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陰鬱背景下的色彩美

2021-01-07 東冬美食說

《小偷家族》看完後如鯁在喉,影片似乎沒有結尾,我理解導演的處理手法,因為它不可能有結尾,縱然生活無奈,但還要過下去,偷盜、家暴、被遺棄、出軌依然存在,有時自己深處其中,不過是佯裝看不到吧。

這部片子拍的很美,看似凌亂不堪的生活,閃爍著內在人性的亮點;看似無序的居家日常,卻有深厚的色彩美學原理。

《小偷家族》獲得了諸多電影節大獎,最佳影片的榮譽是為了喚醒更多人的思考,這種思考能有多少力量,至少觀眾隨同是枝裕和導演鏡頭,和他一起展開了對人類社會共象的剖析。

故事發生在日本東京繁華背景下的小角落裡。,這家人從各自艱難的生存空間走到一起,孤寡老人、棄嬰、父母離婚、家暴、殺人犯組成了一個家庭,他們白天外出各自覓食,夜晚歸巢,嘰嘰喳喳訴說著一天的趣聞。而這七拼八湊組成的人家,喜怒哀樂尤其多,天天為生活發愁,抱團取暖總歸好受些。

無論'父母'怎麼工作,這家依然入不敷出,日常生活用品就靠父子二人和後來不堪家暴離家出走的尤裡偷盜來完成。然而在家庭角色裡,他們每一個都是很稱職的,奶奶的慈祥、父母的關愛,如果沒有偷盜和前科,這個家庭堪稱理想,影片中每個人哪怕用最卑劣和極端的方式,也要保護其他的家人。

整部片子近60%的鏡頭是表現夜晚生活場景。當身陷無奈和荒謬,黑夜總是顯得很漫長。通片暗色背景正是沉悶生活的表達,視覺自然會集中在光照範圍,光影的對比與反差讓影片視覺效果平衡,讓觀眾暫時遠離自己的真實世界,去體會劇中人物起伏的命運。

利用光線在影片中穿梭的光影效果,讓我想到荷蘭著名畫家倫勃朗的作品。倫勃朗創造了「光暗」藝術表現手法,以黑褐色或者土棕色為背景,光亮處表現畫作主題,有評論家稱讚倫勃朗『用黑暗繪就光明』。是枝裕和導演同樣用暗色背景表達一種態度,用光線強調影片的主要矛盾因素,也讓暗部弱化和消融次要因素,光線中的人物在深色映襯下極富動態,也可以說導演在用光線敘述故事。

小人物的生活通常因為貧困而不舍丟棄,東西堆砌雜亂無章。電影一方面要客觀表現這種生活的真實性,同時又要有觀影的視覺美感,傳達出潛在的積極向上的生活力量。如何快速找到這個平衡點,那就要依靠理性的色彩應用。

在歌德眼裡,色彩是人類心靈的震顫,色彩的情感效應在瞬間能給人留下記憶,同時它也肩負著刻畫劇中角色情感、補充畫面敘事效果的作用。 數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攝影獎的維託裡奧·斯託拉羅曾經說過:「色彩是電影語言的一部分,我們使用色彩表達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利用光與影象徵生與死的衝突一樣。」

作為優秀的導演,對每個畫面的構圖、色彩、構成元素等都很苛刻,在有限的空間裡保證故事的延續性和完整性。

電影從一開始父子倆進入超市,紅黃藍三原色組合同時進入我們的視覺,整部劇的色調就基本定了下來。紅黃藍貫穿影片始終,憂鬱安靜的藍色與勇敢且危險的紅色,或同時或分別出現在各種場景裡。就像張藝謀導演的《影》和《紅高粱》、維託裡奧·斯託拉羅的《現代啟示錄》《末代皇帝》,讓色彩藝術符號一同參與表演。

通常觀眾看電影只看故事情節,認為單把色彩拿出來說事似乎有些牽強,普通分觀眾從不會有意識地觀察所謂的色彩表現細節,但也沒有影響對劇情的理解。沒錯,色是為情服務,作為劇中出現的所有色彩點,都有它的象徵意義,只要它呈現協調狀態,帶來視覺流暢感,它會留存在潛意識裡,不會輕易跳出來,為我們理解矛盾發展脈絡起著作用。

就像右邊群眾甲身著軍綠色大衣,背著一個藍色包,當這個塊狀色彩出現在鏡頭裡,沒讓你的視覺走神,這就是色彩鏡頭語言,既有層次,又不突兀。橙黃色水果在畫面中帶來溫暖和成熟,這是暗示即將出場的媽媽。

除了整體的色調,畫面中每個細微的細節都被考慮和設計過了,建築工地、街景、垃圾箱、房頂等等。這對父子的服裝也在紅藍色組合裡不停變換,相互襯託。劇中的祥太聰明懂事,超出他年齡的成熟冷靜,很少笑,藍色色調總圍繞著他,讓我從心底升騰出一種無奈和憐惜之感,直到影片的後半部分有紫色出現。

