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禪宗四祖道信大師的一生——定居傳法的開啟者

2020-12-22 紅塵若鏡

三祖傳法偈:「花種雖因地,從地種花生,若無人下種,花地盡無生。」

《紅塵說禪》系列第47篇

今天咱們繼續聊禪宗,這次登場的是我們中國禪宗的四祖道信大師。

昨天我們介紹了三祖僧璨,也說明了他為什麼在佛教和禪宗歷史上的「存在感」不強,一方面是因為他四十多歲才真正出家,另一方面又趕上了著名的三武滅佛之一的北周武帝滅佛運動——當時能護法已然不易,更不要說弘法了。

換句話說,三祖僧璨的悟性雖然夠了,但是佛緣卻不夠,——而四祖道信卻正好是個對比,他七歲就出家,十四歲就拜在了三祖門下,同時又趕上了隋唐盛世,文化開放,佛法大興。

這就是「緣」字之妙不可言的地方,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並非人力所能改變。

好了,我們依照慣例來介紹道信法師生平中比較重要的幾個點,分別是拜師三祖,四拒太宗,散葉牛頭,定居傳法。

拜師三祖僧璨

禪宗的幾個祖師拜師都有一段著名的公案,換句話說就是師父對弟子悟性的考驗,通過了你就是我的弟子,甚至還能傳承衣缽,通過不了,對不起,您哪來的回哪兒去吧,就算留下來也只能作為普通弟子。

當時道信才十四歲,還是個小沙彌,但是信仰已經非常堅定,他原來的剃度師傅自己都不守戒,他屢諫不從,只好自己離開,就輾轉來到了僧璨法師這裡。

見了三祖他就說道:「願和尚慈悲,乞予解脫法門。」,那意思是希望三祖來度他。

三祖直接一個話頭兒丟了過來——「誰縛汝?」,就和當年二祖考驗他的一樣。

道信有點摸不著頭腦,就回答道:「無人縛。」

三祖就說:「無人縛,何須解?」這意思就是說並沒人能夠束縛的了你,是否解脫完全在自己一念之間而已,你若是心門不開,跑遍天地間也感覺被約束,而你心門若是開了,就算關在牢房裡面也是自由的。

道信法師的悟性當然也是極高的,頓時就恍然大悟,三祖也非常高興,到哪裡都把他帶著,他徒弟本就不多,如此有悟性的弟子當然要留著傳承衣缽了。

醫治隋太后,四拒唐太宗

四祖道信不僅佛法精湛,同時還精通醫術,開皇十五年的時候,隋朝太后突然生了一種怪病,太醫院諸多醫生都束手無策,隋文帝只好在全國張貼皇榜,誰能治好太后的病,賞銀萬兩,官升三級。

當時正在黃州府廣濟縣裡面居住的道信法師就到山上採挖菖蒲、田三七、五加皮等藥材製成中藥,託人送到京城,真的治好了太后的病,而且既不要做官,也不要賞銀,依然做他的和尚,隋文帝沒法,只好親自封道信法師為「大醫祖師」。

到了唐太宗時期,道信法師的名聲更大了,太宗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佛道儒三教文化都尊崇且身體力行的君主,當時聽聞到四祖的大名後就幾次派人來請,想要一見,但是四祖都拒絕了。

到了第四次的時候據說太宗就生氣了——堂堂九五之尊的一國之君想要見個和尚都這麼難,說出去也太跌份兒了,他就讓使者過去說,你要麼人來,要麼頭來;結果道信大師真的就伸脖子讓使者砍,使者當然不能真的下手了,只好回去復命,最後道信大師終究還是沒去見太宗。

太宗沒辦法,但同時也對四祖非常佩服,特別賜予了「紫衣法師」的稱號,這也是佛教僧人在世俗中地位最高的封號。

但是這裡也能夠看出道信法師對於名利的淡漠,皇權在他眼裡一文不值——當然了,這也不是說去見皇帝的和尚都不是好和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達摩祖師也還見過梁武帝呢,關鍵是看你求皇帝的是什麼,名利還是弘法。

定居傳法,散葉牛頭禪

四祖對於禪宗還有一個很大的貢獻,那就是改進了禪宗普法的方式。

從達摩祖師到三祖僧璨,他們更多是採取一邊遊化一邊普法的方式,或者是在某個地方隱居,傳法具有較大的隨意性,書中記載為——「行無軌跡,動無彰記」。

所以這三位祖師收的弟子數量都很少,整個禪宗的普及更是有限,往往只局限於一個地區而已,但是四祖改變了這種方式,他開始建造寺廟,然後固定下來,一邊修行一邊收徒,最鼎盛的時候弟子多達五百,而且名聲傳遍全國,禪宗這才真正的得到了普及,也得到了統治階層的認可。

