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諾蘭騙了!三個角度,帶你看懂《信條》

2020-09-05 雨落電影周刊

《信條》上映了,網友卻懵逼了。

這是一個什麼「禍」,實在是讓很多人想不通。紛紛吐槽,大腦要爆炸了。《信條》不出意外,又是諾蘭一部反常識的作品。

它真的就這麼難懂嗎?

其實,並不盡然。首先,要說明一點通過以往認知,是無法理解諾蘭眼中的世界,請放下所有的偏見,不要嘗試去解釋它。

諾蘭的作品,更細說就是科幻片,是一種未來可能出現的形態的預想。

比如,《星際穿越》中的構建的「五維空間」,浩瀚縹緲的宇宙空間。從另一個方面,表達了人們對於未知的嚮往。

所以,看他的作品一定要放下「固定思維」,用影片去理解影片。

那《信條》這次又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雨落認為,對於《信條》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理解它。

首先,就是影片提出的一個概念。

時空逆轉

那什麼是「時空逆轉」?對於這個名詞,可以請你細看影片中的一些片段。

比如,在影片中出現的兩次海上乘船,通過身旁的標誌物,能夠知道這是同一個地方。但它表達的方式,卻是相反的。

看上去都是向前,但前者是一個放,後者則是一種收。

用一種形式,表達了它不同的運動狀態。那就是「逆行」,拿以往時間順時針運行為參考系,一個像是走向未來,另一個更像是走向過去。

簡單說,就是「時間逆行」同時也造成了時空逆轉。

為什麼這麼說?

時間是一個很玄妙的東西,眾所周知,它也是人所發明的。從本身上,時間是一種定義物質世界的運動方式。

通過物理,我們都知道,物質都是在運動的,而通過時間的流逝,更像是一種對運動軌跡的記錄。

所以,能夠感覺到。向前是一種已知的狀態,能夠預料到,即所謂的穿越到了未來。向後則是一種未知,無法預估它有怎樣的運動狀態。

那怎麼把握和平衡這樣一種狀態。

在物理上提出了一種「熵」的概念。其實,就類似於一個物理的運動過程,熵值從低到高不斷變化。而它減少或增加,就有可能回到過去或未來的一種狀態。

如今的我們,很清楚知道曾經發生的故事,那就是一種運動軌跡。而從一定意識上說(具體無法證實),當你恢復到曾經的一種的熵值,就有可能回到過去。

於是,就有了「時間逆流」這樣一種說法。

在電影中,「熵值」就類似於出現的時間轉換器。通過它,原本運動狀態是熵增(變老),卻變成了熵減(變年輕)。

但這裡,有一個矛盾的地方,就是所謂的「祖父悖論」。

這又是一個怎麼概念?

其實,還是對「運動軌跡」的一種看待方式。前者表達是,你殺了祖父(抹除了曾經的軌跡),你也可能消失(你的軌跡沒了)。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

