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轉折重要關頭,毛澤東一席話指明戰後中國前進方向

2020-12-21 北晚新視覺網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開之時,正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及中國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前夜,一場關乎國家、民族、人民命運的「大事變」即將出現。重新研讀中共七大文獻,我們可以清晰看到,在歷史轉折的重要關頭,毛澤東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把「準備應付大事變」作為基本方針,科學回答了戰後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並運籌帷幄,周密做好了迎接各種困難和挑戰的準備,以高度的戰略思維,引領形成七大正確的路線、綱領、策略,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圖為楊家嶺中央大禮堂,即七大會場。朱德曾指出,這是我們黨第一次在自己修建的房子裡召開代表大會。 新華社資料圖

密切關注國際國內形勢,把「準備應付大事變」作為基本方針

毛澤東密切關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在很多人還沒有察覺時就預見到「大事變」的來臨,並作好戰略判斷和謀劃。1944年5月21日,毛澤東在中共六屆七中全會上作工作報告時說:「我們黨要準備應付將來的大事變。」這次會議於1944年6月5日討論並通過了毛澤東起草的《中共中央關於城市工作的指示》。《指示》要求各級領導「必須把城市工作與根據地工作作為自己同等重要的兩大任務」,「以期在今年下半年及明年上半年,就能收到顯著成績,準備配合世界大事變」。

毛澤東深刻意識到「大事變」將帶來難得的機遇和嚴峻的挑戰。他認為,只有全黨提前做好準備,才能佔據時局主動,爭取革命勝利。1945年3月31日,他在六屆七中全會上指出:「現在是有更大希望的時期,我們應在此時機提出適當的綱領,動員全國人民來實現。」

在七大開幕式上,毛澤東作《兩個中國之命運》的開幕詞,更加明確表達應對「大事變」的思想。他指出,這次大會的重要意義「是關係全中國四億五千萬人民命運的一次大會」,「在中國人民面前擺著兩條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有兩種中國之命運,光明的中國之命運和黑暗的中國之命運」。他解釋道,光明的命運即戰後建設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富強的中國;黑暗的命運即戰後仍為國民黨一黨專制,繼續維持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分裂的、貧弱的中國。面對這樣的兩條道路和兩種命運,中國共產黨的選擇是「應當用全力去爭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運,反對另外一種黑暗的前途和黑暗的命運」。

毛澤東深刻分析國際國內形勢,認為:「中國在這一次有成為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富強的中國之可能性,為近百年來、五四以來、有黨以來所僅有。」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應對即將到來的「大事變」,適時提出了七大的路線: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可見,毛澤東在七大籌備和召開的過程中,始終著眼於即將到來的變局,把應對「大事變」作為會議的基本方針。

全面提出應對「大事變」的綱領和策略,指明爭取光明前途的途徑和辦法

要爭取中國抗戰勝利後光明的前途和命運,就要提出解決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中國問題的方案。毛澤東早在1940年寫的《新民主主義論》一文中就提出了建立新民主主義國家的政治主張,並將其確定為中國共產黨的一般綱領。1945年,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理論有了新的豐富和發展。他在提交七大的書面報告《論聯合政府》中強調指出,中國不可能也不應該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但也不可能直接成為社會主義國家,「我們主張在徹底地打敗日本侵略者之後,建立一個以全國絕對大多數人民為基礎而在工人階級領導之下的統一戰線的民主聯盟的國家制度,我們把這樣的國家制度稱之為新民主主義的國家制度」。毛澤東對新民主主義政治、經濟、文化等又作了新的全面闡釋,形成了建設新民主主義國家的基本方略。

針對當時中國最現實的問題,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中提出了中國共產黨在當時階段的一系列具體綱領。在這些具體綱領中,最重要的就是「廢止國民黨一黨專政,建立民主的聯合政府」。這是解決當時中國所有問題的政治前提。毛澤東提出結束國民黨一黨專政的兩個步驟:第一步,經過各黨派和無黨無派代表人物的協議,成立臨時的聯合政府;第二步,經過自由的無拘束的選舉,召開國民大會,成立正式的聯合政府。中國共產黨「建立聯合政府」的政治口號,是在國共兩黨談判中提出來的,國民黨企圖通過美國政府的所謂協調來消弭這一口號。到七大召開時,面對「大事變」,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黨的綱領的形式,突出地打出這一政治口號,產生了更加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毛澤東還提出兩個策略轉變,即作戰方法由遊擊戰轉變到運動戰,工作重心由鄉村轉向城市。關於運動戰,他說:我們要有這個準備,事先要有清醒的頭腦,以減少轉變中的意見分歧。「現在我們要集中更大的兵力,以多勝少,去打敵人薄弱的地方」,「此外,還要轉向正規化」。關於轉向城市,他說:「現在要最後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就需要用很大的力量轉到城市,準備奪取大城市,準備到城市做工作,掌握大的鐵路、工廠、銀行。」儘管這些不是眼前的現實問題,但是「我們大會就已經指出這是明天的事,是一個大量的有普遍意義的東西。我們在這個問題上,如果犯了錯誤就不得了。如果我們對於工業問題,對於大城市問題,對於經濟問題,對於軍隊正規化問題,不能解決,那共產黨就要滅亡」。

