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五祖到一休,禪宗為何大師輩出?︱佛坐嶺宿世因果

2021-01-08 輪痴尼瑪次仁

二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到了安慶宿松縣石蓮洞國家森林公園,看到拙樸的山山水水,馬上聯想到古人在詩畫中描述的意境。唐朝大詩人李白曾經在對酌亭與宿松縣令閭邱飲酒吟詩,並留下了《山中與幽人對酌》這首詩。

宿松縣緊挨著湖北黃梅縣,森林公園地處大別山南麓,長江北岸。這一帶峰巒疊翠,古洞幽深,花香鳥鳴,氣候宜人。低調的靈山秀水,吸引了諸多文人雅士。千百年來,諸多禪宗弟子在這裡修行,因此,一石一水,一草一木被薰染,縈繞著淡淡禪意。

自古以來,石蓮洞看作是一處修行證道的洞天福地。禪宗五祖弘忍37歲離開雙峰山來到這裡,一住13年。大師隱修之處,被人們稱為「仙居谷」,半山腰那塊兒蓮石是大師經常冥想的地方,這座山也因這樣的因緣被稱為「佛坐嶺」。作為五祖弘忍大師的修行道場,後人在佛座嶺半山腰上建起一座五祖禪院。

不可思議的法脈

佛教傳入中國,經過演變、發展、改革,至晚唐已逐漸分出八個宗派(三論宗、唯識宗、天台宗、華嚴宗、禪宗、淨土宗、律宗),「禪宗」便是其中一派。

禪宗始祖「菩提達摩」來自印度,北魏時,曾在洛陽、嵩等地傳授禪教,弟子有慧可(二祖)、道育、僧副和曇林等。中國禪宗從初祖菩提達摩到三祖僧璨,其門徒都行頭陀行,一衣一缽,隨緣而住,並不聚徒定居於一處。到了道信、弘忍時代,禪風發生了變化。

道信(四祖)於唐武德(618年)初入黃梅雙峰山,一住三十多年,會眾多至五百。後來五祖弘忍移居東山,又二十多年,徒眾多至七百人。這兩代禪宗弟子都定住一處,過著集體生活。他們實行生產自給,把生活中的瑣碎一切勞動都當作禪的修行。五祖弘忍認為:「學道應該山居,遠離囂塵」。

五祖弘忍

五祖弘忍座下出了兩位很了不起的弟子「神秀、慧能」,那首著名的「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佛偈即是這兩位的境界。神秀主張「漸悟」後來創立了北禪宗。慧能主張「頓悟」,創立了南宗。慧能這一支從唐到宋禪師輩出,在此三、四百年中又分出七個派別。南禪一直是中國流傳最廣的宗派,至今溈仰宗、臨濟宗、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依然興盛,而且向東流傳到了朝鮮半島。

然而,更神奇的是禪宗在1192年經由榮西和尚傳到了日本後,吸引了武士階層,成為武士們簡樸的象徵,我們所熟知的那位「一休」和尚,即是臨濟宗門下弟子!

「禪」在日本引申出茶道、劍道、花道,對簡樸的審美、極強的自制力,禪的精神逐漸滲入日本人的生活地方方面面,很多人認為:「禪」即是日本的靈魂。

復生再來

在佛座嶺,五祖弘忍通過13年的潛心修行,徹悟自己的宿世因果,寫下一首《自詠》詩:「垂垂白髮下青山,七歲歸來改舊顏。人卻少年松卻老,是非從此落人間。」這首被收入《全唐詩外編》,原詩題後附有副題曰「時復生再來」,意謂此詩乃忍公圓寂後得以輪迴再生,再生後作此詩。

