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麼無痛斷舍離
「告別過去」並沒那麼簡單
文|恩醬
當代年輕人,總是逃不出這樣的循環:
忍不住買買買,最後又只能扔扔扔……
有人追求極簡主義,「拋棄一切繁雜多餘的物品,輕裝上陣。」
也有人覺得,「有些物品承載著獨一無二的回憶,無法割捨。」
斷舍離就是扔扔扔嗎?它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有一部泰國電影,也許能給你不一樣的思考——
時光機
Happy Old Year
今年的大阪亞洲電影節上,它打敗了《少年的你》,拿下最佳影片獎。
電影女主正是《天才槍手》中的超A女學霸。
「斷舍離」是近年來流行的概念,它的內涵是:
整理和捨棄多餘的物質,擺脫對物質的迷戀,使自己達到內心舒適的狀態。
然而,現實生活中的斷舍離,面臨著很多內心的博弈。
這部電影看起來小清新,但每個人看完的感受都不盡相同。
有人覺得溫暖治癒,也有人覺得很現實……
這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故事?
電影還有一個譯名:無痛斷舍離。
在扔掉舊物時,我們真的能做到沒有一絲情感波瀾嗎?
最開始,女主小琴做到了。
她是一名奉行極簡主義的家裝設計師,從瑞士學成歸來。
為了拿到一家知名公司的Offer,她需要把家改裝成個人工作室。
小琴心目中的理想工作室,是把極簡主義發揮到極致。
改造第一步,就是清理雜物——
過時的CD、MP3,扔掉。
年少時喜歡看的雜誌,扔掉。
好友送的畢業禮物,扔掉。
學生時代的成績單、畢業相冊、收音機……這些充滿回憶的東西,被她全部一股腦塞進垃圾袋中。
她自我安慰似的說:
「垃圾袋就像黑洞,丟進入後就消失了。你就不記得裡面裝了什麼。」
可是,斷舍離真的那麼簡單嗎?
電影裡出現了尷尬的一幕。
好友發現小琴準備扔掉自己送的禮物,感到又生氣又傷心。
小琴解釋,「如果有一天你扔了我送的禮物,儘管扔,我不會生氣。」
好友一針見血地說:「你不生氣,是因為你不在乎。」
在收拾東西的時候,哥哥說了一句話:
「丟掉日常用品很簡單,私人用品就不容易。」
實際上,這也是大多數現代人的心聲。
很多人按照「斷舍離」的理論整理房間,卻發現困難重重。
原本以為,只是處理一些不用的東西。
後來才發現,真正難以割捨的不是某個物品,而是寄托在上面的回憶。
很多人在衝動之下,抹殺了過去的回憶,陷入無盡的後悔之中。
就像電影裡的小琴,上一秒鐘,把全部東西打包請人拉走。
下一秒鐘,又忍不住後悔了,把全部東西一件不落地撿回來。
她急著拋下過去,恰恰說明內心深處無法放下。
有人把斷舍離比作《東邪西毒》中那壇醉生夢死酒,原以為喝下就能忘記所有苦惱,發現只是個玩笑。
「你越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記的時候,反而記得更清楚。」
電影《東邪西毒》
這就是斷舍離最難的地方——
那些「想扔卻捨不得扔的東西」,要怎麼處理?
那些無法面對的過去,真的可以遺忘嗎?
有人說,「東西能扔掉,感情卻很難割捨。」
很多回憶和情感,你以為自己不去觸碰,就可以忘記,實際上它一直存在著。
電影裡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
內疚的小琴打電話給好友,為自己丟掉禮物的事道歉。
好友說了一句話:
「因為有些事只因為你自己遺忘了,不代表會就此消失。」
只有雙方都釋懷,才算真正結束。
在好友的啟發下,她開始了「歸還物品」計劃。
這就是片名「時光機」的來源。
那些承載著記憶的小物品,如同搭上時光機,一件件地找到自己的主人。
在整理物品的過程中,她開始觸碰那些不願回首的記憶。
比如,前男友。
三年前,她出國留學,從此跟前男友斷絕了聯繫。
在這段關係中,是她單方面選擇了結束。
為了跟過去告別,她最後還是硬著頭皮跟前男友見面了。
誰知對方並沒有生氣,反而說很高興見到自己。
可是,前男友真的對過去釋懷了嗎?
在他歸還的物品中,小琴發現了一張從沒見過的卡片。
那是前男友媽媽寫給自己的。
她打電話給前男友,想跟阿姨說聲謝謝,卻得到一個回覆:
「其實,我媽去年就去世了。」
電話那邊的小琴,一時無言以對。
在她追問之下,前男友才說出當年的遺憾:
「母親在去世之前,說想喝你煮的玉米湯。」
原來,當年她決然離去,是前男友心裡無法彌補的傷痛。
所謂的斷舍離,哪是一句「告別過去」這麼簡單呢?
