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農民收留日本兵47年,傷兵回日本後,是怎樣報答農民一家?

2020-12-28 阿森說文化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陸遊《病起書懷》

每一個中國人,都有一腔報國的熱血。無論是戰火紛飛的年代,還是今日的太平盛世,我們從來沒有忘記過對祖國的熱愛。無論身處何地有怎樣的社會地位,愛國之情都注入到我們的血液當中。在抗戰時期中華兒女更是憑藉一腔愛國之情,以「小米加步槍」的方式,最終取得了抗戰的勝利,我黨更是幾經波折,帶領人民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那段屈辱的過去。

不過,日本對中國的侵華歷史卻令人難以忘記。日本在中國犯下滔天罪行,但善良的中國人在看需要幫助的日本人時,也果斷地向其伸出援手。一位河南農民就曾收留了一位日本兵長達47年。當這位傷兵回到日本後,又是怎樣報答農民一家的?

日本帝國主義所發動的侵華戰爭,令中華兒女死傷無數,讓我們的祖國滿目瘡痍。在抗戰結束之後,人民的生活依舊艱苦。當時,農民孫邦俊的生活也過得很苦,他每天都要上集賣掉山貨。有一天,孫邦俊在趕集過程中,突然遇到了一個乞丐,這個乞丐身穿日本軍服,很是可憐的祈求者孫邦俊能給他點吃的。當時人們對日本兵厭惡至極,於是大家紛紛認為餓死他算了,讓孫邦俊不要理他。

孫邦俊自然非常痛恨那些日本侵略者,但看著眼前日本傷兵的模樣,很是可憐,加之他渴望的眼神,不免於心不忍,因此內心善良的孫邦俊決定幫他一把,便索性給對方兩個饅頭。獲得食物之後,這日本兵好像認定了孫邦俊,一直跟著孫邦俊回到了家裡,怎麼趕也趕不走。此時,妻子看到日本兵很是詫異,沒想到日本兵突然跪倒在地。這對夫妻很是善良,最終看到這情景於心不忍,於是將他留在了家裡。

孫邦俊雖然是好心,鄰裡卻對此事議論紛紛,但孫邦俊卻明白,中日人民都不想發生戰爭,很多日本兵都不願意上戰場。隨後,經過孫邦俊的勸說以及日本兵的表現,人們開始接受了他,並且給他起了一個外號叫小門野郎。

小門野郎由於腦子被摔壞了不會說話,但是心裡明白,每當遇到有人欺負孫家孩子的時候,他都會上前拼命。沒過多久,小門野狼就患病癱瘓在床,孫家夫婦依舊照顧他8個多月,小門野郎才恢復,為了救治他,孫家卻欠下了幾百元外債。

不僅如此,這日本兵還累及到孫家的後代。孫邦俊的兒子於1961年參加高考,本來可以進入師範大學,可由於家裡住著日本兵,學校便拒絕他入學,於是孫保傑便與名校失之交臂。孫保傑在找對象的時候,很多姑娘因為他家住著日本兵,不願意與他交好。後來,孫保傑遇到了善良的王成香,對方不嫌棄孫家的情況,更願意和孫家人一同照小門野郎。

與此同時,孫家一直不忘幫助小門野郎找回親人。直到中日恢復正常邦交之後,日本訪問團來到了南陽,於是孫家希望碰碰運氣,說不定能幫助小門野郎找到親人。沒想到,這日本代表團有一人見到了小門野郎。原來,對方就是小門野郎的昔日戰友,最終大家輾轉找到小門野郎的哥哥,證實了他們之間的關係。

至此,小門野郎也終於被送回了故鄉日本秋田縣增田町,當地的縣長也在孫家人面前懺悔自己曾經的罪過。此後,由日本媒體將此事報導,他們很感激孫家對小門野郎的幫助。隨後,對方還在全國發起了募捐活動,並將善款捐給了孫邦俊的家鄉,並建立了中日友好小學。

與此同時,孫保傑的兒子也在自助之下來到日本留學,並且在日本收穫到知識與愛情。最終,小門野郎於2005年去世,孫保傑於1997年去世,雖然故事的主人公一一離開了我們,但這一段故事依舊流傳開來,也彰顯出中日兩國之間的友好往來。

無論對中國還是日本來說,戰爭都很殘酷,很多人都被迫來到戰場上,孫家正是意識到這一點,才願意幫助這位落難的日本兵。我們無法忘記他們對祖國的所作所為以及那些死難的中國同胞,可孫家人知道,侵略中國是那些日本帝國主義,許多平民只是被逼無奈捲入到這場戰爭之中。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王昌齡《出塞二首·其一》

我們永遠會記得那些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的場景,也會記得屈辱歷史為我們帶來的教訓。除了那些極端的好戰分子,大多數日本人都很善良,他們不願意發生戰爭。來到戰場之上,他們也和中國人一樣思念故土,但是戰爭卻讓兩國人民都陷入到危難的境地之中

參考資料:

