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臺北的文化鄉愁

2021-02-12 智生活1843

旅遊,自然是要逛風景名勝點。可在臺北,書店稱得上是一處風景點,而且不需要門票。


徜佯臺北街頭,不經意就能與書店相遇,藏身於尋常巷陌的書店,稱得上是臺北的一道人文風景線。從小學到高中,作為被碩大書包壓得喘不過氣來的一代學生,我對書其實隱隱有著幾分畏懼,可沒想到,到臺北居然逛了好幾天的書店,樂而忘返。或擦肩而過,或步入獨享一段閱讀時光,書店如礁石屹立在都市喧囂的聲浪裡,讓我感受到了一種舒緩和定力,也感動於那份對書卷氣的守望和堅持。


△ 憑窗夜讀,臺北的車水馬龍被擋在了外面

印象中的書店,大都是朝九晚五開店的。臺北偏偏就有一家通宵營業不關門的書店,它就是誠品書店。

「二十四小時不打烊」的誠品書店是臺北人心中的燈塔,是臺北城市的文化地標,美國《時代周刊》更是將它評為亞洲地區一個旅遊必訪景點。誠品書店裡不光有書,更有充滿文藝範與衣食住行有關的百貨,以書為道具、多元化經營的「誠品風格」,不僅受到臺北文藝青年的追捧,一些地產商也將其入住視為品味的提升。

△ 誠品書店

逛誠品書店敦化南路店,許多人推薦最好是在半夜去。書店的門口,以藝術雕塑的形式立著個碩大的「閱」字,似乎在提醒路過的我:「門裡即有喜悅」。深夜的書店,萬籟俱寂,惟有書與人仍在對話,聆聽著輕輕的呼吸和翻書聲,似乎能聽到自己的心跳,這時更能明白什麼才是自己需要的。

當我像臺北人一樣去誠品書店小坐,坐地板上看書,參加文化講座,或只是聽點音樂、喝杯咖啡,就算再忙碌匆忙,只要看見那一室不打烊的暖光一直亮著,知道那裡有很多人和自己一樣,在閱讀中相偎取暖,心中便不會寂寞。就像加布瑞埃拉·澤文說的「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每本書都是一個世界。」

 如果說,誠品書店讓臺北有了不打烊的溫暖,那麼,臺北的二手書店才是城市最好的心靈治癒。有人情味的臺北,在羅斯福路、新生南路或中山北路的長巷裡,隱匿了大多門臉低調又別有洞天的二手書店。有名的,無名的,洋氣的,樸素的,星羅棋布、個性十足的獨立二手書店儼然臺北的一處風景,讓舊書的舊,有道不盡的棄用之美。有人說臺北很世故,也有人說臺北很老調,在快時尚與慢懷舊之間,臺北一點也不矛盾的將屬於這座城市的故事放進了巷弄裡,也放進那些有舊式美感的二手書店,每一本被傳遞的舊書,都有來歷,被那些閱讀它的人,賦予了新的生命力,傳遞出墨香和文藝給了城市以柔和的力量,有如天堂般,是讓人無憂無慮、幸福的地方。

羅斯福路的唐山書店,開店歷史遠超誠品書店,一度是臺北文化人的精神燈塔,也因其過於個性獨立,反而大受歡迎。歷經二次搬家的唐山書店,大概太喜歡「地下「的感覺,仍選了不透風的地下室作為店址,書店門口貼滿各種招貼,店主陳先生常常不在店中,書架上的書任由客人閱讀。

△ 唐山書店

廣州街的莽葛拾遺二手書店更是個性硬到沒道理,兩進的舊宅擺滿古董和舊書,任由翻閱和坐讀,又完全拒絕拍照。羅斯福路的胡思二手書店,取意是英文whose books,用一種知識再生的理念,既賣舊書也買舊書,常常有不少懂書的人將書寄賣在店中,獨有的鑑賞包容力,也使其在二手書店中的地位超群。

△ 莽葛拾遺二手書店

名氣響亮的茉莉二手書店如圖書館般清朗,坐在落地玻璃窗前的木地板上,可趁著日光和燈光,翻找喜愛的舊書,書是舊的,人是此刻的,而照亮字間的光,仿佛時光之漏,盡顯巷陌深處的舊式美感。李敖曾自嘲「我年輕時喜歡別人的老婆,中年時喜歡別人的女兒,老了喜歡別人的貓「。這隻貓就是茉莉二手書店的「店貓」,李敖常會走路一個多小時去書店,只為抱著貓看書。

