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青睞艦載專用直升機,075搭載武直花落誰家,結果拭目以待

2020-12-22 礪劍堂

隨著我國第二艘075型兩棲攻擊艦的下水,似乎一夜之間,最新銳的075型兩棲攻擊艦也成為了過氣網紅。不過在感嘆我國兩棲作戰力量快速發展的同時,為075型兩棲攻擊艦配備何種武裝直升機,成為了一個熱門話題。

(兩艘滿載排水量4萬噸的巨型戰艦相繼下水,昭示著中國海軍大艦隊時代的到來)

在我們的印象中,搭載大量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是兩棲攻擊艦的標誌,在新聞和各種傳媒中,甲板上排列整齊的AV-8B"鷂II"和F-35B似乎成為了兩棲攻擊艦的"招牌"。但是那只是美國的兩棲攻擊艦,世界其他國家,例如英國、法國、義大利等北約的歐洲列強所裝備的兩棲攻擊艦普遍沒有搭載固定翼的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而因為我國目前不但沒有成熟的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所以我國的075型兩棲攻擊艦在未來執行兩棲作戰任務時,用於支援地面部隊作戰的,自然是非武裝直升機莫屬。但是,選武直-10還是選武直-19?這確實是一個有趣的問題。而世界其他國家的選擇,也值得我們認真參考。

武裝直升機:兩棲作戰的空中火力點

直升機雖然問世很早,但是真正用於戰爭的時間卻很晚。受技術的限制,早期的活塞式發動機的功率普遍較小,因此早期直升機更多的是進行飛行表演或者技術研究。直升機被大規模應用於戰爭,還是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越南戰爭中。美軍首次在戰爭中大規模投入直升機用於作戰,而且美軍在1960年代也首次建造了被稱為"兩棲攻擊艦"的全新艦種。

(歷史上第一款兩棲攻擊艦——硫磺島級,該艦是由二戰時期的護航航母改裝而來,尚未設計塢艙,全靠直升機進行作戰)

利用兩棲攻擊艦搭載大量直升機,同時利用直升機快速運兵垂直投放在敵方戰線的縱深地帶,從背後支援兩棲登陸作戰成為了一直延續至今的美軍兩棲作戰的經典戰法。但是直升機畢竟載荷有限,乘坐直升機進行機降的步兵缺乏重火力支持,因此在面對敵方重裝甲部隊時,通常難以有效對抗,在這種情況下,武裝直升機就成為了機降部隊最重要的火力支援單位,即使在當今美國海軍陸戰隊已經廣泛裝備了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後,依然保持這大量的武裝直升機編制。

武裝直升機對於兩棲作戰的支援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現代兩棲登陸作戰中,武裝直升機和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相比,儘管速度相對較慢,但是由於其速度和運輸直升機相當,所以可以全程為運輸直升機提供火力支援和掩護,並且可以在直升機機降之前,最後以面對面方式全面清理空降場,確保空降場周圍安全,並有效遮斷敵方的坦克裝甲部隊。

(直升機垂直登陸作戰,是美軍在越戰時期發明的全新戰術,其核心就是依靠直升機的快速性,把部隊部署到戰場任何地點)

有關武裝直升機對地面坦克的實戰,最有說服力的大概是1982年"黎巴嫩戰爭"期間敘利亞武裝直升機對以色列裝甲部隊的"圍剿"了。1982年的"黎巴嫩戰爭"又被很多媒體稱之為"第五次中東戰爭",這次戰爭並非是以色列和全體阿拉伯國家之間的戰爭,而主要是以色列為了摧毀長期駐守在黎巴嫩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法塔赫"的基地,同時將敘利亞部署在黎巴嫩"貝卡谷地"的蘇制防空飛彈體系摧毀,而引發的一次高強度局部戰爭。在黎巴嫩戰爭中,最著名的戰例就是廣為流傳的"貝卡谷地空戰"。在這次大規模空地襲擊和空空交戰中,以色列戰鬥機僅花費6分多鐘就摧毀了敘利亞耗費10多年時間,在貝卡谷地興建的19個地空飛彈連,並且還相繼擊落了數十架敘利亞戰鬥機(一說82架,但筆者表示懷疑,所以不確認具體數字)。

(法制SA-342"小羚羊"武裝直升機,由於其尺寸瘦小防禦單薄,如果不是外掛有反坦克飛彈,很難相信這是武裝直升機)

