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央視紀錄大片《中國手作》第一季《木作》在央視紀錄頻道(CCTV-9)首播,引起觀眾強烈反響。記者今天從市文廣新局了解到,明晚22:09,《中國手作》第一季將播出第三集《構木為巢》,將講述我市著名木作匠人胡發忠的故事。
▲節目拍攝現場
《中國手作》是中國紀錄片第一次將目光聚焦在「木作界」。《木作》以主題分集,每集節目裡出現2種木工種類,講述2組相關手工匠人的故事。不同細分領域的手藝,共同講述一個「木作文化」的大主題,包括《榫卯智慧》《鄉土木情》《構木為巢》《以木相傳》《古木新生》5集。這部紀錄片用輕快的解說,通過紀實跟蹤、採訪口述、特技攝影、時尚包裝等形式,讓大家認識有情懷、有性格的中國木匠人。
據了解, 樂平作為贛劇的發源地之一,共分布著412座造型優美、風格各異的古戲臺。而傳統戲臺的建造是一項技藝水平高、涵蓋內容廣的組合勞動,工序複雜,磚石、雕刻、油漆、彩繪等工種各司其職。2014年,樂平古戲臺營造技藝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近年來,古建築修復、仿造市場在我市風生水起,原本瀕臨失傳的木雕技藝得以傳承。胡發忠等一批專門從事古戲臺雕刻的民間藝人已成長為「國寶」級的建造大師,並吸引了央視導演的目光,於去年夏天來我市取材拍攝,得到了市委宣傳部的高度重視和配合,使拍攝工作得以順利完成。
我市著名匠人胡發忠現任樂平市古建商會會長、中樂古建集團董事長、古建築世界吉尼斯紀錄獲得者、國家級古建築非遺傳承人。他的故事將在第三集《構木為巢》播出。攝製組用詩一般的語言這樣介紹《構木為巢》的梗概:「伐木丁丁,構木為巢」。中國人喜歡用木頭為自己搭建居所,在擺脫了巢居和穴居之後,立柱架梁,構築了中國人的主要生活。然而除了居住的實用,木頭還構建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無論是居住還是欣賞,木頭在中國人的生活裡同樣都不可或缺。七千多年前,河姆渡人在深入地下的木樁上面鋪設木板,構建「人」字型屋頂。從那時起,中國人慢慢從穴居或巢居的狀態中脫離,開始和木頭搭建的房屋結下不解之緣。如今江西樂平的胡發忠,作為樂平古戲臺營造技藝的傳承人,也在戲臺的修建上為當地鄉民營造著一方精神家園。
央視鏡頭下的我市匠人和木作業究竟是個怎樣的形象?請廣大市民明晚22:09(9月12日)鎖定央視紀錄頻道(CCTV-9),共同為樂平文化喝彩!
註:凡屬於本公眾號原創的內容,未經允許不得私自轉載。
歡迎向樂平新聞編輯部新媒體投稿
投稿郵箱:lpzc2016@163.com
新聞熱線:13767856365
值班領導:寧敏來
責任編輯:汪嘉琪
作者:李振宇/文;胡松/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