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京都人的規矩?

2021-02-28 一覽扶桑


 京都景象

中國遊客在日本如何不守規矩的敘事,這些年講了太多。嗓門大、插隊、擅闖私人庭院拍照……等等,不論日本媒體還是我國媒體,各種角度的闡釋,大概都已說了個遍。以此為題材的電視節目或者新聞報導,往往能引起日本人和中國人的共同興趣。前者深表共鳴,後者利用的場合更廣泛,可以藉此批判「國民素質」「國民性」,可以反向讚美日本的素質和「規矩」,可以喚起大眾的「恥辱感」和尊嚴、提醒大家注意自己的言行。總之,是一個可以多角度利用的好話題。

 

我不反對討論這個話題。從前住在銀閣寺前,也不曾少見過同胞遊客攀花折枝的情形,忍不住投以憤慨訓誡的目光。當然,被指責的不僅是中國遊客,在京都人眼裡,首先外地人都不太懂規矩,外國人更不懂。早些年旅遊政策沒有放寬時,少數中國遊客的買買買行為令他們感到異樣,帶著揶揄、諷刺……很複雜的心情,評價中國人的「爆買」。後來中國遊客數量大增,可以批判的話題也更多。「規矩太差」(マナー悪い),和「很困擾」(困ります)一樣,是日本人比較喜歡掛在嘴邊的一句指責或者抱怨。在批評遊客的行為時,常常配合使用。

 

毒舌的京都人甚至還有「觀光公害」一詞,指責觀光客對京都本地居民日常生活帶來的騷擾。一方面日本政府要通過大力推廣旅遊拉動經濟,一方面又無法照顧京都本地居民的利益和需求,配套的基礎設施和人員設置也不完備,倒不難理解本地人的怨聲載道。

「行政機關和旅行社事先應該給遊客好好教教文化還有規矩。」新聞上,經常能看到京都人這麼說。這種心情很好理解,尊重和理解當地人的風俗習慣是旅行者的基本道德。我去某地旅遊,倘若對那裡一概不知,也會覺得很緊張。

 

 京都景象

但京都人的要求顯然比這個更高,「文化和規矩」,很是居高臨下,仿佛不考個「京都觀光文化檢定資格證」(2004年起,京都商工會議所主持的資格考試,日本各地都有,但應考人數逐年銳減,有些地方已經不再舉辦),也沒資格來京都旅遊似的。那到底什麼是日本的「規矩」,或者什麼是京都的「規矩」?除了那些最基本的、現代社會的人類都要遵守的「規矩」(不插隊、不亂扔菸頭……),還有什麼?

 

多年前,我曾幫國內一家美食雜誌採訪京都本地人喜愛的飲食店,找到一家口碑很不錯的小店,電話過去說了我們的意圖,請教能否接受採訪。對方是一位方言很重的京都老人,一聽「中國的雜誌」,立刻激動道:「我們不接受中國雜誌的採訪!我們不需要中國遊客來吃!已經有很多中國遊客來了,還有韓國遊客,聲音又大,亂扔東西,完全不守規矩!」

 

我一向反對民族主義,面對這番言論,也只好說,抱歉抱歉,打擾您了,我們就不採訪了。

 

對方顯然找到了傾洩對外國遊客、特別是中國遊客偏見與不滿的好機會,對我收不住吐槽的激情:「中國人是最不懂規矩的!進店哇啦哇啦,坐下去佔好多地方,老吃剩飯,吃完也不走,紙團扔地上,收拾起來特別麻煩。我們最怕接待中國遊客!」

 

我說:「是是,您批評的現象的確都有,實在對不起,我們的電話打擾您了。」我也想迅速結束對話,後來他的夫人似乎在那頭不斷制止,又遠遠說了幾句抱歉,這通電話才算結束。回想起來,也算是後來「觀光公害」的先聲。

 

