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看懂《信條》:歷史無法被改變

2020-09-09 文刀小六

與時間穿越有關的外祖母悖論大家都知道:如果一個人回到過去,殺死了自己的外祖母,那麼這個人就不會出生,也不會殺死自己的外祖母了。


對外祖母悖論,通常有三種解釋。


第一種,霍金的時序保護假說,從源頭上掐死外祖母悖論:時間機器不可能存在,都是假的!


第二種,平行宇宙理論:你一旦改變過去,就會分裂出一個新的平行宇宙,所以就算殺了外祖母也沒事,你在自己的宇宙中依然存在。


第三種,也是諾蘭導演在電影《信條》中所採用的解釋,即諾維科夫自洽性原則:我們的世界是已經被改變過的最終結局。


在《信條》中,諾蘭簡直把時間線玩成蝴蝶結了,錯綜複雜但有始有終,結構嚴密。90%的人需要二刷,才能完全看懂整個電影中的時間正逆。


接下來,我就帶大家解析《信條》的劇情。


注意:這是全劇透解析!還沒看的可以先點讚收藏,等滿頭霧水地從電影院出來再繼續。


《信條》的故事並不複雜,還是好萊塢大片一貫的個人英雄主義拯救世界。只不過,這次的故事反派,有點特別——他們來自未來。


未來世界中,有位女科學家發明了逆熵黑科技,可以逆行時間。這一黑科技的部分表現形式是紅藍兩扇旋轉門。正序時間下從紅門進去,從藍門出來,就能夠回到過去。


但回到過去的你,是逆狀態的,一切都是反向:你看到鳥倒著飛,奔跑時風吹向背後,氧氣甚至無法通過逆向的肺膜,必須戴氧氣罩。


正時序的你和逆時序的你是能夠同時存在的。回到過去,你受的傷不會自動痊癒,你不能取代過去的自己。


你還是你,一個突然闖入的你。


由於環境惡化,未來的人想要回到資源尚且豐富的地球繼續發展。發明黑科技的女科學家不想被要挾利用,於是將自己的成果分成九個算法,分別藏在過去被保護得最為嚴密的九個核彈基地中,然後自殺了。因為這套算法比紅藍旋轉門厲害得多,能直接讓整個世界逆熵,一旦發生,就是末日來臨。


她的心情,應該和「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不相上下。


而我們的大反派,家暴男控制狂、俄羅斯寡頭薩塔爾,在故事開始時已經患上無法逆轉的胰腺癌,打算拖全世界陪葬——他被未來人招募,已經找到了其中8個算法。


最後一個算法,就是身為CIA探員的男主角的「任務」。


電影一開始,就是歌劇院襲擊。這次劇院行動雖然是電影開頭,但信息量非常大。整個場景中三股勢力:烏克蘭軍方、主角等4名CIA特工、薩爾塔的手下(潛伏進CIA的司機及恐怖分子)。他們的目標都是「鈽241」。其中烏克蘭軍方和CIA本應是合作關係,但烏克蘭軍方中途反水了。


男主角等CIA特工救出目標人物外交官,並拿到了名為「鈽241」,實為算法部件的鐵盒子。由於男主角是個無法坐實無辜者被犧牲的聖父,所以他完成任務後,又偽裝成烏克蘭特警,單獨回到歌劇院大堂拆炸彈了。在此期間,有個真·烏克蘭特警識破了他,就在他快要被槍殺時,有個神秘人用一枚逆向子彈殺了特警,救了男主角。


注意,神秘人的背包上有個紅色掛件,這個掛件之後還會再出現。


男主角拆完炸彈撤離,結果被薩爾塔的人背刺,刑訊逼供他鐵盒子的下落,他吞下毒藥,為了保密而自殺。但這整個行動其實是一場測試,毒藥是假的,只會誘發深度昏迷,並成功騙過了其他勢力。


男主角通過測試,正式成為了「信條」組織的成員,成為抵抗未來攻擊的主力。由於他在外界已經「死亡」,所以是一個無名無姓之人,不再為某一個國家或組織工作。從現在開始,這個孤膽英雄的一切行動,都是為了全人類。