儘管敘利亞空軍和地空飛彈部隊在戰爭中被以色列人打得很慘,但是敘利亞陸軍卻為本國找回了不少"場子"。在以色列空軍大規模摧毀位於貝卡谷地的敘利亞防空部隊後,以軍地面部隊開始大規模入侵黎巴嫩,但是,以色列裝甲部隊遭到了敘利亞武裝直升機的有效攔截。而這一次敘利亞人使用的卻是法國製造的"小羚羊"武裝直升機。這是一種簡單的有點"簡陋"的武裝直升機:採用單發雙座設計,駕駛艙主要覆蓋一層防彈玻璃,完全沒有裝甲保護,機身設計有掛架,可以攜帶4枚反坦克飛彈,在不掛反坦克飛彈的情況下,可以攜帶火箭彈、航炮吊艙等武器,最大起飛重量僅有1.8噸,甚至比我國現役的直-11輕型直升機還要小。但是由於貝卡谷地的防空飛彈被摧毀,敘空軍又遭受重創,所以在整個黎巴嫩戰爭期間,敘利亞空軍完全失去了黎巴嫩上空的制空權。而陸軍則只能仰仗這種超低空飛行的"小羚羊"。

(敘利亞軍隊的"小羚羊"武裝直升機至今依然活躍)

受技術限制,現代戰鬥機速度過快,很難在超低空飛行時同時瞄準攻擊靈活輕便的武裝直升機,這給了"小羚羊"一個生存的空間。在黎巴嫩戰爭期間,敘利亞當時總共裝備的16架"小羚羊"出動數百架次,總共擊毀約30輛以色列坦克和50餘輛其他裝甲車輛,而自身僅損失5架。所以在黎巴嫩戰爭尚未結束時,敘利亞軍方就發出新訂單,再追加採購40架小羚羊武裝直升機。由此可見,即使是在喪失制空權的情況下,最簡單的輕型武裝直升機,也能夠對於地面的裝甲部隊構成毀滅性打擊,而且自身的損失可以說微乎其微。

(運輸直升機負責機降,武裝直升機負責掩護,未來兩棲作戰大致也是這個套路,和當初越南戰場美軍作戰方式的差異不大)

因此,在大規模登陸作戰中,兩棲攻擊艦上派出的運輸直升機在運送地面部隊至敵人戰線後方機降後,武裝直升機是為地面部隊提供火力掩護的最好選擇。而且直升機飛行速度快,即使彈藥消耗殆盡,也可以立即返回母艦進行彈藥補充,然後返回再戰。正常條件下,兩棲攻擊艦隻需要裝備10~12架左右的武裝直升機,這樣每個攻擊波派出4架武裝直升機持續為地面部隊提供火力掩護,這樣8架直升機輪流使用,另外有2~4架直升機作為備份隨時出發。這樣就可以為兩棲作戰部隊提供不間斷的火力支援,並且讓輕步兵部隊同樣具備對抗敵方裝甲部隊的作戰能力。因此,對於世界任何國家的兩棲作戰部隊而言,武裝直升機都是必不可少的裝備。即使有了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武裝直升機依然有其固定的生存空間。

美俄的思路:專用艦載武直

和世界其他國家不同,在美國的軍隊編制中,海軍陸戰隊是一個單獨的軍種,而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武器裝備和陸軍以及海軍也有著諸多不同的地方。其中最典型的一條,就是美國海軍陸戰隊裝備的武裝直升機和陸軍不一樣。

(專用艦載武裝直升機自然要比通用型武裝直升機更適合海軍陸戰隊,圖為美軍的AH-1Z武裝直升機正準備從兩棲攻擊艦上起飛)

美國海軍陸戰隊自越南戰爭以來,一直裝備編號為AH-1的武裝直升機。該機的發展正如網友們所說的,"把26個字母全部用完了"。該機從1960年代在越南戰場上出現以來,真的是從AH-1A到AH-1Z,妥妥把26個字母全部用完!目前AH-1Z是整個AH-1家族中的最新型號,該機採用了全新的發動機和四葉螺旋槳,同時增大了飛機的油箱,翼下掛架增加到6個,不但具備強大的火力,而且安裝了全新飛控和防護系統,其生存能力甚至超過了號稱"飛行坦克"的美國陸軍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

