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對樊於期的改編不能忍,高風亮節變成怕死之人!

2021-01-09 不正經歷史觀

電視劇《大秦賦》收官,最後幾集滅六國演繹得還算精彩,如果全劇按照最後十集的緊湊感拍40集,絕對稱得上《大秦帝國》完結篇,畢竟《大秦帝國》四部曲,只有第四部才是滅六國後真正的大秦帝國。然而第74集對於荊軻刺秦王的改編真的很難忍,樊於期變得貪生怕死!

拍歷史劇最重要的是還原歷史,尤其是記載清楚的戲份最好不要改編,就連上了語文課本,拍過幾次影視劇的名場面——荊軻刺秦王,《大秦賦》也能改得面目全非。首先就是劇中的樊於期不願意獻出首級,成全荊軻刺秦。

歷史上的樊於期算是個悲劇人物,在秦國做將軍時有一些功勞,後來攻打趙國時面對李牧鎩羽而歸,秦軍損失慘重。樊於期擔心秦法嚴苛、會被治罪,不敢回秦國,躲到燕國做了大將軍。秦王嬴政因此大怒,殺害了樊於期全家。

樊於期的所作所為稱得上是愚蠢的,嬴政雖然殘暴,但絕不會是非不分,後來大敗於楚國的李信不僅沒有被殺,後來還成為王翦滅六國的副將。樊於期不僅沒有回秦國服罪,反而去燕國做將軍,形同反叛,後者更令秦王暴怒,秦王懸賞千金、萬戶侯緝拿樊於期。

秦國滅趙以後陳兵燕國邊境,燕太子丹打算派荊軻刺殺秦王,荊軻提出把樊於期首級和督亢地圖獻給秦王,獲得接近秦王的機會。太子丹得知後不忍心殺害樊於期,於是荊軻自己去見樊於期說明,樊於期感覺這是向秦王復仇的唯一機會,也能使燕國免於被滅,於是自刎而死,稱得上是高風亮節。

然而《大秦賦》中的樊於期不願意獻出首級,太子丹只好勉為其難,派出四個手下了結了樊於期。樊於期秦軍將領出身,面對四個殺手完全沒有反抗,確實是一言難盡,樊於期和太子丹都變得腹黑。一個貪生怕死,一個自私自利,稱不上慷慨悲歌之士!

荊軻刺秦的經過是圖窮匕見,荊軻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握匕首刺向秦王,秦王大驚之餘掙斷了衣袖,繞柱奔跑,荊軻在後邊追趕。由於劍太長,秦王無法拔出,在大臣的提醒下調整到背後,拔出劍砍傷了荊軻,完成反殺,事後秦王目眩良久。

劇中的荊軻對身下的秦王連續刺殺,居然沒有刺中,隨便劃破皮膚就可以讓秦王中毒而死,荊軻卻非要刺向秦王的頭部。省去了秦王繞柱的戲份,好不容易撐到侍衛近前,秦王卻表示要獨自格殺,仿佛劍聖附體,事後秦王大吼大叫、歇斯底裡。秦王問荊軻,你為何要殺寡人呀?荊軻回答,受人之託,忠人之事。少了些明知必死而偏要為之的悲壯!

歷史上的荊軻刺秦王,其實差一點就成功了。荊軻有個助手幫忙最好,而燕太子丹急於讓荊軻刺秦,沒有等到荊軻的朋友同去,反而派遣秦舞陽同行。秦舞陽走到殿前臺階下嚇得發抖、臉色都變了,完全沒有幫到荊軻。不過就算荊軻刺秦成功,也很難改變秦滅六國的趨勢!

作為《史記》中記載較為完善又耳熟能詳的橋段之一,荊軻刺秦王目前還沒有比較完善的一個版本,無論是電影《荊軻刺秦王》,還是秦始皇系列的電視劇。歷史已經足夠精彩,拍歷史劇儘可能還原就好了,改編得太多反而容易弄巧成拙,《大秦賦》便是任意改編的產物!