由於這次行動中烏克蘭軍方反水,所以CIA最後並沒有拿到鐵盒子,這件致命的部件被烏克蘭軍方搶走。接下來,男主角要調查鐵盒子背後的真相。


由於逆時子彈的合金產自印度,於是男主角來到印度,組織還給他派了一個助手,尼爾。


注意,尼爾和主角「第一次」見面,就知道他工作時不喝酒,而且愛喝健怡可樂。


在印度,他們知道了俄羅斯寡頭薩塔爾的存在,他似乎是一切的始作俑者。為了接近薩塔爾,男主角決定從他貌合神離的妻子凱特入手。


凱特婚前不慎將一副名畫的贗品鑑定為真品,拍賣給了薩塔爾。後來,凱特想要逃離薩塔爾的虐待和家暴,薩塔爾就用這幅贗品和他們的兒子要挾凱特:你不順我的心意,我就讓你坐牢,讓你再也見不到兒子。


於是,男主角和凱特做了一個交易,他幫凱特去自由港倉庫偷畫,凱特幫他見到薩塔爾。


在自由港倉庫,男主角第一次見識了「紅藍旋轉門」。在旋轉門中,突然出現兩個全副武裝的特警,一個正時狀態,一個逆時狀態,和他們廝打在一起。


自由港倉庫最終被炸掉了,那副畫卻早就被薩塔爾轉移了出來,凱特並沒有逃脫魔掌。


在凱特的幫助下,男主角見到了薩塔爾,薩塔爾想殺了他。但男主角說自己可以幫他拿到烏克蘭軍方手中的「鈽241」,也就是第九個算法——這個情報是印度軍火商告訴他的。


從烏克蘭軍方手中拿到東西很簡單,但男主角剛拿到手,還沒來得及跑路,就已經被薩塔爾找來了!


薩塔爾搶算法這段追車戲,可能是整部電影中最難理解的一部分。大多數觀眾也是到了這裡,才突然發現自己跟不上節奏了!


為什麼薩塔爾追車時是倒著開的?


突然出現的銀色汽車裡是誰?


為什麼薩塔爾都拿到鈽241了還要拷問男主角鈽241的下落?


處處透著詭異啊!

觀眾席上的你一臉懵逼。


其實,薩塔爾的行動,是完全逆時間連續在一起的。


他將手下一分為二,一隊人負責將男主抓來倉庫拷問信息,正時序的自己監聽;另一隊人則由逆時間的自己帶領,去搶尼爾車上的鈽241。


兩相配合打時間仗,所以事事都走在男主前面。


而那輛突然出現的銀色汽車裡,則是逆時間狀態的男主角,他失敗之後,通過旋轉門回來扭轉乾坤。正時序男主發現銀色汽車後,就把鈽241藏到了逆時序自己的車上。


薩塔爾此時已經明白過來,於是撞翻銀色汽車,拿走鈽241。雖然薩塔爾走之前放了一把火,但由於裡面的男主是逆時狀態,所以爆炸反而抽空了所有熱量,男主差點成為第一個因爆炸而凍死的人。


鈽241依然沒有奪回來。


畢竟發生過的一切無法改變,時間閉環已經形成,此時此刻就是最終的結局。


這就是外祖母悖論的第三種解釋。


為了救在拷問過程中被逆時子彈擊中的凱特,男主角和尼爾帶著她一起通過旋轉門,在逆時狀態下她的傷口才能夠正常癒合。


為此,他們還回到了自由港倉庫利用那裡面的旋轉門——並在此期間和當時的自己打了一場。


沒錯,男主第一次看到旋轉門時,從那裡面出來的「特警」就是他自己。


現在,薩塔爾已經集齊9個算法零件,組成了逆轉世界的引爆程序。


凱特傷勢痊癒後,告訴男主角和尼爾,薩塔爾患有癌症,可能有輕生的想法。他的手環時刻監測薩塔爾的心率,連接引爆程序和核彈。如果心臟停跳,就會立刻引發爆炸。


這個引爆程序和算法在哪兒呢?


