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人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很深。在儒家的教導下,中國人養成了謙虛、誠信、愛好和平等品質。除此之外,「以德報怨」也是儒家倡導的行為之一。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事。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件發生在河南老農身上以德報怨的事。
石田東四郎流落河南村莊
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者在我國國土上燒傷搶掠,不僅給我國帶來了巨大的災難,而且還讓我國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很多人因為日本人的侵華戰爭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因此對日本人恨之入骨。如果用嶽飛《滿江紅》中的話來說就是:「壯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日本人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傷害,永遠無法撫平。
日本戰敗投降後,很多日軍都如喪家之犬,爭先恐後地回國。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罪孽深重,在這片土地上,他們難以生存。但回國的名額有限,一些日本傷員都被無情拋棄,而石田東四郎便是其中一員。被部隊拋棄後,一身重病的石田東四郎便開始四處流浪,最後流落到了河南一個村莊。
老孫收留石田東四郎
為了活命,石田東四郎裝起了啞巴,向村裡人乞討。但他可能是餓糊塗了,雖然他沒有開口說話,但身上的日本軍裝已經出賣了他。村民們將他團團圍住,眼中噴射出憤怒的火焰。儘管如此,卻沒有人上前打他。因為落井下石,一向為國人所不齒。但不教訓他,不代表就能原諒日軍犯下的罪行,所以沒有人肯施捨給他吃的。
就在這時候,人群中的老漢孫邦俊動了惻隱之心,拿出半個窩頭,遞給了石田東四郎。村民們見狀提醒道:「他是日本人,不能給。」孫邦俊說:「看他怪可憐的,不能見死不救啊!」說完,孫邦俊便把窩頭給了石田東四郎。孫邦俊原以為這就是個小插曲,沒想到這個舉動卻影響了他的後半生。
孫邦俊在給完日本人窩頭後就回到了家中,也沒有多想。結果半夜起來上廁所時,發現那個日本人居然蜷縮在他家門口瑟瑟發抖。孫邦俊於心不忍,怕他凍死,便將石田東四郎帶回了家。第二天,村民們得知孫邦俊將日本人收留在家,紛紛要求孫邦俊把人交出來。不能因為他一家,禍害了全村人。
東四郎的回報
為此,孫邦俊將石田東四郎藏在了山洞裡。村民們自發上山尋找日本人的蹤跡,且如願找到了石田東四郎。就在他們打算強行將石田東四郎送走時,村中一位有威望的老人出面,幫孫邦俊保下了石田東四郎。當然,前提是孫邦俊要保證石田東四郎不在村中犯罪。之後,為了幫石田東四郎看病,爭取生存的權利,孫邦俊一家付出了很多。
孫邦俊死前,還特意叮囑兒子要照顧好石田東四郎。上世紀7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石田東四郎的親人通過多番打探,終於得知了他的下落。1993年,石田東四郎如願回到了日本。為了表示孫邦俊一家對石田東四郎的照顧,石田東四郎的家人不僅邀請他們一家前往日本旅遊,而且還出資資助孫家後人到日本留學。後來,他們還給孫家寄來了300萬日元的支票。
但孫家並沒有要這筆錢,石田東四郎的家屬就將其捐給了中國政府,修建了一座中日友好植物園。從孫邦俊家人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什麼叫「以德報怨」,也表明了中國人的善良與大度。但歷史不能忘記,只有牢記歷史,我們才能知恥而後勇。大家認為孫邦俊的做法對麼?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