陸遊《病起書懷》

王昌齡《出塞二首·其一》

相關焦點

  • 河南老農收留日本兵47年,被接回日本後,是如何對待老農一家的?
    不過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一位河南老農收留了一名日本兵47年,日本兵被接回日本後,是怎樣對待老農一家的?這位河南老農名叫孫邦俊,就是當地縣城中的一名再普通不過的農民。日本投降後,還多日本軍人有傷在身就被遺留在了中國。某一天孫邦俊和妻子在街上遇到一個乞丐,兩人也沒多想,哪知道這個乞丐一直跟著孫邦俊夫婦。
  • 河南老人一家三代,收養日本傷兵47年,日本兵報答他們家了嗎?
    中國人看到這個數字都巴不得侵華的日本兵多死點,根本就不會去救他,但河南有一個家庭看在生命的份上救了一個日本傷病,這個日本傷病在他家經歷了三代人才被接回日本,最後他回報那個河南家庭了嗎?1945年日本戰敗,在華的一切日本兵都要捲鋪蓋離開中國,但不是所有日本兵都及時離開中國,有一些傷病行動不便沒能離開,仍然滯留在中國,那些滯留在中國的日本兵徹底換了一副面孔,日本投降前還對手無寸鐵的中國老百姓耀武揚威,投降後都躲著不敢見人,怕中國老百姓報復他們。
  • 日本傷兵遭遺棄,河南一家收留照顧他47年,他卻用這種方式報答
    當戰爭進行到尾期的時候,很多駐紮在我國的日本人在聽到日本戰敗的消息後,都紛紛逃竄回日本,但在中間也有一些日本人因為被遺棄或者其他原因而選擇留在了中國,其中有一名日本傷兵就是被遺棄在中國,被河南的一個農民收留,並且悉心照顧了47年。在他找到家人以後,卻選擇了令人唏噓不已的方式報恩。
  • 農民收養日軍傷兵47年,回國後日軍是如何回報?
    戰爭結束後,日軍被解除了武裝遣返回國,但是由於日本骨髓裡的殘暴,他們在撤退的過程中,拋棄了很多的傷兵,任由他們留在中國自生自滅, 而當時的石田就是其中之一。
  • 日本傷兵落難中國,河南老農民照顧47年,回國後他如何報答恩人?
    按道理來說,中國14年的抗日戰爭應該讓當時的中國人對日本人深惡痛絕才對,但是中華民族是一個善良的民族,所以凡事都有例外。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當年日本戰敗後傷兵被棄,河南老農收留照料47年,日本兵怎樣報答?
  • 河南老農收留日本傷兵47年,日本兵回國後,如何對待他?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件發生在河南老農身上以德報怨的事。石田東四郎流落河南村莊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者在我國國土上燒傷搶掠,不僅給我國帶來了巨大的災難,而且還讓我國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很多人因為日本人的侵華戰爭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因此對日本人恨之入骨。如果用嶽飛《滿江紅》中的話來說就是:「壯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日本人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傷害,永遠無法撫平。
  • 日本戰敗後傷兵被棄,河南老農收留照料47年,日本兵如何報答的?
    中國近代歷經過非常多的戰爭,在這些戰爭中最令人難以忘記的就是抗日戰爭,當時日本對中國發動了侵華戰爭,給中華兒女帶來了非常嚴重的傷害。為了將侵略者趕出中國,無數優秀的英雄兒女拿起了手中的武器。雖說當時我軍的武器裝備相當落後,但是我軍依舊以非常頑強的意志將侵略者趕出了中國。
  • 【聾人新聞】一家3代收養日本聾啞傷兵47年,而電視臺卻利用此事美化日本侵略者
    起初,鄉親們知道孫邦俊收留了一個日本傷兵,都責怪他,還風言風語的諷刺他。但孫邦俊並沒放在心上,仍然一如既往的收養這個傷兵。後來變覺得這個日本傷兵也挺可憐的,就沒再說什麼了。因這個日本傷兵頭部在戰爭中被子彈 擊中,變成了聾子和啞巴,從來不會說一句完整的話,只能靠比比劃劃表達意思。所以孫邦俊一家始終搞不懂他叫什麼,家住日本什麼地方,便給他取了個名字——小門野郎。
  • 河南老人收留日本傷兵47年,細心照料回國後,日兵如此回報!
    抗日戰爭期間,日本害死了很多手無寸鐵的老百姓,戰爭初期,嘗到點好處的日本囂張的稱三個月就拿下中國,但是我國無數的英勇戰士站了出來一同抵禦外敵,他們認為他們可以佔領中國,但不現實。抗日戰爭結束時,小鬼子在我國寸步難行。直到美國投下兩顆原子彈,戰爭才徹底結束,日本一個接一個地被送回日本,但一些殘疾軍人被遺棄到了中國。
  • 河南農民照顧日本傷兵47年,士兵回國後,報恩方式讓人不禁感慨