相關焦點

  • 《大秦賦》之燕太子丹:收留樊於期,派遣荊軻刺殺嬴政
    -公元前226年),燕國薊城(今北京房山)人,姬姓燕氏,燕王喜之子,戰國末期燕國太子。在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的太子和公子,經常會被派往其他諸侯國當人質。比如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春平君趙佾,曾被趙孝成王派往秦國當人質。與此相對應的是,嬴異人作為秦昭襄王的孫子,則被派往趙國都城邯鄲當人質。而就太子丹來說,也有在其他諸侯國當質子的經歷。
  • 《大秦賦》,樊於期因為何事被誅殺全族,與秦王結下深仇大恨?
    《大秦賦》中虛構的冬兒,對嬴政意味著什麼?  一、《大秦賦》中樊於期逃亡燕國的原因  《大秦賦》中的樊於期,本是呂不韋門客,後擔任秦王身邊保駕的郎中令,他按照呂不韋的指示,把李斯一步步推薦給秦王。又按李斯計謀,引誘嬴政弟弟成蛟叛變。在嬴政前去雍城加冠時,被委以重任,留守鹹陽保護公子扶蘇和冬兒。
  • 《大秦賦》之中的樊於期,和秦始皇有什麼仇,寧願自殺也要幫荊軻
    最近《大秦賦》正在熱播之中,秦國已經發起了親滅六國的號角,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歷史上荊軻刺秦王的一幕也會在這幾天出現了,而這個《大秦賦》之中被塵封已久的樊於期也終於要出現了。在《大秦賦》之中,編劇對樊於期做了一點改動,一開始將他設定為呂不韋的護衛,後來得到秦王嬴政賞識就留在身邊了,當時負責保衛公子扶蘇,可是嫪毐之亂時不知道為什麼逃跑了?
  • 樊於期為何要叛逃秦國?和《大秦賦》中的冬兒無關,2個原因
    可是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卻虛構出了一位「冬兒」的女性角色。劇中的冬兒是嬴政的青梅竹馬,嬴政當上秦王后,還將冬兒接到身邊,對其百般呵護。在這之中,冬兒也是為數不多並能得到嬴政信任的人。《大秦賦》裡,隨著長信侯嫪毐,宰相呂不韋接連被誅,冬兒這個角色也正式與觀眾告別。起因是嬴政剷除嫪毐時遭到對手反撲,嫪毐派重兵將章臺宮團團圍住。
  • 大秦賦中樊於期被燕太子所殺,我們看荊軻刺秦卻是自殺?
    樊於期之死,告訴我們一個樸素的道理:「吃人嘴軟,拿人手短」!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樊於期到底是怎麼死的?我們接著看:關於樊於期的死!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刺客列傳》有詳細的記載(為節省看官時間,且選一小段翻譯成白話文):……荊軻說:「某之愚計,欲刺秦王,而恐其不得近,誠得將軍之首,督亢地圖,以獻於秦,秦王必喜而見於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斫其胸,則將軍之仇得報,燕京得免於滅頂之患,將軍以為如何?」樊於期大喊:「此吾之日夜切齒腐心而恨其無策,今乃得明教。」隨即拔出佩劍自刎,獻出頭顱。
  • 《大秦賦》樊於期就是下一個甘羅,不懂秦王心思終會被殺掉
