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年代》:構思巧妙的藝術呈現

2021-02-13 情說吧

向上滾動瀏覽全文↑

正在央視一套熱播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覺醒年代》,以真實的歷史還原、細膩的電影質感和充滿時代氣息的精神高度,深深吸引了廣大觀眾,成為今年繼《跨過鴨綠江》後又一部主旋律「爆款」。作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電視劇展播劇目,《覺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雜誌》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為貫穿,全景式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剛剛播出幾集,筆者就仿佛接受了一次觸動靈魂的精神洗禮。這真是一部難得的具有較高藝術性的革命歷史題材佳作。

場景幀幀還原,高度再現百年前中國社會風貌

作為一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對歷史的還原程度對作品的質量影響至關重要。《覺醒年代》在還原歷史方面幾乎做到了幀幀還原的極致。

我們知道,《青年雜誌》(後更名為《新青年》)在上海創刊,揭開了20世紀初中國思想解放運動的序幕。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後,《新青年》編輯部隨陳獨秀由上海遷至北京,不久新文化運動便激蕩成潮,進而演變成為席捲全國的思想革命。可以說,北京和上海是新文化運動最重要的兩大陣地。

為了真實再現北京、上海當年的模樣,《覺醒年代》第一集開始不久便出現了老北平的駱駝在黃沙漫天中行走的場景。老北京人都知道,在民國時期,駱駝與北京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老北京的生活離不開它。甚至上世紀50年代前期,駱駝行還是老北京牛街賴以生存的行當。看到這個已消失60餘年的老北京行業在螢屏中再現,看著脖子上繫著銅鈴鐺的駱駝隊步履艱難地在風中走過,100多年前風雨飄搖、社會動蕩的北京立刻映入到腦海。

陳獨秀回到上海與妻子見面時,弄堂裡不失時機地傳來老上海的售賣吆喝聲,這個小小的細節,立刻把觀眾帶入到舊上海的氛圍當中。

我們看到,劇中大到當時年代的建築,小到人物的穿著,或西裝,或長袍,甚至制服上的金屬紐扣都頗具年代感;大到院子中的棗樹,小到雜誌社的紙張,無論是大小還是材質,都追求原汁原味、嚴謹可信。

點點滴滴的細節凝聚成驚人的歷史真實感。可以看出,《覺醒年代》的導演、編劇包括整個主創團隊在追求還原歷史方面,做到了精益求精甚至事無巨細的地步,也使得電視劇的劇情、邏輯讓觀眾深感信服。

人物生動豐滿,赤子之心讓人激情澎湃

電視劇《覺醒年代》涉及人物眾多,突出展現了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等中國共產黨革命先驅的崇高理想和卓越貢獻,同時也給魯迅、胡適、蔡元培、辜鴻銘、錢玄同等新舊文化陣營中的知識分子相應的筆墨。他們的思想百花齊放,時有爭鳴,塑造了豐富多彩的時代人物群像。

「南陳北李,相約建黨」是中國共產黨建黨史上一段廣為傳頌的佳話。電視劇開始不久,就展現了陳獨秀與李大釗相識的過程。在日本東京早稻田大學,李大釗、高一涵等與主張復闢帝制的學生張豐載、劉一品等開展激烈辯論。李大釗慷慨陳詞「喚起民眾覺悟、推翻封建思想、振作民族精神」,而此時獨坐旁邊吃著便當的陳獨秀蓬頭垢面,一副「流浪漢」模樣。兩人相見恨晚,很快就中國的救國之道展開討論。短短十分鐘出場戲,忠厚沉穩的李大釗,不修邊幅、剛毅爽直的陳獨秀,兩大新文化運動旗手的形象立即躍然紙上。