這是一種推理的方式。

後者則是,你殺了祖父(抹除了曾經的軌跡)但是不會消失(軌跡還在),似乎有點反常理。

其實,不管結果如何,這只是一種看待問題的角度。而電影《信條》更傾向於後者。類似於穿越題材那種,則傾向於(前者)。

其實,後者是一種熵增(變老)過程中的熵減(變年輕)。不過,變年輕速度遠遠大於變老,總體看上去就是變年輕。

於是,就有了影片中那一幕汽車追逐的畫面。

三輛車在公路上追逐,同一個空間中,有兩種不同的運動軌跡(不同的時間)。但不管白車被撞翻,還是背靠緊緊跟隨的汽車。他們都是在「向前」運行。

這就看到了反常理的一幕。

也就營造了一種「逆轉的時空」。諾蘭更加真實的表達和區分這樣一個空間,增加了很多細節。比如呼吸器,特殊服裝,空間轉換門等等。

更容易讓人產生錯覺,相信這是一個真實的,相反的世界。

而這正是「時空逆轉」,那諾蘭通過它,又想要表達什麼?簡單說,就是為什麼要表達這樣一個世界。

逃避現實

《信條》這部電影,儘管讓人難懂,但難逃諾蘭以往的創作風格。不同於《盜夢空間》中的四層夢境,這個對於時空的逆轉,也是一種對於現實的逃避。

無法接受現狀,除了沉浸在夢境中,它試圖通過回到過去改變歷史。

於是,就有了整個故事。

透過不同的時間,試圖去改變這一切。男主為了挽救女主角甚至全人類的命運,決定在逆行的時間裡執行任務。

女主則是為了更正自己的軟弱和逃避,想要親手殺掉自己的丈夫。

整個故事,有一種早已註定的宿命感。而其中尼爾這個角色,這是這種悲壯色彩的折射。即便早已經註定,但依然還是前往。

諾蘭用他另類的時間觀,世界觀看待這個現實。也許有很多嘆為觀止的場景。

比如,結尾女主在遊艇上,扣下扳機後的縱身一躍,尼爾的溫柔回眸,表達了對於這個世界的溫柔,也許逃避是一種面對現實的方式。

直面它也是一種人生態度。

如同影片中,如何徹底解決最後的敵人,那就是不管是逆行,還是順行都部署軍隊,直接將他摧毀。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找到自我。

觀影之餘,不得不感嘆諾蘭為我們呈現的這個精雕細琢的世界,讓很多人有了重逢影院的感覺,也因種種的視聽而感到驚奇。

也許,這正是電影的魅力,它讓我們擺脫現實,沉浸於電影中。

《信條》這部電影,是諾蘭拍攝的第11部電影,它不僅比前面幾部都更加燒腦,而且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認知。

就像諾蘭一直痴迷於膠片IMAX攝影機一樣,帶給觀眾的精益求精的美。

所以,對於現實不光要逃避,還要學會真正的面對它,以及適應它所帶來的改變。即便膠片時代已經成為歷史,但依然有很多像諾蘭這樣的人,在堅持。

他們也有自己的方式,告訴了我們另一種可能。

而《信條》也表達了它真正的想法,究竟是什麼?

現實藝術隱喻

電影作為一門藝術,很多導演都喜歡在其中穿插很多隱喻,表達自己的某些想法。

《信條》儘管不同於一般的藝術片,但其中還是藏了很多隱喻,線索。最明顯的一個,就是它的名字《TENET》。

它既是影片中組織的名字,同時它是一個回行單詞,更深層次還有一塊神秘莫測的石板。

無論橫排還是豎排,都構成了影片的名字。

同時,影片中還有很多現實的折射。比如開頭的,大劇院恐怖襲擊,這件事的背景是2002年,莫斯科的一起恐怖襲擊事件。

最終,至少有129人因為麻醉毒氣而死亡。

總體來說,諾蘭這部電影為我們呈現了一種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會因為其中的種種景象嘖嘖稱奇,也因為其中的高能而感到費解。

