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農收留日本傷兵47年,日本兵回國後,如何對待他?

2021-01-13 Boss爆史

眾所周知,中國人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很深。在儒家的教導下,中國人養成了謙虛、誠信、愛好和平等品質。除此之外,「以德報怨」也是儒家倡導的行為之一。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事。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件發生在河南老農身上以德報怨的事。

石田東四郎流落河南村莊

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者在我國國土上燒傷搶掠,不僅給我國帶來了巨大的災難,而且還讓我國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很多人因為日本人的侵華戰爭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因此對日本人恨之入骨。如果用嶽飛《滿江紅》中的話來說就是:「壯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日本人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傷害,永遠無法撫平。

日本戰俘

日本戰敗投降後,很多日軍都如喪家之犬,爭先恐後地回國。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罪孽深重,在這片土地上,他們難以生存。但回國的名額有限,一些日本傷員都被無情拋棄,而石田東四郎便是其中一員。被部隊拋棄後,一身重病的石田東四郎便開始四處流浪,最後流落到了河南一個村莊。

流落街頭的日本兵

老孫收留石田東四郎

為了活命,石田東四郎裝起了啞巴,向村裡人乞討。但他可能是餓糊塗了,雖然他沒有開口說話,但身上的日本軍裝已經出賣了他。村民們將他團團圍住,眼中噴射出憤怒的火焰。儘管如此,卻沒有人上前打他。因為落井下石,一向為國人所不齒。但不教訓他,不代表就能原諒日軍犯下的罪行,所以沒有人肯施捨給他吃的。

孫邦俊

就在這時候,人群中的老漢孫邦俊動了惻隱之心,拿出半個窩頭,遞給了石田東四郎。村民們見狀提醒道:「他是日本人,不能給。」孫邦俊說:「看他怪可憐的,不能見死不救啊!」說完,孫邦俊便把窩頭給了石田東四郎。孫邦俊原以為這就是個小插曲,沒想到這個舉動卻影響了他的後半生。

醫生為日本兵治療

孫邦俊在給完日本人窩頭後就回到了家中,也沒有多想。結果半夜起來上廁所時,發現那個日本人居然蜷縮在他家門口瑟瑟發抖。孫邦俊於心不忍,怕他凍死,便將石田東四郎帶回了家。第二天,村民們得知孫邦俊將日本人收留在家,紛紛要求孫邦俊把人交出來。不能因為他一家,禍害了全村人。

老照片

東四郎的回報

為此,孫邦俊將石田東四郎藏在了山洞裡。村民們自發上山尋找日本人的蹤跡,且如願找到了石田東四郎。就在他們打算強行將石田東四郎送走時,村中一位有威望的老人出面,幫孫邦俊保下了石田東四郎。當然,前提是孫邦俊要保證石田東四郎不在村中犯罪。之後,為了幫石田東四郎看病,爭取生存的權利,孫邦俊一家付出了很多。

石田東四郎

孫邦俊死前,還特意叮囑兒子要照顧好石田東四郎。上世紀7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石田東四郎的親人通過多番打探,終於得知了他的下落。1993年,石田東四郎如願回到了日本。為了表示孫邦俊一家對石田東四郎的照顧,石田東四郎的家人不僅邀請他們一家前往日本旅遊,而且還出資資助孫家後人到日本留學。後來,他們還給孫家寄來了300萬日元的支票。

中日友好植物園

但孫家並沒有要這筆錢,石田東四郎的家屬就將其捐給了中國政府,修建了一座中日友好植物園。從孫邦俊家人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什麼叫「以德報怨」,也表明了中國人的善良與大度。但歷史不能忘記,只有牢記歷史,我們才能知恥而後勇。大家認為孫邦俊的做法對麼?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

