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原告對同一被告提起的基於不同民事法律關係提出的複數請求...

2020-11-18 澎湃新聞

同一原告對同一被告提起的基於不同民事法律關係提出的複數請求,可以合併審理

2020-11-16 09: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最高院觀點

同一原告對同一被告提起的基於不同民事法律關係提出的複數請求,如果都屬於受訴人民法院管轄且適用同一訴訟程序審理的,人民法院可以合併審理。

訴的合併對於減輕當事人訴累、節省司法資源、儘量一次性解決糾紛、避免出現矛盾裁判有重要意義,儘管未為民事訴訟法明文規定,但為審判實踐中所允許。

金守紅對劉聿提出10項訴訟請求中,第1項、第2項、第3項、第4項、第5項、第9項均為圍繞《股權轉讓框架合同》是否要解除而展開。

第6項、第8項訴訟請求分別為確認劉聿無權適用津通公司共管印章文件、判令解除《共管協議書》,均系基於《共管協議書》所提出。

從《共管協議書》的內容看,其開頭部分即載明其籤訂目的是基於《股權轉讓框架合同》的約定,因而也屬基於《股權轉讓框架合同》這一框架合同而提出的具體訴訟請求,將其合併審理並無不當。

案號:最高法院(2010)民二終字第85號裁定書劉聿與金守紅股權轉讓合同糾紛管轄權異議上訴案

相關案例

最高院(2011)民二終字第42號

本院認為:訴的客體合併是指相同原被告間基於不同法律關系所提出的訴訟請求,人民法院均有管轄權,將各個獨立又彼此聯繫的訴合併在同一個訴訟程序中審理。本案首方公司起訴的第一組、第二組、第四組合同糾紛中,訴的主體完全相同,原告為債權人首方公司,兩被告分別為債務人劉伶醉公司和保證人長天集團,訴訟標的為不同的《人民幣資金借款合同》及其從屬的《保證合同》,屬於訴的客體合併的範疇,人民法院決定合併審理,不違反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規定:「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併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其中,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訴訟標的為同一種類的,稱為普通共同訴訟,普通共同訴訟經當事人同意後,可以合併審理。第三組、第五組、第六組合同中的擔保人和擔保方式不同,訴訟標的為同一種類但各自獨立的借款合同和擔保合同,如果合併審理,屬於普通共同訴訟,應當徵得當事人同意。本案中長天集團不同意案件合併審理,因此不符合可以合併審理的條件,應由有管轄權的法院分別審理。

訴的客體合併,應將原告就不同訴訟標的提出的訴訟請求額累加計算出案件的訴訟標的額。可以合併審理的第一組、第二組、第四組合同標的額之和,以及應分別審理的第三組、第五組、第六組合同標的額均不足5000萬元,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調整高級人民法院和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標準的通知》(法發[2008]10號)之規定,未達到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級別管轄標準。

首方公司將六組借款合同糾紛合併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但六組借款合同糾紛不完全符合合併審理的條件,且不便於移送管轄,故應駁回首方公司起訴,由首方公司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分別起訴。