不過事情並沒有結束。又過了幾天,我突然收到了這位老闆的電話,說是已經看了雜誌社寄去的樣刊。原來報完選題之後,雜誌社已向我所提議的那幾家餐館寄去了雜誌。以為要被罵不懂規矩、擅自寄送出版物,結果卻是:「實在對不起您!前幾天在電話裡對您說那通話,當時已經被我老婆罵了。後來想想,也有點後悔,畢竟不是您的錯,中國那麼大,人那麼多,什麼人都有,我怎麼能把那些話都對您一個人說呢?實在太對不起了。昨天我們收到了雜誌,真是漂亮、了不起的雜誌啊!雖然我們看不懂中文,但也知道這是水準很高、很用心的美食雜誌,甚至比不少日本雜誌都出色。我很後悔,那天那麼草率地拒絕了您,還說了那麼多失禮的話,請您原諒。如果有機會的話,以後想接受貴刊的採訪。」

 

 京都景象

就這樣結束了。雖然我可以理解他的抱怨,但後來我從來都沒有去過那家店,擔心自己沒守好規矩。有他之前那番吐露的真心,也有些後怕。京都這麼大,還是可以不打擾到他。他的偏見與憤怒其實我們並不陌生,「某某人最不懂規矩!」那個「某某」,換成另一個國名或者地名,也許我們都有過類似的言論(我當然也有,只能做到不隨意傷害別人,不發表歧視言論。至於面對自己的內心,我有保留偏見的權利)。

 

不過,更豐富的信息與經歷、人與人之間更多的交流與碰撞,可能改變偏見、消解憤怒,這卻是很動人的過程。

 

前幾天,真如堂的司花師傅省吾找我吃飯,下半年太忙,我們都沒有見幾回面。問他最近在忙什麼,他說在準備寺廟的新年用花,梅花、南天竹之類尚好進貨,竹子太貴,就開車去山裡砍。

 

「開了好遠,一直去到美山町。你知道那種矮竹子吧?過年常用作裝飾的,葉子寬長,鑲一圈白邊,一般樹林裡都會生長。」

 

我有點好奇:「你們寺廟在美山町有山?」

 

他神秘一笑,壓低聲音:「那不是我們的山,但每年我們都去那裡砍竹子。」

 

「私有山林?這會違法嗎?」我立刻問。

 

「嚴格意義上也許吧,但是其實還是有很多曖昧地帶。我們儘量到遙遠的山裡去,一片山林少砍一點,多去幾個地方,也給別人留一點。」他說,「一大早就得去,要砍一整天。有些林子裡矮竹子非常多,其實完全夠我們用。但不能砍得太明顯,要像,怎麼說呢,像給植物通通風一樣,稍微砍一砍。」

 

「太不可思議了,這樣真的不要緊嗎?」我仿佛比京都人還要京都人,連連追問,「不會被發現嗎?不會有人生氣嗎?」

 

「在我們南丹老家,山上不種大樹,只有些竹林、灌木、藤蔓、山菜,一草一木都金貴。要是有人來我家山上砍竹子,我爹發現了,也是要罵的。所以我們不能去這樣的山裡砍竹子。美山町那邊山裡多巨木,當地山民的收入主要靠生產木材,人們也不那麼在意山菜、矮竹子這些。因此多年以來,我們約定俗成似的,就去那邊砍竹子。有幾回砍完了,站起身發現,對面停了一輛車,也是來砍竹子的。大家也不多說什麼,點點頭,心照不宣。」

 

 京都景象

我覺得難以想像。身邊有極守法的師兄,我們一起去爬山,路上揀根枝子,他會研究行為是否合法,是不是可以帶走。我摘覆盆子,他也要說,其實這是私有林。在這樣的教化之下,我想我應該是很守規矩的了。

 

「其實我們很隨意的,更像是遵行某種習慣法。按照習慣去某座草木豐盛的山,以不損害當地人利益、又能滿足自己需求的方式取得所需要的物資。」省吾道,「有一年全京都的竹子都開花枯萎了,過年沒有竹子,我們一直開車到了長野深山,也用這樣的方式砍回了竹子。」