于和偉飾演陳獨秀再次展現出一名優秀演員的駕馭能力。在回國的渡輪甲板上,陳獨秀憤然出手阻止日本船員公然毆打、撕扯中國學生,迫使日本船員當眾向兩位中國學生道歉。通過一系列對陳獨秀的個性刻畫,把他追求自由、不屈不撓、剛毅爽直的優秀品質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觀看《覺醒年代》的時候,筆者感受最深的便是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憑著一片赤子之心,舍家為國,謀求國家的崛起和強大。如果李大釗只想著個人的榮華富貴,面對軍閥的槍口,何必捨生忘死;如果陳獨秀只想著老婆孩子熱炕頭,何需多次出逃日本,更沒有後來的《新青年》,警醒國人。正是這些有志有識之士,用自己的青春,拋頭顱灑熱血,喚醒了危難當中的舊中國。

意氣風發、才華橫溢的毛澤東,還有拾金不昧、拒絕資助的愛國青年陳延年、陳喬年……《覺醒年代》生動形象地再現了一百年前中國的先進分子和一群熱血青年。他們的革命品格與鬥爭精神,他們愛國愛黨、追求真理的赤子之心,讓螢屏前的我們深深感動。

拍攝手法巧妙,一部超高藝術水準的主旋律佳作

與以往的革命歷史題材劇不同,《覺醒年代》突破了常規的拍攝手法,採用了更新穎的表達方式來闡述劇情,或隱喻,或諷刺,使得該劇的藝術表現力格外增強。

第一集結尾時,在碼頭勤工儉學的陳延年喝水時把碗裡的一隻螞蟻放生,表現了這個進步青年的慈悲之心。不久後,「螞蟻」又出現在陳獨秀在上海震旦學院的演講臺上,它在陳獨秀的話筒上爬上爬下。這隻亂爬的小螞蟻,似乎象徵著臺下迷茫的學子們、青年們,陳獨秀的演講是在為他們指引方向。生如螻蟻,當有鴻鵠之志!