(儘管進行過上艦測試,最終美國海軍陸戰隊還是放棄AH-64,轉而堅持使用AH-1Z)

無獨有偶,在同時裝備卡-50/52和米-28兩種先進武裝直升機的俄羅斯,其海軍部隊也同樣選擇了專門的卡-52K作為自己的武裝直升機。儘管俄羅斯海軍目前尚未裝備兩棲攻擊艦,但是在2010年時,俄羅斯曾經出巨資從法國訂購6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並計劃用該艦加強自己海軍的航空兵作戰能力。但是最終由於政治原因合同告吹,而已經建造完成的2艘西北風級由於是依照俄羅斯標準建造,不符合法國海軍的要求,最終被轉賣給非洲的埃及。為此埃及還額外採購了50架卡-52K型武裝直升機專門用於裝備"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美俄兩軍都使用專門的武裝直升機裝備兩棲攻擊艦,並保持陸軍和海軍所用的武裝直升機型號不同,這並非是巧合,而是有深刻的戰術意義。

(儘管沒有兩棲攻擊艦,但是俄海軍陸戰隊還是裝備了專用艦載型卡-52K武裝直升機)

美國海軍陸戰隊和陸軍分別使用不同型號的武裝直升機其實是有歷史原因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美國軍隊之間的"軍種之爭"。意思是美國每年的軍費預算是一個固定的數,而空軍、海軍、陸軍和海軍陸戰隊都想過來分一杯羹。那麼一個軍種分得預算多,其他軍種的預算自然就分的少了。所以美軍內部各軍種為了爭奪預算,經常內鬥不止。開發和裝備不同的武裝直升機,從某種意義上看,正是這種軍種鬥爭的表現。美國海軍陸戰隊如果裝備了和陸軍不一樣的武裝直升機,那麼海軍陸戰隊在分預算時,就能夠以"採購武裝直升機"名義多分部分預算。

不過,如果單純從分預算的角度來考量艦載武裝直升機和陸軍武裝直升機的差異未免有限過於簡單。美俄兩軍同時裝備2款武裝直升機,並分別隸屬於陸軍和海軍陸戰隊,這是有很重要的技術戰術考量的。

(作為一款專用武裝直升機,卡-52K的最大特點在於,它可以攜帶KH-35"天王星"反艦飛彈,可以像艦載戰鬥機那樣執行遠程反艦作戰任務)

首先,陸地和海洋的使用環境不同。兩棲攻擊艦在海上活動,而海洋氣候相對更加潮溼,所以海軍使用的各種電子設備一定要加強防霧、防水功能。特別是海水含有鹽分,對於金屬製成的飛機有很強的腐蝕性,所以海軍的任何飛行器通常都需要自帶衝洗功能以防備鹽霧對設備的腐蝕。

其次,直升機在兩棲攻擊艦上起降和在陸地上起降有巨大的差異。因為軍艦漂浮在海面上,受風向、海流的影響,是一個六自由度平臺(前後、上下、左右),特別是在高海況條件下,由於軍艦自身搖擺不定,所以直升機在兩棲攻擊艦上起飛和降落時要格外小心。特別是在降落時,要儘可能算準軍艦顛簸起伏的規律,然後在直升機和兩棲艦最契合的時刻準確降落。而且海上使用武裝直升機還有更重要要求就是,一旦飛機出現故障或者被擊傷,無法返回母艦時,還要設法在驅逐艦、護衛艦上面相對狹小的飛行甲板緊急迫降。因此艦載直升機在設計之初往往就需要考量增加一些特殊的專用設備,例如"魚叉"助降系統、充氣式浮筏等等。這種裝備在陸基直升機上是不可能的。而要安裝這種設備就需要對飛機結構進行調整,其工程量也不亞於全新設計一款武裝直升機。所以,乾脆就重新開發一款全新的武裝直升機,這樣,一個海軍使用,一個陸軍使用,二者互不幹擾。

(兩棲攻擊艦所搭載飛機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機翼和摺疊,圖為美軍兩棲攻擊艦搭載V-22魚鷹,魚鷹的機翼和旋翼摺疊後佔地面積只有其展開狀態的四分之一)