 

「我明白了。就像到了秋天大家都去山裡撿慄子一樣,雖然山林是別人家的,但只要別人不禁止,也是兩相默許的美事。主人家不需要通過慄子盈利,進山撿慄子的人也不為得了慄子去賣,只是自己嘗一嘗野味。這就是共享山林饋贈的可愛的事了。」我道。

 

他點頭笑:「我看你緊張壞了,其實京都人也不都那麼苛刻。大家共同生息在這片土地上,總有一些曖昧的共享區域。」

 

省吾的話是對「京都規矩」的反叛與矯正,比我的觀察更具說服力。很多時候,訂立苛刻的規矩,是原有住民對既有秩序的守衛、對外來者的防範。原有住民自己未必都遵守這些規矩,但因外來者的存在,這些規矩得到強調,原有住民也變得更富凝聚力。

 

這並不是京都人第一次痛斥外地人不懂規矩,川端康成早就說過戰後京都失去了原來的寧謐優雅。真的可能擋住外來人的腳步嗎?當然不會。正因為古都有無窮的魅力,古往今來才吸引了無數或長居或短暫旅行的客人。至今,遠離京都的鄉村地區仍殘留著一些京都方言,是古代的「鄉下人」從古都帶回的隻言片語。外來的人固然帶來了喧嚷與刺激,也帶來活力與創造力。古都不是放在高檔玻璃展櫃裡的紀念品,古都是金錢、人、物品、思想交流碰撞的活的城市。雖然我自己事實上已充分接受了「京都規矩」的規訓,但我堅決反對「觀光公害」這樣粗魯的詞彙,也反對創造某種一成不變的「京都規矩」。

 

(本文為作者原創稿,轉載請留言獲得授權。文中圖片均由庫索拍攝。)       

 