從這個角度來說,四祖才是讓中國禪宗真正成為佛教十宗之一的關鍵性人物。

此外四祖的弟子也很多,這裡面除了繼承衣缽的五祖弘忍以外,同樣還有法融大師,他是開啟了另外一派「牛頭禪」的始祖。

換句話說,禪宗從四祖這裡真正的做到了開枝散葉,不僅原來的一派,還開啟了新的支系,所謂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才春滿園,只是緊守自己門戶,只能讓路越來越窄。

紅塵說

這就是四祖道信的一生簡介,他在七十二歲的時候塔中圓寂,弘忍繼承了衣缽,一年之後,塔門自開,四祖的身體不壞,然後五祖用漆塑真身,永供塔中。

下一篇我們再來介紹五祖,此時的禪宗其實已經非常盛行,影響力遍布天下,而在弘忍法師手中更是繼續發揚光大,並最終開啟了「北漸南頓」或者說「北秀南惠」的局面。

參考文獻:

中國佛教網

道信法師——百度百科

相關焦點

  • 禪宗千年傳法洞,唐太宗三次在此下詔書四祖大師,卻未能如願!
    傳法洞,是中國禪宗史上四祖道信大師傳經布道的地方,五祖弘忍大師曾就在這裡的四祖大師傳法開悟,在洞中參透了佛法。本節大茶經就帶你走進,兩則歷史故事,禪宗四祖千年傳法洞,它是禪宗四祖傳承弘忍衣缽重要之地,唐太宗三次派遣在此下詔書會見四祖大師,卻未能如願!
  • 五祖弘忍大師圓寂紀念日
    據《五燈會元》記載,弘忍大師的前世是破頭山中的栽松道人。栽松道人曾經問道於四祖道信禪師:「法道可得聞乎(您宣揚的禪法,我能夠聽聞嗎)?」四祖回答說:「汝已老,倘若再來,吾尚可遲(等待)汝。」栽松道人聽了,當即離開了四祖,來到河邊,正好碰見有一位少女蹲在那裡洗衣服,於是上前問訊道:「寄宿得否?」少女回答說:「我有父兄,可往求之。」
  • 中國禪宗六大祖庭「掌門人」齊聚一堂 為你開示禪宗真義
    中國禪宗由初祖達摩祖師在少林寺創立,經禪宗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的傳承與發展,形成中國佛教主要宗派。明基法師:這是禪宗的一個故事,說是初禮三祖時道信禪師便問:「願和尚慈悲,乞與解脫法門。」三祖反問道:「誰縛汝?」道信道:「無人縛。」
  • 少林寺釋延朝法師簡介
    釋延朝大師在少林寺山門和眾弟子釋延朝自從入少林寺後精心研讀少林藥學,其通過少林寺先輩留下的醫藥知識和多年的經驗自創跌打損傷藥膏以佛家慈悲為懷的濟世心醫人無數。釋延朝與師兄弟釋延武大師為佛教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 從五祖到一休,禪宗為何大師輩出?︱佛坐嶺宿世因果
    千百年來,諸多禪宗弟子在這裡修行,因此,一石一水,一草一木被薰染,縈繞著淡淡禪意。自古以來,石蓮洞看作是一處修行證道的洞天福地。禪宗五祖弘忍37歲離開雙峰山來到這裡,一住13年。大師隱修之處,被人們稱為「仙居谷」,半山腰那塊兒蓮石是大師經常冥想的地方,這座山也因這樣的因緣被稱為「佛坐嶺」。作為五祖弘忍大師的修行道場,後人在佛座嶺半山腰上建起一座五祖禪院。
  • 讓我們追蹤一下禪宗大師們都佔了哪些名山大川?
    《禪宗大師們都佔了哪些天下名山?》所謂「天下名山僧佔多」,自達磨祖師西來之後,禪宗大師們都選擇住在一些名山大川。除了佛教的四大名山:山西五臺山、四川峨嵋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曾陀山之外,還有哪些?第一座是河南嵩山;寺院是:少林寺。是禪宗初祖達磨麵壁之處。大約是公元520年。
  • 道明禪師與聖濟禪寺考析(上)