傳說,四祖道信得法後經常在黃梅的破頭山說法示眾,期間有一位種樹的老人非常想跟他學法。道信對他說他太老不能學法了。後來,這位老人獨自來到河邊,向一位在河邊洗衣服的姑娘問能不能「借宿」?姑娘便隨口答應了一聲,於是老人不見了。原來他投胎到這姑娘腹中。姑娘後來生下一個男孩。7年後,道信遇到這個孩子,看他相貌奇秀,一見如故。掐指一算,便知道這孩子是那種樹老人轉世。於是向其母懇求讓這孩子跟他出家。這孩子便是禪宗五祖弘忍。

生活禪

禪宗在五祖這一代得到了迅速發展,因為五祖主張的農禪修行方式在經濟上獲得了獨立。在後來唐代出現滅佛運動的時候,禪宗受到的影響最小。當其他宗派因為受到政治的排擠無法立足時,天下的僧侶也就大量地集中到了山林裡的禪宗寺廟。參禪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禪宗對佛教的一種貢獻,解決了吃飯問題,自然就解決了參禪的傳播問題。

五祖50歲時,離開佛坐嶺,後人在五祖道場原址修建五祖禪院,歷史上幾經興廢,留下斷壁殘垣,至今還可以看到殘磚上篆刻的「五祖」二字。

見忍法師 圖片來自網絡支援

21世紀,五祖禪院在巨大願力推動下,遇到大布施,使這座清幽的寺廟內外煥然一新。2015年6月,舉辦開山儀式,四面八方的高僧大德、信眾布施,在黃梅縣東山五祖禪寺住持見忍法師引導下,敬拜了五祖弘忍大師。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石蓮洞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帶父母/一家人共同體驗。除此之外,我還提到了...