第三,海軍艦載武裝直升機和陸軍武裝直升機的要求有很大不同。最初當武裝直升機出現時,當時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和陸軍都統一使用AH-1系列武裝直升機,但是在冷戰期間,美國陸軍為了在中歐有效對抗當時華約集團的裝甲部隊,從而專門開發了以反坦克作戰為主的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用來對抗當時華約集團的坦克裝甲部隊。但是兩棲作戰不同,兩棲作戰,武裝直升機需要對抗的目標多種多樣,因此具備多武器掛載和打擊能力,更為重要,而且兩棲攻擊艦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體積噸位有限,儘管兩棲艦的噸位通常在2萬噸以上,中美兩國的大型兩棲攻擊艦排水量更是超過4萬噸,但是軍艦的噸位和尺寸終究有限,而且兩棲攻擊機還需要搭載登陸艇、坦克、裝甲車等其他重型裝備,因此能夠留給武裝直升機的空間非常有限。

(機翼呈摺疊狀態的卡-28反潛直升機,艦載直升機由於需要應對海上惡劣的自然環境,因此其設計和使用要比陸基直升機苛刻很多)

所以艦載的武裝直升機相對尺寸都要小於陸基武裝直升機,例如AH-1Z就小於AH-64;而卡-52K因為採用了共軸設計,因此其自身的尺寸本來就比常規布局的直升機要小,俄軍放棄了米-28而選擇卡-52K顯然就是因為卡-52的尺寸更小。而且艦載武裝直升機在停放時,通常旋翼會摺疊起來,以減少佔地面積,這一點是陸基武裝直升機所不具備。

專職還是兼職?論075所搭載的武裝直升機

通過上述分析,不難看出,由於海軍陸戰隊的戰術需求和兩棲攻擊艦自身的特點,採用專用的武裝直升機配屬給海軍陸戰隊,顯然是比陸海通用一款武裝直升機更有效率的做法。而目前我國正好也有兩款武裝直升機:武直-10和武直-19同時在陸軍中服役,那麼這兩種直升機,誰更適合上艦呢?

(當前我國陸軍航空兵的中堅——武直-10武裝直升機)

武直-10又稱"直-10",綽號"霹靂火"是我國獨立研製並裝備的第一種專用武裝直升機。武直-10採用了當今武裝直升機通常採用了設計結構,使用雙人串列式駕駛艙,機身儘可能收窄,在機頭前方裝有光電觀瞄裝置,飛機的下頜部位安裝有1門單管30毫米機關炮。機身兩側設有短翼,可以在飛行時增加飛機的升力,同時還設計有4個外掛點,可以攜帶反坦克飛彈、空空飛彈、火箭發射巢、航炮吊艙等多種武器,以便執行多種作戰任務。

(目前已經大規模裝備陸軍的武直-10武裝直升機)

武直-10型武裝直升機目前已經大量裝備我國陸軍部隊,並且經常可以在新聞或者軍事類節目中看到該機的身影。可以說武直-10已經成為目前解放軍陸軍航空兵武裝直升機的核心力量。不僅如此,在近年來我國沿海地區舉行的歷次軍事演習中,陸航的武直-10也經常會出現在海軍的071船塢登陸艦等大型軍艦上,進行適應性訓練和部署。從基本參數上看,武直-10具備上艦的條件,但是如果需要正式上艦部署,則需要對其結構和設備進行調整,以便適應軍艦部署的需求。

(綽號"黑旋風"的武直-19武裝直升機,但是相對而言武直-19體格略小,有點對不起"黑旋風"這個稱號)

除了武直-10以外,解放軍另外一款武裝直升機——武直-19就顯得不那麼耀眼了。武直-19是一款輕型武裝直升機,該機是在已經成熟並且大量生產列裝的武直-9直升機的基礎上通過大改而來的 一款武裝直升機,根據公開的報導稱,武直-19大約有70%的零部件可以和武直-9通用,這不但大大降低了武直-19的研製難度,同時也大大降低了武直-19的生產研發成本,因此目前我國陸軍實際上裝備的武直-19的數量要高於武直-10型直升機。

(武直-9型武裝直升機,武直-19就是根據武直-9大改而來)

