國人難以言表之溫良矣。餘以為,真正之人類智慧,乃同情與智慧之二元結合;乃心與腦之有機協作。簡言之,真正之人類智慧,乃心靈與理智妙成一體。中華民族之精神,乃永葆青春之精神,乃不朽民族之魂。中華民族之不朽者,蓋因心靈與理智妙成一體是也。
《論語》「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辜譯文:It is indeed a pleasure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as you go on acquiring, to put into practice what you have acquired. A greaterpleasure still it is when friends of congenial minds come from afar to seek youbecause of your attain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