    在歷史大劇《大秦賦》中,秦國相邦呂不韋權傾朝野,門客眾多,甘羅和樊於期是其中一對比較出名的門客,但是,少年甘羅因為鋒芒太盛,在呂不韋和秦王嬴政面前,陷嬴政於不義的地步,強行秀一波操作,被嬴政當場賜死,而樊於期誘導嬴政的親弟弟公子成蛟謀反叛國,被當場腰斬,陷嬴政於殘害手足的地步,可以說,甘羅的下場就是樊於期的歸宿
  • 樊於期為何反秦王呢?
    雖然《大秦賦》被批得體無完膚,但是這部電視劇是比較尊重歷史事實的,但劇中對於樊於期叛逃的描寫基本不符合歷史。《大秦賦》對於樊於期叛逃的原因是,秦王嬴政要去雍城舉行冠禮,臨行前知道嫪毐必定叛亂,於是把公子扶蘇和羋華以及冬兒(嬴政最親近的宮女)等後宮全部託與樊於期,並下了死命令:如果公子扶蘇和後宮一干人如果出事,提頭來見。沒想到嫪毐叛亂時樊於期力戰捨身忘死保住了扶蘇和後宮,卻沒有保住冬兒,樊於期認為自己必將被問罪,於是叛逃燕國!這不符合史實。
  • 大秦賦:鄭義、樊於期、鄭貨被稱為呂府三寶,扮演者都畢業於中戲
    在上一篇介紹《大秦賦》的文章裡,很哥說到了兩位演活了兵馬俑的演員,一位是王齕的扮演者郭常輝,一位是百夫長李夫的扮演者孫蛟龍。但不少網友說呂不韋府中的樊於期、鄭義、鄭貨才是最像的。那麼,今天很哥就來介紹一下「呂府三寶」,和他們的扮演者。
  • 《大秦賦》中的樊於期,為何最後叛逃秦國,還助荊軻刺秦?
    《大秦賦》中有一個情節,是說華陽夫人等為了抹黑嬴政,放出流言說嬴政實際上是呂不韋和趙姬的私生子,並不是秦異人的親子,所以不能繼承秦王位。第二年,呂不韋便起兵報「五國攻秦」之仇,命蒙驁和張唐領軍五萬伐趙,長安君成蟜和樊於期為後援。而當蒙驁等人進攻受阻之後,想讓成蟜和樊於期領兵援助,但沒成想樊於期竟然煽動成蟜叛變。
  • 大秦賦:先殺樊於期,後獻自己項上人頭,悲情燕太子丹讓人無語
    《大秦賦》看到現在,終於迎來了荊軻刺秦這一悲壯的畫面。  戰國第一刺客荊軻在燕太子丹的慫恿下,帶上樊於期的人頭趕往秦國。在易水河畔,他與太子丹和好友高漸離辭行,懷抱一顆必死之心,在瑟瑟秋風中義無反顧地走向「虎穴」,從此青史留名,讓後人無不感動於他的胸懷。
  • 呂不韋的護衛樊於期,為何甘願犧牲自己,也要幫荊軻刺秦王?
    說到樊於期這個人,相信大家都不太熟悉。通過熱播劇《大秦賦》才知道他是秦朝時期呂不韋身邊的一個護衛,也是一員猛將,不僅武功高強,而且對主人忠心耿耿。然而,歷史上的樊於期,卻是一個悲劇角色。首先,我們回到刺殺行動一開始,荊軻若想刺殺秦王,必須要有近距離和秦王接觸的機會,而為了取得秦王的信任,荊軻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用樊於期的人頭討好他。因為樊於期背叛秦國之後,秦王嬴政多次下令捉拿樊於期,巴不得有人能提著他的人頭來見自己。而樊於期正投奔於燕國太子丹門下,可以說到了走投無路的地步,早晚都是死,何不以死明志呢?其次,荊軻私下找到樊於期,並慫恿他自盡。
  • 荊軻刺秦王,樊於期為何主動獻出自己的人頭,他不怕死嗎?
    樊於期在荊軻刺秦的時候,果斷獻出自己的人頭,這個故事其實挺複雜的。根據《史記》記載,樊於期原本是秦國將領,因戰敗擔心被秦王問罪,所以逃亡燕國,被燕太子丹收留。要說他不怕死,那應該是扯淡了,要是不怕死,他就痛痛快快回鹹陽接受秦王的處罰,大不了就是一死罷了。秦國雖然統一六國,但是秦軍也不是百戰百勝,也經常吃敗仗,被人教訓。
