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人新聞】一家3代收養日本聾啞傷兵47年,而電視臺卻利用此事美化日本侵略者

2021-02-11 聾人出國打工

1946年,一位名叫孫邦俊的老農在村子裡發現了一個重傷致殘的日傷兵。因為當時抗日戰爭剛剛結束,中國的民眾都有親朋好友命喪在日軍的屠殺之下。所以他們對日本人充滿了恨意,尤其對日本軍人,更是恨上加恨。孫邦俊也不例外。

於是,孫邦俊在國恨家仇與人性良知在展開了激烈鬥爭,最後終於以寬宏博大之心原諒並收養了這個傷兵。起初,鄉親們知道孫邦俊收留了一個日本傷兵,都責怪他,還風言風語的諷刺他。但孫邦俊並沒放在心上,仍然一如既往的收養這個傷兵。

後來變覺得這個日本傷兵也挺可憐的,就沒再說什麼了。因這個日本傷兵頭部在戰爭中被子彈 擊中,變成了聾子和啞巴,從來不會說一句完整的話,只能靠比比劃劃表達意思。所以孫邦俊一家始終搞不懂他叫什麼,家住日本什麼地方,便給他取了個名字——小門野郎。

那時戰爭剛剛結束,孫邦俊一家徘徊在飢餓的邊緣。而小門野郎的飯量特別大,一個人能吃兩個人的飯食,孫邦俊常常忍飢節省下飯食讓小門野郎吃飽。後來,小門野郎突然下肢癱瘓,臥床不起,孫家四處借錢請醫給他治病。最後在夫婦二人的精心照料下,小門野郎恢復了健康,而孫家卻欠下了幾百元的債。

1964年,孫邦俊在臨終前把不到20歲的的兒子孫保傑叫到床前殷殷囑託:一定要照顧好這個日本老人,想辦法幫他找到家人。在以後的歲月裡,不管生活多麼艱辛,孫保傑始終如一地遵照父親遺願,悉心照顧這個不知名的日本叔叔。

1968年,一個名叫王成香沒有嫌棄孫家有個日本傷兵老人,毅然嫁給了孫保傑,婚後夫妻倆共同收養著小門野郎。1975年,小門野郎雙腿突患關節炎,臥床不起。為了給這位日本老人治病,孫保傑舉家借債,甚至把口糧都給賣了。最終,小門野郎在孫保傑一家精心治療和料理下,奇蹟般地站起來了。

在孫家收養小門野郎幾十年的時間裡,一直都在幫其尋找親人。為了為了能讓這個日本老人在有生之年回到家鄉,孫家幾代人都省吃儉用,用積攢下的錢打探有關小門野郎的消息,但始終無果。中日建交後,孫保傑一家多次向當地政府、日本駐華使館、國際紅十字會和日本一些民間組織聯繫,先後發信130多封,但因無從得 知小門野郎的真實姓名和住址,數年間勞碌奔波,仍是沒有結果。

隨著時間的推移,孫保傑也漸漸老了,對小門野郎的收養顯得有心無力。於是他的兒子孫碌峰接過了照顧小門野郎的重擔。1992年,日本一個訪華團來到了孫保傑的家鄉,鍥而不捨的孫保傑領著小門野郎去見訪華團成員。當兩人出現在訪華團面前時,一位叫津田康道的原侵華日軍老兵認出了小門野郎就是當年的石田東四郎,因為當年他是石田東四郎的上司。

可是,眼前的石田東四郎已不是青年時的石田東四郎,神志不清,反應遲鈍。津田康道回國後,找到石田東四郎的弟弟石田小十郎。隨後石田小十郎派人到中國採集了小門野郎的血樣帶回國。科學鑑定證明,流落中國農家的日本傷兵,果真是「陣亡」半個世紀的哥哥!

1993年6月,石田小十郎赴中國與哥哥見面,並由孫保傑親自送石田東四郎回國。為了報答孫家的恩情,石田小十郎邀請孫保傑一家去往日本免費旅遊,還邀請孫保傑的兒子孫碌峰到日本留學。日本政府也大力投資孫保傑的家鄉,在那裡建立學校和好多工廠。原本孫邦俊一家3代收養日本聾啞傷兵47年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善事,可是孫邦俊家鄉的省電視臺卻幹了一件讓人非常噁心的事。

因為收養日本聾啞傷兵一事在當地引起轟動,所以孫保傑家鄉的省電視臺便想將此事拍成電視劇,趁機撈一把。倘若如實拍攝倒也無可厚非,可是這個噁心的電視臺卻歪曲歷史事實,用此事美化日本侵略者。現實中的石田東四郎明明是個為非作歹的日本軍人,是孫邦俊一家救了他的命,可到了劇本,石田東四郎卻成了孫邦俊一家的救命恩人。

該省電視臺是這樣美化日本侵略者的:石田東四郎兩次奮不顧身地救孫邦俊和兒子孫保傑的命;石田東四郎默默地為孫家幹了許多的活,在孫邦俊關押期間還買燒餅送他;石田東四郎竟然能從豬嘴裡奪食,藏起來以備荒年;正因為這些紅薯幹,在3年自然災害中,孫邦俊一家才得以活下來。