相關焦點

  • 河南老農收留日本兵47年,被接回日本後,是如何對待老農一家的?
    不過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一位河南老農收留了一名日本兵47年,日本兵被接回日本後,是怎樣對待老農一家的?這位河南老農名叫孫邦俊,就是當地縣城中的一名再普通不過的農民。日本投降後,還多日本軍人有傷在身就被遺留在了中國。某一天孫邦俊和妻子在街上遇到一個乞丐,兩人也沒多想,哪知道這個乞丐一直跟著孫邦俊夫婦。
  • 河南農民收留日本兵47年,傷兵回日本後,是怎樣報答農民一家?
    不過,日本對中國的侵華歷史卻令人難以忘記。日本在中國犯下滔天罪行,但善良的中國人在看需要幫助的日本人時,也果斷地向其伸出援手。一位河南農民就曾收留了一位日本兵長達47年。當這位傷兵回到日本後,又是怎樣報答農民一家的?日本帝國主義所發動的侵華戰爭,令中華兒女死傷無數,讓我們的祖國滿目瘡痍。
  • 日本戰敗後傷兵被棄,河南老農收留照料47年,日本兵如何報答的?
    正是因為日本對中國的傷害實在太過深重,這使得我國很多民眾總是很難接受日本。不過在抗日戰爭期間發生過這樣的一件事,當時有一位日本傷兵落難中國,被一河南老農民救起,並且照顧了整整47年,那麼你知道日本兵是怎樣報答老農的嗎?這位日本傷兵的名字叫做石田東四郎,石田在侵華戰爭後期才來到中國,彼時他跟隨自己的部隊來到河南,在一次作戰中石田受了很嚴重的傷。
  • 【聾人新聞】一家3代收養日本聾啞傷兵47年,而電視臺卻利用此事美化日本侵略者
    1946年,一位名叫孫邦俊的老農在村子裡發現了一個重傷致殘的日傷兵。因為當時抗日戰爭剛剛結束,中國的民眾都有親朋好友命喪在日軍的屠殺之下。所以他們對日本人充滿了恨意,尤其對日本軍人,更是恨上加恨。孫邦俊也不例外。於是,孫邦俊在國恨家仇與人性良知在展開了激烈鬥爭,最後終於以寬宏博大之心原諒並收養了這個傷兵。
  • 日本傷兵遭遺棄,河南一家收留照顧他47年,他卻用這種方式報答
    當戰爭進行到尾期的時候,很多駐紮在我國的日本人在聽到日本戰敗的消息後,都紛紛逃竄回日本,但在中間也有一些日本人因為被遺棄或者其他原因而選擇留在了中國,其中有一名日本傷兵就是被遺棄在中國,被河南的一個農民收留,並且悉心照顧了47年。在他找到家人以後,卻選擇了令人唏噓不已的方式報恩。
  • 河南老人收留日本傷兵47年,細心照料回國後,日兵如此回報!
    抗日戰爭期間,日本害死了很多手無寸鐵的老百姓,戰爭初期,嘗到點好處的日本囂張的稱三個月就拿下中國,但是我國無數的英勇戰士站了出來一同抵禦外敵,他們認為他們可以佔領中國,但不現實。抗日戰爭結束時,小鬼子在我國寸步難行。直到美國投下兩顆原子彈,戰爭才徹底結束,日本一個接一個地被送回日本,但一些殘疾軍人被遺棄到了中國。
  • 河南老人一家三代,收養日本傷兵47年,日本兵報答他們家了嗎?
    中國人看到這個數字都巴不得侵華的日本兵多死點,根本就不會去救他,但河南有一個家庭看在生命的份上救了一個日本傷病,這個日本傷病在他家經歷了三代人才被接回日本,最後他回報那個河南家庭了嗎?1945年日本戰敗,在華的一切日本兵都要捲鋪蓋離開中國,但不是所有日本兵都及時離開中國,有一些傷病行動不便沒能離開,仍然滯留在中國,那些滯留在中國的日本兵徹底換了一副面孔,日本投降前還對手無寸鐵的中國老百姓耀武揚威,投降後都躲著不敢見人,怕中國老百姓報復他們。
  • 日本傷兵落難中國,河南老農民照顧47年,回國後他如何報答恩人?
    按道理來說,中國14年的抗日戰爭應該讓當時的中國人對日本人深惡痛絕才對,但是中華民族是一個善良的民族,所以凡事都有例外。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當年日本戰敗後傷兵被棄,河南老農收留照料47年,日本兵怎樣報答?
  • 農民收養日軍傷兵47年,回國後日軍是如何回報?
    戰爭結束後,日軍被解除了武裝遣返回國,但是由於日本骨髓裡的殘暴,他們在撤退的過程中,拋棄了很多的傷兵,任由他們留在中國自生自滅, 而當時的石田就是其中之一。
  • 河南老農收養鬼子,祖孫養他47年,回日本後他竟如此報答
    日本戰敗投降後,日軍戰俘全都被遣送回國,日本部隊也紛紛撤兵,但是一些重傷兵卻被日軍毫不猶豫地拋棄了,日本戰後經濟崩潰,對於他們來說這些傷兵是國家的負擔,所以他們根本不可能救治,就將這些傷兵隨便拋棄在路邊,其中一個傷兵被河南的老農帶回家救治,祖孫三代養了他47年。
  • 老農可憐日本傷兵,養在家中,47年後老農兒子去了日本,有啥待遇