  • 樊於期,和秦始皇有什麼仇,寧願自殺也要幫荊軻?
    劇中有些人物給人印象深刻,例如年邁的秦昭襄王嬴稷,有些人物僅是一筆帶過,例如毛遂。更有些人物,雖然是配角,卻很犀利,例如劇中呂不韋的護衛樊於期,此人武功高強,出場時都非常拉風。然而,歷史上的樊於期,卻是一個悲劇角色。
  • 樊於期為何割下頭顱送給荊軻,難道他不怕死?一為報仇,二是無奈
    誰不怕死?活著多好。一心赴死,只能說明,要麼對生命已經失去了信心,消極厭世,主動選擇了死亡。要麼是沒得選擇,一切都是被逼無奈。要麼是為了犧牲生命,去做有意義的事情。顯然,樊於期並不是想主動要死,他也怕死,否則,怎麼會從秦國逃離呢?在荊軻刺秦王的時候,樊於期主動獻出頭顱可能是兩個原因。一是想報仇。
  • 荊軻刺秦王,樊於期主動獻出自己的頭顱,他就一點兒都不怕死嗎?
    人的性命只有一條,樊於期將自己的腦袋交給荊軻,意味著要結束自己的生命,那麼樊於期真的一點不怕死嗎?這其中的來龍去脈是怎麼樣的? 一、荊軻奉命刺殺秦王 公元前228年,秦國大將王翦攻破趙國,趙國覆滅,而秦軍已經到了燕國邊境,燕國弱小,必定難以抵擋。燕國太子丹為了國家安危,到處尋求禦敵辦法。
  • 被荊軻獻頭給嬴政的樊於期,歷史上犯了什麼罪,要叛逃秦國、投奔太子丹?
    影視劇《大秦賦》中的秦將樊於期秦將樊於期得罪秦王,逃到了燕國,被太子丹收留。後來,太子丹找荊軻去刺殺秦王,荊軻想用樊於期的頭當獻禮,說了這麼一番話:「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今聞購將軍首,金千斤、邑萬家。」可知,秦王誅殺了樊於期的父母宗族,還重金懸賞樊於期的頭顱。那麼,秦將樊於期究竟犯了什麼罪?
  • 《大秦賦》:荊軻刺秦被魔改,網友:誤人子弟
    荊軻為了近秦王的身,需要準備兩樣東西第一就是秦國叛將樊於期的首級第二個東西是燕國的督亢圖首先我們來說樊於期的首級,因為在之前秦王親政之前,嫪毐叛變樊於期被秦王委以重任,保護自己的大公子扶蘇跟冬兒,但是嫪毐叛變冬兒被殺,所以樊於期因為失職之責怕秦王降罪,所以叛逃到了燕國做了燕國太子丹的門客。
  • 荊軻刺秦王,樊於期為何主動獻出自己的頭顱?他不怕死嗎?
    畢竟樊於期的家人,都是在秦國的呀。但是,不知道為何樊於期打了敗仗之後,他就畏罪潛逃了。說實話秦國的將軍,都是很有擔當的,還沒有因為打了敗仗逃跑的將軍呢?樊於期就是打了敗仗逃跑的第一人,他對秦國帶來的影響是不好的。這樣的人,嬴政當然是痛恨他的了。
  • 《大秦賦》荊軻刺秦王嚴重失真,瞎編亂改,太子丹成失敗罪魁禍首
    大秦帝國系列一向被觀眾稱為歷史正劇,可到頭來的《大秦賦》卻出現了嚴重的劇情失真現象,還是出在了非常有名的荊軻刺秦王片段中,真是有些貽笑大方了。
  • 《大秦賦》57集劇情放出,未見終章已見結局,2人意外1人可笑
    2:樊於期因冬兒之死與嬴政結仇其實,自從樊於期上線之後,小編就比較關注這個角色的發展。秦王得知這個消息後,殺了他全族的人。因此,樊於期記恨秦國,同秦王結仇。然而,《大秦賦》卻對這段劇情做了稍微的修改:冬兒在嫪毐政變中為了保護公子扶蘇殞命,樊於期因為懼怕嬴政的處罰,畏罪潛逃。嬴政也下令,掘地三尺尋找樊於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