由於採用了和武直-9相同的後機身和動力系統,儘管武直-19也採用了雙座串列式布局,並且取消了原先武直-9的通用乘員艙,但是受原始尺寸和發動機功率的限制,武直-19的載荷要明顯小於武直-10,其最典型的就是武直-19取消了飛機下頜部位的航炮,所有武器都只能外掛在短翼上,是一款沒有固定武器的武裝直升機。而且由於飛機尺寸較小,武直-19的觀瞄電子系統相對於武直-10而言,要略顯簡單,不過這也是相對而言,作為我國陸軍一款重要的武裝直升機,武直-19的作戰性能依然可以和歐洲的"虎"式直升機相提並論。

目前對於我國海軍而言,儘管武直-10的火力更強大、防護也更全面,但是筆者倒是認為,武直-19反而更適合列裝海軍的075型兩棲攻擊艦。原因如下:

首先,武直-19是武直-9直升機的發展版,而武直-9則是我國80年代從法國引進的"海豚"直升機的武裝版。在最初我國引進法國"海豚"直升機時,第一考慮就是搭載海軍軍艦,以獲得基本的艦載航空反潛力量。多年來,儘管直-9直升機體積載荷都偏小,但是2架直升機配合作戰基本可以確保距離本艦50~100千米以內近海水域的航空反潛作戰需求。因此我國陸續製造生產了大量直-9型直升機,這些直升機普遍都具備上艦部署的能力。作為直-9的發展版,武直-19天然繼承了直-9家族"艦載直升機"的基因,因此本身就布置有適合艦載使用的專用裝備,其中包括發動機淡水噴淋系統等,而且其機身結構不需要大改就可以直接安裝"魚叉"助降系統。最重要的是,武直-19的旋翼在設計之初就可以摺疊,因此只需要作出很小的改動,就可以直接上艦。

(我國海軍當前裝備了大量的直-9直升機,包括 航母也搭載有一定數量)

第二,武直-19有成熟的直-9生產線作為後盾,其產能更有保障,而且海軍本來就裝備了大量的直-9型直升機,武直-19大概有70%的零部件和直-9通用,而武直-10是一款全新的武裝直升機,如果上艦部署,則海軍需要為其單獨設置一套完整的後勤維護保障體系。而武直-19上艦,可以有效減輕海軍後勤保障的壓力,原先直-9的後勤維護保障系統可以直接用於維護保養武直-19型武裝直升機。這樣不僅降低了後勤保障的成本,還能提升作戰效率。

第三,海陸兩軍兩條腿走路,也能夠有效降低研製和裝備風險。這一點美俄研發武裝直升機時顯然都考慮到了,所以兩大強國不約而同的同時裝備兩款武裝直升機,就是相互印證作戰效果,並且互為補充的需要,而歐洲的法國、德國等國儘管只有一款"虎"式武裝直升機,但是也同樣開發出以反坦克為主和以對地火力壓制為主的不同型號,可見武裝直升機很難有一種型號"包打天下",也同樣需要相互配合作戰。而且考慮到兩棲攻擊艦的機庫容積有限,尺寸更小的武直-19型武裝直升機顯然比武直-10更有戰術上優勢。

(在近年的海軍大規模演習中,陸軍的武直-10直升機 也頻繁"光顧"海軍的大型艦艇,所以075型兩棲攻擊艦究竟裝備哪種武裝直升機,我們還是要拭目以待)

由於我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並沒有裝備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甚至沒有研製類似飛機的計劃,所以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075型兩棲攻擊艦都要以武裝直升機作為其主要的航空打擊力量。而裝備一款優秀合適的武裝直升機,是充分發揮075型兩棲攻擊艦作戰效能,維護我國國家統一和主權完整的重要保證。不過具體解放軍的哪一款武裝直升機能夠上艦服役,等075型兩棲攻擊艦正式交付海軍,就會真相大白。