相關焦點

  • 【歷史畫卷】《覺醒年代》
    ,講述了覺醒年代社會風情和百態人生。觀《覺醒年代》:觸動靈魂的精神洗禮,構思巧妙的藝術呈現正在央視一套熱播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覺醒年代》,以真實的歷史還原、細膩的電影質感和充滿時代氣息的精神高度,深深吸引了廣大觀眾,成為今年繼《跨過鴨綠江》後又一部主旋律「爆款」。
  • TVB再出經典,《非凡三俠》構思巧妙,創意獨到
    TVB的新作,《非凡三俠》的構思真的很巧妙獨到。以一宗兒童拐賣案來串起三個遭遇生活困境的陌生人,蘇芮(張智霖)、陳燦(黃宗澤)、寶兒(周秀娜)。以此講述他們營救被拐走的小女孩佩雯的故事。蘇芮的內心才真正覺醒,開始向Mr.奇轉變。意識到當下只有他們能救出那幫小孩,決定重回碼頭和人販子搏鬥,這次是發自內心的真實想法。而陳燦最開始雖然不同意,但看到蘇芮和寶兒對此義無反顧後。陳燦也跟著覺醒,讓寶兒去報警,他和蘇芮去救小孩。自此,蘇芮和陳燦完成了從小人物到大俠的蛻變。之後,就是非凡三俠如何營救佩雯的故事。
  • 【文藝評論】《覺醒年代》:讓紅色題材彰顯時代光芒
    在動蕩年代產生的救國理論、路線和種種思潮、主義紛繁蕪雜,如何從中辨析、選擇和驗證出一種先進的適合中國的思想理論,正是革命先驅在尋找的,也是《覺醒年代》一劇要回答的。全劇緊緊圍繞「覺醒」主題,把視角輻射到各個階層。
  • 【京榜劇獻】新劇推介之《覺醒年代》
    電視劇《覺醒年代張桐在電視劇《覺醒年代》中飾演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李大釗,對於《覺醒年代》的創作,張桐最大的感受是,創作一部大氣磅礴及思想精深的藝術作品,非常不易,近代新文化運動倡導者的故事也深深打動著全體劇組工作人員,劇組上下以一顆敬畏之心進行每一場戲的創作,無論是服裝還是化妝都力求逼真。
  • 覺醒藝術創始人張大色:以藝術表達覺醒,以覺醒開啟新生
    他身上有很多標籤,畫家、藝術家、文化學者,覺醒藝術引領者、實踐者;他對覺醒藝術有很深的理解,他以繪畫開啟內在的慈悲與智慧,用藝術表達覺醒;他就是張大色。」工作室主辦的《無境之境》張大色當代藝術作品展上,張大色以「藝術使你更快樂」為主題,展開了自身藝術創作的介紹,還對時下人們所關心的心靈問題、生活中的困惑做了藝術的解答和輔導,並引導體驗了「覺醒藝術」練習方法,充分展現了藝術在給大眾帶來精神享受的同時,所具備的舒緩壓力,釋放心靈,進而達到身心健康快樂的社會功能。
  • 《覺醒年代》在央一黃金檔播出
    電視劇《覺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雜誌》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為貫穿,通過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眾多歷史人物為中國尋找出路的種種探索和思想交鋒,以及思想文化界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藝術地再現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宏大背景、歷史捲軸。
  • 劇荒「必看」的大劇,構思真實巧妙,氛圍溫馨幽默
    劇荒「必看」的大劇,構思真實巧妙,氛圍溫馨幽默!《家族誕生》本片中,這個家族的誕生源於男女之情,本片講述了男女之間愛恨之情。 劇荒「必看」的大劇,構思真實巧妙
  • 覺醒年代電視劇(全集43)劇情介紹
    《覺醒年代》電視劇由張永新執導,劉國華,主演:于和偉、張桐、侯京健、馬少驊、朱剛日堯、張晚意、曹磊、夏德俊等主演的革命題材電視劇。
  • 比較陸機與劉勰的創作構思過程
    一、陸機的創作構思:1、構思準備構思準備時陸機認為首先要保持「虛靜」,文賦裡有「仁中區以玄覽,移情志於典墳」,「其始也,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整澄心以凝思」等等,都是強調藝術構思前要做好心理準備,保持一種虛靜寧神的心理狀態,這樣才能順利的進行藝術構思活動。
  • 從《覺醒年代》看覺醒
    電視劇《覺醒年代》劇照「為了你們不再流離失所,人人都能當家作主,為了讓中國的老百姓能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為了人人都受教育,
