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經》裡面講在華禪宗五祖弘忍讓門人提交作業,神秀大師做了「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落塵埃。」,六祖惠能觀後做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弘忍大師評價說也未見性。
神秀大師和慧能大師都是修行高僧,此二偈依各自的修行法門不同而異。
神秀大師除塵得清淨,惠能大師本來清淨,二者對治不同,神秀大師對治化身而言,惠能大師對治報身而言,弘忍大師說未能見性則是從法身而言,身是菩提,那是身的事情;菩提本無樹,是菩提的事情。這兩個偈字傳至今,可惜很多人只看到了兩個高僧的鬥法,沒有看到各自的法門,不能如法而修,反而妄見高低,實在是謬之極。
《壇經》行由品第一,「惠能一聞經語,心即開悟。」五祖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六祖從開悟,到大悟,到隱遁修行,到弘法,非一日一時之功。
《金剛經》裡面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所以建議修行人心現高下之想時不妨警惕內心,緣何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