相關焦點

  • 中國新型艦載無人直升機曝光,外形酷似美國科曼奇,有望登上075
    中國新型艦載無人直升機曝光,外形酷似美國科曼奇,有望登上075隨著這幾年各個國家對無人機越來越重視,各種型號的無人機也開始紛紛亮相,無人機相對於有人駕駛的戰鬥機來說,受環境因素影響更小,並且還可以執行各種高危任務。
  • 新型艦載無人直升機閃亮登場,外形科幻性能不俗,或將登上075
    與此同時,遠洋作戰編隊對於情報搜集、反潛作戰、電磁對抗等能力的需求也是水漲船高,傳統的方法之一是編隊內搭載更多的固定翼或直升機執行這些任務,但很多時候有人飛機不得不面對超低空、長時間、高危險的情況,如果此時使用無人機,特別是無人直升機就能很好的解決需求和風險之間的矛盾。
  • 新型艦載無人直升機亮相,科幻外形性能不俗,或登075
    新型艦載無人直升機亮相,科幻外形性能不俗,或登075在無人直升機領域,美國、歐洲和俄羅斯行動比較早,多年前就已經研發和使用了幾種機型。與固定翼無人機相比,無人直升機對場地環境要求較低,不需要複雜的回收設備,使用起來非常靈活,特別適合艦艇上方相對有限的空間,是未來戰場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裝備。目前,全球海軍無人直升機大多屬於中小型機型,只有美國現役的MQ-8C無人機最大起飛重量超過2噸。近年來,中國也開始涉足無人直升機領域。
  • 075再添一臂,或裝備可隱身可武裝的無人直升機,外形酷似科曼奇
    文\唏兮中國國產首艘兩棲攻擊艦075在這段時間可謂是熱搜不斷,近期075首艦首次海試成功返航,各國對於中國首艘兩棲攻擊艦的成功海試很是關注。這不,外界又注意到了一個從前沒有的東西,原本在1號甲板處只有一架正在組裝的直-8/18直升機模型。
  • 過氣網紅,075型二號艦悄然試航,進展飛快卻差強人意的075
    對於兩棲攻擊艦與航母的界限日漸模糊的當下,全世界不能搭載垂直起降戰鬥機的兩棲攻擊艦也就是法國的西北風,日本的出雲日向,韓國的獨島級。也就是說因為075無法搭載垂直起降戰鬥機,075的制空能力方面先天落後於美國的美國級,黃蜂級以及義大利的的裡雅思特級兩棲攻擊艦和西班牙的胡安卡洛斯級戰略投送艦。
  • 075艦下水1月後,全新照片公開亮相:腳手架未拆除,艦體等待刷弦號
    中國首艘075型兩棲登陸艦於9月25日在上海造船廠下水,但是僅僅過去了一個月,,風頭被022航母搶走成為過氣網紅。網友們全然不顧075登陸艦剛下水時的欣喜若狂,並且在這1個月的時間內。也很少有新照片流出,看來075型兩棲登陸艦真的成為過氣網紅了!
  • 最新照片,國產航母與075兩棲攻擊艦同一天掛彩旗,引發激烈討論
    075艦將進行下水儀式,那麼究竟會在什麼時間點實現呢?恰好在23號,楊浦海事局發布了一份9月26號部分江面禁航通告,並且說明有新船出塢,這艘新船很有可能就是075艦,而075艦的下水儀式或在26號舉行。聯想到同一天掛彩旗的國產航母,那麼國產航母的服役也差不了很長時間,因此很多網友認為在本周之內國產航母的服役於075艦的下水就能完成了,如果是這樣,那可謂真的是雙喜臨門。
  • 美國級對比075,兩棲攻擊艦搭載固定翼戰鬥機,背後是軍種矛盾
    所以,075號兩棲攻擊艦的出世,也是恰逢其時。 根據軍事專家的推斷,075型兩棲攻擊艦滿載排水量40000噸,長約250米,寬30米,採用直通甲板的設計,能夠搭載30架直升機,可同時起飛四架直升機。除此之外,075型兩棲攻擊艦,還擁有寬敞的寵物艙,用於投放各種登陸載具和水陸兩棲車輛。
  • 為什麼艦艇要搭載直升機
    20世紀50年代後期,艦艇開始搭載直升機。目前建造或正在建造的驅逐艦和護衛艦,甚至一些大型的飛彈艇上,越來越多的搭載直升機。艦載直升機主要的作用是擔任遠距離反潛任務。使水面艦艇能以較小的兵力,較短的時間,有效地執行反潛任務,因此艦載直升機是艦艇反潛系統的組成部分,對艦艇提高反潛能力具有特殊作用。直升機除能完成反潛任務外,還可以擔負一些其它任務。如搜索海上目標,鎖定目標位置和目標運動軌跡,引導艦艇發射飛彈攻擊目標或對對飛彈進行中繼制導,為己方提供敵方飛彈預警,進行電子幹擾,營救落水人員,運送人員和物資等。
  • 安徽「雲雀」助力艦載無人直升機首飛