就在薩塔爾的老家,前蘇聯的秘密城市12市。


於是,信條組織來到12市,分為正時序紅隊和逆時序藍隊展開行動。男主角和另一個領導人在紅隊,任務是解除爆炸裝置;而尼爾在藍隊,任務是將算法從地下掩體中取出。藍隊結束戰鬥的時間,正是紅隊開始戰鬥的時間,時間差的優勢,能夠給紅隊足夠的信息情報。


凱特則去了越南。當時,她正和薩塔爾在越南旅行,她要在算法被拆除前阻止薩塔爾自殺引爆。但凱特實在太恨他了,沒等到男主那邊拆除炸彈的信息,就一槍把薩塔爾給崩了。


當然,電影都在大決戰了。她崩了反派的同時,引爆裝置也順利解除。


當男主來到地下掩體時,很驚訝地看到,地上躺著一具屍體,屍體的背包上有一個紅色掛飾。


這個掛飾在電影卡開頭的歌劇院裡就出現過,它的主人救了男主一命。


當埋伏的殺手一槍射向男主,地上的屍體卻突然起身為他擋住子彈,然後撬開最後一扇門的門鎖,讓男主進入。


最後一秒,藍隊的尼爾在此逆轉時間,找到一輛裝甲車,將二人從地下掩體拉出來了。


原本以為,這就是大團圓結局了。但尼爾休息了一會兒說,他還有個任務要做。


他轉過身,男主角看到,尼爾的背包上掛著那枚紅色掛飾。


沒錯,在地下掩體為男主開鎖擋子彈的人,就是他的搭檔尼爾。尼爾對自己的結局心知肚明。因為他已經認識男主很多年,他是未來的男主招募進信條組織的,對他而言現在發生的一切,都是「必然發生」的事情。