後來,孫保傑的妻子王成香委屈的說道:「石田東四郎在我家生活了47年,為了收養他,我們一家3代忍辱負重,歷盡折磨,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是我們救了他的性命,怎麼一眨眼他倒成了我們的救命恩人? 」

相關焦點

  • 河南老人一家三代,收養日本傷兵47年,日本兵報答他們家了嗎?
    中國人看到這個數字都巴不得侵華的日本兵多死點,根本就不會去救他,但河南有一個家庭看在生命的份上救了一個日本傷病,這個日本傷病在他家經歷了三代人才被接回日本,最後他回報那個河南家庭了嗎?1945年日本戰敗,在華的一切日本兵都要捲鋪蓋離開中國,但不是所有日本兵都及時離開中國,有一些傷病行動不便沒能離開,仍然滯留在中國,那些滯留在中國的日本兵徹底換了一副面孔,日本投降前還對手無寸鐵的中國老百姓耀武揚威,投降後都躲著不敢見人,怕中國老百姓報復他們。
  • 河南農民收留日本兵47年,傷兵回日本後,是怎樣報答農民一家?
    不過,日本對中國的侵華歷史卻令人難以忘記。日本在中國犯下滔天罪行,但善良的中國人在看需要幫助的日本人時,也果斷地向其伸出援手。一位河南農民就曾收留了一位日本兵長達47年。當這位傷兵回到日本後,又是怎樣報答農民一家的?日本帝國主義所發動的侵華戰爭,令中華兒女死傷無數,讓我們的祖國滿目瘡痍。
  • 這部臺灣電視劇如此美化日本侵略者
    女主看完南丁格爾傳記,立志要做和她一樣的人,於是打算成為一名護士,照顧戰場上的傷兵。女主朋友:現在戰爭這麼激烈,這麼危險,你還要去?女主:如果大家都這麼害怕,那麼誰還要去戰場?誰要去照顧那些受傷的士兵?女主母親以斷絕母女關係為威脅,阻止她去做護士。女主母親:好好的千金小姐你不做,你為什麼要去做被人呼來喝去、處理髒東西的工作?
  • 日本傷兵遭遺棄,河南一家收留照顧他47年,他卻用這種方式報答
    孫邦俊發現這個乞丐和普通乞丐好像不太一樣,他總是遮住臉,小心翼翼的伸著碗乞討,孫邦俊見狀便好心上去問候,才知道這個人是一位被遺棄的日本傷兵。在抗日戰爭中,日軍給中國帶來嚴重的災難,他們在中國肆意殘殺,無數的中國人痛恨著日本侵略者,孫邦俊也是一樣。
  • 農民收養日軍傷兵47年,回國後日軍是如何回報?
    戰爭結束後,日軍被解除了武裝遣返回國,但是由於日本骨髓裡的殘暴,他們在撤退的過程中,拋棄了很多的傷兵,任由他們留在中國自生自滅, 而當時的石田就是其中之一。
  • 河南老農收留日本傷兵47年,日本兵回國後,如何對待他?
    石田東四郎流落河南村莊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者在我國國土上燒傷搶掠,不僅給我國帶來了巨大的災難,而且還讓我國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很多人因為日本人的侵華戰爭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因此對日本人恨之入骨。如果用嶽飛《滿江紅》中的話來說就是:「壯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日本人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傷害,永遠無法撫平。
  • 河南老人收留日本傷兵47年,細心照料回國後,日兵如此回報!
    抗日戰爭期間,日本害死了很多手無寸鐵的老百姓,戰爭初期,嘗到點好處的日本囂張的稱三個月就拿下中國,但是我國無數的英勇戰士站了出來一同抵禦外敵,他們認為他們可以佔領中國,但不現實。抗日戰爭結束時,小鬼子在我國寸步難行。直到美國投下兩顆原子彈,戰爭才徹底結束,日本一個接一個地被送回日本,但一些殘疾軍人被遺棄到了中國。
  • 日本,成人收養
    在明治維新以及之後的數百年間,城市化、技術進步和戰爭三個因素大大影響了日本人的生活。一方面日本家庭開始向獨立化方向發展,多代家庭結構逐漸走向崩潰;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日本人在時代紅利中走上創業之路,有了自己的公司和事業。
  • 《智子之心》今起撤播 慈濟認錯並表示:絕不能美化日本侵略行為
    這部據稱改編自真實故事,本意想要描寫一位千金小姐捨棄家世、不忘初心、慈悲關懷精神的電視劇,竟然出現了大量美化日本侵略並傳播錯誤「國族」觀念的情節,該劇錯亂的三觀受到兩岸民眾的強烈質疑。2、《智子之心》是10日開播的,該劇在慈濟旗下的大愛電視臺僅播出了前幾集,還未到觸及後面宣揚錯亂立場的劇情,至於在網上引起巨大爭議的相關內容,慈濟基金會公傳組新聞志工田懷親認為,可能是委外公司在召開記者會時劇透出來的。3、慈濟認為《智子之心》一劇的部分內容與慈濟的宗旨不符。