  • 《假如愛有天意》丨解讀兩代人的悽美愛情和輪迴愛戀的巧妙構思
    本文將從不同年代背景下的情感走向、多樣化的音樂、純愛元素的刻畫三個方面分析兩代人的悽美愛情和導演在這場輪迴愛戀中設置的巧妙構思,進而得出一些關於愛情的感悟和思考。1丨不同年代背景下的情感走向,揭示兩代人不同的愛情宿命《假如愛有天意》的故事裡有兩條主線,一邊是1968年的珠喜和俊河的愛情,另一邊是2003年珠喜的女兒與俊河的兒子的愛情,兩者穿插敘述,相輔相成。不同年代背景下,兩段純粹的愛情發展不同、最終的結局也不一樣,但相愛的過程卻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導演將兩段愛情都設計為糾結的三角戀,而且存在分別對應的人物角色。
  • 明清時期珍貴竹雕品,不唯年代久而在構思巧、製作精
    竹雕是在竹製的器物上雕刻多種裝飾圖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種陳設擺件,它是一種藝術。縱觀中國竹雕發展的歷程,宋代已初露頭角。明清時期,竹雕藝術達到了鼎盛。明清兩代,文人士大夫寫竹、畫竹、種竹、刻竹蔚然成風,竹雕的文化含量也迅速攀升。
  • 黃齡帶傷參加活動,錦鯉的巧妙構思使其圈粉無數
    這次她穿了一件中國風的旗袍,非常的好看這一身旗袍,穿在其身上更是顯得性感嫵媚,當我們看到其腿部時,她竟然畫了一條錦鯉巧妙地蓋住了受傷的大腿。在上臺之前由於其製作的這款短旗袍早就設計好了,是為了中秋活動特意定製的。有人勸其換一件長得好蓋住淤青,可是黃齡為了效果還是堅持穿短款旗袍,之於是就有了這條腿上錦鯉的誕生。可見黃齡不僅歌唱得好,很堅強,還是一個很有智慧的姑娘。真是讓人越來越喜歡她。
  • 「覺醒藝術」拍了拍你!
    今天,「覺醒藝術」拍了拍你!是有重要信息要告知你喔! 最近,微信公眾號推出新功能,而新功能的最大特點是:時間亂序。 那麼,每天怎樣才能從關注的眾多公眾號裡快速找到「覺醒藝術」呢?只需要將「覺醒藝術」公眾號設為星標,就能輕鬆解決這個問題了。
  • 《莎菲女士的日記》|獨特藝術手法,凸顯女性意識的覺醒與掙扎
    《莎菲女士的日記》是女作家丁玲的日記體小說,這本小說大膽地採用日記體第一人稱敘述方式,敘述知識女性莎菲女士對於生活、愛情、性、精神、自我價值等的心理獨白,以主人公的角度主觀直感地吶喊出那個時代女性精神的覺醒與掙扎,「五四」時期新時代女性在動蕩混沌年代中找不到精神出路的惆悵和苦悶。也正是這本日記本小說使丁玲在上世紀30年的文壇展露頭角。
  • 豆瓣8.7分,《覺醒年代》講出了百年前風雲際會的真實歷史
    藝綻君還是奉行「宇宙不爆炸,我們不放假」的原則,準時準點來給大家推薦好劇,今天要推薦的這部是正在央視一套播出的《覺醒年代》。作為一部講述重大革命歷史進程的電視劇,《覺醒年代》反映的是宏大主題與英雄人物,但該劇在敘事表達、影像呈現以及拍攝手法等多方面進行了明顯的創新。故事開場的切入方式都是從個人化的角度,像陳獨秀在家高談闊論,卻被自家的兩個兒子用青蛙捉弄;李大釗從日本回國,第一天就遇到了北京長辛店的工人葛樹貴,到報館報到的第一天就是為了接濟窮苦人借錢。
  • 推薦一部古言懸疑小說《鳳花錦》,構思巧妙,劇情精彩,已完結!
    而且本書構思巧妙,創意獨特,還有很多專業知識在裡面,看起來生動有趣,淺顯易懂又不失輕鬆幽默。喜歡懸疑風格的朋友,這本書一定是你不後悔的選擇。
  • 成大事件:核心詞「病」調查內容構思巧妙,天衣無縫,實乃佳作
    調查內容嚴謹,構思巧妙,天衣無縫。實乃又一篇佳作,範文[贊]。不知道經過多少個不眠之夜才完成!本想再讚美幾句,可是苦於本人才疏學淺,想不出更好的句子!這裡只評價調查報告的行文格式,寫作手法,不針對調查內容結果。
  • 一部和聲藝術構思獨特的中國民歌鋼琴小曲集(中)
    音樂作為音響的藝術,能夠喚起人們的情感體驗,不同時代、國度、民族的音樂語言是可以通過聆聽來感受與相互溝通的。運用摘引的素材來與民歌構成中西音樂語言的「對話」,並非是風格的簡單並置或技術的生硬拼湊,而是包含著作曲家特定的藝術構思與聲部結合在技術上的精巧處理。
  • 東京畫廊+BTAP七十年:亞洲藝術的自我覺醒
    2002年北京空間(BTAP)舉辦的「北京浮世繪」、「念珠與筆觸」等大型學術展覽,為前進中的中國當代藝術提供了動力和研究的坐標。正如田畑幸人將畫廊定位為「一個有著無限可能和想像力的實驗性空間」一樣,為覺醒中的亞洲藝術提供展示空間和研究運營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