信條組織的頭目,其實就是未來的男主。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在為男主工作。


因此,只有尼爾回去擋子彈了,時間線才能完全閉合,因與果的才能串聯在一起。


尼爾從一開始,就做好了慷慨赴死的準備。


夕陽下,兩人之間流淌著訣別的悲傷。


電影的結局,這段友情尼爾已經走到了終點,而男主角才走到一半。


這就是時間旅行的浪漫吧。


看完《信條》,很多人會錯誤地將這個故事歸類於「宿命論」。其實恰恰相反,比起宿命這種超自然的力量,諾蘭更相信人類自己的決定。


過去的每一個決定,都是因。一旦有因,就必然有果,反過來說,只要有果,就一定有相應的因。


過去無法被改變,現在就是一切決定的最終結果。


因此,不要敷衍地對待人生中的每一個選擇。有嚴謹的因,才有縝密的果。

相關焦點

  • 就算很努力,也無法看懂諾蘭的電影《信條》
    到最後會發現,坐在電影院300分鐘,二刷電影。花了100元以後,只不過是看懂了一部電影。》是只有1%的人能一次看懂的電影。2、需要理解一定的外國歷史,知道國外的一些戰爭恩怨。3、長期沉迷短視頻,讓人很難沉下心看一個長電影。關於《信條》的解讀,已經有很多視頻、萬字長文詳細的解答觀眾所有的疑惑。而看《信條》不光是看,這部電影的核心是什麼?意義何在?
  • 《信條》為何要略去30分鐘內容,逼的觀眾要三刷,為電影票房?
    不知道有多人看完諾蘭的《信條》後不是一頭霧水,一臉懵逼的。《信條》之所以難懂倒不是說裡面的劇情有多麼的複雜,就是007式的諜戰故事,而是人諾蘭不按照套路出牌,省略的了大部分的說明性質的內容,導致一刷很難看懂。
  • 諾蘭的《信條》,你看懂了嗎?
    朋友們,《信條》看了嗎,看懂了嗎?電影時長兩個半小時,我聚精會神,目不轉睛。電影都沒到一半,我就開始漸漸懵神,緊接著進入懷疑自己智商的階段。出了電影院之後只要確認過眼神,是看過《信條》的人,開口第一句話就問,你看明白了嗎?
  • 5分鐘帶你看懂諾蘭科幻巨製電影「信條」
    因此,《信條》若想局部逆轉時空,改變宏觀世界熵的正向流動,則需要通過某種特定的機器將熵增變為熵減,從而才能改變時間的流向。男女主殺死大BOSS是選擇了不同的歷史,產生了一個新的平行時空,在這個時空的未來,就不存在大BOSS,同時他們也就不會有穿越回過去的事情。
  • 《信條》:最多只能打八分,剩下的兩分看懂再給它
    甚至有網友戲稱,導演諾蘭發話:能有人一遍完全看懂,算我輸。這當然是玩笑之言,但也間接表明這次的新電影的確不好理解。小編剛剛從影院出來,不敢說完全看懂,但有些自己的想法,希望與大家一同探討。提前申明:文章可能涉及部分劇透,建議先收藏,觀影后閱讀。我們將從三個角度理解電影故事,分別是時間、空間及主人公。三者並不是孤立的,相互交織與影響。
  • 文科生是怎麼看懂《信條》的?正確姿勢是這樣的
    關鍵詞「信條」,是電影的核心也是電影的中心。他說自己是未來主人公招募的,那麼他就是「信條」組織的成員。在故事的最後幾分鐘,尼爾和主人公說,自己要回去,完成應該做的事情,回頭的瞬間背包裡的鑰匙露了出來了。這個鑰匙,幾分鐘之前,一個幫主人公接了槍子的屍體上有個一模一樣的。尼爾經常說的一句話是,「過去的歷史無法改變。」
  • 2020科幻燒腦片《信條》有多少人沒看懂?其實並不是智商問題
    因此《信條》也成為今年最受期待的電影之一。後面看到朋友圈很多動態說,看不懂《信條》的人很有問題,我不覺得有問題,看不懂很正常,為了讓大家更容易看懂這部電影男主現在的抗爭說明未來的流向還是正向的,但已經穿插未來的尼爾配合現在的男主行動了,但是男主的建立組織是正向流主導者,而未來人是收買現代人完成收集任務,因為如果在當下使用終極武器,對未來人來說,時間流反向,他們就成為祖先了,現代和歷史的人都消失。正向流已經發生的事情就是已經發生的,只不過是兩邊流向人共同的結果。除非終極武器使用徹底改變時間流向。
  • 智商180才能看懂的《信條》,到底說了啥
    諾蘭的大神的新作《信條》已經上映了很久,作為一個拖延症n級患者,終於在前幾天看完了這部電影。 作為一刷就可以看懂《盜夢空間》、《星際穿越》時間線的我,看《信條》之前,完全沒把它放在心上,心想,不就是時間穿越那一套麼,看過也不少了,還能玩出什麼花樣。 事實證明,我天真了。
  • 假裝看懂《信條》?一分鐘騷操作讓你懂文案技巧
    《信條》國內上映已近十天,取得了2.7億票房,預計最終落點在4億左右,只到《八佰》的一個零頭。票房破2億,但據說一遍就看懂的人,現在將將能坐滿一個KTV中包了。但估計大多數人都和我一樣:高高興興出門去,一臉懵逼回家來,輾轉反側想不明這個《信條》的故事,諾蘭琢磨了20年。影片講述一個特工為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戰,進入一個時間流向被顛覆的危險任務之中。
  • 非物理專業如何輕鬆的看懂《信條》
