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莊子是儒門中人

2021-02-19 曰天者說

五年前一個不成熟的小腦洞。

春秋戰國,遍地兵燹,民不聊生,這段時光中有無數先賢曾致力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

那個寧願曳尾於塗中的莊子,或許也是這些人中的一員。

當年他隻身入魯,想必也是衣袂飄飄,他口出狂言,說即便魯國盡著儒服,卻沒有一個真正的儒者。

如果國君不信,大可以傳令四方,無此道而著此服者斬,看看究竟最後還能剩下幾人?

那個時候的莊周還很年輕,年少輕狂,如果能在魯國無儒的情況下弘道強國,想必也是一樁美談。

可惜最終魯國的宮門前,還是站了一個人,身著儒服,胸有四海,召入宮門裡一番對談,可謂是無所不知。

莊周從魯國離開,背影談不上蕭索,他還在做些入世的事情。他還年輕,朝陽初升,寶劍出鞘,指向哪裡都將天下揚名。

趙王好劍客,養了一群江湖人比劍廝殺,以此為樂。莊周進了趙國,當時的趙王是趙惠文王,就是廉頗藺相如時期的趙王。

會見趙王那一幕,如果拍出來,一定帥炸了天。

年輕的莊周入殿不趨,見王不拜,平靜對趙王說,臣之劍,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

莊子版權所有,特此聲明。

趙王當即振奮起來,拍案喝道:天下無敵!

莊周自然不是來當一個劍客,他整理衣服,正色對趙王說,臣有三劍,天子之劍駕馭九州,諸侯之劍摧枯拉朽,唯獨庶人之劍才講究十步一殺。王上有諸侯之劍而求庶人之劍,不智。

趙王神色數變,平復下來的時候重新開宴,又請莊周。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莊周可能會留在趙國,或許歷史上又會有個藺相如式的人物。他遍幹諸侯,四處拜謁,絕不像後來寧願曳尾塗中的人啊。

但是沒有如果,莊周最後離開了趙國,繼續四方遊歷。我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可以猜想的,或許是因為那群劍客。

莊周一席話點醒了趙王,趙王養的那群劍客被棄置,最終全都自刎宮前。

這是春秋戰國之中的浪漫,沒人能置可否。

總之,莊周走得地方越多,心中的無力感一定越重。天下間有太多惠施那樣的人,抱著自己的枯枝敗葉,還生怕鳳凰來栖。

惠施已經算是人傑,時常也懂得自嘲,天下間更多的是眾生皆苦,還各自執著不肯回頭,誰又能救得了他們呢?

所以這樣一個時代已經不會好了,很多年以後,也一定會有類似的時代出現,到時候走投無路的人們難道只剩下窮途痛哭嗎?

已經不再年輕的莊周嘆氣,說好吧,其實除了窮途痛哭還有另外一條路。

在遙遠的西方,有個哲人躺靠樹下,亞歷山大過去問他有沒有什麼我能夠幫忙。

哲人笑了笑,說你走開點,別擋住我的陽光。

莊周發現的就是這麼一條路,但他不是那個哲人,他也想過經世濟民,如何能這麼快忘個乾淨?

