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祖弘忍大師圓寂紀念日

2021-02-06 廣州市大佛寺

 從西天到東土,歷代祖師各有各的特長,各有各的密行,各有各的來歷不同,今天和大家略談五祖大師的經歷。

 

在《六祖壇經》中記載:神秀大師做偈而未明心見性,六祖惠能大師做偈而明心見性,五祖弘忍大師將衣缽傳與惠能大師的故事千年流傳至今。弘忍大師為六祖惠能大師的師父,也是禪宗著名的祖師大德,五祖紹承四祖的宗風,為《宋高僧傳》所記述,亦極重禪定修證的行持;並非專以「無姓」或「性本空」等三兩句奇言妙語,便可僥倖而得祖位。至於五祖弘忍的禪宗法要,則見於他的門弟子所記述的《最上乘論》。庚子年農曆十月二十三(公曆2020年12月7日),是禪宗五祖弘忍大師的圓寂紀念日。願大家吃素、誦經、念佛,精進修行,廣作回向。

 

弘忍大師(601年~674年),俗姓周,祖籍潯陽(今江西九江),後遷居湖北蘄州黃梅(今湖北省黃梅縣)。七歲時,從四祖道信大師(580—651)出家,年十三正式剃度為僧。

他在道信大師門下,日間從事勞動,夜間靜坐習禪。四祖常以禪宗頓漸宗旨考驗他,他觸事解悟,盡得道信大師禪法。永徽三年,得道信大師付法傳衣,後世尊為禪宗第五祖,唐代宗賜諡大滿禪師。得法後,大弘佛法。因四方來學之人日多,便在雙峰山的東面馮茂山另建道場,名東山寺,他的禪學亦時稱「東山法門」。

達摩祖師一系的禪學,也可以說從弘忍大師門下開始,發展成為一大宗派。鹹亨五年(647)十月二十三日,大師圓寂,年七十四,葬於東山之岡。

據《五燈會元》記載,弘忍大師的前世是破頭山中的栽松道人。栽松道人曾經問道於四祖道信禪師:「法道可得聞乎(您宣揚的禪法,我能夠聽聞嗎)?」四祖回答說:「汝已老,倘若再來,吾尚可遲(等待)汝。」

栽松道人聽了,當即離開了四祖,來到河邊,正好碰見有一位少女蹲在那裡洗衣服,於是上前問訊道:「寄宿得否?」少女回答說:「我有父兄,可往求之。」栽松道人說:「諾我,即敢行(只有你同意了,我才敢前往)。」少女聽了,點了點頭,於是栽松道人轉身策杖走開了。

不久後少女懷孕,因尚未婚配,被家人誤解趕出家門,只好乞食於鄰裡中。

待孩子出生後,女子視其為不祥的預兆,將其投於河中,沒想到這孩童卻溯流而上,且氣色十分紅潤,女子只好又將小孩抱回,繼續撫養。因為沒有父親的緣故,鄉裡的人都稱此孩童為「無姓兒」。

無姓兒長至七歲,一日,路逢四祖道信大師,四祖觀察此童相貌非凡,便問:你姓什麼?無姓兒回答:姓是有,但不是常姓。

四祖再問:是什么姓?無姓兒答:是佛性。

四祖繼續追問:你難道沒有姓嗎?無姓兒答:性空,故無。

道信大師心知這孩童是個法器,於是命侍者前往孩子母親身邊,請求她答應讓孩子出家,他的母親知道這都是夙世因緣,便欣然同意。

於是無姓兒就跟隨道信大師回到寺院,開始清淨的修行生活。無姓兒在寺院居住了一段時間後,於十三歲時,正式剃度為僧;出家後,四祖賜名弘忍。

弘忍禪師出家後,住在雙峰山,奉事四祖道信禪師。弘忍禪師生性勤勉,白天勞動,晚間習禪;性格內向,少言寡語,寬忍柔和。同學經常欺負他,他也不爭辯,泰然處之。

《楞伽師資記》中講,他「住度弘愍,懷抱貞純。緘口於是非之場,融心於色空之境。役力以申供養,法侶資其足焉。調心唯務渾儀,師獨明其觀照。四儀(行住坐臥)皆是道場,三業(身口意)鹹為佛事。蓋靜亂之無二,乃語默之恆一」。

意思是說他心量寬宏,慈悲仁愍,純潔無暇,不談人是非,在日常生活中,心心在道,行住坐臥,起心動念,無時無處不在覺照當中,而且經常幹苦活重活,甘為大眾服務。

《傳法寶記》記載:白天與大眾一起,幹各種雜活兒,晚上則攝心打坐,通宵達旦,夜不倒單,精進修行,經年累月,不曾懈怠。

弘忍禪師的人品、精進和悟性,使他漸漸地成為同道們的學習楷模。道信禪師在世的時候,就有很多人慕名而來,親近弘忍禪師,所謂「四方請益」,「月逾千計」,這一點令四祖非常高興。於是,四祖經常給他開示頓悟之旨,不斷地隨機鉗錘,使五祖的覺悟心境不斷提高,很快進入臻熟境地。

