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之死

2021-03-05 秦風


長平一戰,趙軍戰敗,主將趙括戰死,趙軍四十餘萬盡降於秦,被武安君白起一夜坑殺,只有二百四十人回到趙國,趙王大驚,群臣無不膽裂。 國中子哭其父,父哭其子,妻哭其夫,整個趙國籠罩在絕望與悲痛之中。惟有趙括之母不哭,說:「趙括為將之日,我就知道會有這樣的結果。」趙王因趙括之母之前已阻止過趙括為將,遂為殺趙括之母。長平戰敗,秦軍勢如破竹,一舉攻陷上黨十七城,武安君白起率秦軍圍困邯鄲。趙王問群臣:「誰能止秦軍。」群臣無應答。平原君回府問門客:「誰能止秦軍。」蘇代自薦。遂趙王潛蘇代入秦。

蘇代入秦拜訪應候範雎。範雎問蘇代來秦為何?蘇代回答:「為君而來」。蘇代開始了自己的反間計。他向範雎陳述了當時的情況:」武安君白起已率秦軍攻破趙國七十餘城,現已圍困邯鄲,斬首趙軍近百萬,趙國很快就要亡國了。如果趙國滅亡,則秦必成霸業,到時白起將成為首功之臣,其地位必將在你之上。」範雎也感覺到了白起對自己的威脅,所以請教蘇代如何處置。蘇代告訴範雎:「你可以勸秦王接受趙國割地退兵的請求,則得到趙國土地的首功之臣將是你。」範雎立刻面見秦王勸其接受趙國割地退兵之請。沒想到秦王採納了範雎的建議,命令白起班師。此時白起正處在連戰連捷的大好局勢下,秦王之命使白起功虧一簣,後來白起得知此乃應候範雎的建議,從此對範雎深惡痛絕。

白起回到秦國後,對眾人說他本可以在一月之內攻陷邯鄲滅亡趙國,但是應候勸秦王班師,使自己錯過最佳時機。秦王聽到白起的言論後非常後悔,遂命白起再次伐趙,但是白起稱病拒絕。秦王無奈只好命王陵領兵十萬攻打趙國。趙國以廉頗為將擊敗秦軍。此時,白起病已痊癒,所以秦王想要讓白起去接替王陵。白起認為此時攻打趙國已經沒有了戰略意義,長平之戰後,趙國已經失去了統一六國的實力,且此時廉頗為趙將,攻打這樣一隻困獸不但沒有戰略意義,而且會損傷秦國自己的實力,所以白起再次稱病拒絕秦王。秦王讓範雎去勸說白起,白起本來就不待見範雎,所以果斷的拒絕了。秦王問範雎是否白起真的病了,範雎說:「病之真否未可知,然不肯為將,其志已堅。」這句回答其時已經將白起推到了死亡的邊緣。秦王無耐,派王齕為將,功邯鄲五月不破。此時白起又犯了一個嚴重錯誤,他對下人說:「吾固言邯鄲未易功,王不聽吾言,今竟如何?」不料此言讓秦王得知,大怒,將白起貶為士伍,命其遷出鹹陽。白起嘆曰:「狡兔死,走狗烹,吾為秦攻下七十餘城,固當烹也。」這句話一出,白起徹底為自己的生命畫上了句號。秦王遣使賜利劍,令自裁。

白起之死可歸於三個原因:

秦王  自古能出將入相者寥寥無幾,所以一般能戰之將都缺乏政治敏感度,政治鬥爭一般都是他們的弱項。作為君王對待武將,在政治上應對其有一定的包容度,但顯然秦王不是這樣的人。

範雎  範雎對白起之死負有重大責任,範雎的行為正好也體現了人性的弱點。有這樣一則故事:兩個死囚犯同時被帶到刑場,兩個人都很平靜。突然,使者帶來了赦免令,赦免其中一個人的死刑。此時,未被赦免的死囚再也不能平靜,要求赦免自己或必須同時處死自己的同伴。而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兩隻待宰的羊身上,情況卻完全不同,將要被殺的羊會為逃脫死亡的同伴感到高興。上帝創造了最高級的人類,但同時也給人類植入了嫉妒這一惡念。

