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詩三百:作者,地域

2021-01-13 小右說娛樂

大家好,我是小編雙婷,今天我來和大家說一下中國古代詩三百:作者,地域。

《詩三百》的作者,有姓名可考者不多,詩中明言的有:《小雅·節南山》:「家父作誦」;《小雅·巷伯》:「寺人孟子,作為此詩」;《大雅·嵩高》和《大雅·烝民》都有「吉甫作誦」;《魯頌·潞宮》:「奚斯所作」。家父是周幽王時代的大夫,寺人是王宮裡的宦官,這個孟子大約是幽王宮裡的宦官。吉甫,又稱尹吉甫,周宜王時代的大夫,文武全才。奚斯,奮國大夫。此外,見於他書的還有:《(豳風·鴟涽》為周公作,見於《尚書》;《誹風·載馳》為許穆夫人作,見於《左傳》;《小雅·常棣》,《國語》以為周公作,《左傳》認為召穆公作。但終佔少數。《毛序》指明作者的有三十餘篇,多不可信。據今人分析,《大雅》和《頌》中沒有民歌,為樂師和公卿烈士所作。《小雅》中有一部份卞層士人的作品。《國風》中多為民歌,《小雅》中也有一小部分,皆為普通勞動群眾所作,編訂時可能經過樂官加工。

《詩》三百篇的地域,相當廣闊,東起山東,西至陝西、甘肅,北到山西、河北,南至江漢流域。《周頌》、二《雅》大多是鎬京及其周圍地區的作品,《商頌》為商詩,當產生商故地河南一帶。《魯頌》:魯是周公長子伯禽封地,在今山東東南,都邑在曲阜,四篇頌詩當是京都作品。

《周南》、《召南》:按三家詩說法,周南是周公旦封地洛陽一帶的作品,召南是南陽至南郡之間的作品。但《周南》中《漢廣》:「漢之廣矣」,「江之永矣」;《召南》中《江有汜》,提及了長江,漢水。可見二《南》的地域北起黃河,南至江、漢。西周時期江、漢流域有很多小的諸侯國,如申、鄧、蔡、隨等,後被楚所兼併。當時稱這些小國為「南國」,其地方樂歌為「南音」,黃河一帶的南樂可能是受其影響而產生的樂歌。

《鄴風》、《鄘風》、《衛風》:三「國風」實際都是衛詩。鄴在今河南湯陰東南,周武王封給封子武庚的封地,後人於衛。娜在今河南新鄉西南,一說在今極縣,武王克商封管叔於此,後人於衛。衛在今河南淇縣東北之朝歌,本殷封故都,武王封康叔於此。衛於公元前661)年被狄攻滅,後在宋桓公和齊桓公救援下,在潛邑(今河南汾縣東南)重建衛國。現存詩大多是朝歌一帶作品,只有《定之方中》和《載馳》是描邑的詩。王國維認為,郊是燕國,娜是魯國,編《詩》者見此二國有名無詩,就將一部分衛詩分放在其名下(《觀堂集林》卷十五《北伯鼎跋》,可備一說。