    老農可憐日本傷兵,養在家中,47年後老農兒子去了日本,有啥待遇抗日戰爭即使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但是依然牢牢的記在我國人民的心中。
  • 河南老農收養一日本兵47年,賣牛為他治病,回國後日本兵卻這樣報答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故事是一個戰爭背後的愛情故事,一個被自己的國家遺棄的日本士兵被自己的軍隊拋棄了,我想如果是我們的八路軍士兵,他們不會把自己的隊友拋在身後,今天我們要講一個河南農村老人伸出援手給日本士兵的故事
  • 河南農民照顧日本傷兵47年,士兵回國後,報恩方式讓人不禁感慨
    穿著有點兒像日本軍服,可是因為日軍剛投降,撤軍,沒有太多的顧慮,以為是傻子不知從哪裡找來的軍服。好心地拿出隨身帶著的乾糧給了乞丐,然後就走了,可沒想到乞丐卻一直跟著他。但一路觀察之後,孫邦俊發現事情有些不對。這位乞丐和其他乞丐不同,從見到他到現在都沒說過一句話,總是故意用布遮住臉。終於,他明白了,是一個日本傷兵。
  • 宋朝公主,被皇帝灌醉送給金兵,最後谷道破裂而死
    就拿茂德帝姬帝姬來說,此人作為宋朝最美公主,她的結局就非常悲慘,先是被皇帝灌醉送給金兵,後來谷道破裂而死。茂德帝姬,又叫延慶公主,宋徽宗趙佶五女兒,深得父親寵愛。到了成家年紀後,趙佶將女兒下嫁給了蔡京的五兒子蔡鞗。
  • 被日軍拋棄的日本兵,後被河南一老農照顧47年,他是如何報答的?
    不可一世的日軍在抗戰勝利後,低下了頭,面對著國人憤怒的目光,慢慢地離開了中國,雖然由於種種原因,許多日本兵並沒有被遣送回國,其中有一個名叫石田東四郎的日本士兵,他因生病而被日軍遺棄,流落街頭。當日本兵拿到之後,狼吞虎咽,孫邦俊夫婦離開時,這位日本兵就跟著他們,一直到了家,孫邦俊是個善良的老人,戰爭已經結束,這位日本兵也許也被遺棄了,孫邦俊與家人商量後,決定收養這位日本兵,也算是結了一段善緣,不一會兒,這位日本兵家裡又收養了一位日本兵,消息傳到十裡八鄉。
  • 二戰結束後,為何很多回國的日本兵,見到妻子後卻剖腹自盡?
    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二戰期間,日本向中國發動侵華戰爭,但在廣大中國人的浴血奮戰下,歷經14年,日軍最終低頭投降。奇怪的是,那些戰敗的日本兵在回國見過自己的妻子後,卻紛紛選擇自盡身亡,這是為何?準備回國的日本兵已經經歷了失敗的巨大心理壓力,卻在回家後,還在遭受妻子的冷嘲熱諷,這樣的態度對這些士兵而言,註定是個不小的打擊。多重恥辱的打壓下,令很多士兵無法承受,最終選擇剖腹自盡。
  • 河南老農收藏一把日本軍刀,日本人出百萬美元購買被拒,只因刀上刻7字
    河南老農收藏一把日本軍刀,日本人出百萬美元購買被拒,只因刀上刻7字 在戰爭期間,有很多日本軍官的軍刀都遺留在了戰場上,而今天要講的證據就是其中的一把軍刀。當戰爭結束之後這把軍刀被曝光出來,日本人知道這件事情之後曾花高價想要回收這把軍刀,但是卻遭到了拒絕。
  • 二戰後,那些特殊的潛伏日本兵
    1974年,曾參與莫羅泰島戰役,時任日本陸上自衛隊軍官的川島威伸率領「遺骨收集團」到莫羅泰島訪問之時,聽說了島上還有殘留日本兵的傳聞。於是他馬上聯繫印尼政府,組織人員在島上搜尋。12月18日,一行人在發現其蹤跡的區域高唱日本國歌《君之代》和軍國主義歌曲《愛國進行曲》,終於吸引其露面,並在短暫的對峙後被說服,和搜尋人員一起回到了印尼莫羅泰島空軍基地。
  • 他在我國演了10餘年的日本兵,回日本後被打,後來過得怎樣?
    而當一位原生態的日本人在影視劇中飾演「鬼子」,會出現什麼後果呢?矢野浩二作為一個日本人,他在我國演了10餘年的日本兵,在回到日本之後被自己的祖國人民毆打,後來他過得怎樣?但就在他26歲那年,機緣巧合之下矢野浩二得到一個參加電影角色飾演的機會,也就是那一次,這個敢於求變的男人發現自己對於演員這個身份很感興趣。二、演了十餘年日本兵矢野浩二發現自己在日本電影中的發展不會有特別大的前景,於是他在2001年時來到北京,但發展卻不如他自己預想般順利。
  • 【抗戰專輯】看日本人如何拍攝抗戰片?日本女護士參加了解放軍
    於是主動向政府提出了成為從軍護士的要求。很快,她收到了一張紅紙信,那是一份「戰時召集狀」。於是,希代告別了爺爺和母親,坐火車離開了家鄉。臨別時,爺爺跟她說了一句話:「無論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大家都是人。」 經過短暫的訓練後,希代和護士們坐船來到了中國黑龍江,成為日軍「佳木斯陸軍醫院」的護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