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臺海網
臺海網12月18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十三五」期間,《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關於加快發展健身休閒產業的指導意見》等相繼發布,市委市政府召開了「健康廈門」建設大會,對體育工作空前重視。隨著密集政策利好發布,體育設施建設力度空前,同時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群眾健康意識不斷提升,體育消費願望空前旺盛,廈門體育發展迎來「最好的時代」。
廈門在裡約奧運會創造史上最好成績、成為2023亞洲杯舉辦城市之一、入選首批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這五年,廈門體育是氣勢高昂的。
同時,打造一批全民參與的精品賽事、引入一批喜聞樂見的高端賽事、建設一批群眾看得見用得著的場館設施……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導下,市體育局等相關部門紮實作為,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和消費需求。這五年,廈門體育是埋頭實幹的。
將廈門人體育生活連接到線上平臺、打造首個無人值守健身房、在全國率先舉辦線上運動會……這五年,廈門體育無疑是銳意創新的。
在「最好的時代」,借勢而為加速奔跑!本報今日用「一圖讀懂」的形式,為您詳細道來廈門體育高能的五年。
改革創新
堅持管辦分離 發揮市場作用
「十三五」期間,市政府先後出臺了《廈門市關於加快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廈門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 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市體育局聯合相關部門出臺了7項配套政策,為體育事業、體育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我市體育部門轉變職能,從「辦」向「管」轉變,建立了較為成熟的向社會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機制,進一步激發辦賽活力,探索體育與相關行業融合發展的「體育+」新模式。廈門每年舉辦的30多場大型賽事中,80%以上由社會力量主辦。同時,社會辦運動隊機制初步形成,高爾夫、小輪車等項目交由企業組隊代表我市參加各項大賽。
統籌協調
堅持多措並舉 推動協調發展
「十三五」時期,我市體育部門堅持多措並舉,整合資源,推動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協調發展。
在全民健身方面,市體育局積極會同相關部門統籌規劃建設市級、區級以及學校的大型體育設施,初步建成四級公共體育設施網絡;積極舉辦全民健身季等賽事活動,每年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超千場,為全民健身發展提供了硬體及軟體基礎。同時,擁抱網際網路+時代,以建立廈門智慧體育服務平臺「Ai運動」為抓手,通過大數據、智能化手段為市民提供便利的公共體育服務。
在競技體育方面,注重培育青苗,安排專項資金用於品牌項目教練引進培養及後備人才梯隊建設;注重體教融合,創建後備人才基地校,探索 「市隊校辦」 「市隊區辦」「人才基地」。
在體育產業方面,注重繁榮競賽表演業,引入一批觀賞性強的國際知名賽事;拓展體育製造業,廈門體育總部經濟初具規模,體育製造業居龍頭地位;提升體育服務業,在環島路、環東海域浪漫線,觀音山、五緣灣分別形成陸上、水上運動休閒區。
綠色健康
堅持以人為本 助力全民健康
創新開展「體醫融合示範社區」試點工作,為慢性病群眾開具「運動處方」,探索形成「政府監管-居民參與-科學運動-醫療監督」模式;開展國民體質監測服務和科學健身大講堂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活動。利用全媒體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市體育局還不斷將環保公益理念引入賽事,廈門馬拉松賽建立了紅綠藍三色公益體系,2019年獲評全球「綠色環保獎」。
開放合作
堅持交流互助 促進共同提高
國際體育交流合作進一步擴大。加強同國際奧委會、國際田聯、亞足聯等國際體育組織的合作與交流。密切與希臘馬拉松市、荷蘭祖特梅爾市、韓國平澤、木浦、馬來西亞檳城等城市體育交流。對臺體育交流合作進一步加強。充分發揮廈門「對臺體育合作與交流基地」的平臺作用,積極開展兩岸體育交流與合作,著力打造海峽兩岸品牌賽事,海峽杯帆船賽和廈金海峽橫渡活動已成為兩岸最具影響力的體育活動。
發展共享
發展服務於民 堅持成果共享
在全省率先推行學校體育設施對外開放,梳理全市符合開放條件的117所學校,分四年逐步開放。同時,通過實施小型場地普惠工程、閒置邊角地配建體育設施、體育場館免費低收費等一系列措施,將更多的體育場地設施面向市民開放。此外,市體育局還與臨夏州、新疆吉木薩爾縣等地籤訂對口幫扶協議,將先進的辦賽理念、人才培養模式等介紹給他們,對其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開展多層次幫扶。
(文/記者 李翔宇 製圖/張平原 數據來源:廈門市體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