    他本是南北朝時陳朝宣帝的孫子,有將軍之號,最初在永昌寺出家,曾前往雙峰山叩謁過禪宗四祖道信,後又依止湖北黃梅五祖弘忍的門下,法號慧明。道明禪師之所以能聞名於世,皆因與禪宗六祖慧能(俗名盧惠能)的一段悟道因緣,並成為慧能接法後的首位弟子,此公案載於《壇經》之中。
  • 幹粗活的臨時工逆襲上位的傳奇,再趣談禪宗六祖慧能的故事
    等到禪宗的四祖道信時,他的許多信奉達摩理論的弟子們開始自覺的聚在一起,抱團取暖。紛紛自發地結合成僧團組織。大家一起結廬共聚,同吃同住,一起春種秋收的勞作,一起研修。他們不過分強調打坐誦經吃齋念佛的形式,而特別注重內心頓悟和明心見性。也不十分的死記經書硬背戒律,但注重對佛教義理在現實生活中活學活用的研究。這種創立禪院,修行在山林和農村的平民佛教特別符合中國的民情。
  • 齊炳權:六祖慧能大師的八字簡評
    六祖慧能大師因作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受到弘忍首肯而授與衣缽成為傳法繼承人,世稱禪宗六祖。後為逃避爭奪繼位權的對立派追殺,惠能離寺南歸,長期輾轉流徙於嶺南四會、懷集等地,過著隱居生活。儀鳳元年(676),他到廣州法性寺(今光孝寺)觀光法會,因一論風幡的禪語:「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 百丈立清規——是中國禪宗歷久不衰的一個保障
    懷海禪師道:「野鴨子。」 馬祖問:「甚處去也?」   懷海禪師道:「飛過去也。」   馬祖突然轉過身,使勁地擰懷海禪師的鼻子。懷海禪師疼得失聲大叫。   馬祖道:「又道飛過去也!」   懷海禪師言下恍然大悟。馬祖圓寂,懷海禪師在馬祖塔旁結茅棚,不久,繼祖之願,執掌泐潭(今寶峰禪寺)丈席,重宣上法。
  • 武威鳩摩羅什寺舉行法幢宗傳法大典
    ,鳩摩羅什寺方丈理方大和尚在大雄寶殿將法幢宗正法眼藏法脈傳予大慧道隆、心賢道融、妙正道圓、繼廣道宏、悟鎮道林、究慧道智等六位法嗣,使其成為法幢宗第五世嗣法傳人。     上午九時,傳法大典正式開始,在莊嚴的梵音聲中,理方大和尚按照法幢宗傳法儀規,將祖衣、掛珠、缽、法卷等法幢信物逐一傳授於大慧道隆、心賢道融、妙正道圓、繼廣道宏、悟鎮道林、究慧道智等六位法嗣,並殷勤叮囑諸法嗣護持法幢法脈,代代相傳;又開示教導諸法嗣精進修行,切勿懈怠,務使法幢正宗法身慧命永遠延續
  • 六祖壇經|六祖惠能開示,佛祖到禪宗六祖一共傳承了幾代?
    四祖禪院臘梅圖關於禪宗的傳承幾代,歷史上在六祖即將圓寂時《壇經》中就有記載。禪宗四祖道場譯文:弟子們問:不知從最早佛祖應身現化以來,已經共計傳授了多少代了?希望大師給予開示。六祖惠能說:「從遠古的佛應身出世,已經無數無量,不可計算了。
  • 臺灣高僧晴虛長老赴張家口雲泉禪寺傳法
    晴虛長老進行傳法臨濟宗,是禪宗南宗五個主要流派之一,自洪州宗門下分出,始於臨濟義玄大師。義玄從黃櫱希運禪師學法33年,之後往鎮州(今河北正定)滹沱河畔建臨濟院,廣為弘揚希運禪師所倡啟「般若為本、以空攝有、空有相融」的禪宗新法。這種禪宗新法因義玄在臨濟院舉一家宗風而大張天下,後世遂稱之為「臨濟宗」,而正定臨濟寺也因之成為臨濟宗祖庭。
  • 六祖惠能大師的逆襲人生:從一字不識的樵夫到禪宗一代祖師
    從一個不識字的樵夫,到佛教歷史上的一代祖師,惠能大師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逆襲的一生,也是傳奇的一生。一場對答,初顯智慧在求法之前,惠能本是一個一字不識的樵夫。一天惠能在送柴途中聽到有人口誦《金剛經》,一聞經語,心有所悟,決心前往黃梅禮佛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