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是怎麼來的?(一圖讀懂13個五年計劃和規劃)

2020-12-24 澎湃新聞

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是怎麼來的?(一圖讀懂13個五年計劃和規劃)

2020-10-29 1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導讀

制定和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種重要方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模式的重要體現。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在此背景下,讓我們一起回顧五年計劃的誕生歷程,以史為鑑,啟迪未來。

第一個五年計劃面臨怎樣的

國際國內背景?

新中國成立時,面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孤立和封鎖。當時,我國工業基礎特別是重工業基礎十分薄弱,現代工業不到國民經濟的10%,鋼產量只有15.8萬噸,且相關人才匱乏。

如何在短時間內改變貧窮落後面貌,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工業化的富強的社會主義國家,是共和國領導人殫精竭慮思考和迫切解決的主要問題。

1951年2月,正值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中共中央已開始謀劃大規模經濟建設問題。2月14日,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提出了「三年準備,十年計劃經濟建設」的思想,首次明確提出了編制國民經濟發展計劃的設想。會議決定,自1953年起實行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並要求立即開始編制五年計劃的準備工作。

為什麼要編制五年計劃?

編制五年計劃,是學習蘇聯經驗的做法。

關於採取這種做法的目的,中共中央在《關於編制一九五三年計劃及五年建設計劃綱要的指示》中指出:「國家大規模的經濟建設業已開始。這一建設規模之大,投資之巨,在中國歷史上都是空前的。為了加速國家建設,除應動員全國力量,集中全國人力和財力以赴外,必須加強國家建設的計劃工作,使大規模建設能在正確的計劃指導下進行,避免可能發生的盲目性。」

然而,由於舊中國留下的統計資料很不齊全,國內資源狀況不明,從中央到地方都缺乏編制經濟發展計劃的經驗,加上抗美援朝戰爭的影響,且蘇聯幫助中國建設的重點工程項目短時間內沒有確定下來,「一五」計劃只能採取邊計劃、邊執行的辦法,不斷修訂、調整、補充。

「一五」計劃經歷了

怎樣的編制過程?

至此,「一五」計劃歷時四年之久、五易其稿,終於編制完成。

「一五」計劃留下了

哪些寶貴經驗?

到1957年底,「一五」計劃全面提前超額完成。「一五」期間,我國工業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充分顯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可以說,「一五」計劃為實現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五」計劃的成功經驗主要有六條:

從「一五」計劃到「十三五」規劃,編制和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已成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在編制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十四五」規劃時,我們不能忘記新中國走過的每一步,不能忘記在怎樣的「家底」下邁出艱難的第一步。「一五」計劃留下的許多寶貴經驗,仍然值得認真總結和借鑑。

圖解新中國曆次五年規劃(計劃)

我國五年規劃(計劃)制定實施的歷程大致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一、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五年計劃(從「一五」至「五五」)

這一階段,我國制定實施了5個五年計劃,由此奠定了我國工業化、現代化的基礎,基本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開展社會主義建設積累了經驗。

一五計劃(1953-1957)

二五計劃(1958-1962)

三五計劃(1966-1970)

四五計劃(1971-1975)

五五計劃(1976-1980)

二、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軌時期的五年計劃(從「 六五」至「九五」)

這一階段,我國制定實施了4個五年計劃,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框架,基本解決了人民生活的溫飽問題,實現了總體小康的戰略目標。

六五計劃(1981-1985)

七五計劃(1986-1990)

八五計劃(1991-1995)

九五計劃(1996-2000)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建立後的五年規劃(計劃)(從「十五」至「十三五」)

這一階段,我國制定實施了4個五年規劃(計劃),為勝利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十五計劃(2001-2005)

十一五規劃(2006-2010)

十二五規劃(2011-2015)

十三五規劃(2016-2020)

