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淇河岸邊淇水詩苑內的《詩經》石刻長卷
河南省鶴壁市淇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王朝暉說——
《詩經》,又稱《詩三百》,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具有較高的歷史地位,是先秦重要的文學古典,被稱為華夏文化的元典之一。淇縣,曾是春秋時期衛國首都,屬衛地。流經淇縣境內的一條古老河流——淇河與《詩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詩經》中源於淇水衛地的詩有45篇,佔《詩經》305首詩歌的近15%,其中多數蘊含著豐富的廉政為民思想。我們淇縣檢察幹警要堅定文化自信,從《詩經》等優秀傳統文學經典中汲取忠貞、廉潔、自律、和諧等精神,不斷增強廉潔自律意識,提高從檢道德修養,努力為地區發展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法治環境。
孔子《論語》中言:「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細讀《詩經》,我們不難發現其中諸多篇章從不同角度、多個層面深入闡釋著廉政思想。
修身明德。「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摘自《小雅·小旻》最後一章。意思是說,不敢空手打虎,不敢徒步過河,人們只知道這個危險,卻不知道別的災禍也要面臨。面對邪政導致的險惡,令人戰戰兢兢,心懷恐懼,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時下,領導幹部面臨著種種誘惑,要有一種時刻唯恐踩上高壓線的心態。尤其需要有深深的敬畏心,敬畏法律、敬畏黨紀、敬畏人民。面對權力和誘惑,要有一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恐懼感,時刻自律、自警、自省,牢記使命,不忘初心。
以身作則。《詩經·大雅·烝民》是讚美周宣王使賢任能及宰相仲山甫才德出眾的詩篇,其中寫道:「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意思是,上天造就黎民,凡事都是有法則的,老百姓都喜歡遵守道德和法紀的人。聯繫當下實際,領導幹部以身作則、以德為先,幹部群眾就會喜歡他,效仿他。《小雅·車轄》中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意思是品德像高山一樣的人,人們自然會敬仰他,就像人們遠行會遵循大道一樣。領導幹部要令行禁止,首先要自身過硬,成為踐行政德、遵紀守法的模範,才能樹立權威,對下屬、對群眾產生強大的號召力。
謹慎廉潔。《詩經·衛風·淇奧》是讚美衛國武和自警自醒、高尚廉潔的詩篇,其中寫道:「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以「綠竹」起興,借綠竹之挺拔、青翠、濃密讚頌君子之高風亮節,寓示君子之美在於後天的積學修養,磨礪錘鍊。據《史傳》記載,衛國武和,生於西周末年,曾經擔任周平王(前770年—前720年在位)的卿士。晚年九十多歲,還是廉潔從政,寬容別人批評,接受別人勸諫,因此很受人民的尊敬,人們作了這首《淇奧》來讚美他。今時,我們更應用這些詩篇、名句時時警醒自己,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通訊員王瑞俊 顧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