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祖傳法偈:「花種雖因地,從地種花生,若無人下種,花地盡無生。」
《紅塵說禪》系列第47篇
今天咱們繼續聊禪宗,這次登場的是我們中國禪宗的四祖道信大師。
昨天我們介紹了三祖僧璨,也說明了他為什麼在佛教和禪宗歷史上的「存在感」不強,一方面是因為他四十多歲才真正出家,另一方面又趕上了著名的三武滅佛之一的北周武帝滅佛運動——當時能護法已然不易,更不要說弘法了。
換句話說,三祖僧璨的悟性雖然夠了,但是佛緣卻不夠,——而四祖道信卻正好是個對比,他七歲就出家,十四歲就拜在了三祖門下,同時又趕上了隋唐盛世,文化開放,佛法大興。
這就是「緣」字之妙不可言的地方,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並非人力所能改變。
好了,我們依照慣例來介紹道信法師生平中比較重要的幾個點,分別是拜師三祖,四拒太宗,散葉牛頭,定居傳法。
拜師三祖僧璨
禪宗的幾個祖師拜師都有一段著名的公案,換句話說就是師父對弟子悟性的考驗,通過了你就是我的弟子,甚至還能傳承衣缽,通過不了,對不起,您哪來的回哪兒去吧,就算留下來也只能作為普通弟子。
當時道信才十四歲,還是個小沙彌,但是信仰已經非常堅定,他原來的剃度師傅自己都不守戒,他屢諫不從,只好自己離開,就輾轉來到了僧璨法師這裡。
見了三祖他就說道:「願和尚慈悲,乞予解脫法門。」,那意思是希望三祖來度他。
三祖直接一個話頭兒丟了過來——「誰縛汝?」,就和當年二祖考驗他的一樣。
道信有點摸不著頭腦,就回答道:「無人縛。」
三祖就說:「無人縛,何須解?」這意思就是說並沒人能夠束縛的了你,是否解脫完全在自己一念之間而已,你若是心門不開,跑遍天地間也感覺被約束,而你心門若是開了,就算關在牢房裡面也是自由的。
道信法師的悟性當然也是極高的,頓時就恍然大悟,三祖也非常高興,到哪裡都把他帶著,他徒弟本就不多,如此有悟性的弟子當然要留著傳承衣缽了。
醫治隋太后,四拒唐太宗
四祖道信不僅佛法精湛,同時還精通醫術,開皇十五年的時候,隋朝太后突然生了一種怪病,太醫院諸多醫生都束手無策,隋文帝只好在全國張貼皇榜,誰能治好太后的病,賞銀萬兩,官升三級。
當時正在黃州府廣濟縣裡面居住的道信法師就到山上採挖菖蒲、田三七、五加皮等藥材製成中藥,託人送到京城,真的治好了太后的病,而且既不要做官,也不要賞銀,依然做他的和尚,隋文帝沒法,只好親自封道信法師為「大醫祖師」。
到了唐太宗時期,道信法師的名聲更大了,太宗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佛道儒三教文化都尊崇且身體力行的君主,當時聽聞到四祖的大名後就幾次派人來請,想要一見,但是四祖都拒絕了。
到了第四次的時候據說太宗就生氣了——堂堂九五之尊的一國之君想要見個和尚都這麼難,說出去也太跌份兒了,他就讓使者過去說,你要麼人來,要麼頭來;結果道信大師真的就伸脖子讓使者砍,使者當然不能真的下手了,只好回去復命,最後道信大師終究還是沒去見太宗。
太宗沒辦法,但同時也對四祖非常佩服,特別賜予了「紫衣法師」的稱號,這也是佛教僧人在世俗中地位最高的封號。
但是這裡也能夠看出道信法師對於名利的淡漠,皇權在他眼裡一文不值——當然了,這也不是說去見皇帝的和尚都不是好和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達摩祖師也還見過梁武帝呢,關鍵是看你求皇帝的是什麼,名利還是弘法。
定居傳法,散葉牛頭禪
四祖對於禪宗還有一個很大的貢獻,那就是改進了禪宗普法的方式。
從達摩祖師到三祖僧璨,他們更多是採取一邊遊化一邊普法的方式,或者是在某個地方隱居,傳法具有較大的隨意性,書中記載為——「行無軌跡,動無彰記」。
所以這三位祖師收的弟子數量都很少,整個禪宗的普及更是有限,往往只局限於一個地區而已,但是四祖改變了這種方式,他開始建造寺廟,然後固定下來,一邊修行一邊收徒,最鼎盛的時候弟子多達五百,而且名聲傳遍全國,禪宗這才真正的得到了普及,也得到了統治階層的認可。
從這個角度來說,四祖才是讓中國禪宗真正成為佛教十宗之一的關鍵性人物。
此外四祖的弟子也很多,這裡面除了繼承衣缽的五祖弘忍以外,同樣還有法融大師,他是開啟了另外一派「牛頭禪」的始祖。
換句話說,禪宗從四祖這裡真正的做到了開枝散葉,不僅原來的一派,還開啟了新的支系,所謂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才春滿園,只是緊守自己門戶,只能讓路越來越窄。
紅塵說
這就是四祖道信的一生簡介,他在七十二歲的時候塔中圓寂,弘忍繼承了衣缽,一年之後,塔門自開,四祖的身體不壞,然後五祖用漆塑真身,永供塔中。
下一篇我們再來介紹五祖,此時的禪宗其實已經非常盛行,影響力遍布天下,而在弘忍法師手中更是繼續發揚光大,並最終開啟了「北漸南頓」或者說「北秀南惠」的局面。
參考文獻:
中國佛教網
道信法師——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