△ 茉莉二手書店

給了我意外驚喜的二手書店則是伊聖詩私房書櫃,紙質書籍,會消耗森林資源,而伊聖詩私房書櫃保護了一棵樹。這家書店建在老房子裡,門口有棵枝繁葉茂的大芒果樹,樹蔭像一把遮陽傘,愈發增添了書店的靜謐氛圍。這棵有60餘年樹齡的老芒果樹,是書店老闆保護下來的。屋主原本想砍掉芒果樹,改建出售老屋。書店老闆想拯救這棵老芒果樹,便創建了聖伊詩私房書櫃,書店開張後,老樹得到了保護照顧。書店還向政府提出了保護樹木申請,使這棵老樹從此免遭刀斧威脅了。

△ 伊聖詩私房書櫃

當都市越來越寸土寸金,當閱讀越來越流行在電子終端上進行,臺北書店便和所有的實體書店一樣,生存空間就越來越逼仄。這時,看看聖伊詩私房書櫃前的那棵老芒果樹,對實體書店的未來也許就不必太悲觀了,一如老芒果樹年復一年,仍能結出芬芳的碩果。

  

【TIPS】


入臺手續:

臺灣通行證和入臺證必不可少,因入臺證有配額限制,需提前2-3個月提前預約辦理。

交通:

北京有直飛臺北的航班,3小時可抵達。

觀光:

臺北的城市建築座標101大樓,誠品書店敦化南路店就在步行範圍內。品嘗美食要去西門町、士林夜市或饒河夜市;感受小清新文藝生活,去逛逛永康路、華山文創園或松山文創園。而大多二手書店和獨立書店,隱藏在在羅斯福路、新生南路或中山北路的長巷裡。

推薦特色書店:

誠品書店敦化南路店

書店地址:敦化南路一段245號B2-2F(近忠孝東路)

開放時間:24小時

書店特色:不打佯的時尚文化書店

唐山書店

書店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三段333巷9號B1

開放時間:周一—周五 9:00-22:00;假日:10:00-22:00

書店特色:老牌的地下書店,堅持自己的獨立性

 

胡思二手書店

書店地址:羅斯福路三段308-1號2樓(公館捷運站4號出口)

開放時間:中午12:00-22:00

書店特色:收售舊書,對二手書別有感情的書店

 

茉莉二手書店

書店地址:羅斯福路三段244巷10弄17號

開放時間:中午12:00-22:00

書店特色:臺北最有名的二手書店,以風格清新聞名

 

好樣本事書店

書店地址:忠孝東路四段181巷40弄13

開放時間:11:00-22:00

書店特色:全球20美書店之一,臺北最有名的獨立書店

 