蘇枕書專欄丨北白川畔


蘇枕書,客居京都,愛好養花種菜,著有《有鹿來》等作品。

相關焦點

  • 京都人秘密的歡愉
    (其中就提到了清掃門前的規矩體現了「迷惑文化」)後來才知道日本人是有主動道歉的習慣,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摩擦,不給其他人添麻煩,當事者都會主動道歉以此來化解衝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的日本人對他人的高度顧慮造就了社會生活的高度秩序化。我想這也是京都人歡愉的「秘密」之一吧!2.「愈是在有傳統的社會,各種禮儀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就愈突出,因其賦予生活與秩序某種超越凡俗的色調與意蘊。」
  • 京都人憑什麼站在鄙視鏈的頂端?
    京都早已被人遺忘,天皇御所荒草萋萋,公卿貴族吃穿住行都要靠大名和富商接濟。但將軍的職位仍需天皇任命,天下的爭奪者必須親自「上洛」,「挾天子以令諸侯」。織田信長來了,豐臣秀吉來了,德川家康來了,以「杜鵑啼叫」而聞名的這三位豪傑,都曾用各自的方式試圖令京都屈服。杜鵑不啼,為之奈何?織田信長:則殺之;豐臣秀吉:則使之啼;德川家康:則待之啼。
  • 劍來:大驪太后想借儒家規矩制衡陳平安,可惜文廟風向變了!
    隨著陳平安親赴大驪京都並連夜打出一套組合拳後,他和大驪王朝之間的矛盾實際上已經到了臨界點,所以接下來雙方無論是誰都好,只要多走一步馬上就會出結果,屆時是戰是和便會一清二楚!而照目前的形勢來看,大驪太后對壓制陳平安似乎有著異常堅定的信心,而這種堅定也超越了絕大多數人對現實的認知!
  • 「京都才是日本的首都!」京都人如是說
    又如果你帶京都人在東京吃鰻魚飯,即使是入選米芝蓮的「尾花」「江戶川石橋」(都是明治年間創業),他們也有可能覺得美中不足,因為除了味道以外,京都人評斷一間店鋪的優劣,還會看它夠不夠「老」。在京都人的心目中,所謂「老鋪」,沒有好幾百年歷史、經歷十幾代流存下來的店根本配不上一個「老」字:日本最古老的和果子屋「一和」在公元1000年創業。
  • 規矩
    受益經典(10月14日)規矩    初來寺院的人會覺得寺院裡的規矩真多,所有的殿堂都有自己的一套規矩,尤其是在禪堂裡
  • 誠心|規矩為勤行之,非懈而便之
    是故君子之學,在重其人所輕,益其人所損,取其人所棄,得其人所無。故道大德弘,身裕名貴,超然而無對者也。憨山老人 誠心說示曇支——規矩為勤行之,非懈而改之我是一個閒人,常住什麼事都與我不相干,與大眾有緣,在堂裡擺擺閒談。百丈大智老人,以禪宗肇自少室,至曹溪以來,多居律寺,雖別院,然於說法住持未合規度,於是別立禪居。
  • 京都人的秘密歡愉
    全劇共有20集,另有一部4劇集的衍生劇《京都人的私房雅趣》,目前在B站可以觀看全片。紀錄片以一名旅居京都十載的英國老紳士愛德華的視角來拍攝的,做為一個深深痴迷京都文化的外國人,在洛志社大學擔任日本文化的教學,正所謂」外來的和尚會念經「。
  • 臉上笑嘻嘻心裡吐槽帝,京都人憑什麼站在鄙視鏈的頂端?
    京都早已被人遺忘,天皇御所荒草萋萋,公卿貴族吃穿住行都要靠大名和富商接濟。但將軍的職位仍需天皇任命,天下的爭奪者必須親自「上洛」,「挾天子以令諸侯」。織田信長來了,豐臣秀吉來了,德川家康來了,以「杜鵑啼叫」而聞名的這三位豪傑,都曾用各自的方式試圖令京都屈服。*杜鵑不啼,為之奈何?
  • 臉上笑嘻嘻,內心吐槽帝…站在鄙視鏈頂端的京都人
    平安京的榮華很快消散了,隨之而來的是保元之亂的戰火。戰亂曠日持久,最終在1177年,平安京被一把大火燒毀。鎌倉建起了日本第一個幕府,「徵夷大將軍」掌握實權,天皇被架空。之後,將軍的稱號轉手於源氏、北條氏、足利氏。戰國時代,將軍又被更下一級的大名架空,日本群雄割據,到處都在上演「下克上」的戲碼。
  • 京都人有點「裝」?
    簡單來說,大家會有個固有概念,覺得京都人有點「裝」。馮廣健 對,包括他們的穿著打扮之類的,就連京都話和日本標準語之間都有很大的差別。李淼 大部分旅行者是不會想去了解京都人是怎樣生活的,以及京都人現代生活是怎樣的。
  • 京都人為啥看不起東京人