    據說要看懂《信條》首先要明白兩個概念——1.熵增熵減是怎麼回事。 2.祖父悖論是什麼意思。 嗯,也許這是一個物理專業者的自我修養吧,但是不要忘了,諾蘭是個商業片導演,商業電影要想掙錢,首要的是群high,是普適。而「祖父悖論」一般智商在線的影迷在簡單的解釋之後都應該能明白,並且能夠知道「祖父悖論」怎樣影響電影的劇情發展,但是理解「熵增熵減」除非有點硬核知識,否則別想簡單的明白。
  • 三個角度,帶你看懂《信條》
    《信條》不出意外,又是諾蘭一部反常識的作品。它真的就這麼難懂嗎?其實,並不盡然。首先,要說明一點通過以往認知,是無法理解諾蘭眼中的世界,請放下所有的偏見,不要嘗試去解釋它。那《信條》這次又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雨落認為,對於《信條》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理解它。
  • 燒腦影片《信條》,看懂需要了解這些
    不得不說《信條》是很燒腦的,它的燒腦不在於劇情有多複雜,而在於該片需要觀眾的大腦和眼睛調整以往的觀看習慣,去適應逆轉時空中那些充滿不協調感的詭異畫面。不過大部分觀眾第一遍都能看懂基本劇情,知道發生了什麼,但卻無法理解其中的設定、細節、時間線和原因,所以很容易忽略片中埋下的伏筆,因此想看懂這部電影需先了解以下三點:
  • 諾蘭科幻燒腦大片《信條》有多少人沒看懂?其實並不是智商問題
    《信條》的影片簡介非常簡單,世界存亡危在旦夕,「信條」一詞是唯一的武器與線索,主人公穿梭於全球各地,開展特工活動,力求揭示「信條」之謎,並完成一件超越真實時間的神秘任務。這項任務並非時間之旅,而是「時空逆轉」。
  • 諾蘭電影《信條》:弄清5個燒腦問題,就能看懂劇情了
    有好多網友都這樣說:刷了幾遍《信條》,還是沒有看懂劇情。其實,只要弄清以下5個燒腦問題,自然就能看懂了。01.如何「逆轉時空」?如果你對整部電影的故事完全一頭霧水,那麼你首先得去理解電影最基本的「逆轉時空」概念。
  • (無劇透)稍稍改變思維,讓你看懂諾蘭《信條》:逆轉的藝術
    《信條》上映之後,很多網友們都在說著關於這部電影的劇透,那麼今天,小編就來對這部電影的幾大看點進行一下梳理。PS:看點中沒有任何的劇透,畢竟無劇透的情況下,大家去影院才是一種特別的觀影氛圍,正如,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哈姆雷特。
  • 其實你看懂了《信條》,只是你自己不知道
    當然,目前令觀眾最困擾的一個問題,可能還是「覺得自己沒看懂」。比如很多人在社交媒體上,吐槽自己得了;還有人拿《盜夢空間》做對比,覺得《信條》簡直是一團漿糊。但在我看來,電影實際上比這些牛X解析圖容易看懂多了。《信條》的故事不僅非常簡單,而且十分「爛俗」——英雄打敗反派,拯救了世界。
  • 《信條》,你看懂了嗎?
    作為2020年電影院復工後的第一部好萊塢大片,《信條》上映一周,不但票房突破了2.5億,而且引發了極大的話題,看沒看懂?準備幾刷?如何解讀?是否過譽?……嘖嘖,燒腦大師,果然名不虛傳。》這片子的觀影門檻,竟然這麼高,嗯……「看完別的電影討論,叫映後交流;看完《信條》討論,叫對答案」,關鍵是,這答案……還不一定對。
  • 看懂《信條》,你需要幾遍?
    由著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科幻動作巨製《信條》9月4日起在全國IMAX影院公映,影片以淘票票9.0和豆瓣8.3的好成績迎來高分開局。《信條》是世界級名導諾蘭傾力打造的力作,融合特工、動作、科幻等豐富元素,並全面升級開拓「時空逆轉」概念。該片講述了一名身手了得的特工,在經過組織的嚴密訓練之後,被派去執行一項任務,在搭檔幫助下,最終順利拯救了世界。
  • 《信條》如此晦澀難懂,為何還這麼火?
    因為諾蘭電影的觀影門檻實在有點高,毫不誇張地說,大部分人看一遍根本無法看懂全部內容,也很難串起影片中的所有細節。圖為諾蘭在電影《信條》拍攝現場。而且這一門檻還在逐年加碼。不過對於諾蘭,觀眾們的心態一向都是雙標的:別的電影沒看懂:這什麼垃圾電影,邏輯狗屁不通。諾蘭電影沒看懂:確實需要二刷。在一份廣泛流傳的觀影建議中,有影評人建議先自學「熵增」「熵減」「單電子宇宙」「祖父悖論」「曼哈頓計劃」「莫斯科歌劇院挾持事件」等涉及物理、歷史、科幻的知識點,然後再開始看電影。
  • 你敢承認沒看懂《信條》嗎?
    跟諾蘭之前的《盜夢空間》一樣,對於《信條》的評論,網上基本步調一致「很燒腦」,甚至有的觀眾反饋「出門下樓梯都感覺往上走」,而我看完了信條,是真的差點沒把我腦燒死,看完後最大的印象,竟然是留在我腦海中關於劇情的一個個細節的問號,還有跟隨劇情推進、震耳欲聾的音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