關於東北問題,毛澤東認為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區域,要努力爭取。他說,如果東北能在我們領導之下,我們就獲得了一大塊整個的根據地,這樣就能改變長期以來革命根據地分散分布且沒有工業的被動局面,我們就會有重工業和機械化的軍隊,而中國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就有了牢固的基礎。

周密做好應對「大事變」的最壞準備

儘管毛澤東對時局的走向作了樂觀的判斷,但是他仍然告誡全黨:「不要以為我們的事業,一切都將是順利的,美妙的。不,不是這樣,事實是好壞兩個可能性、好壞兩個前途都存在著。」

在七大預備會上,毛澤東分析了面臨的不利條件:「我們現在還沒有勝利,力量還小,前面還有困難。我們有九十多萬軍隊,但不是集中的,而是被分割的,打麻雀戰;我們根據地有九千多萬人口,但也不是一整塊,也是被分割的;我們的敵人還很強大,有強大的日本帝國主義,還有國民黨,這兩個敵人不是一個類型的,一個守著我們的前門,一個守著後門。」

在1945年5月31日作七大結論報告時,毛澤東特別強調要「準備吃虧」,一口氣講了要準備挨外國人的罵、國內大罵、爆發內戰等17條困難。準備吃虧,並不是對前途悲觀失望,而是要克服困難,爭取勝利。毛澤東接著又講了「一定要勝利」的8條理由,如:暫時吃虧,最終勝利;此處失敗,彼處勝利。這8條都是與困難並存的,或者被困難逼出來的。看起來是在說「一定要勝利」,其實是在講如何堅定信心,該往哪個方向努力,怎樣尋找辦法。

毛澤東所講的17條困難後來有的出現了,有的部分地遭遇了,但8條勝利的理由分別應驗了,全黨沒有出現措手不及的情況,因而也就能迅速作出戰略調整和合理應對。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雖然今天我們面臨的形勢任務與75年前有很大不同,但毛澤東應對「大事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仍有寶貴的思想啟迪和精神激勵意義,值得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掘它,學習它,發展它。

(原標題:把「準備應付大事變」作為基本方針 ——七大前夕我黨如何回答戰後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 |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審 王穎