推薦景點:迎江寺小孤山前言後記獨秀園 趙樸初故居 嚴鳳英故居

娛樂體驗:再芬黃梅公館雷池溼地小鎮望江黃梅劇團

特色住宿:安慶天域花園酒店望江國際大酒店

相關焦點

  • 五祖弘忍大師圓寂紀念日
    從西天到東土,歷代祖師各有各的特長,各有各的密行,各有各的來歷不同,今天和大家略談五祖大師的經歷。
  • 六祖惠能大師的逆襲人生:從一字不識的樵夫到禪宗一代祖師
    從一個不識字的樵夫,到佛教歷史上的一代祖師,惠能大師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逆襲的一生,也是傳奇的一生。一場對答,初顯智慧在求法之前,惠能本是一個一字不識的樵夫。一天惠能在送柴途中聽到有人口誦《金剛經》,一聞經語,心有所悟,決心前往黃梅禮佛求法。
  • 禪宗千年傳法洞,唐太宗三次在此下詔書四祖大師,卻未能如願!
    傳法洞,是中國禪宗史上四祖道信大師傳經布道的地方,五祖弘忍大師曾就在這裡的四祖大師傳法開悟,在洞中參透了佛法。本節大茶經就帶你走進,兩則歷史故事,禪宗四祖千年傳法洞,它是禪宗四祖傳承弘忍衣缽重要之地,唐太宗三次派遣在此下詔書會見四祖大師,卻未能如願!
  • 簡介禪宗四祖道信大師的一生——定居傳法的開啟者
    《紅塵說禪》系列第47篇今天咱們繼續聊禪宗,這次登場的是我們中國禪宗的四祖道信大師。到了第四次的時候據說太宗就生氣了——堂堂九五之尊的一國之君想要見個和尚都這麼難,說出去也太跌份兒了,他就讓使者過去說,你要麼人來,要麼頭來;結果道信大師真的就伸脖子讓使者砍,使者當然不能真的下手了,只好回去復命,最後道信大師終究還是沒去見太宗。
  • 五祖為何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亦未見性?
    《壇經》裡面講在華禪宗五祖弘忍讓門人提交作業,神秀大師做了「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落塵埃。」,六祖惠能觀後做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弘忍大師評價說也未見性。
  • 中國禪宗六大祖庭「掌門人」齊聚一堂 為你開示禪宗真義
    中國禪宗由初祖達摩祖師在少林寺創立,經禪宗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的傳承與發展,形成中國佛教主要宗派。是次研討會吸引了禪宗祖庭少林寺方丈釋永信、禪宗二祖寺方丈紹雲長老、禪宗三祖寺方丈寬容法師、禪宗四祖寺方丈明基法師、禪宗五祖寺方丈正慈法師、南華禪寺方丈傳正法師等諸山長老及海內外140餘專家、學者參會。
  • 原來一休哥是個書法家!
    是日本室町時代禪宗臨濟宗的著名奇僧,也是著名的詩人、書法家和畫家。從小就很聰明。「一休」是他的號,「宗純」是諱,通常被稱作一休。乳名千菊丸,後來又名周建,別號狂雲子、瞎驢、夢閨等。他於1481年12月12日(文明十三年11月21日)病故,享年88歲。這可是位傳奇的和尚:自己喝酒吃肉,甚至出入風月場所,甚至78歲時與盲女相愛。
  • 讓我們追蹤一下禪宗大師們都佔了哪些名山大川?
    《禪宗大師們都佔了哪些天下名山?》所謂「天下名山僧佔多」,自達磨祖師西來之後,禪宗大師們都選擇住在一些名山大川。除了佛教的四大名山:山西五臺山、四川峨嵋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曾陀山之外,還有哪些?第一座是河南嵩山;寺院是:少林寺。是禪宗初祖達磨麵壁之處。大約是公元520年。
  • 【揭秘】同為五祖弘忍門下的弟子,神秀與慧能有什麼恩怨?
    這些弟子都十分推崇神秀,不理解弘忍為何要將衣缽傳給慧能,於是想要將袈裟搶回來,讓神秀做傳人。神秀自己本身其實對慧能是十分敬重的。神秀與慧能同為五祖的弟子,神秀對慧能有深厚的同門情誼。神秀深知自己對佛法的理解比不上慧能,所以在武則天面前極力推薦慧能。還想親自去曹溪拜訪慧能,但是自己年老體弱,只能讓自己的弟子代自己去了解慧能的禪法。在自己弟子諷刺慧能的時候,他還會極力為慧能辯解。
  • 壇經第十:五祖三更傳法,惠能大徹大悟
    弘忍大師的這個舉動讓那些人心中的嫉恨頓時消失了,覺得惠能果然也就是個獦獠而已,隨便寫了一首譁眾取寵的偈言,但並沒有什麼真功夫,然後大家就滿意了。譯文:第二天五祖悄悄地來到了磨坊,看到惠能正在舂米,而且腰裡還繫著一塊大石頭以增加重量,五祖看到後就感慨道,真正的求道之人,就應該為了求法而忘了自己的身體,不就是眼前這樣子嗎?於是忍大師就上前問道,這米熟了嗎?