所以,可能他根本沒有忘。

只是這樣的世道並非他能拯救,以後無盡的歲月裡,也一定會出現同樣無法拯救的時局,不能讓所有的仁人志士到最後都只能窮途痛哭,那不公平。

那些人需要另外一種解脫之道,需要另外一個精神家園。

既然現在還沒有那個家園,就讓我來建造吧。

所以鼓盆而歌吧,即使心中還有著無盡的悲痛也要笑出聲來啊,要告訴天下的人,告訴後世的人,你可以生死如白駒過隙,天地與我無情遊,再沒俗世之事可羈絆。

所以曳尾塗中吧,即使心中還有那麼不甘心的熱血,也不能再掙扎了,明知不可為而為的人有孔丘,你不能再做一個孔丘,平添給後世的人們以絕望。

要開一線天,讓人得以呼吸喘氣。

哪怕勒緊自己也無所謂,莊周夢蝶,後半生走到黃泉路前,究竟是夢裡的我成了真,還是我活在了夢裡,都不重要了。

過眼雲煙散盡,如果莊周還是年輕時候的儒士,他也真的可以瞑目。如果他已經化蝶而去,成了真正意義上的秋水莊子,那更是不再有痛苦。

天地為棺,星辰陪葬,無論如何都當得起。

相關焦點

  • 年度風雲榜十大儒門代表
    下面是官方評選出的儒門十大代表人物,不知道你們喜歡的人有沒有上榜。喜歡的點點關注,謝謝【圖片來源網絡,若有侵權請告刪】儒門代表人物之第10位:縹緲月 - 三足天之一的儒門代表,也是三足天中唯一的女性,手持書卷,代表經典為《論語》。 詩號:江水千映,殘月雙分,袖轉流光影重;憑濤蕩興,恃夜抒狂,劍引穹華傾峰。
  • 儒門女劍者,劍族遺女——席斷虹
    而後加入儒門,被譽為儒門首席女劍客,與邃淵及佛道之人共同看守聖劍「天可明鑑」。孰料聖劍遭竊,唯獨邃淵夫婦存活,最後二人為證清白而選擇自盡。然而,席斷虹並未身亡,被西武林神偷金剪刀所救,納為二房;後為查金剪刀死因以及洗刷邃家冤屈,再入江湖。席斷虹經歷過幾段婚姻,是個有幸福也有悲痛的儒門女劍者。
  • 《莊子》中的「至人神人聖人」的到底是什麼人
    《莊子》最後對至人神人聖人的結論是什麼? 其實《莊子》裡面說得蠻清楚的。 莊子最終追求的是人精神層面的升華,是絕對的、不必有任何依託的自由,即「逍遙遊」。而他文中的「至人神人聖人」其實就是能夠達到「逍遙遊」狀態的人。 在前文的比喻中,鯤鵬能夠乘風起,遨遊萬裡,憑藉的是風,而列子能凌空而行,憑藉的是氣,就是說,他們這都還不能算理想的「逍遙遊」狀態。
  • 「朝聞道,夕死可矣」丨儒門的高度不能變
    本文選自2020年4月7日晚間,孔陽先生在第十二期《叩開儒門》現場為學友們做的總結致辭。十八年來,春秋大義、修身工夫伴隨學堂走過了風風雨雨。我們日益覺得,儒家有一以貫之的精神,更有壁立萬仞的規矩,形而上的高度和「不語怪力亂神」的修身規矩對自身的修持萬分重要。回顧九位學友叩開儒門的歷程,先生傳授的經典、歷史、修身工夫都實實在在地作用於他們的生命之中。
  • 霹靂:德風古道算是儒門裡面比較良心的了吧
    俠儒劍儒其實還行,劍儒老了而且中了邪染,俠儒主要是對手是八岐所以實在沒辦法有所表現,其實就鳳儒不能打。主要是對手太強 讓除了皇儒法儒以外的人就算來救場也沒法讓人很放心。皇儒其實真的很強了,和常暗皇打了半天了,接了很多招了,你看一頁書+劍子甚至很難接下梟的攻擊,總有人貶低皇儒我也是醉了。很能打了,五道除了鳳儒法術專精,剩下都是頂先天實力往上,完整俠儒應該是接近常態一頁書的,君奉天更不用說了。
  • 如果莊子世界中的人物有朋友圈,莊子會給誰點讚?
    無論是生活中遇到的趣事,或是不錯的風景,好吃的美食,我們願意與所有人,去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發朋友圈的人越來越少了,也越來越多的人將朋友圈設置為三天可見。知乎上有關「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愛發朋友圈了?」的問題,相關關注就有兩千多人,瀏覽量達131萬。
  • 美術研究|論莊子與中國人文之源的淵源!
    就廣義的觀點來說,向、郭的《莊子注》可視為「莊子儒門說」[2]的前驅。向、郭此一觀點大抵反映魏晉玄學家共同的認識,他們強調儒道同風,道述玄理,儒證斯境。老莊可視為「述者之謂明」的哲學家,孔子才是智及仁守的聖人,兩者的地位異質異階。
  • 霹靂世界裡,儒門昊正五道的守護者都是誰
    昊正五道是儒門德風古道創建者制天命、方御衡兩位尊祖創立時所立,意在守內御外,統合合百家儒子,明善揚仁。昊正五道,可以說是德風古道最堅強的後盾,也是最後的守護者,五道的守護者也都是儒門中的一流高手。君奉天玉儒無瑕退隱後,第一道的守護者是法儒無私,御命丹心 君奉天。君奉天乃雲海仙門少主,九天玄尊之子,與玉逍遙是師兄弟,合稱奉天逍遙。
  • 莊子名言讓人看透人生
    《莊子·齊物論》最有智慧的人,總會表現出豁達大度之態;小有才氣的人,總愛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計較。合乎大道的言論,其勢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讓人聽了心悅誠服。那些耍小聰明的言論,瑣瑣碎碎,廢話連篇。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養生主》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學習之中。
  • 立功、立德、立言之不朽傳奇——王守仁,儒門「四大天王」之一