白起  引用海明威一句話:「我們花了兩年時間學會說話,卻要花上六十年來學會閉嘴。大多數時候,我們說的越多,彼此的距離卻越遠,矛盾也越多。在溝通中,大多數人總是急於表達自己,一吐為快,卻一點也不懂對方。兩年學說話,一生學閉嘴。懂與不懂,不多說。心亂心靜,慢慢說。若真沒話,就別說。」

說明 |

『秦風』致力於傳播三秦文化。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文字由『秦風』編輯。文章僅限於交流,不做商用,不做學術爭論。



尋找消逝的古風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通知:各位尊敬的讀者,我們希望您能多多留言和我們溝通交流。只有和你們的相互協作才可以幫助我們走得更遠。如果您發現文章之中的錯誤煩請告知我們,以便我們及時改正。如果您有任何想了解的關於三秦的歷史、地理、風俗也請您留言告知,如果我們知道,將盡全力展現給您,如果我們也不知,那就幫您查閱資料,然後將我們的粗淺見解呈現給您,再與您繼續探討。我們的最終目的是與您一起尋找那消逝的古風。謝謝各位讀者的大力支持!

相關焦點

  • 白起之死,到底冤不冤?
    是啊,人死總要死個明白吧。如果連為什麼死都不知道,那一個人得死的多麼憋屈!但這一句話問出來,前來送劍的軍士卻無言以對。這個蒼老而威嚴的男人,曾是大秦王國上下無數人仰視的存在,他是軍人的偶像,他也是王國的依仗。曾經,只要有他在,大秦的軍隊就無所畏懼。而如今,這些個軍士,卻要親自來送偶像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步。他叫——白起,光是這個名字,在這個時代,就足以令諸侯顫抖!
  • 白起之死,為後人提供了什麼啟示?
    白起剛出城至杜郵,範睢又對秦王說:「白起之遷,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餘言。」於是秦王又派人賜劍。白起收到賜劍仰天自問:「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他想了想說:「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10萬,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史記》白起被迫自殺於杜郵亭。白起之死的幾種說法白起之死,自古以來眾說紛紜,撲朔迷離。
  • 殺神白起之死——秦昭襄王永遠的痛
    正是因為白起的出身過於低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史書對他的出生沒有記載,而只對他的卒年有明確記載了。白起第一次在史書中出現已是秦國第10級爵位——左庶長。以秦國的軍功制度,大家可以想像他之前都經歷過什麼?白起這一次的任務是攻打韓國,並奪取了韓國的新城,進而拉開了白起的成名之戰——伊闕之戰。
  • 論白起之死——讀歷史人物之小感
    史記上寫到,白起死的時候感慨,上天為什麼對我這麼不公,然後再來了句:原來我殺了40萬降卒,應該死。很多人認為這是白起在懺悔,當然這也很合理。但我想從另一個角度論一論此題。首先40萬降卒白起能直接決定生死嗎?這邊兩個答案。1,能,2不能。
  • 羋月傳白起真實歷史:揭秘白起殺了多少人,最後怎麼死的
    歷史上有很多 關於白起的典故,上黨之爭,長平之戰,將相失和都是和白起有關的,據悉,在長平之 戰中,白起活埋趙軍45萬,對趙國造成將近滅國的災難,長平之戰後,白起 本擬乘勝滅趙。範雎以秦兵疲憊,急待休養為由,請求允 許韓、趙割地求和。秦昭襄王應允。當年九月,秦又發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趙邯鄲。