有人可以輕鬆地向前走,也有人會因此一直困在原地。
前男友當面揭穿小琴,「你是為了自己,才向我道歉的。」
「這樣你才可以毫無愧疚地甩了我。」
有人說,人在經歷斷舍離之後,留下來的事物往往有兩種:
從一開始就珍視的事物。
回首才發現,一直被自己忽視的事物。
在小琴整理的過程中,很多自以為消失了的回憶,再次湧現。
困擾小琴的不只是家裡的雜物,還有那些回憶中不堪的自己。
她的冷漠和自私,也曾給別人帶來無法癒合的傷痕。
這也是斷舍離面臨的挑戰:
你是否有勇氣去直面那個真實的自己?
你是否能和過去告別,和自己達成和解?
《時光機》的導演曾說過:
「無論是想要放下過去往前走的人,還是想要沉醉在回憶裡的人,希望大家看完電影都能釋懷,並面對自己的過去。」
電影中,有一個貫穿全片的物品——
鋼琴。
這臺老舊的鋼琴,已經失去音準,是父親留下來的。
它曾見證一家人最幸福的時光。
可是,它同樣承載著最痛苦的記憶。
小時候,父親就拋下母親和孩子,從此杳無音訊。
念舊的母親,卻一直不捨得賣掉這臺鋼琴。
電影裡有一個小細節:
小琴好友調侃,你媽媽怎麼整天唱同一首歌?
這首歌,正是泰語版的《九百九十九朵玫瑰》。
我早已為你種下
九百九十九朵玫瑰
從分手的那一天
九百九十九朵玫瑰
花到凋謝人已憔悴
千盟萬誓已隨花事湮滅
從歌詞可以看出,母親對父親的思念。
可是在小琴眼裡,父親已經不會回來了,是母親一直在自欺欺人。
一邊,是靠著回憶和愛活下去的母親。
另一邊,是堅決要和過去斷舍離的女兒。
兩人的對峙,是整部電影的衝突高潮。
小琴不想母親停留在原地,希望她可以向前看。
「如果我們不努力遺忘,我們就永遠都忘不了。」
母親卻相信父親會回心轉意,這是她心裡的一個信仰。
誰也沒辦法說服誰。
喬舒亞在《極簡主義》中說:
極簡主義是關於給予什麼,而不是帶走什麼。它倡導最有價值的生活,並清除所有障礙物。
這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令人充滿希望。但什麼才是最有價值的生活?這其中充滿了博弈。
小琴和母親的衝突,正是一場價值觀的博弈。
斷舍離不僅是審視我們和物品的關係,也是對人生的重新審視。
它需要我們不斷地問自己:
在你的人生價值排序中,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在母親眼裡,那臺老鋼琴承載著曾經被愛的記憶。
在孩子眼裡,那臺老鋼琴象徵著被拋棄的記憶。
物品的斷舍離尚且簡單,心理上的斷舍離才是關鍵。
最後,小琴還是背著母親把鋼琴賣掉了。
她成功地把家裡設計成她的理想工作室。
可是她真的成功「斷舍離」了嗎?
電影的結尾,有一個長達一分鐘的鏡頭:
她看著原本擺放鋼琴的位置,還是控制不住自己,淚流滿面。
哪有這麼多瀟灑的斷舍離?大多都是忍著傷痛繼續前行。
看完這部電影,很多人說女主自私冷漠,不顧別人的感受。
也有人在她身上,發現了自己的影子。
那個急著要跟回憶劃清界限的女孩,曾經也是我們自己。
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中說:
斷舍離的主角並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時間軸永遠都是現在。
清掃內心,意味著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
在不斷地取捨之後,留下來的才是自己需要的。
為了重新找到自己和「物品」之間真正的聯繫,就必須一個一個地重新審視每個東西,在自省自審的基礎上,進行物品的取捨。
這個過程中,充滿了理性和感性的博弈,充滿了無數的糾結。
斷舍離的終點,是對過去的釋懷,對自我的和解。
無論是對待舊物,還是對待過去的一份感情。
只有在得失之間,我們才會知道什麼是真正重要的。
你是怎麼看待「斷舍離」的?
------------------------
插圖|文章插圖來自網絡,不做商業用途。
1000件精選好物任你挑選
點擊圖片進入好物市集
商務合作聯繫微信:chuanzaidedian
郵箱:ly_yujian@126.com
斷舍離真的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