  • 壇經十一:五祖深夜傳衣缽,惠能終成第六祖
    然後五祖就故意用錫杖在石頭上點了三下,這又是一個暗示,意思讓他晚上三更天去找自己,以惠能的悟性自然是心領神會。接下來惠能果然夜裡去找五祖,這次弘忍大師非常耐心且詳細地為他解說「金剛經」,然後惠能終於大徹大悟。他大徹大悟後說了什麼名言呢?
  • 濟公和一休,為什麼他們倆都瘋瘋癲癲的
    濟公,南宋時期著名的禪宗高僧,原名李修緣,出生於浙江天台。李修緣的先祖中曾有人當過宋朝的駙馬,祖上也出過高官顯宦,因此家境殷實。他的父母篤信佛教,母親懷孕時,曾經夢見自己將太陽吞入口中,其後濟公就出世了。
  • 一休禪師與大德寺的枯山水
    沒錯,就是《聰明的一休》裡面那位一休大師,不過動畫片總是動畫片,一休大師作為傳說中後小松天皇的私生子,其實跟足利義滿沒有那麼多家國情仇了,即便是當時大家熟悉的蜷川新佑衛門
  • 一休哥的「真面目」
    一休宗純畫像一休和「惡僧」道鏡,「佛法大師」空海並稱日本三大奇僧。他於佛學、詩文、和歌、書法等廣泛的領域都有著非凡的歷史成就,是「五山文化」的傑出代表。一休也因此成為了將軍欲除掉的人物。於是足利義持便設了一條計謀,意圖以「反上抗命」的藉口殺害一休。一日,足利義持在府邸作好布置之後,請一休到府邸。一休抵達時,玄關屏風畫了一隻大老虎。足利義持對一休說:「這隻老虎兇暴無比,真傷腦筋,你用繩子把它綁起來!」顯然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一休卻不以為意,立刻捲起袖子,綁上頭巾拿起繩子說:「將軍,我已經準備好了,請你把老虎趕出來。」
  • 草堂讀詩|故事:一休禪師的詩
    想必大家的童年時代,都看過《聰明的一休》這部動畫片。其實,這部動畫並不是憑空創作出來的,在日本的歷史上,真的有這麼一位一休的原型,他就是一休禪師。動畫只是講述了他童年時代的一小段生活,實際上他活到了八十八歲。他的文學造詣很高,一生寫下了大量詩作,被他的弟子搜集起來,編成了漢詩集《狂雲集》以及《續狂雲集》。
  • 利根慧能大師 非常珍惜自己的深厚佛緣
    時,大師至寶林,韶州韋刺史與官僚入山,請師出。於城中大梵寺講堂,為眾開緣說法。師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餘人、儒宗學士三十餘人、僧尼道俗一千餘人,同時作禮,願聞法要。那時,慧能大師到了韶州深山的寶林寺。韶州韋刺史和當地官僚,親自進入深山,恭請慧能大師出山講法。
  • 六祖慧能大師的成道因緣
    (圖片來源:資料圖) 慧能大師,唐朝嶺南(廣東省)新州人,父名盧行□,原為唐朝官吏,本籍是範陽,被貶謫到嶺南,母親李氏。大師生於唐貞觀十二年(公元六三八年)戊戍歲二月八日子時,誕生時毫光騰空,異香滿室。 次日黎明時分,有兩位異僧來訪說:「你昨晚生下的孩子與佛法有緣,故特地來為他命名,應該稱為惠能。」他的父親問說:「為何取名惠能?」
  • 為你揭秘真正的一休哥!
    據說這部動畫片是根據日本民間傳說和軼事改編而成的,一休和尚可以說在日本甚至中國都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但很多人都只知道他是個聰明機智的小和尚,並不知道他是一位禪宗大師,而且是一位傑出的漢詩詩人,更是一個生活中放蕩不羈的「奇和尚」。
  • 佛教:禪宗六祖惠能的三句偈言,句句直指人心,當下立地成佛
    為何這麼說呢?我來拿一件事情舉例各位師兄就會明白了。我們都知道佛門中智慧最高的僧人一般都被稱為「三藏法師」,比如大唐玄奘三藏法師,姚秦鳩摩羅什三藏法師等等,這裡面的三藏,其實指的就是「經論律」。不過這裡有一個例外,也是唯一的例外,那就是《六祖壇經》,這乃是禪宗的六祖惠能大師留下的經典,而且和釋迦牟尼佛一樣,惠能大師同樣也是「述而不作」,是弟子們集結的。
  • 「原創」佛教禪宗派系傳承簡介
    佛陀拈花微笑由摩訶迦葉一直傳承到菩提達摩為止,菩提達摩是禪宗西方第二十八祖,東土禪宗初祖。,這時禪宗正式確立為宗。到五祖弘忍時與弘忍並列的法融大師被譽為牛頭宗。六祖慧能大師真身弘忍的弟子神秀大師在北方,俗稱北宗,主張漸悟成佛;六祖慧能就是南宗,主張頓悟成佛,因此世人將他們二人的禪法稱作南頓北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