《王風》:王城,即周公所經營的洛邑,今河南洛陽西北,平王東遷以後為都城。王都一帶詩不稱雅而為風,證明周天子地位已衰落。

《鄭風》:這是新鄭,在今河南新鄭縣一帶。鄭最初封地在今陝西華縣西北,其後鄭武公為周平王卿士,吞併檜和東虢後,始居新鄭,鄭詩即河南中部一帶樂歌。

《齊風》:周武王封姜子牙於齊,建都營丘(今山東臨淄),佔有山東中部至東北部一帶地域,齊詩產生於此。

《魏風》:古魏國是周初姬姓諸侯,都城在今山西苗城東北,地域包括山西西南部,後被晉所滅,晉將其封給大夫畢萬,後為戰國時魏。魏詩多諷刺,可能作於亡國前夕。

《唐風》:周成王封其弟叔虞於此,據有山西中部地區,其後成為晉國,都城在今山西翼城縣南。唐詩即產生於此一地區。

《秦風》:周孝王始封伯益後代非子於秦,故地在今甘肅天水一帶。平王東遷時,因護駕有功,趕走犬戎,西周王徽地盡歸其所有,故秦詩與雅詩產生於同一地域。

《陳風》:武王封舜的後代妨滿於此,都城宛丘,即今河南淮陽縣。佔有河南東南部及安徽北部地區。

《檜風》:周初壇姓封國,都城在今河南密縣東北,據有河南中部一帶地域,東周初為鄭所滅。檜詩是亡國前後作品。朱熹《詩集傳》引蘇氏說,以為檜詩即鄭詩。

《曹風》:武王封其地振鐸於此,據有山東西南部,都城在今山東定陶西北,後為宋所滅。

《豳風》:豳亦作那,即今陝西旬邑和彬縣一帶,周先祖公劉開發之地。其後太王為狄人所逼,於是遷於岐。東周時,為秦所有。故豳詩都是西周時代作品。

相關焦點

  • 詩經與中國文化,詩的收集和整理,詩三百
    大家好,我是劉民輝,今天來和大家說一說《詩經》與中國文化,詩的收集和整理,詩三百。《詩三百》,包括上下數百年、遍布江漢以北各諸侯國的詩歌,其中有貴族的創作,亦有民間歌詩。這些作品是如何匯集起來的呢?歸納歷代學者所說,不外「採詩」和「獻詩」兩種。先說「採詩」。
  • 詩三百與孔子刪詩
    「詩三百」和「孔子刪詩」是《詩經》學史上有密切關係的兩個關鍵詞。「詩三百」一般被認為指《詩經》共有約三百篇,這一詞語涉及先秦時期的《詩經》名稱。「孔子刪詩」則為漢代以來《詩經》學史的一個重要公案,涉及孔子與《詩經》文本形成過程的關係。  「詩三百」一語,先秦文獻習見,孔子多次提及,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 懷川講堂|樂讀《論語》2.2:《詩》三百,一言以蔽之
    ,一言以蔽之.m4a06:30來自焦作日報【原文】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1)之,曰:思無邪(2)。」【譯文】孔子說:「《詩》三百篇,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就是:思想純正。」【評析】本章夫子談論《詩》在政治教化中的意義。(1)蔽:指概括。
  • 講給孩子的中國文學史第四講 最美《詩經》:詩三百,思無邪(上)
    講給孩子的中國文學史第四講最美《詩經》:詩三百,思無邪(上)
  • 論語: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詩無邪」
    孔子說,詩,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思無邪。詩三百,詩指的是詩經,也就是後來的毛詩,古時候通常只稱為詩。詩經有三百一十一篇,其中有六篇有篇目,沒有詩詞,實際為三百零五篇。孔子世家說,古有詩者三千多篇,後孔子刪詩書定為三百零五篇。
  • 詩三百書法——開蒙養正,用五千年中華文化,打開孩子生命氣象!
    中國孔子學堂教育集團詩三百書法於10月8日精心舉辦了絢麗人生的國學訓練營。來自滕州詩三百書法全體學生與家長沐浴在國學文化的光輝裡。拜孔、擊鼓、投壺、活字印刷、體驗軟筆書法······無不體現出中華5000年文明之博大精深。家長們聆聽了「詩歌王子」的父親陳飈風先生精心準備的家長課——教養不惑,解除了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當中的困惑。走出家長課堂的家長們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表情。
  • 思無邪|《關雎》何以為詩三百之開篇?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思」是發語詞無意義,孔子在此借用為「思想」解;「無邪」是直的意思,也就是說詩經三百篇的作者都是出自真情之自然流露而有這些作品的。所以「思無邪」是一種勉勵,於是我們將它作為欄目名,希望我們可以在《詩經》中尋回真我,回歸本性。打開《詩經》,開篇便是《關雎》,那麼它何以成為300餘首的開篇之作呢?
  • 孔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詩無邪」
    古人把它冠於三百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史記·外戚世家》曾經記述說:「《易》基乾坤,《詩》始《關雎》,《書》美釐降……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又《漢書·匡衡傳》記載匡衡疏云:「匹配之際,生民之始,萬福之原。婚姻之禮正,然後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論《詩》,一般都是以《關雎》為始。此綱紀之首,王教之端也。」他們的著眼點是迂腐的,但對詩的本義的概括卻基本正確。問題在於它所表現的是什麼樣的婚姻。
  • 詩三百的魔力:小小一本書,三百個朋友隨時陪你嘮嗑,挺好挺過癮
    一、詩三百,就是古代的大白話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這最初的詩,遠比後世的詩,來得更加明快單純。目的很單純,用詞也很純粹,就是普通的民間的日常用語。所以,注意哦!說不定你我今天吃過飯,沒事幹,在這兒瞎說一通大白話,在千年之後也有可能被有心人裝訂成冊哦!
  • 我國古代原始時期最早出現的兩首詩