  • 沒有真正讀懂白起之死,我們對於歷史和政治的認知就還需要深入
    對於白起之死,在歷史上最普遍的說法是「功高震主」,其實細心的人可以發現,「狡兔死,走狗烹」的邏輯根本不能完全解釋白起的死因,畢竟當時的六國並沒有滅亡,「狡兔」未死,何來「走狗」必烹?也有人從人際關係學的角度說主要是因為白起居功自傲,所以招來殺身之禍,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全對。
  • 秦昭襄王為何要逼殺白起?真正的原因白起到死都沒看明白
    秦國之所以能最終在秦始皇手上完成統一,功勞最大的三大名相是商鞅,張儀和範睢;但是戰功最大的名將毫無疑問當屬白起無疑,正是白起幾次大規模的殲滅戰坑殺了關東六國大量的有生力量,特別是長平之戰一戰就坑殺四十多萬精銳的趙軍,使得六國無一例外的力量得到極大削弱,為日後秦王政掃清了障礙。
  • 羋月死了沒多久,他兒子就殺了白起!!
    梁啓超當年閒著的時候,大數據了一下白起,他算了算,戰國時期的戰爭,大約死了200萬人,其中一半是被這個「橄欖頭」幹掉的。白起的成名作是公元前293年的「伊闕之戰」。伊闕是古地名,在現在的洛陽邊上,龍門石窟附近,當時是韓國的領土。韓、魏兩國聯軍,在這裡擺好陣勢,迎戰從函谷關衝出來的秦師。
  • 《皓鑭傳》白仲是誰的兒子 白起歷史結局是怎麼死的
    《皓鑭傳》白仲是誰的兒子 白起歷史結局是怎麼死的  《皓鑭傳》白仲的扮演者是李川。劇中白仲是白起的兒子,白仲是秦國威風凜凜的秦國將領。戰場上白仲繼承了父親優良的血脈,戰無不勝,現實生活中是個不苟言笑的冷麵將領,是一個很厲害的人物。  歷史中白起雖然死了,但也確實記載有一個兒子,這個人就是白仲。
  • 戰國名將白起
    公元前294年,在軍隊中因作戰勇猛而累功升為左庶長,進而被秦國權臣穰侯魏冉所賞識,成為其心腹愛將;公元前293年:因伊闕之戰大勝而升為左更、國尉,進入秦軍領導層;公元前278年:因安邑之戰大勝再升為大良造,成為秦軍最高指揮官;公元前257年8月:因破郢之戰大勝被封為武安君,這是戰國時代一個軍人能得到的最高爵位。白起一生致力於為秦國徵戰,從史料記載中找不到他的敗仗記錄。
  • 戰國鐵血悍將之「人屠」秦武安君白起
    根據水經註記載,白起在進攻楚國鄢城時,將鄢城附近的河水築堤攔截,再修渠引至城內,開渠灌城,城內軍民淹死者數十萬人,如果此記錄屬實,那麼白起領軍屠戮的人數又要大大增加了。白起大敗楚國的軍功使其加封為武安君,但這武安君並非秦國專有,別的諸侯國也有,六國大封相的蘇秦和趙國名將李牧就都被封過趙武安君。只是這武安君也不甚吉祥,蘇秦是被人刺殺而死,白起和李牧麼,會慢慢講到,作者先賣個關子,反正不是善終就對了。
  • 大秦帝國:羋妃和白起聊天得知嬴蕩的死,原來是必然的
    《大秦帝國 》裡有一個故事情節:秦武王嬴蕩出遊洛陽舉鼎絕臏而亡,白起受命要把在趙國的 羋八子和嬴稷帶回秦國,在羋妃和白起的交流中能看出嬴蕩死的屬於必然。羋妃:再怎麼想也不會想到 有這種事情發生 ,蕩兒就這麼死了 ?
  • 戀與製作人白起攻略大全 白起簡訊+朋友圈攻略
    戀與製作人白起攻略大全 白起2-2專家關鍵詞1:綜藝,後勤 專家關鍵詞2:綜藝,燈光 需求:決策力,親和力 白起2-3 羈絆關鍵詞:羞澀 需求:決策力,創造力 在第六章,女主死了,沒想到女主居然會死在白起手上,還有白起正宮地位確定,許墨反派。
  • 《大秦帝國之崛起》:戰神白起