    第二座都城是京都,建於中國的宋時,城市布局模仿洛陽。第三座都城是東京都,成立於中國的晚清時期,但城市建設不再學中國。京都人死活不承認東京是「都城」,因為明治之前,天皇一直居住於京都,京都作為都城的歷史長達1000餘年。京都人還有一種說法,說明治天皇當年到東京「巡幸」,結果一去不復返,是因為遭到了東京人的綁架。
  • 京都實業集團:十道「馬府私房菜」 百年傳承放光彩
    1904年,京漢鐵路開通,以賣清真小吃和胡辣湯入行的馬振江在駐馬店開「四季香」飯店,其子馬文德繼承父業,第三代傳承人馬國仁與師從御廚、精研技藝的何府大小姐何素珍喜結連理,夫妻二人均為回族,於是將御廚真傳與馬家傳承的清真菜餚相結合,獨創馬府私房菜。到馬鷹父親馬軍政這一代,首創「京都飯店」,馬鷹祖母何大小姐親傳「馬府私房菜」技藝,遂使系列菜餚傳承至今。
  • 專訪|《厭惡京都》作者井上章一:傲慢的京都?自卑的京都?
    作為日本傳統文化的集大成之地,古都京都是日本人嚮往的「花都」,更是外國遊客不可錯過的旅遊勝地。生為京都人,似乎自帶光環,自然而然地把其他地方的人視為沒品位的「蠻夷」。這種「優越感」引發了周邊地區對京都的反感,不少日本人討厭京都人的傲慢、虛偽、自我中心,由此形成了一種厭惡京都的文化。
  • 專為女生定製的京都之旅
    ,可能是城市的繁華在落燈之後就蹤跡無尋,而古老的韻味卻是真實地沉澱在街巷裡,每一步都讓人安心的。很多人都會感嘆故鄉的變化,因為我們熟悉的店早就關張,路也被改得七零八落,大部分是不討人喜歡的新。京都是比老的,前陣子高曉松講了個笑話,說自己去京都參觀,問了當地一家老店的主人,說這附近都是老店嗎?店主人很自豪的說是。隨後又悄悄指了指對面那家,說那家不是,他們換過主人。高曉松有些驚訝,旋即問道,啥時候啊?店主人回答:幾百年前。
  • 時隔多年,我才發現這部不是京都製作,主角卻是京都臉的動畫
    首先我們聊聊何為「京都臉」。
  • 成為京都
    在人生的最後半年裡,巖倉具視首先於明治十六年一月提交了《關於京都皇宮保存的意見書》,重點關註明治天皇遷都東京之後遺留在京都的舊宮殿與皇室財產問題,接著在五月親赴京都實地考察,直到6月28日才因病情危篤返回東京。
  • 京都控一定覺得超眼熟!以京都為舞臺背景的動畫你看過了嗎?
    輕音部》、《free》等作品聞名的京都動畫公司,更讓京都有種動漫古都的印象!而以京都為背景舞臺的動畫作品更是不在少數,今天就來介紹三部能讓人感受到京都作品不同之處的奇幻動畫!玉子市場背景雖然是「京都」但卻是幻想的「鏡都」,女主角的名子「箏」也同音「古都」,且男主角設定為鳥獸戲畫的來源高山寺,裡面的高僧「明惠上人」的接班人(其中淵源請參考劇中),人物雖然幾乎都是虛構,卻非常具有奇幻新藝術色彩的一部家庭劇動畫,甚至動畫公司還請聲優來京都實地錄製了一篇聖地巡禮喔!有頂天家族
  • 京都和他的旅人
    薄荷旅行冊已經成功更名為「椰殼旅行館」啦~謝謝大家的支持喜歡的朋友麻煩點個關注哦!話回到京都,第一眼看到京都的時候,便覺得兒時動漫裡看到的一切都變得有跡可循。在這裡你似乎你看到野比大雄的家,看到春田花花幼稚園……租了一家居民區的民宿,早上還能聽見隔壁幼兒園的上課聲。房東提供了兩輛單車,初到京都的我們迫不及待地騎著單車在附近東打西轉了好幾圈。
  • 豆瓣9.1:京都人的私房雅趣,一起解開日本京都的「咒語」
    /京都人秘密的歡愉》。京都的綺麗依然是這部紀錄片的主題,但在帶你欣賞這座城市的黃昏破曉、飛花葉落時,更多的是把京都令人神魂顛倒的原因歸結為——京都人。全篇共20集,從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多個角度,在一年四季的變換中,全面展現京都人的生活。聞者怦然動心,見者如沐春風。讓我們一起走進京都人秘密的歡愉,解開他們生活的咒語。京都在你心中是什麼?
  • 何來深仇大恨?縱火犯燒京都動畫真正原因疑曝光!
    在全球動畫圈都有知名度的日本京都動畫公司(Kyoto Animation,暱稱為「京阿尼」),公司本部遭到一名男子潑汽油縱火,導致多數十名員工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