為什麼要用紅藍黃作為影片的主色調?我想導演是用了表現主義核心的概念,所有的元素都要在色彩上形成衝突點,讓角色溫暖起來。

日本人對色彩高度敏感,用色也極為講究。媽媽信代是極為矛盾的角色,既有當母親的渴望,同時有被生活重壓下的自私和大膽,她的服裝用色隨著劇情的發展有變化,從開始的亮黃、紅黃藍格,到柔和淡雅的紅藍黃,表達了角色內心深處多層面的性格特徵。

此外,這部片子還有一個最大特點,鏡頭裡出現了電纜、門框、窗戶、牆體、建築、電線桿、樹木、橋墩等等大量直線條,又通過由這些線條組成了每個鏡頭裡紅、黑、藍、黃的色彩構成。

我想是枝導演或許是運用了同樣是荷蘭人藝術家蒙德裡安《紅、黃、藍》方格式概念來組合色彩。蒙德裡安崇尚直線帶來的美感,主張透過直線可以靜觀萬物內在的安寧,創造出普遍的秩序和均衡之美。多色彩出現在線條組成的空間裡,都能有自己美的歸屬。

即使是最雜亂的生活場景,所有出現的色彩元素的比例和關係都有據可循,看似隨意,卻是導演的高超之處。

這是一部耐人尋味的電影,每個機位、每個鏡頭都不浪費,所有選擇都是為了向觀眾傳達溫馨卻無奈的主題,家人一起看煙花,卻始終沒有看到,繁華盛景與他們無關,但絢爛熱烈藏在每個人心中,他們也曾在陽光下的大海裡歡樂雀躍過……