永徽三年(公元六五一年),道信大師經過多年的觀察,認為他堪受大任,於是付法傳衣,由他繼承法席,後世稱為中國禪宗五祖。同年九月,四祖道信大師示現圓寂,建塔於雙峰山。

弘忍禪師得法之後,發揚禪風,不久開法於黃梅馮茂山,又稱東山,時稱禪宗五祖的法門為東山法門,禪宗傳教極為重視《金剛般若經》亦自此始。我國禪宗自初祖菩提達摩大師至唐代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之傳承,為後世禪宗各派所承認。

龍朔元年,五祖弘忍大師令弟子們各作一偈,以呈見解,若能契符心法,即以衣法相付。上座神秀大師先呈一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惠能大師另作一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五祖弘忍大師以惠能見解透徹,於深夜三更,以袈裟遮圍,授衣傳法於惠能大師。

弘忍大師一生躬身實踐,恆修精進。

祖師一生無我大悲的言傳身教,也必將隨著佛陀正法的弘傳,在正信佛子中永久傳遞。

 

相關焦點

  • 【揭秘】同為五祖弘忍門下的弟子,神秀與慧能有什麼恩怨?
    神秀大師,公元606年出生於汴州尉氏,是唐朝時期的一名得道高僧。師傅為禪宗五祖弘忍,自己則是北宗禪的創始人。俗姓李,早年當過道士,在隋末的時候出家為僧,博學多才。在自己50歲的時候,向五祖弘忍求法,之後深受弘忍器重。
  • 恭逢六祖惠能大師圓寂紀念日,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今日2020年9月19日,農曆八月初三,恭逢禪宗六祖惠能圓寂紀念日!從一個不識字的樵夫,到佛教歷史上的一代祖師,惠能大師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逆襲的一生,也是傳奇的一生。
  • 六祖惠能大師誕辰紀念日: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承襲五祖弘忍法脈,強調自性清淨、皈依自性、自修成佛。門下弟子眾多,經過幾代發展形成臨濟宗、曹洞宗、溈仰宗、雲門宗、法眼宗五宗,佛教史稱為「一花開五葉」。今日恭逢惠能大師誕辰紀念日,頂禮緬懷惠能大師!南無阿彌陀佛!六祖惠能禪師法相(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妙傳)惠能俗姓盧,原籍河北範陽(今北京大興)。他的父親貶官到了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生下了惠能。
  • 從五祖到一休,禪宗為何大師輩出?︱佛坐嶺宿世因果
    禪宗五祖弘忍37歲離開雙峰山來到這裡,一住13年。大師隱修之處,被人們稱為「仙居谷」,半山腰那塊兒蓮石是大師經常冥想的地方,這座山也因這樣的因緣被稱為「佛坐嶺」。作為五祖弘忍大師的修行道場,後人在佛座嶺半山腰上建起一座五祖禪院。
  • 慧能大師的一生
    慧能大師聽了,安頓好母親,就前往黃梅拜見弘忍大師。當弘忍大師知道他是從偏遠的新州來的時候,就故意考他:「你從蠻荒之地而來,是個南蠻,難道也想成佛?」慧能大師毫不膽怯地說:「人的出生地雖然有南北的不同,但每個人的佛性都一樣。人雖分南北,成佛不分南北!」弘忍大師聽了,心中暗喜,卻不露聲色,讓他到碓房去幹活。碓房就是舂米的作坊。
  • 五祖大師誦持楞嚴咒,金剛藏菩薩顯聖的故事!(宣化上人)
    從西天到東土,歷代祖師各有各的特長,各有各的密行,各有各的來歷不同,現在略略說一說五祖大師的經歷。五祖大師,生在湖北雙峰山黃梅縣,俗家姓周,七歲就被送到廟上修行。一切的工作,都儘量做好;話不說那麼多,不和任何人爭,不和任何人吵,這是五祖弘忍大師。什麼叫弘忍呢?就是什麼他都忍,忍不了的,他也要忍;讓不了的,他也要讓。經過這樣,到十三歲的時候,四祖大師觀察他可以受具足戒,所以給他授具足戒。受戒之後,十三歲就做比丘了!他身量長得高高大大的,身高八尺,相貌奇特。什麼相貌奇特呢?他眼睛有神,口不隨便講話,天天都是謹言慎行的。
  • 三水國學│慧能大師與《六祖壇經》中的唯美
    凡夫俗子的傷感,自然不能與慧能大師「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相提並論。六祖惠能自幼喪父,憑上根利智繼承五祖弘忍衣缽後遭到追殺,顛沛流離,即便在南方開宗創派後,也常遭到北方漸宗的挑釁,甚至暗殺。但惠能大師坎坷流離的人生旅程中,不乏充滿唯美氣息的場景。弘忍:汝何方人?欲求何物?
  • 神秀大師的開悟偈你知道嗎?