    我們都知道詩歌的起源應該是在古代,至於在什麼時候可能沒人能說的太清楚,其實它是一直伴隨著人類的發展,與人類共同進步的一個語言表達形式,《彈歌》是在遠古時期最早出現一首詩歌,這首詩歌也是我國至今記錄最早的一首詩,全文只有八個字。
  • 中國古代,芍藥的花語是什麼?芍藥花在中國文化中的寓意有什麼
    芍藥花在中國古代詩歌中常被提及,由於其在盛開時體態輕柔嬌妍,受到許多文人墨客的喜愛,又由於其具有嫣然動人之資,更是常出現與畫家的畫作之中。可見,芍藥在中國古代作為一種「意象」的符號,在創作者的筆下,被賦予不同的文化意蘊。
  • 可以唱的中國古代文學
    《墨子·公孟》曾經對《詩經》與音樂的關係進行過描述:「(古人)誦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詩三百即《詩經》,說的是古人在盛大的活動中用弦樂演奏《詩經》,將《詩經》譜曲演唱,並且還會配上舞蹈。先秦時期,詩、樂、舞本為一體。
  •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詩」。孔子對兒子伯魚曾說:「不學詩,無以言」,《詩》很柔美、有意境、有隱喻、能比興,正能說者有意,聽者有心,但又不會當面鑼對面鼓,在外交辭令上,詩是最好的表達語言。與上位者的交流也是如此。當時官方認可的《詩》有三千餘篇,現在「六經」之一的《詩經》,是孔子從三千餘篇當中所取,邢疏:《毛詩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內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數。
  • 《詩三百》:諸多篇章闡釋著廉政思想
    圖為淇河岸邊淇水詩苑內的《詩經》石刻長卷   河南省鶴壁市淇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王朝暉說——   《詩經》,又稱《詩三百》,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具有較高的歷史地位《詩經》中源於淇水衛地的詩有45篇,佔《詩經》305首詩歌的近15%,其中多數蘊含著豐富的廉政為民思想。我們淇縣檢察幹警要堅定文化自信,從《詩經》等優秀傳統文學經典中汲取忠貞、廉潔、自律、和諧等精神,不斷增強廉潔自律意識,提高從檢道德修養,努力為地區發展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法治環境。   孔子《論語》中言:「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 周裕鍇談中國古代文學闡釋學
    今年,周裕鍇新作《中國古代文學闡釋學十講》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上海書評》通過微信語音專訪了周裕鍇,請他談談中國文學闡釋傳統。《中國古代文學闡釋學十講》,周裕鍇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20年1月出版,397頁,86.00元《中國古代文學闡釋學十講》主要講授的是中國古代的詩論,您為什麼要用現代的、帶有德國色彩的「闡釋學」——但又不是諸如「文學批評史」——來命名您的研究?
  • 我讀論語小記:為政第二·詩三百,思無邪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孔子說:詩經三百篇,用一句話來概括,是純真無邪】大多數人都說詩經是孔子整理而成,流傳至今有305篇,所以詩經也叫詩三百。讀詩經不像讀小說,隨手一翻,任意讀某一小段文字都可以,因此很多人說詩經是中國審美的最高峰,我覺得此評價完全不為過。這句話後三個字「思無邪」有兩種解釋,一說是思想,一說「思」同「斯」,僅僅是語氣助詞。因為詩經原文【附下】中就有這三個字,去讀詩經,給人的感受也是活潑、真實,不矯揉造作,完全是生活的原汁原味,所以我傾向於語氣詞這一說法。
  • 一頓飯要殺三百隻雞?《憫農》作者李紳很冤枉
    是窮奢極欲之人 稱他愛吃雞舌湯 一頓飯要殺三百隻雞 歷史上的李紳果真如此嗎? 古人吃的雞舌亦有可能指的是古代口香糖——「雞舌香」。這種西域傳來的香料,個頭小,有點辛辣味,清除口中異味很有效果。東漢桓帝曾經賞賜給侍中,嚇得迺存憂心忡忡地以為得罪了皇帝,被賞了毒藥,成為一時笑談。 《清異錄》裡也有記載:「荊南判官劉彧,棄官遊秦隴閩粵。篋中收大竹十餘顆,每有客,則斫取少許煎飲,其辛香如雞舌湯。
  • 它是中國古代的一首奇詩,順著讀是天亮了,倒著讀卻是天黑了
    眾所周知,中國有5000多年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在汗牛充棟的文學寶庫中,詩歌又是璀璨的一顆明珠。其中,唐詩宋詞,不僅在我國,在世界上都影響深遠。而在詩歌中,又可以分成很多類。如按照音律劃分,古詩可以分成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古體詩又包括楚辭體和樂府兩種類型。
  • 兩位大詩人遭地域黑,各寫首詩怒懟,賀知章冷嘲熱諷另一位更囂張
    地域黑似乎並不是現代才有的事,但確確實實是件傷人的事,這一點無論是今人還是古人,都可謂「是可忍孰不可忍」。古代的地域黑和如今不太一樣,基本上是以南北互黑為主,這一點從東晉開始就有了。北方尚武,南方尚文,再加上飲食等日常文化的不同,沒少過過招。
  • 古代題畫詩鑑賞系列之一(作者:陸虹)
    作者在寫自己的生活經驗,與畫了無瓜葛。看了下兩句才知作者高超、灑脫的意趣所在。「君從何處看,得此無人態。」見畫雁如此逼真,不禁驚問畫家從何處觀察而得。「無乃槁木形,人禽兩自在。」上句隱贊,本句很有嘆的意味,說人只有形如槁木,與雁共處,才能畫出無人時雁的形態。「自在」不僅在雁之形而且在人之心。接下來寫自己對畫面的觀感:「北風振枯葦,微雪落璀璀。慘澹雲水昏,晶瑩沙礫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