他帶給我們的是一種新的體驗。

期待諾蘭。

相關焦點

  • 諾蘭的《信條》,你看懂了嗎?
    朋友們,《信條》看了嗎,看懂了嗎?電影時長兩個半小時,我聚精會神,目不轉睛。電影都沒到一半,我就開始漸漸懵神,緊接著進入懷疑自己智商的階段。出了電影院之後只要確認過眼神,是看過《信條》的人,開口第一句話就問,你看明白了嗎?
  • 其實,諾蘭的《信條》,真的很容易看懂
    《信條》上映後,在IMDb和豆瓣上,《信條》分別得分7.9和7.8。問題是,這在諾蘭的11部作品中,只排了個倒數第二。諾神這部籌備多年的大製作,為啥評分好像不太理想?會不會是因為太燒腦,影響了觀眾的共情意願?
  • 諾蘭導演作品《信條》,你看懂了嗎?
    電影院看了一遍,B站看了一遍,各種解析看了個遍,明白了一個道理:果然《信條》不是那種多看幾遍就能懂的電影。相信還有很多和我一樣的朋友。看了很多遍,還是看不懂《信條》,但是仍舊覺得一定不是導演的問題,一定是我太笨太膚淺。畢竟導演是諾蘭。
  • 電影《信條》TENET你看懂了嗎?諾蘭的,看不懂就對了
    花煜寒|文《信條》TENET是由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動作驚悚片,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約翰.大衛.華盛頓、羅伯特.帕丁森、伊莉莎白.德比齊、麥可.凱恩、肯尼斯.布拉納聯袂主演。於2020年9月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
  • 諾蘭翻車?《信條》可能是諾蘭最「爛」的一部電影
    而諾蘭的第十一部長篇電影《信條》堪稱他最難懂的電影,你去網上一搜,會發現關於《信條》的影評大多數都是科普貼,已經有影評博主三刷四刷整理好每一個細節,而且各種版本都有,無劇透的科普預習貼,有劇透的分析貼。
  • 諾蘭翻車?《信條》可能是諾蘭最「爛」的一部電影
    《信條》的影評大多數都是科普貼,已經有影評博主三刷四刷整理好每一個細節,而且各種版本都有,無劇透的科普預習貼,有劇透的分析貼。  但我想說《信條》可能是諾蘭目前拍的最差的電影,尤其是跟同樣高概念電影《盜夢空間》相比。  看完《盜夢空間》你會不斷思考那個旋轉的陀螺會不會停下,會想到底是夢境還是現實。
  • 諾蘭:《信條》講了個啥?你看懂了嗎?
    一提起諾蘭,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反正在小編的眼裡,諾蘭的電影是真的看不懂。諾蘭的電影一貫的燒腦,懸疑重重,看完之後雲山霧裡的不在少數,哪怕你重複的看,反覆推敲,還是覺得哪裡不對勁,怎麼邏輯連不上呢?這部新作《信條》也延續了諾蘭一貫風格。反正不帶腦子進電影院的,是肯定看不懂的。
  • 諾蘭《信條》別想一次看懂,第一遍看劇情邏輯,第二遍看隱藏細節
    引子諾蘭的《信條》一直被視為拯救電影市場的力作,今天影片上映後,新金牌娛樂觀察家第一時間前往觀影,一口氣看了兩遍。不得不說,和之前的諾蘭電影一樣,別想一次看懂,裡面隱藏了大量細節。要知道,諾蘭可是建築師出身,邏輯思維沒話說。這次《信條》和《盜夢空間》意思差不多,故事是一次典型的跨國行動,主角一邊滿世界旅遊,一邊拯救人類。
  • (無劇透)稍稍改變思維,讓你看懂諾蘭《信條》:逆轉的藝術
    ,而在上映之後,口碑方面卻是出現了兩極分化,觀眾們都說這部電影最終看懂的還是少數?,但畢竟是燒腦片,如果說觀眾們在觀影的時候,稍微帶一些逆向思考問題的方向,那麼這部電影就很容易懂了。《信條》中,正是因為諾蘭導演構架的這個龐大空間體系,讓很多觀眾覺得主角和主角的動機方面幾乎都是難以支撐的,或者說是勉強支撐,畢竟諾蘭的電影,看一遍是不明白的,《信條》比起《盜夢空間》可能不是一部最為理想的作品,但卻能看得出諾蘭的野心。
  • 諾蘭新作《信條》今日上映!觀眾看懂或沒看懂,都要二刷三刷
    看懂的看不懂的,都要二刷三刷首映禮上,看完電影的觀眾都興奮不已,為第一時間解鎖前所未見的銀幕奇觀而激動萬分。電影以逆轉時空拯救世界為核心故事,又極具顛覆性地打造出正逆交織的時間線,嚴謹縝密的回文敘事結構暗藏無數細節梗和彩蛋,很多觀眾看完都後勁十足,第一反應是要二刷三刷,「沒怎麼看懂」的要再去重新看一遍,看懂一些的也要把錯過的細節在補回來。