    伊闕之戰,他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郢都之戰,採取掏心戰術,幾萬精銳橫掃半個楚國,輔以水攻;長平之戰,佯敗誘敵,再分割包圍,成功殲滅。據梁啓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200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白起功不可沒。伊闕之戰他大破韓魏聯軍,殲滅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攻陷楚國國都郢,迫使楚國遷都,從此一蹶不振;長平之戰,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毛澤東曾高度評價,「論打殲滅戰,千載之下,無人出其右。」
  • 秦昭王賜死白起之後,為什麼不殺掉白起的後人,斬草除根?
    戰國有四大名將,戰神白起居首位,位列白起之後的則是戰國名將廉頗、李牧和王翦。在白起為將的三十多年中,他經歷了無數大大小小的戰役,未嘗一次敗績,他殲滅了百萬敵軍,攻佔了七十幾座城池,最後卻落得一個被他誓死效忠的秦昭襄王賜死的悽慘結局。白起死了,那他的後人呢,他們也死了嗎?
  • 王者榮耀英雄本色之白起|亂點鴛鴦譜
    其實現在CP不只是指男女朋友關係,一般很好的搭檔也可以叫CP,白起和嬴政就是故事背景中的CP,但是這對CP關係卻有點亂。 在歷史中,白起是戰國時期秦國的名將,戰功累累。一次秦昭襄王(嬴政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即太祖父)命令白起出兵攻打邯鄲,白起感覺這是一場必敗的仗,所以想以老員工的身份請個病假,縮個邊邊。
  • 《大秦帝國》系列之三:白起——讓人敬重的一代名將
    大型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崛起》正在熱播,看過該劇的都對一代戰神白起更加敬重。大秦帝國之所以能夠統一六國,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國家,和秦昭襄王時期白起37年立下的卓越戰功為之打下基礎分不開。這時趙括等不到救援,守又守不住,就想冒險突圍,幾次突圍沒能得逞,趙括急了,就自己帶著精銳士卒出城搏戰,結果趙括被亂箭射死。趙軍一看主帥死了,40萬軍士只得投降。按照電視劇說法,白起請示昭襄王,昭襄王只是派白起的妻子趙蔓帶著詔書來見白起。白起打開詔書一看,上面一個字也沒寫,只是一個空文詔書。就是讓白起自己去體會,你白起看著辦。
  • 戰神白起,徵戰沙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卻葬於廟堂小人之口
    長平之戰,白起斬殺趙軍四十五萬主力軍,如果乘勝追擊,圍攻邯鄲,趙國就將從戰國七雄中除名。趙國決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派遣著名的說客蘇代入秦,蘇代來到秦國見到丞相範雎。蘇代問:「秦軍準備圍攻邯鄲,滅亡趙國了嗎?」範雎答:「是的。」蘇代說:「攻滅趙國,秦君就可稱帝,而武安君白起當居首功。
  • 長平之戰,秦王最開始沒用白起,而最後又換白起,是有政治原因的
    在這場戰爭中,為什麼秦王最開始沒有用白起,最後又換白起來,這裡面肯定有政治原因。第一,戰爭局勢的發展大大超過了秦王的預料。第二,這時候秦王對白起肯定有猜忌,白起這時已經到達封無可封的位置了,繼續建功會功高蓋主,這點與後來局勢的變化有相當大的關係。
  • 為何秦昭襄王要殺掉白起?白起的死因,秦王逼迫其自殺實屬無奈
    秦昭襄王在位時,非常看重的白起,將他從左庶長升至大良造。公元前293年——伊閥之戰,秦將白起採取先弱後強、避實擊虛的戰法,全殲韓魏聯軍24萬人,這裡大家看仔細了,是整整24萬人吶!此戰過後,白起直接晉升國尉。此後的三十餘年裡,白起又攻取了韓國、魏國、趙國、楚國等國70餘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