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摶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鑑,能無疵乎?愛民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滌除玄鑑,能無疵乎?鑑是鏡子,玄鑑就是我們心底的那面鏡子,能夠擦拭的一塵不染嗎?佛教大師神秀做過一首詩: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儒家也講每日三省吾身,省什麼?就是看看我們的心靈是否受到了俗世的汙染,本身不再潔淨。易經也講「勿用取女」,告誡我們時刻堤防陰氣的入侵。看似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各派思想家們都做了闡述,說明它非常重要,簡單但不容易做到。
神秀大師和慧能的公案至今仍然在愚弄著不少人,他們根據自己的理解篤定的判定慧能的境界比神秀不知高到哪裡去了,其實慧能的境界只到了《十牛圖》中的第八層:人牛俱忘,所謂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也是佛家四果羅漢修煉到了三果,脫離了欲界、色界進入到了無色界,但這不是最高境界,最高境界是把進入無色界的心也空掉,能夠重新回到欲界和色界,以大慈大悲之心普渡眾生,達到《十牛圖》第十層:入塵垂手,點撥眾生,讓其自渡,自己是菩提本無樹的境界,卻教世人從最基礎的「時時勤拂拭」開始。就像羅胖說的,慧能給世人端上了一鍋肥美的雞湯,卻沒有給一把勺子,而神秀大師遞給世人的,正是這把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