伊聖詩私房書櫃

書店地址:新生南路三段22巷7-1號

開放時間:11:00-22:00

書店特色:售賣美食與書,為保護一棵老樹而存在的獨立書店

相關焦點

  • 漫步 書店,臺北的文化鄉愁
    可在臺北,書店稱得上是一處風景點,而且不需要門票。徜佯臺北街頭,不經意就能與書店相遇,藏身於尋常巷陌的書店,稱得上是臺北的一道人文風景線。從小學到高中,作為被碩大書包壓得喘不過氣來的一代學生,我對書其實隱隱有著幾分畏懼,可沒想到,到臺北居然逛了好幾天的書店,樂而忘返。
  • 臺北書店:臺灣文化軟實力
    記者來臺駐點採訪之前,看了不少有關臺灣的資料,發現推崇臺北書店的有不少,到這裡實地感受之後,果不其然,書店是臺北最靚麗的一塊文化招牌。說到「多」,臺北書店的密度可以說是兩岸三地城市中最高的,在臺北,有大大小小七百多家書店,在大學校區的臺大、銘傳大學,在政治核心區的重慶南路,在建國南路,皆是書店林立,換步一景(店),而即使是在城區的尋常巷陌,也常常可見獨特的個性化書店。
  • 臺北「文化地標」——誠品書店
    如果說101大樓是臺北的「地理地標」,那麼,誠品書店則是臺北的「文化地標」。不僅臺北,遍布全臺的誠品書店已成為寶島響噹噹的文化招牌。
  • 【趣臺灣】臺北「文化地標」——誠品書店
    如果說101大樓是臺北的「地理地標」,那麼,誠品書店則是臺北的「文化地標」。不僅臺北,遍布全臺的誠品書店已成為寶島響噹噹的文化招牌。
  • 臺北書遊記(上):溫羅汀書店群,臺北最重要的文化地標
    早在1928年日治時期,臺北帝國大學建校,這片區域逐漸形成了一個文化與學術混合空間,有很多書店、出版社、咖啡館、教堂、藝文表演空間、NGO機構等,2005年,這片區域形成為溫羅汀書店群,成為臺北最重要的文化地標。逛溫羅汀書店前,先給大家介紹幾種書店地圖。
  • 臺北的書店
    遊學在臺北,最喜愛這個城市的書店。在大街小巷踱步,不經意就能邂逅書店,更有老牌的重慶南路、充滿活力的師大公館等大規模書市(只論書店數量,後者已經超過了前者,有古今、胡思、雅舍、公館、茉莉等二手書店,也有聯經、誠品、青春、政大、唐山、五南、金石堂、結構群、雜誌瘋等知名品牌),或是敦南誠品這樣受年輕人熱捧的24小時閱讀館。
  • 臺北閱樂書店|角落中的一場沙龍文化
    ,以全新的書店面貌呈現在大眾眼前,一切的突如其來都來得如此自然,若不是有一番地文化氛圍醞釀,怎能在都市紛擾的大時代下,悠然自得地走向一場具有開創性質的文化革命。當全世界的出版業深受不景氣與電子化的影響下,實體獨立書店的經營上的確面臨極大的挑戰下,閱樂書店就在這文化動亂的時刻孕育而生;歷經9年的籌備與作戰的準備,二〇一五年一個藏在臺北東區的繁華綠角,飄起一陣濃醇的書香與咖啡香
  • 鄉愁——我的臺北記憶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題記:余光中《鄉愁》我是在臺灣中部的鄉下出生,六歲隨著父親搬到臺北,在臺北長大,小時候不會說日後,也沒有在臺灣做過規劃,雖然經常回來,但是都是回來演講,活動的場所無非是:機場+酒店+高級餐廳+會議室,因此我對臺灣,對臺北:非——常——的——不——熟——悉!在臺北,如果沒有GPS,我經常會迷路。
  • 臺北書店:漂洋過海來看你
    冬天的臺北籠罩在煙雨空濛中,傳統與現代水乳交融,分外迷人。當然,冬季到臺北不只是來看雨,而是想親近它的靈魂。龍應臺說,溫潤是臺灣最珍貴的品質,去感受她靈魂,莫過於流連在當地的書店。對於外來遊客而言,往往會把誠品書店作為臺北文化的地標。
  • 不止誠品,臺北小眾書店巡禮
    作為16年歷史的書店「誠品」,它已毋庸置疑地成為一處臺北文化地標。如果你初來臺北,一定要去看看敦化南路的誠品總店,24小時不打烊,是每一個讀書人鍾情的理想之谷。如果你不喜歡大眾的書店又想多多感受臺北的書香,下面的這些書店,說不定合你胃口。
  • 臺北誠品書店對我打了烊
    其實臺北開設的第一間誠品書店,還不是敦南誠品現在所處的位置,而是位於臺北市仁愛敦南圓環,由吳清友於1989年創辦。1995年誠品總店遷址,到了現在的敦化南路敦南金融大樓,1999年開始24小時營業。這間初期以販售「人文藝術」書籍為主的書店紅極一時,並慢慢成為臺北的地標。