    儒門「四大天王」中最後一位王陽明履歷姓名:王守仁,字伯安,號陽明性別:帶把的職業:高級公務員最高爵位:新建侯在職業績:撲滅江西盜賊、掃蕩思田土瑤、平定寧王叛亂、創立老師的答案是:「考科舉中狀元,跟你老爹一樣。」但是王守仁的答案則不一樣,他認為讀書並不一定要考科舉,並且為自己定下了一個小目標——通過讀書成為一代聖賢。這個小目標可比先生的見解高大上的多,儒學的古之聖賢就那麼幾個,在王陽明出世前,連「儒門F4」都是三缺一的狀態。在他少年時代,大明皇朝朝政腐敗,義軍四起。
  • 揭秘《莊子》中失傳的修行功法
    有人說,《莊子》是一本修行人的書籍,因為其中多次提到學生向老師請教、學生之間互相交流的場景,而且交流的都是與道相關的內容。比如《齊物論》中南郭子綦向子遊解說自己靜坐中體悟到的「天籟」;《德充符》中申徒嘉和子產討論德與形、內與外;《人間世》中孔子向顏回傳授「心齋」;而在《大宗師》中卻是顏回向孔子演示「坐忘」。如此種種,貫穿全書。然而在現實中,卻很少發現有誰是依照《莊子》這本書來實踐修行的。
  • 老子與莊子
    在看待中國傳統文化的觀點中,有些人經常把老子與莊子放在一起來看待,並稱為「老莊」。
  • 《莊子》中最經典的四句話,字字千金,讀懂了受益終生
    在古代眾多的文學家中,莊子的文採數一數二,其對語言文字的運用如火純青。莊子的文章想像奇特,文筆變化多端,充滿著浪漫主義色彩,對後世文學有著深遠的影響,李白、李商隱、蘇軾等人的詩作受其影響很大。魯迅先生曾對莊子讚揚道:「其文則汪洋捭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 《莊子》中七個成語,道破人生七大智慧
    《莊子》是中國古代經典名著之一,後人在其中的語句中總結出了成語,這些成語中包含的,都是人生的智慧。今天我們將要探討其中的七個成語,來看莊子留給後人的精神寶藏。但是如果我們試圖從莊子的角度理解更深的意思,這句話其實有更高的站位和格局。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生老病死的輪迴,與其感慨生命易逝,不如以更達觀的心態對待生死,生不過是享受世間的境遇,死也不過是一種解脫罷了。
  • 《莊子》10句經典名言,感悟莊子的智慧!
    今天分享莊子的十句名言,與大家共同感悟和學習聖賢的智慧。一、人生天地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莊子.知北遊》人的壽命大多不過幾十年而已,雖然有時會感覺時間漫長,但相對於無限的時空而言,其實是很短暫的,就如白駒過隙一般,剎那間而已。
  • 講座|北大教授楊立華:莊子意識到哲學表達中的語言困境
    很多人以為《莊子》之美在於「莊周夢蝶」裡,其實《莊子》文章之美、最難寫的是非大手筆不能為的《人間世》,尤其是《人間世》的第一章要編出一段顏回和孔子對話,而且顏回每次說完之後,在孔子的提點之下還要不斷提高,其中既要符合顏回的思想和個性,還得能夠在孔子引導之下不斷提高,這是非常難寫的。那麼,為什麼莊子要用一種最難寫的方式寫《莊子》?
  • 孔子老子莊子之中,為什麼只有莊子才被稱作「真人」?
    本文引子中,啟功一語道破真相,累皆因為名,這叫「浮名累」。誰能做到不被浮名所累呢?咱們可以列出三個人。孔子、老子、莊子。孔子做不到。所以他被後世尊列聖人位。老子也做不到。所以後世尊列老子為至人位。所以後世尊列其為真人位。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那麼真人呢?真人當然無所謂。既然咱們拿孔子、老子、莊子做比,就要拿出實錘證據。孔子一生其實熱衷於仕途,他想通過當官來把自己的思想傳遞給世人。當然,這也符合一般士大夫的願望。所以孔子的思想對中國影響最深。那麼面對社會亂象,老子是怎麼做的呢?
  • 莊子與「友誼共同體」
    「朋友」屬於人倫關係,在不同思想學派那裡,對「朋友」關係不僅有著評價態度上的差異,而且存在理解視角不同的問題。在先秦諸子中,莊子於人倫關係中特重「朋友」一維,這點頗可與早期儒家的視角作比。孔門其實亦重「朋友」,《論語》首章《學而篇》「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即顯明此點。儒家談「友」,是從己人對舉角度入手,突出相互的「知己」性。
  • 莊子的寓言故事
    一鍵關注文 | 張真先生圖片 | 來自網絡   按   先做個預告,先生開始為女兒講   莊子寓言為女兒張若講解莊子的寓言故事。聽莊子寓言,得先了解一下誰是莊子?他是幹嘛的?為什麼要學習他的寓言?寓言又是什麼言?若兒啊,你得知道,世界其實並不是我們耳朵聽到、眼睛看到、手可摸腳可踏的樣子。我們降生在無邊宇宙中的一個小球之上,當我們仰望星空時,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美麗的星河朗月,同時還有孤單。
  • 陳鼓應:莊子的藝術心境
    人的生命有兩個重要的部分:一個是形,一個是心,古人是這樣認為的。「形」當然很重要,可是一個人有生命,最重要的是他的精神生命、思想生命。孟子講「心者,思之官。」思想、精神都從心發出來。古人常常講神,就是精神生命,神是心的作用。到了戰國中期,戰爭在激烈地進行,人的生命面臨危機,人處在一個極端的情境裡面。對人類處境的關懷、對人類困境的關注、對生命的關心,就變成了孟子、莊子思考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