    記者12月7日從安徽航瑞航空動力裝備有限公司了解到,11月27日,搭載該公司自主研製的「雲雀」重油活塞發動機的AR500B艦載型無人直升機在鄱陽試飛基地成功首飛,不僅填補了我國輕型重油艦載無人直升機領域的空白,也填補了我國中小型重油活塞航空發動機領域的空白。
  • 075的2號艦也要首航了!
    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在幾個月前就預測,075的2號艦有極大的概率在年前就會出海進行首次試航,目前看來這個預言又一次證明比較準確。現階段的075由於沒有在上面操作STOVL戰機,也沒有安裝輕型彈射器,因此在最初的階段,仍然是一種標準的直升機輕型航母加兩棲攻擊艦。
  • 075上出現的無人直升機有何重大意義,讓外媒如此關注?
    7月3日,解放軍海軍最新型兩棲攻擊艦075級上發現多種直升機模型的新聞出現在網絡上。這條消息同樣也引起了國外軍事媒體的關注。與大型的直8直升機相比,著名的《軍事訪談》網站卻更重視小型的無人直升機AR500C。
  • 直20艦載反潛直升機亮相 它是海軍航母帶刀護衛 可反潛也能對地打擊
    進入新世紀之後,海軍新型水面艦艇大量服役,對於艦載直升機需求迅速提高。海軍現有艦載直升機例如直-8、直-9和卡-28等型號不論數量還是質量都難以滿足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海軍決定在在國產直20直升機基礎上改裝新一代艦載直升機,這就是我們看到的直20海軍型直升機。
  • 直升機的種類 專用直升機
    可運輸、可救援、可通信、可救護,加上武器也可攻擊,但除了運輸外、做其他工作都不十分「拿手」,於是在通用直升機的基礎上,逐漸的發展出了專用直升機。比如有以下的幾種。 運輸直升機 以運輸為主,載運量較大。因載運方式不同,還可分為吊運直升機和倉運直升機。
  • 075穿越臺灣海峽!美衛星發現不尋常一幕,傳言果然都是真的
    此前美國間諜衛星顯示了一張075兩棲攻擊艦高清衛星圖,令14億中國人大為振奮,近日,有衛星拍到了075的最新動向。 據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消息,美國間諜衛星顯示,075型兩棲攻擊艦現身南海,已完成第二輪海試。在這次海試期間,075穿越臺灣海峽一路駛進南海。
  • 075型兩棲攻擊艦再添幫手 新型艦載型無人機首飛成功
    AR-500B的試飛成功,填補了中國輕小型艦載無人直升機領域的空白。資料圖:075型攻擊艦上的兩架直升機模型演兵場梳理相關報導發現,一款高度類似該新型艦載無人直升機的模型曾出現在075型兩棲攻擊艦上。075型兩棲攻擊艦再添幫手因此,除了和AR-500B類似的一款無人機外,075型兩棲攻擊艦同時出現直-8直升機的模型。作為側重垂直登陸作戰的兩棲攻擊艦,075型號兩棲攻擊艦的艦載機是其戰鬥力的核心構成之一,無人直升機也可以成為有效補充。
  • 國內首款輕小型艦載無人直升機首飛成功
    11月27日,航空工業集團自主研製的AR500B艦載無人直升機在鄱陽試飛基地首飛成功,填補了中國輕小型艦載無人直升機領域的空白。 當天15時,伴隨著發動機的轟鳴聲,AR500B艦載無人直升機拔地而起,相繼完成了人工起飛、自動懸停、懸停機動和人工降落等科目飛行,飛行約半個小時後平穩著陸。
  • 外媒衛星拍到三亞港畫面:全新075艦已就位
    據環球時報12月20日援引美國《海軍新聞》網站報導,近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南海展開實彈演習,直9直升機從三亞軍事基地起飛,向模擬目標發射反艦飛彈。儘管這只是一場解放軍的常規演習,但直升機的起飛基地卻吸引了美媒的目光。
  • 中國海軍第一種實用艦載反潛直升機,上世紀90年代驅護艦唯一選擇
    人民海軍艦載直升機部隊起步雖晚,但經過這些年從無到有,從進口到國產的發展,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力,目前裝備有直-8、直-18、直-9、卡-27/28/31等多型直升機,而今天要說的是一種開啟人民海軍艦載航空反潛大門的直升機:AS565「黑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