綜上,原審裁定適用法律有誤,應予撤銷;長天集團的上訴理由部分成立,應予支持。

��

��

��

浙江天平 轉載發布

來源:山東高法

長按二維碼加入「浙江天平」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同一原告對同一被告提起的基於不同民事法律關係提出的複數請求,可以合併審理》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關於《民事訴訟法》中原告與被告的法律規定
    當事人與適格與訴訟權利能力關係:訴訟權利能力是抽象地講某一個主體沒有作為民事訴訟當事人資格,與具體的案件無關,而當事人適格必須結合具體案件分析主體是否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被告。但是也有一些主體並非本案爭議的民事法律關係的主體,但是依然是可以成為適格的當事人,主要有以下幾類:⒈確認之訴中,對訴訟標的有確認利益的人,是確認之訴的適格當事人。
  • 當完被告當原告,法官公正的判決,我服!
    當完被告當原告,法官公正的判決,我服!作者:牡丹江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時間:2021-01-07 09:17:13案情簡介:李某與吳某為同村村民,二人相識多年。庭審中,雙方當事人對於是否按時價計算黃豆款爭執不下,同時被告李某提出,要求原告吳某給付其拖欠的樹苗款、稻籽款及耙稻田地工錢的請求。
  • 原告變被告,被告變原告,這個劇情有點暈
    此時,他們的關係是裝修公司原告覃某被告被告覃某收到起訴書後反而提出反訴,並向平南縣法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反訴被告賠償因遲延完工違約行為給反訴原告造成的經濟損失(經濟損失計算標準:每日800元,自2020
  • 關於民事訴訟中的第三人法律制度
    根據其概念我們可以知道,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的理由為本訴的原告與被告的權利主張侵犯了自己的權利,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將原告與被告一併作為被告而提起民事訴訟。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在訴訟中由於是把本訴中原被告作為被告而提起訴訟,因此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就是原告。從參加訴訟的方式來看,是有獨立請求的人主動的參加提起訴訟,因此法院不能追加到訴訟中來。
  • 張哥教您 不請律師原告怎樣打民事官司
    就是說你有無原告的資格,或者說你與所爭議的糾紛有無直接利害關係。原告提起訴訟如果與案件沒有直接的利害關係,就不具有原告的資格。在這裡,我們應該注意的是,對於父母親為小孩的利益進行訴訟,父母親是不能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的,因為父母不是直接的利害關係人,真正的利害關係人是小孩,小孩的父母此時只是其法定代理人或監護人。
  • 民事訴訟中,如何確定原告和被告?
    《侵權責任法》和《民事訴訟法》都對民事糾紛中的適格當事人(即原告和被告)作出了具體規定,主要包括如下幾種情形:(1)個人合夥相關的訴訟中以全體合伙人為共同訴訟人。個人合夥有依法核准登記字號的,應在法律文書中註明登記的字號。
  • 為什麼寫一份《民事起訴狀》那麼貴?看到內部流程你就驚到了!
    看似簡簡單單的民事起訴狀,其作用卻不可小覷。一場訴訟往往是從當事人向法院提起訴訟那一刻開始,起訴時原告方給作為裁判者的法官帶來第一印象的就是向法院提交的民事起訴狀。嚴格來講,一張民事起訴狀,其格式是否規範、案由是否準確、訴訟請求是否合理、事實與理由是否表述到位,這些問題既關係到一場訴訟程序的開啟,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到一場訴訟的成敗。
  • 2021,法院不受理這69類民事案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係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2.原告起訴時不能確定明確的被告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零九條:「原告提供被告的姓名或者名稱、住所等信息具體明確,足以使被告與他人相區別的,可以認定為有明確的被告。起訴狀列寫被告信息不足以認定明確的被告的,人民法院可以告知原告補正。原告補正後仍不能確定明確的被告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
  • 最高法院:同一律所兩名律師分別代理原、被告是否違反法定程序?
    導讀《律師執業行為規範》第五十條第(五)項雖然規定在民事訴訟、行政訴訟、仲裁案件中,同一律師事務所的不同律師同時擔任爭議雙方當事人的代理人的,律師事務所不得與當事人建立或維持委託關係,但該文件是全國律師協會制定的行業性規範,而不屬於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 民事訴訟法中的關於訴的基本理論
    (2)訴訟標的,即當事人之間發生爭議,並且請求人民法院作出判決的實體法律關係。(3)訴訟理由,原告起訴以及提出訴訟請求在事實和法律上的依據。二,訴的分類民事訴訟法根據原告的訴訟請求將訴分為三類分別是:確認之訴、形成之訴、給付之訴。
  • 2020年起,這10大類69種民事案件,法院不受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係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2.原告起訴時不能確定明確的被告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零九條:「原告提供被告的姓名或者名稱、住所等信息具體明確,足以使被告與他人相區別的,可以認定為有明確的被告。起訴狀列寫被告信息不足以認定明確的被告的,人民法院可以告知原告補正。原告補正後仍不能確定明確的被告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
  • 揭開神秘的面紗:民事訴訟標的識別理論的解放
    (三)新實體法說     1.尼克遜的學說    尼克遜對請求權競合的概念進行了重組,他指出因同一基礎事實所致的請求權競合只是請求權基礎競合,真正的請求權競合應該是基於不同的基礎事實產生的數個實體法上請求權的競合。
  • 民事答辯狀撰寫指引(法悟2018年版)
    1.11民事答辯狀應當與被告舉證意見、質證意見和提交的證據保持一致,不得存在矛盾,以便構建以民事答辯狀為中心的抗辯體系。1.12作為被告一方的代理人,不得以代理詞取代民事答辯狀的功能,應當將被告代理人的主要工作成果體現在民事答辯狀中。1.13團隊在同一民事案件中代理多名被告的,應當分別依本指引撰寫民事答辯狀,不得合併撰寫,即便各被告的答辯意見完全一致。
  • 案例 | 沒有繼承人和受遺贈人,酌給請求權人能否以街道辦事處為被告提起訴訟?
    新街口辦事處認為其與達某之間不存在民事法律關係,亦未侵害達某的權益,被告訴訟主體不適格。本案是否應以新街口辦事處為被告?雖然街道辦事處對訟爭房屋未實施積極的管理行為,但基於案件特殊情況,酌給請求權人可以將街道辦事處為被告提起訴訟,理由如下:第一,街道辦事處是市轄區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職權包括「保護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的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對無人繼承、受遺贈的遺產行使所有權,以及參加利害關係人提起的繼承訴訟均屬保護全民所有的財產和保障公民權利的行為
  • 民事起訴狀的書寫和立案
    三、確定法律關係律師對糾紛的法律分析的關鍵是找對糾紛的法律關係。只有在確定正確的法律關係基礎上,才能明確案件的主管,才能明確適用的法律,最終才能有正確的判決。 確定法律關係的第一步是分清案件的實體法律關係是民事、刑事還是行政法律關係,不同的法律關係適用法律和訴訟程序不同,絕不可弄錯。
  • 民事訴訟,由原告住所地或經常居住地法院管轄的案件,有哪些類型
    我們知道,在民事訴訟中,一般情況是原告就被告原則,也就是一般要到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訴,但是有一些特殊的情況,是由原告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法院管轄的,今天我們就簡要梳理一下。第一,民事訴訟法列舉了四類案件,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原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一是對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居住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係的訴訟;二是對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的人提起的有關身份關係的訴訟;三是對被採取強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訴訟;四是對被監禁的人提起的訴訟。
  • 侵犯商業秘密罪的被害人能否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被害人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物質損失的,有權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由於商業秘密是一種無形財產,即使權利人因侵權行為受到實際損失,但受損狀態終究不同於「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因此,我們認為,侵犯商業秘密罪被害人不能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只能通過向法院另行提起民事訴訟的方式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 原告記性太差?or被告演技太好?
    送達是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的第一道程序,通俗地講,就是向被告告知其已被別人起訴,並將起訴書副本和相關法律文書交給被告。由於當事人之間的矛盾並非短期內突然形成,所以通常情況下,被告對自己被起訴的事實早有預期,甚至還有部分被告在原告起訴之前就已經做好了應對準備。
  • 涉外家事訴訟程序案例6則|來源:《人民法院案例選》(1992-1999年合訂本)民事卷(上)
    二、本案被告王麗心提出案件由香港法院受理的訴訟請求,人民法院應否予以支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亦即在案件管轄上一般實行原告就被告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