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一戰,趙軍戰敗,主將趙括戰死,趙軍四十餘萬盡降於秦,被武安君白起一夜坑殺,只有二百四十人回到趙國,趙王大驚,群臣無不膽裂。 國中子哭其父,父哭其子,妻哭其夫,整個趙國籠罩在絕望與悲痛之中。惟有趙括之母不哭,說:「趙括為將之日,我就知道會有這樣的結果。」趙王因趙括之母之前已阻止過趙括為將,遂為殺趙括之母。長平戰敗,秦軍勢如破竹,一舉攻陷上黨十七城,武安君白起率秦軍圍困邯鄲。趙王問群臣:「誰能止秦軍。」群臣無應答。平原君回府問門客:「誰能止秦軍。」蘇代自薦。遂趙王潛蘇代入秦。
蘇代入秦拜訪應候範雎。範雎問蘇代來秦為何?蘇代回答:「為君而來」。蘇代開始了自己的反間計。他向範雎陳述了當時的情況:」武安君白起已率秦軍攻破趙國七十餘城,現已圍困邯鄲,斬首趙軍近百萬,趙國很快就要亡國了。如果趙國滅亡,則秦必成霸業,到時白起將成為首功之臣,其地位必將在你之上。」範雎也感覺到了白起對自己的威脅,所以請教蘇代如何處置。蘇代告訴範雎:「你可以勸秦王接受趙國割地退兵的請求,則得到趙國土地的首功之臣將是你。」範雎立刻面見秦王勸其接受趙國割地退兵之請。沒想到秦王採納了範雎的建議,命令白起班師。此時白起正處在連戰連捷的大好局勢下,秦王之命使白起功虧一簣,後來白起得知此乃應候範雎的建議,從此對範雎深惡痛絕。
白起回到秦國後,對眾人說他本可以在一月之內攻陷邯鄲滅亡趙國,但是應候勸秦王班師,使自己錯過最佳時機。秦王聽到白起的言論後非常後悔,遂命白起再次伐趙,但是白起稱病拒絕。秦王無奈只好命王陵領兵十萬攻打趙國。趙國以廉頗為將擊敗秦軍。此時,白起病已痊癒,所以秦王想要讓白起去接替王陵。白起認為此時攻打趙國已經沒有了戰略意義,長平之戰後,趙國已經失去了統一六國的實力,且此時廉頗為趙將,攻打這樣一隻困獸不但沒有戰略意義,而且會損傷秦國自己的實力,所以白起再次稱病拒絕秦王。秦王讓範雎去勸說白起,白起本來就不待見範雎,所以果斷的拒絕了。秦王問範雎是否白起真的病了,範雎說:「病之真否未可知,然不肯為將,其志已堅。」這句回答其時已經將白起推到了死亡的邊緣。秦王無耐,派王齕為將,功邯鄲五月不破。此時白起又犯了一個嚴重錯誤,他對下人說:「吾固言邯鄲未易功,王不聽吾言,今竟如何?」不料此言讓秦王得知,大怒,將白起貶為士伍,命其遷出鹹陽。白起嘆曰:「狡兔死,走狗烹,吾為秦攻下七十餘城,固當烹也。」這句話一出,白起徹底為自己的生命畫上了句號。秦王遣使賜利劍,令自裁。
白起之死可歸於三個原因:
秦王 自古能出將入相者寥寥無幾,所以一般能戰之將都缺乏政治敏感度,政治鬥爭一般都是他們的弱項。作為君王對待武將,在政治上應對其有一定的包容度,但顯然秦王不是這樣的人。
範雎 範雎對白起之死負有重大責任,範雎的行為正好也體現了人性的弱點。有這樣一則故事:兩個死囚犯同時被帶到刑場,兩個人都很平靜。突然,使者帶來了赦免令,赦免其中一個人的死刑。此時,未被赦免的死囚再也不能平靜,要求赦免自己或必須同時處死自己的同伴。而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兩隻待宰的羊身上,情況卻完全不同,將要被殺的羊會為逃脫死亡的同伴感到高興。上帝創造了最高級的人類,但同時也給人類植入了嫉妒這一惡念。
白起 引用海明威一句話:「我們花了兩年時間學會說話,卻要花上六十年來學會閉嘴。大多數時候,我們說的越多,彼此的距離卻越遠,矛盾也越多。在溝通中,大多數人總是急於表達自己,一吐為快,卻一點也不懂對方。兩年學說話,一生學閉嘴。懂與不懂,不多說。心亂心靜,慢慢說。若真沒話,就別說。」
說明 |
『秦風』致力於傳播三秦文化。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文字由『秦風』編輯。文章僅限於交流,不做商用,不做學術爭論。
尋找消逝的古風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通知:各位尊敬的讀者,我們希望您能多多留言和我們溝通交流。只有和你們的相互協作才可以幫助我們走得更遠。如果您發現文章之中的錯誤煩請告知我們,以便我們及時改正。如果您有任何想了解的關於三秦的歷史、地理、風俗也請您留言告知,如果我們知道,將盡全力展現給您,如果我們也不知,那就幫您查閱資料,然後將我們的粗淺見解呈現給您,再與您繼續探討。我們的最終目的是與您一起尋找那消逝的古風。謝謝各位讀者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