以上圖文,貴在分享

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

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原標題:《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是怎麼來的?(一圖讀懂13個五年計劃和規劃)》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圖解新中國曆次五年規劃(計劃)
    圖解新中國曆次五年規劃(計劃) 2020-10-29 11:5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計劃)
    制定和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種重要方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模式的重要體現。從1953年開始,我國已經編制實施了13個五年規劃(以下簡稱「五年規劃[計劃]」),對我們創造出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發揮了卓有成效的作用。
  • ...五年規劃(計劃)制定和實施的主要歷程、重要作用、寶貴經驗與建議
    制定和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種重要方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模式的重要體現。從1953年開始,我國已經編制實施了13個五年規劃(以下簡稱「五年規劃[計劃]」),對我們創造出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發揮了卓有成效的作用。
  • 科學全面認識五年規劃和遠景目標的演變和內涵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面簡稱《建議》),對二〇三五年目標和「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
  • 編制和實施五年規劃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用五年規劃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要方式。」新中國成立以來,從「一五」計劃到「十四五」規劃,時間跨越近70年,對於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一考察近70年歷史過程,可以看出五年規划具有幾個顯著特點:這一治理方式是與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相生相伴的,從一開始就是新中國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 五年規劃編制和實施的寶貴經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編制和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從1953年開始,我國已經編制實施了13個五年規劃(計劃),其中改革開放以來編制實施了8個,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國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五年規劃作用的充分發揮,得益於我們在長期發展實踐中形成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經驗。
  • 「一五」計劃:新中國工業化的奠基之作
    正是由於中央領導集體的謙虛和謹慎,以及蘇聯的大力幫助,在全國人民的辛勤努力下,到1957年年底,第一個五年建設計劃的主要指標大都提前完成了。從投資方面來看:5年間,國家對經濟和文教衛生的基本建設投資共達493億元,超過原定計劃的15.3%,加上企業和地方自籌資金,全國實際完成基本建設投資總額588億元。
  • 中國為何要制定「一五」計劃?
    中國軍網 圖「五年計劃」是蘇聯經濟建設的經驗,這一經驗對新中國產生了明顯影響。中國「一五」計劃即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是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由周恩來、陳雲同志主持制定的。如華北製藥廠的抗生素廠就是「一五」計劃的大型重點項目之一,現在我們很難想像當年抗生素尤其是青黴素對新中國的意義。由於西方國家實施禁運,1949年1瓶20萬單位的青黴素,僅重0.12克,卻相當於0.9克黃金的價格。在抗美援朝中,很多志願軍傷員因為傷口細菌感染卻無藥可用而犧牲。第一個五年計劃對中國經濟發展發揮了決定性的加速作用。
  • 在體育發展「最好的時代」加速奔跑 一圖讀懂廈門體育高能五年
    來源:臺海網臺海網12月18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十三五」期間,《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關於加快發展健身休閒產業的指導意見》等相繼發布,市委市政府召開了「健康廈門」建設大會,對體育工作空前重視。
  • 【線上宣講】五年規劃:「中國之治」的獨特優勢
    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未來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以及「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為中國未來發展勾畫了新圖景。
  • 新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誕生記 - 人民周刊
    關於採取這種做法的目的,中共中央在《關於編制一九五三年計劃及五年建設計劃綱要的指示》中講得清楚:「國家大規模的經濟建設業已開始。這一建設規模之大、投資之巨,在中國歷史上都是空前的。為了加速國家建設,除應動員全國力量,集中全國人力和財力以外,必須加強國家建設的計劃工作,使大規模建設能在正確的計劃指導下進行,避免可能發生的盲目性。」
  • 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六集紀錄片《五年規劃》簡介
    緣起於1953年的「五年計劃」,是佔世界總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國開始的一項前所未有的偉大實驗。它是中國經濟的設計藍圖,對中國的政治、經濟、安全、文化、社會變革產生著巨大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中國的發展方向和未來命運。
  • ...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說明
    受市委常委會委託,我就《中共徐州市委關於制定徐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起草的有關情況向全會作說明。一、建議稿起草過程「十四五」時期是徐州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徵程的起步期,也是全面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區域樣板、加快建設「強富美高」新徐州的關鍵期。
  • ...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說明
    李猛同志們:        受市委常委會委託,我就《中共德州市委關於制定德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起草的有關情況向全會作說明。        一、起草過程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是我市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落實省委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部署要求,跨越趕超、大有作為的關鍵時期。
  • 浙大教授王立銘:如何規劃自己的博士五年生活?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五年你的收穫僅此而已,那也就意味著你漫長一生的價值,也能以此類推地用十幾篇論文的價值來衡量。你願不願意自己一生的全部價值就是十幾篇論文?至少我是不願意的——我儘管大概這輩子也發不了幾篇《自然》,我仍然認為自己的一生可以豐富多彩搖曳生姿,絕對超過一小疊論文的價值。因此,我覺得博士五年,你應該過的更有內容。
  • 圖解丨一圖讀懂雅安「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建議
    附全文內容: 中共雅安市委關於制定雅安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2020年12月30日中國共產黨雅安市第四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通過)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也是持續推進綠色發展示範、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雅安新徵程的第一個五年期。
  • ...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0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說明
    受市委常委會委託,我就《中共攀枝花市委關於制定攀枝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起草的有關情況,向全會作說明。
  • 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摘要一)
    原標題: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摘要一)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 「五年規劃」進行到什麼階段開始討論下一輪?
    在12月21日播出的《這就是中國》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和研究員唐毅南先生就「中國五年規劃的力量」展開了演講與討論。主持人何婕替觀眾提出了關於「五年規劃」的一個好奇:「五年規劃」它是在上一輪「五年規劃」大概進行到什麼階段的時候就開始討論下一輪了?
  • 五年「青蔥」| 專訪青蔥計劃理事長王紅衛
    五年,倘若是一位青年導演,可能已完成了自己的首部長片作品,甚至拿到權威的獎項。五年,倘若是一項扶持計劃,它的發展經歷及當下的結果會如何呢?或許五年前的王紅衛早已想到,當初為扶持青年導演所埋下的種子「青蔥計劃」,它在往後的歲月裡,勢必會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