    神秀沒有得到五祖的衣缽,因為他沒有開悟,他覺得自己修得不好,差得遠,他就到荊州玉泉寺繼續苦修,又修了十五年。到了 90 歲開悟了,作出了他的開悟偈(詳見下文)。神秀的一生唯一巨大的挫折可能就是沒有得衣缽傳承,不過他並沒活在六祖惠能大師的陰影裡。
  • 大德故事:弘忍大師的出家因緣
    弘忍大師(圖片來源:資料圖)五祖弘忍大師,俗姓周,蘄州黃梅人。據《五燈會元》卷一記載,他的前世是破頭山中的栽松道人。
  • 禪宗千年傳法洞,唐太宗三次在此下詔書四祖大師,卻未能如願!
    傳法洞,是中國禪宗史上四祖道信大師傳經布道的地方,五祖弘忍大師曾就在這裡的四祖大師傳法開悟,在洞中參透了佛法。本節大茶經就帶你走進,兩則歷史故事,禪宗四祖千年傳法洞,它是禪宗四祖傳承弘忍衣缽重要之地,唐太宗三次派遣在此下詔書會見四祖大師,卻未能如願!
  • 廣東香火最旺寺廟 禪宗六祖慧能在此圓寂 被譽「嶺南第一聖域」!
    慧能於公元638年二月初八出生於新興縣,公元672年,他到湖北黃梅拜禪宗五祖弘忍大師學法,在一次佛學比試中,以一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一舉端定了在佛學界的地位,並獲五祖弘忍密授教法及衣缽,成為中國禪宗六祖。國恩寺內共有金剛殿、大雄寶殿、六祖殿等三進建築,依山勢次第增高。
  • 中國佛教最後一位嫡傳佛祖惠能大師傳奇
    二十四歲時,惠能辭母出家,往蘄州黃梅東山(今湖北黃梅市郊)參拜五祖弘忍大師。初為行者,隨眾勞役,踏碓舂米。惠能大師於東山禪寺五祖弘忍大師處得法並受衣缽後,恐其資歷太淺,難以服眾,遂命其遊歷江南,傳播佛法。 六祖南行,果遭不明人士追殺,乃於嶺南避於獵人隊中,凡經十餘載。三十九歲那年(公元767年)來到廣州法性寺(今光孝寺),在印宗法師主持下剃度出家,成為六祖。
  • 五祖為何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亦未見性?
    《壇經》裡面講在華禪宗五祖弘忍讓門人提交作業,神秀大師做了「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落塵埃。」,六祖惠能觀後做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弘忍大師評價說也未見性。
  • 紀錄片:六祖惠能大師傳奇
    禪宗五祖弘忍大師正在黃梅馮茂山講授這部經書,教人「即得見性,直了成佛」的方法。慧能內心深處有一種強烈的感覺,他決定去黃梅親耳聆聽弘忍大師對《金剛經》的闡釋。慧能是一個孝子,多年後已經成為祖師的他,在一首《無相頌》中,把奉養雙親作為最重要的修行內容之一,加以強調,但在當時他如果去黃眉求法,誰來奉養他年邁的母親呢。
  • 《壇經》:惠能大師的覺悟之路,新思想的開拓者
    他就是六祖惠能大師,禪宗思想的改革者,把漢傳佛教發揚最廣泛的人,他的思想令人欽佩。惠能的智慧不僅對中國人是一種財富,對全世界範圍類的人們亦是一種寶貴財富,尤其是人們的心靈處在混亂中無法尋得光明的時候,這種智慧更有其價值。惠能到黃梅那邊帶來一圈,得了五祖弘忍大師的「衣缽」,弘忍大師告訴他現在還不是傳法的時候,你先隱忍十五年之後再出來講法。
  • 壇經十一:五祖深夜傳衣缽,惠能終成第六祖
    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習咱們繼續來介紹「六祖壇經」,上一次講到了五祖弘忍和仍在後堂幹粗活的惠能之間的一段機鋒。五祖先是用「米熟了沒有」來問惠能是否已經做好準備,惠能馬上說「米已經熟了,就差篩選了」,意思是說自己已經做好了準備,只等五祖考核。
  • 簡介禪宗四祖道信大師的一生——定居傳法的開啟者
    《紅塵說禪》系列第47篇今天咱們繼續聊禪宗,這次登場的是我們中國禪宗的四祖道信大師。到了第四次的時候據說太宗就生氣了——堂堂九五之尊的一國之君想要見個和尚都這麼難,說出去也太跌份兒了,他就讓使者過去說,你要麼人來,要麼頭來;結果道信大師真的就伸脖子讓使者砍,使者當然不能真的下手了,只好回去復命,最後道信大師終究還是沒去見太宗。
  • 紀念|農曆冬月十三 中土唯識宗二祖、百部疏主窺基法師圓寂紀念日
    2020年12月27日,農曆冬月十三,是中土唯識宗二祖窺基法師圓寂紀念日。窺基法師(631—682)是玄奘大師的弟子。玄奘大師譯經傳法十幾年,門下弟子云集,俊傑賢才如林。而舉世公認專事述作,弘揚其瑜伽唯識之學,光大其門庭的是窺基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