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都是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多的家長都開始不再耐心的教育孩子,以前的生活中就會發現孩子有什麼不好的習慣問題等等都會及時給予幫助,現在呢一有問題找老師,上輔導班,自己就很少接觸孩子。
就是鄰居家有一個小男孩,學習成績並不是太靠前,在班級裡是屬於中上遊的學生,但是聽他的媽媽講孩子有一個興趣,就是喜歡畫畫,有時候他的兒子拿過不止一次市區的一等獎,每一次在家裡畫畫的時候,他的爸爸就諷刺他講:「好好的學生搞不懂為什麼要畫畫?,囊畫的還這麼沒有水準,難怪學習不好。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只會拿著世界史書看,你呢,就只會知道拿著拿著一種筆亂畫,沒出息的孩子」。
經常地幾句話,漸漸地磨平了孩子學習的樂趣,漸漸的不想與人交流,開始封閉了自己。
這樣的案例經常會見到,在我們的生活中孩子學習進步了「怎麼回事,就這麼笨的嗎?連這一道簡單的題目都算不好」又或者「你看看隔壁的你姐姐,人家回回學習拿第一,你回回只會哭,有你這樣的孩子真是沒出息」還有「這麼大個人了,連最基本的家務都做不好,真是一個廢物」,很常見吧,看似平常的話,實際上這樣的話,已經給孩子的心裡種下了滿滿的壞印象。
你可以看得見,有時候自己的家長就會認為,說這樣的話,完全都是為了孩子後,這是給孩子打好基礎,不然到這社會上怎樣立足?怎樣去生活呢,是,家長想得沒有錯,但是往往用最直接的方法去傷傷害了孩子的心靈,這會讓孩子產生消極心態。
實際上,除了這個影響之外,還會有很多的影響,這都是家長意識不到的,不光孩子沒有積極性,以至於對待自己喜歡的事情或者人物會因為這樣的話語打擊了孩子的自尊心,認為自己不應該去這樣做漸漸的會讓孩子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
一個對待生活沒有積極性的人,怎會有心思去做別的事情呢?家長要記得,你的語言暴力無時無刻都在影響著孩子,有可能會因為你的一句話回答你自己沒感覺到有什麼,但對孩子來講就是一把鋒利的刀子,家長們不妨蹲下來聽一下孩子的心裡在想什麼,真正的去了解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