  • 《信條》劇情解析:了解這四點,小學生也能看懂諾蘭
    儘管菌已經在文章中指出大部分觀眾看不懂《信條》的原因,還是有看過的觀眾,希望能進一步了解劇情解讀。其實我不太想寫的原因,是已經有專業影評號分析的很到位,不過既然小夥伴們「強烈」要求,我就從自己的角度,分析一下諾蘭在《信條》裡的時間詭計。
  • 《信條》為什麼沒「騙」到我們?
    《信條》很可能成為今年評分最高開低走的電影,短短不到幾天就由大半年來首次搶票看首映、乃至爭搶著二刷三刷,很快變作互相吐槽、找彩蛋似的找電影裡的bug。 《信條》養活了解析電影的up主們,也逼瘋了網友們,微博上甚至有人發現了諾蘭的驚天秘密,這原來是諾蘭騙我們多刷的一場大型行為藝術:
  • 看完諾蘭《信條》首映,5種觀感可知,能不能看懂不是你說了算
    近日,諾蘭新作《信條》首映,許多科幻迷表示萬分期待的同時,也表示沒看明白。是的,如果你指望只看一遍就能看懂諾蘭的電影,小編只能說,看懂算導演輸。事實上,翻開諾蘭往年的所有電影,幾乎每一部再次觀看都會帶給你不同的體驗,而《信條》也絕對值得N刷(本文不涉及太多劇透,可放心觀看)。
  • 諾蘭的回應令人驚訝,你看懂《信條》了嗎?
    《信條》正在熱映,有網友翻到一條視頻,導演諾蘭在接受採訪時提到了關於自己電影過於燒腦的提問,當他被問及是否會擔心觀眾看不懂電影,諾蘭的回答十分自信,他並不太在意觀眾的看法。網友對於諾蘭的回答卻有不一樣的看法,有網友覺得諾蘭更在意自己對電影的表達,而不是觀眾能不能看懂。
  • 其實你看懂了《信條》,只是你自己不知道
    與其說科幻片,倒不如說它是典型的特工電影——男主開場進行一項火爆行動,死裡逃生後接到新任務,發現大反派是個企圖毀滅世界的軍火商,然後經過中間人指路,勾搭上反派的老婆,吃個飯打完保鏢,遊艇帆船泡個妞,再炸個飛機飆個車……你想到了誰?
  • 深入解讀,諾蘭燒腦新作「信條!」帶你領略,神乎其神的時間逆轉
    而最近諾蘭導演的新片「信條」更是燒腦,不少網友在反覆觀看之後,也沒能看懂。咱們就來好好的嘮嘮,諾蘭的這部新片「信條!」其實在聊「信條」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一個概念,「因果的概念!」萬事萬物的發展,都是由因到果,但是在諾蘭的新作「信條」當中,出現了由果到因的過程。
  • 信條:諾蘭的《想見你》
    《信條》又再一次打破了我們的觀影體驗。諾蘭,除了《失眠症》這部個人最低分(7.5分,這也不算低了)以外,他被影迷成為活得足夠長,註定是要統治電影歷史榜單TOP250的男人。不管你關不關他,是不是他的狂熱影迷,他都主動是影史沒法繞開的導演。
  • 諾蘭的《信條》,一遍真的能看懂嗎?
    諾蘭出品,必屬精品,果然,諾蘭新作《信條》上映後,引來了極高的討論度。而這其中被問的最多的一句話不是你覺得怎麼樣?而是你看懂了嗎?真的看懂了嗎?也就是同一個時空中存在著兩個三個或者更多個他,一個是正向的,一個是逆向的,一個是逆向完了要回歸正常時間線的他……所以問題來了,男主到底逆轉了多少次?
  • 諾蘭新片《信條》評分公布 這部最新燒腦大作你看懂了嗎?
    諾蘭新片《信條》評分公布 這部最新燒腦大作你看懂了嗎? 據說諾蘭闊別三年又帶著新片回歸了,就在昨天,《信條》在內地正式上映。我當然是第一時間去看了首映,你還別說,我第一反應是感動得差點哭出來: 別的科幻片都只知道用量子和黑洞,唯獨這片   原標題:來了來了!諾蘭新片《信條》評分公布 這部最新燒腦大作你看懂了嗎?
  • 幫直男找自信的諾蘭,有那麼難理解嗎,《信條》你看懂了幾成?
    關於英國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及其新作《信條》,除了口碑的褒貶不一,網絡上還出現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新梗,叫「他那麼平凡卻那麼懂諾蘭」。恰逢《信條》上映,以作品「燒腦」著稱的名導演諾蘭迅速成為這部分人彰顯優越感的墊腳石,他們的思路在於:看懂諾蘭電影就等於智商高,就值得旁人頂禮膜拜,因此哪怕連刷幾遍,提前做好功課,也得把劇情解析這關闖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