  • 日本戰敗後傷兵被棄,河南老農收留照料47年,日本兵如何報答的?
    中國近代歷經過非常多的戰爭,在這些戰爭中最令人難以忘記的就是抗日戰爭,當時日本對中國發動了侵華戰爭,給中華兒女帶來了非常嚴重的傷害。為了將侵略者趕出中國,無數優秀的英雄兒女拿起了手中的武器。雖說當時我軍的武器裝備相當落後,但是我軍依舊以非常頑強的意志將侵略者趕出了中國。
  • 河南老農收留日本兵47年,被接回日本後,是如何對待老農一家的?
    不過,好在歷時14年的抗日戰爭最終我們取得了勝利,這場勝利不僅標誌著中國戰勝了日本,更是代表中國華民崛起的開端。但大家要知道,這樣的成果都是無數中華兒女用生命換來的。抗日戰爭期間,日本在我國製造了太多的「罪惡」,雖然最後日本投降,但是中國人民心中的傷痛並不會癒合。戰爭結束後,無數人對日本人都是恨之入骨。
  • 【聾人視頻】法國賣座聾人家庭電影預告片:貝禮一家
    即便如此,當她對著聾啞父母、伴以手語「唱」出【遠走高飛】(Je vole)時,依然讓全場觀眾瞬間淚崩。有觀眾開始一路笑到不行,最後則被她的歌聲感動得淚流滿面,散場時還說不出話來、只能豎起大拇指大力推薦!
  • 日本怪象,被收養最多的不是嬰兒,是成人!
    很快地,這種收養行為擴散到了武士階層之外,成為社會的普遍現象,只不過在日後的發展中換了一種方式。在明治維新以及之後的數百年間,城市化、技術進步和戰爭三個因素大大影響了日本人的生活。一方面日本家庭開始向獨立化方向發展,多代家庭結構逐漸走向崩潰;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日本人在時代紅利中走上創業之路,有了自己的公司和事業。
  • 新聞節目中的手語翻譯,其實聾人也看不懂
    畢竟,央視新聞可是國內發布信息最權威的渠道之一。然而,根據北師大2012年針對接近一萬名聾人開展的跨地區調查顯示,只有8%的聾人能看懂很多電視臺的手語新聞,56%的聾人能看懂一些,29%的聾人基本看不懂。果殼調查發現,大多數聾人看不懂新聞手語,這個問題存在已久:電視臺知道,手語專家也知道,就連聾人群體都對此習以為常。
  • 日本文化圈|驚了!東京電視臺播放疫情新聞,日本網友:日本完了
    不久之前,日本安倍首相發布了疫情相關的緊急事態宣言,東京電視臺居然也跟著轉播了疫情新聞!天吶!是世界末日要到了嗎?嗯?你問我電視臺播放一個新聞有什麼好震驚的呢?況且現在疫情這麼嚴重,東京電視臺播放疫情新聞很正常啦。可那是東京電視臺啊!
  • 河南農民照顧日本傷兵47年,士兵回國後,報恩方式讓人不禁感慨
    穿著有點兒像日本軍服,可是因為日軍剛投降,撤軍,沒有太多的顧慮,以為是傻子不知從哪裡找來的軍服。好心地拿出隨身帶著的乾糧給了乞丐,然後就走了,可沒想到乞丐卻一直跟著他。但一路觀察之後,孫邦俊發現事情有些不對。這位乞丐和其他乞丐不同,從見到他到現在都沒說過一句話,總是故意用布遮住臉。終於,他明白了,是一個日本傷兵。
  • 日本另類的成人收養方式:領養丈夫
    這種收養行為大多數都是迫於現實情況才進行的。隔壁日本國卻不同,在那裡,存在著另一種形式的「收養」。因為他們收養的並非兒童。日本是世界上收養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每年的合法收養記錄超過8萬。但是日本在收養兒童方面仍落後於大多數發達國家。這是因為日本98%的被收養人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男性。在日本,收養成年人的做法可追溯到13世紀。
  • 公益力量 國際聾人節,走進香港聽障和聾啞夥伴的生命世界
    9月25日是國際聾人節,所以主頁君今天帶大家一起走進聽障和聾啞人士的生活,希望能夠接納他們成為你的朋友
  • 深度丨從德國納粹到日本兵 侵略者緣何在臺陰魂不散?
    此事再度引發以色列「駐臺辦事處」的抗議,臺灣涉外部門也對此表示遺憾,然而主辦單位卻站出來捍衛該男子的「言論自由」。評論:從德國納粹到日本兵,侵略者緣何在臺陰魂不散?  新竹光復高中一班級在校慶活動上,竟身著納粹軍裝遊行,引發輿論譁然。
  • 日本電視臺報導與福島類似的甲狀腺癌遭右翼指責
    據日本Topic News網站8月30日報導,8月27日,日本朝日電視臺《報導Station》節目播出新聞特輯,報導了日本茨城縣北茨城市3名兒童被診斷患上甲狀腺癌一事對此,日本右翼分子田母神俊雄在其推特上作出評論,稱該節目「煽動了民眾對輻射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