    這個可以讓孫邦俊犯愁了,如果不幫他又會於心不忍,但是幫他,這就是日本人啊,戰爭剛剛結束,日本人在我國犯下的罪行還歷久彌新。經過一番糾纏,他還是不忍心,收留了這位日本傷兵。由於他身負重傷,隨時都有可能死於荒野,善良淳樸的他們無計可施。
  • 宋朝公主,被皇帝灌醉送給金兵,最後谷道破裂而死
    就拿茂德帝姬帝姬來說,此人作為宋朝最美公主,她的結局就非常悲慘,先是被皇帝灌醉送給金兵,後來谷道破裂而死。茂德帝姬,又叫延慶公主,宋徽宗趙佶五女兒,深得父親寵愛。到了成家年紀後,趙佶將女兒下嫁給了蔡京的五兒子蔡鞗。
  • 在河南農民收養了日本士兵47年並幫助他們返回日本
    --《詩經·大雅·抑》在古語裡有一片云:滴水的仁慈應該得到湧泉的報答。在代,中國經歷了一段戰爭時期,無數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所有的滿大街都充滿了悲傷和飢餓。在這個艱難的環境中,一個老農民卻收養了一個日本士兵收養過程中的無私和大愛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農民的幫助也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 老農可憐日本傷兵,養在家中,47年後老農兒子去了日本,有啥待遇
    老農可憐日本傷兵,養在家中,47年後老農兒子去了日本,有啥待遇抗日戰爭即使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但是依然牢牢的記在我國人民的心中。
  • 河南老農收養鬼子,祖孫養他47年,回日本後他竟如此報答
    日本戰敗投降後,日軍戰俘全都被遣送回國,日本部隊也紛紛撤兵,但是一些重傷兵卻被日軍毫不猶豫地拋棄了,日本戰後經濟崩潰,對於他們來說這些傷兵是國家的負擔,所以他們根本不可能救治,就將這些傷兵隨便拋棄在路邊,其中一個傷兵被河南的老農帶回家救治,祖孫三代養了他47年。
  • 河南老農收養一日本兵47年,賣牛為他治病,回國後日本兵卻這樣報答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故事是一個戰爭背後的愛情故事,一個被自己的國家遺棄的日本士兵被自己的軍隊拋棄了,我想如果是我們的八路軍士兵,他們不會把自己的隊友拋在身後,今天我們要講一個河南農村老人伸出援手給日本士兵的故事
  • 《老農民》壯闊開播 陳寶國瑛子上陣父女兵
    瑛子飾演「牛麥花」,與父親牛大膽(陳寶國飾)上陣父女兵,共同開疆僻壤帶領村民走向富足。
  • 被日軍拋棄的日本兵,後被河南一老農照顧47年,他是如何報答的?
    不可一世的日軍在抗戰勝利後,低下了頭,面對著國人憤怒的目光,慢慢地離開了中國,雖然由於種種原因,許多日本兵並沒有被遣送回國,其中有一個名叫石田東四郎的日本士兵,他因生病而被日軍遺棄,流落街頭。當日本兵拿到之後,狼吞虎咽,孫邦俊夫婦離開時,這位日本兵就跟著他們,一直到了家,孫邦俊是個善良的老人,戰爭已經結束,這位日本兵也許也被遺棄了,孫邦俊與家人商量後,決定收養這位日本兵,也算是結了一段善緣,不一會兒,這位日本兵家裡又收養了一位日本兵,消息傳到十裡八鄉。
  • 河南小夥去日本打工,意外娶了日本市長女兒,後來怎樣?
    提起日本這個國家,早在古代的時候,人們稱日本國為扶桑國。根據傳說,當時秦朝派一個修仙道士帶了一些童男童女前去尋找修仙之地,這些童男童女就是日本人祖先。當然這種說法還沒有具體的考證,只是一種傳說,中國與日本的關係隨著歷史的發展而變化。近幾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我國與日本的關係也在緩和,中國人與日本人的交流也多了不少。有一個貧困的河南小夥去日本打工,意外娶了日本市長的女兒,他後來怎樣?
  • 新竹市成日本「新竹州」?議員怒撕「旭日旗」農民曆
    「旭日旗」作為圖案,月曆封面又是穿和服的男女與日本警察,因此怒撕農民曆向市政府表示「嚴正抗議」,黨團書記長林耕仁並要求市長林智堅向市民道歉、追究相關責任。   新竹市政府稅務局印製2018年農民曆共16萬5千本,林耕仁與市議員陳治雄、張祖琰、鍾淑英、顏政德、賀玉燕、吳青山、徐信芳等市議員共同召開記者會,手持農民曆高喊「抗議」、「林智堅道歉」,質疑新竹市什麼時候變成了大日本帝國的「新竹州」?並將農民曆與月曆撕毀丟置垃圾桶內表示憤怒。
  • 他在我國演了10餘年的日本兵,回日本後被打,後來過得怎樣?
    而當一位原生態的日本人在影視劇中飾演「鬼子」,會出現什麼後果呢?矢野浩二作為一個日本人,他在我國演了10餘年的日本兵,在回到日本之後被自己的祖國人民毆打,後來他過得怎樣?二、演了十餘年日本兵矢野浩二發現自己在日本電影中的發展不會有特別大的前景,於是他在2001年時來到北京,但發展卻不如他自己預想般順利。在異國他鄉,語言和文化的差異,以及特殊的歷史背景,使得這個日本小夥初來乍到就受到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