  • 臺北獨立書店,串聯街區的珍寶地
    在英國女作家佩內洛普·菲茨傑拉德的《書店》中,「我就是要開一家書店」就像一句執著的情話。本期將轉載一篇關於臺灣獨立書店的小文,他們依存在臺北的溫羅汀街區,以特有的姿態堅持生長著。 對一個城市而言,還能擁有自成一景的獨立書店,是極為幸運的事。身處街區之中,以書店串聯的文化角落,成為眾多愛書之人的淘寶地,也成為一種不斷發展的意識形態和不斷演變的美感。
  • 臺北敦南誠品書店結束營業 數萬讀者湧入書店告別
    臺北敦南誠品書店結束營業。(圖片來源:臺灣「聯合新聞網」)中國臺灣網6月1日訊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臺北文化地標、擁有31年歷史的敦南誠品書店5月31日結束營業,讓島內民眾唏噓不已。誠品書店估算,當天湧進5萬人次。誠品董事長吳旻潔表示,「是芸芸眾生成就敦南誠品」。據報導,1989年,第一家誠品書店於臺北仁愛敦南圓環旁開幕,1999年打開了臺北24小時閱讀的首頁,還曾被美國CNN評選為「全球最酷書店」。1995年起,誠品書店以敦南店為基地,進行各種文化實驗,包括戶外音樂會、誠品講堂、地下開放劇展、書店夜市等,讓公共空間化身文化舞臺。
  • 漂洋過海來看你——臺北獨立書店之旅
    當然,冬季到臺北不只是來看雨,而是想親近它的靈魂。龍應臺說,溫潤是臺灣最珍貴的品質,去感受她靈魂,莫過於流連在當地的書店。對於外來遊客而言,往往會把誠品書店作為臺北文化的地標。誠品有大陸書店久違的文藝氣息和生活情調,但它已不是純粹的書店,而是集聚書籍、畫廊、展演、文化創意產品、餐飲等人文複合式空間,所謂「閱讀生命之章,感受生活之樂」。
  • 做一日臺北愛書人,書店悠然漫步之旅
    如果說101大樓是臺北的建築地標,那麼誠品書店則是臺北的文化地標。臺灣唯一一家24小時營業的誠品書店,真正實現了讓讀書不打烊。
  • 臺北誠品書店敦南店即將關閉,實體書店今年怎麼了?
    2019.11.14,臺北誠品敦南店宣布,由於租約到期,將於2020年5月31日關閉。 這一下,浪潮抵岸碎得面目全非。在文化氛圍濃厚的彼岸,連歷史悠久的誠品書店也無法在這場水逆中倖免。以上羅列的還只是聲勢比較大的幾波浪花,中途還有多少小書店如碎浪傾倒,破裂,無聲無息。在一般老百姓看來,網絡閱讀時代,實體書店關門很正常。
  • 臺北九大必去的特色書店盤點
    除經營書店外,地下一層是展廳,目前正在展法國色情畫家傅自華的畫作,並且可以直接購買。舊香居離師大夜市非常近,各位如果來臺北玩,造訪師大夜市的時候,不妨也來這裡走走,找一本書讓自己不僅飲食得到滿足,心靈也能吃飽!
  • 他走過臺北的書店,遇見最好的時光
    這其中,有遊牧在城市間的九份樂伯二手書店,那推車行走在臺北車水馬龍中的背影,在輾轉辛勞中體現著對書的信仰和尊重;懷寧街阿維的書店,店主每天換穿同樣的白襯衫,孤獨地住在書店十九年,卻以極大的熱情面對世界與他人;其他的,有串聯社會運動的嘉義洪雅書房,特徵是老闆經常不在家,周周有社運講座;臺南ROOMA,一家以分鐘計費的書店,結合了咖啡店與書店,有著大面大面的窗戶,在暖暖陽光裡出售閱讀的時光;高雄的三餘,
  • 戀上臺北書店
    戀上臺北書店                                                         1春節的某天,在公微後臺收到一條信息,這位網友說謝謝我當年在微博裡給她的鼓勵,以及送她明信片。
  • 【一頁臺北】跟著電影遊臺灣:臺北象徵:誠品書店
    在《一頁臺北》當中,男主角小凱到24小時經營的書店,大家可別以為是虛構的,實際上臺灣誠品的敦南分店就是從早到晚都不關門的一間書店。1989年第一間誠品開在臺北市的仁愛路圓環,本著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的經營理念,定位為人文藝術專業書店。1995年,敦南店搬遷到現址,內含10萬種書目、23萬冊書籍,提供愛書人更專業、豐富的閱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