相關焦點

  • 《小偷家族》---陰鬱背景下的色彩美
    ---王小波     《小偷家族》---看完後如鯁在喉,影片似乎沒有結尾,我理解導演的處理手法,因為它不可能有結尾,縱然生活無奈,但還要過下去,偷盜、家暴、被遺棄、出軌依然存在,有時自己深處其中,不過是佯裝看不到吧。
  • 電影《小偷家族》:「小偷」敘事與家族神話的「褶皺」
    同樣,「家族」一詞,是枝沒有使用西方現代家庭觀念下,帶有中產階級意味的「ファミリー」(family)〔在這一點上,與日本導演矢口史靖執導的『サバイバルファミリー』(英文名:Survival Family;中文名:《生存家族》,2017)有著明顯地區別〕,而有意無意地使用傳統日語漢字所表達的意味——「家族」(Kazoku)——強調其有無血緣的人群組合在一起形成的社會共同體關係。
  • 夜思 | 《小偷家族》:我們為什麼要堅持良善
    小年說:這世上大部分人都是「中間人」——既有那小陰鬱的一面,又有著天性使然的善良和溫厚。
  • 《小偷家族》視聽
    視聽:整部影片色調非常灰暗,就像小偷家族一樣生活在黑暗之中,一旦被「光」找到,家族就會破碎。在由裡徹底融入這個家庭之後,影片色調變得明亮,這也是暗示了這段時間是家庭最歡樂的時光。到奶奶去世後,影調重新變得灰暗,預示著小偷家族的徹底瓦解。柴田信代和同事坐在陰影下,議論著站在陽光下擁有幸福家庭的女人。導演通過這樣的布置,使柴田信代對親情的渴望展露無遺。
  • 《小偷家族》,盛世下的殘酷偷生
    ▵電影《小偷家族》劇照《小偷家族》其實揭露了日本社會的很多問題,比如冒領老年退休金、失業率增高、色情業泛濫等,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5月19日晚,在法國海濱小城,他的新片《小偷家族》獲得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是枝裕和也登上人生巔峰。
  • 《小偷家族》影評
    《小偷家族》影評作者:李子季圖片:網絡因為這類人在生活的重壓下,很多親情淡薄。《小偷家族》延續了導演一貫的風格,用不緊不慢的鏡頭,記錄了一個「家族」的聚散,展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羈絆與情感。電影講述的是幾個毫無血緣關係的人組成的家庭,依靠奶奶的養老金艱難度日。當養老金不夠支付日常生活時父親與兒子就會去商店,順手牽羊一些生活必須品。《小偷家族》情節處理簡單而高級,故事溫暖而樸素。
  • 《小偷家族》:是枝裕和導演鏡頭下的家庭烏託邦
    導演是枝裕和的作品大多來源於生活,《小偷家族》就是取材於老人養老金被盜,小偷家族被曝光的新聞。話題熱議度高,但是導演卻沒有放大衝突和矛盾,而是採用了紀錄片式的拍攝手法理智、克制的敘述整個故事。影片反映人性,也描繪了底層群體的生存現狀,通過生活化的情節把關於家庭、親情的主題呈現到觀眾眼前。故事中的一家六口毫無血緣關係,而且每個人的身份都很特殊。
  • 《小偷家族》藍光高清版
    上個月,豬豬樂園首發了是枝裕和導演的電影《小偷家族》,這部電影從預告片發布到上映期間,口碑都非常棒,而且在過去的一年,《小偷家族》
  • 詩意盎然的《小偷家族》,一個個寓言故事
    大家好,這裡是侃片少年,如果將電影《小偷家族》放置在是枝裕和作品序列的互文關係中予以考察,我們發現,這是部不同於以往的、混合了浪漫與寓言的現實主義作品。作者在現實主義的底色之上,疊加了一層浪漫主義的詩意色彩。
  • 以王陽明的《心學》來分析《小偷家族》
    從這樣一個「小偷家族」中,我們體會到了人性的複雜,既看到人性中的善,也看到人性中的惡,但這真的是人心嗎——今年6月,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有一條勁爆新聞,剛剛在第7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上獲得金棕櫚大獎的日本電影《小偷家族》網絡開票幾十秒就被搶光,隨後網上
  • 《小偷家族》:從塵世 偷來愛
    現如今,作為學生的是枝裕和憑藉文藝片《小偷家族》捧回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對於中國電影市場來說,這姑且算是一個「絕境逢生」的籌碼。在這個大背景下打撈《小偷家族》的珍貴,亦使人忍不住嗟嘆未被眷顧的遺珠順流而下的命運。
  • 《小偷家族》:通過「小偷」身份反襯人性善美、同時揭露社會醜陋
    《小偷家族》的導演是枝裕和說:生活就是這樣,千瘡百孔之中,也有一些美麗的瞬間。我想捕捉的正是這些瞬間。提起「小偷」,往往都是人們嗤之以鼻的對象,但在第71屆坎城電影節上,一部以「小偷」身份為主線的電影《小偷家族》一舉斬獲了金棕櫚獎,在國內上映也吸引了大波觀眾,豆瓣評分高達8.8分。
  • 電影推薦——《小偷家族》
    《小偷家族》是25年之後,中國電影院再次大規模公映的金棕櫚最佳影片。是枝裕和也成為衣笠貞之助、黑澤明、今村昌平之後,第四位拿下坎城最佳影片的日本導演。 《小偷家族》的故事,始於一個即將結束的冬天,在夏天蟬鳴時,進入最歡快的階段,又收尾於下了雪的冬天。
  • 《小偷家族》特殊家庭裡的一絲羈絆
    今天特意看一部具有深度的電影《小偷家族》,很早前是已經有留意該部電影。那我們就以簡單的經典語錄來回憶起,電影裡值得我們回味的片段。1真正愛你的人,會像我一樣緊緊的擁抱你。9、生下孩子就自然成為母親了嗎?10、我們是在撿起別人丟棄的東西。11、不是生下孩子的人就有資格做母親的。12、父母也能自己選擇嗎?
  • 《小偷家族》個人觀後感
    有幾個影評人已經打到了十分,賽人都打了七分,我在想有沒有那麼誇張,讓我排是枝裕和電影TOP5,《小偷家族》是排不上的。男主角半當中讓祥太叫他爸爸被拒絕的時候,我是猜到電影最後孩子會叫爸爸的,因為這不是是枝裕和第一次「玩」這個梗。
  • 《小偷家族》觀後感
    《小偷家族》上映於2018年,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拍攝的一部反映社會現實的電影。是枝裕和是一個喜歡關注社會新聞的導演,他根據社會新聞拍攝出不少電影,比如根據「西巢鴨棄嬰事件」而拍出來《無人知曉》,根據報告文學中多起嬰兒錯抱事件,拍攝了《如父如子》,以及《小偷家族》這部電影也是看到相關的報導之後拍攝的。
  • 第二屆獲獎影評賞析 |《小偷家族》
    如同《小偷家族》中吊在房屋中央的燈,點亮時屋中的中心地帶尤為明亮,吃飯時一家人共處在明亮的燈光下,飯後各自回到自己的住處,都是燈光偏弱的地方。配樂的選取和強度與人物內心的情感是相協調的,臺詞也極為講究,他的電影中幾乎沒有臺詞是無用的。整體紀錄片式的影像風格,並不沉悶,在合理精妙的調度下,平實的影像風格也多了許多的靈動性。
  • 《小偷家族》小偷家族。
    1.零錢看的電影,現在回味的時候就覺得那個家族真的太溫暖了.哪怕身處在最不堪的底層,哪怕都是一群不認識毫無血緣關係的家人,要全家傾巢而動去為了溫飽不得不去偷東西的這樣的一個小偷的家庭.會受到道德的譴責和制約可彼此組成在一起,那就是愛呀 這是個奇奇怪怪的家庭,爸爸是靠偷竊為生的扒手,媽媽是這兼顧多份工作的臨時工,母爸而奶奶則是一個騙保的婦人,大女兒是一個援交的少女故事
  • 她是《小偷家族》中的母親,也被稱為日本的梅特裡普
    阿里嘎多...拍攝《小偷家族》時,本來導演是想選用年齡更大一些的女演員飾演母親柴田信代一角,以配合53歲的中川雅也飾演的父親...但與安藤櫻的一次偶然的遇見和交談後,是枝導演的直覺告訴他自己就是她了,儘管她只有32歲...
  • 八月最期待影片《小偷家族》豆瓣8.8分
    由日本電影大師是枝裕和執導,Lily Franky、安藤櫻、松岡茉優、城檜吏、佐佐木美結、樹木希林等主演的電影《小偷家族》將於8月3日全國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