流程編輯:U016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偉大的歷史上的轉折:八七會議,是中國革命前進的新步伐
    在歷史上一九二七年,有一場革命黨員的大災難,來自於國民黨的反革命政變, 阻擋了中國革命前進的步伐,當時的蔣介石帶領著其國民黨,在革命一開始的時候,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與統治,隨後就是大家曾經聽說過的中山艦事件,"清黨","分共",這些字眼進入大家的視野,也給本就水深火熱的人民,帶來了更深的苦難,中國革命的偉大進程也受到了巨大的創傷。
  • 歷史轉折關頭鄧小平的 "一聲炮"、"三把火"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後,中國進入「兩年徘徊期」。1977年至1978年,復出後的鄧小平「放了一炮」、點了「三把火」,推動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這「一聲炮」與「三把火」,集中反映了鄧小平在這一時期的重要貢獻,也鮮明體現了他堅持原則、敢抓敢幹的思想風格和善於抓住契機、推動歷史前進的領導藝術。
  • 2021北京三支一扶公基備考政治知識:黨的發展史上重要會議及考點...
    知識深化:共產黨歷史上重要的轉折會議1.八七會議(1927年8月)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決定秋收時發動武裝起義,毛澤東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思想。意義:給正處在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的中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為挽救黨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
  • 紅色傳承丨鄧宇婷:艱難困苦 玉汝於成——電視劇《偉大的轉折...
    不過,這種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時刻一旦發生,就會決定幾十年和幾百年的歷史進程」。事實證明,1935年前後發生在貴州遵義的一系列重要事件,不僅成為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轉折,更是直接影響了中國革命的未來。近期,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偉大的轉折》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黃金檔播出。該劇講述了中國工農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被迫長徵的故事,真實再現了包括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南渡烏江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
  • 王奇生:評蔣永敬《蔣介石、毛澤東的談打與決戰》、金衝及《轉折...
    對二十世紀中國來說,國共關係的分與合,和與戰,直接影響和制約著中國歷史的走向。其間以1946至1949年間的內戰最為劇烈,影響最為深遠。亦因如此,數十年來,海內外學界對此次國共內戰的內幕懷有持續的研究興趣。
  • 電視劇《偉大的轉折》:詮釋永遠的長徵精神
    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日子裡,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偉大的轉折》在央視熱播。該片用鏡頭尋覓紅軍戰士的閃光足跡,用藝術丈量驚心動魄的血色距離,力圖通過一幕幕以少勝多的浴血搏戰、一場場殊死戰役的慘烈與兇險,叩問如今的人們:我們當年為什麼出發的初心可還記得清?紅軍書寫在長徵路上的壯烈史詩可還讀得懂?
  • 中國倡議為世界發展指明方向
    在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全球經濟陷入嚴重衰退、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的大背景下,中國領導人的講話得到了國際社會和海外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和讚許,普遍認為中國為國際社會作出了巨大貢獻,為全球擺脫當前危機提供了思路,為重塑後疫情時代的世界指明了方向。
  • 電視劇《偉大的轉折》開拍了!坐等播出~
    昨天下午,紀念遵義會議召開84周年暨電視劇《偉大的轉折》新聞發布會在我市舉行。電視劇《偉大的轉折》講述的是紅軍長徵途中轉戰黎平、強渡烏江、智取遵義、血戰婁山關、四渡赤水,最終粉碎敵軍圍追堵截的故事,以遵義會議、苟壩會議等為線索,反映了在中國革命的生死存亡關頭,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克服重重困難,實現偉大轉折的艱辛歷程。
  • 《偉大的轉折》總導演李偉:拍出歷史「包漿感」與現實相呼應
    《偉大的轉折》劇照。由貴州省委宣傳部出品的38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偉大的轉折》8月26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晚間黃金時段播出。從去年12月26日開機到正式播出,8個月時間從拍攝到製作,以及開播前的各種籌備,一切都是以「超速度」完成。
  • 高中歷史丨超全的知識結構體系,歷史必備!
    世紀上半期的世界(1919-20世紀50年代初)大革命(1919-1927)土地革命(1927-1937)抗戰(1937-1945)解放戰爭(1945-1949)中國歷史1、國共二次合作、全民族抗戰,中國近代近百年來反帝鬥爭首次完勝;2、中共領導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日烽火中壯大。重慶談判、政協會議爭取和平民主;粉碎全面和重點進攻;挺進中原、實現戰略轉折;三大戰役、戰略決戰;渡江戰役國民政府統治覆滅;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
  • 北上會師,向著勝利前進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雋輝/攝  中國青年報甘肅會寧8月19日電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馬富春 任明超 李劍平) 行軍轉移、戰事頻繁,自長徵以來,紅軍將士一路過關斬將,戰勝各種艱難險阻,與此同時,向何處去?這是一直以來困擾中央和紅軍的問題。   一路翻山越嶺、一路戰火硝煙,從出發的那一刻起,紅軍都在尋找革命的航標,向著勝利英勇前進。
  • 劉小楓:毛澤東是現代中國真正的「國父」 紀念毛澤東誕辰
    因此,毛澤東是我們學界尤其思想界面臨的一大歷史難題。我們的憲政所面臨的最大難題之一是如何評價毛澤東。在認識百年共和的歷史含義時,我們的思考一直受到法國大革命帶來的政體問題的壓力和制約,以至於忘了一個常識:國家危難關頭,考驗的首先是政治共同體的領袖和這個共同體的擔綱者階層。
  • 「從偉大轉折到偉大勝利——從遵義走到西柏坡」紀念建黨95周年暨...
    遵義會議確立了實際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誌著中國共產黨走向成熟,正是有了這次偉大的轉折,才有了在西柏坡召開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以及後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
  • 【周末讀史】《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突破體現政治進步
    《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第一集中的場景。雖然絕大多數中國觀眾都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但是他們依然對這段歷史懷抱巨大的興趣。更重要的是,以此為序幕走上歷史舞臺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將直接影響這個國家的前途,並且緊緊關聯著人們當下的生活。從1976年粉碎「四人幫」,到1984年國慶35周年閱兵,8年間中國發生了多少大事?
  • ...近百年歷史的新總結——理論強黨:我黨成功挑戰不可能的重要法寶
    正文共: 7238字預計閱讀時間: 19分鐘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正是因為堅持理論強黨,成功挑戰一個又一個不可能,使之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偉大飛躍的一個重要法寶。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的重要講話指出,理論強黨是我們黨能夠不斷歷經艱難困苦而不斷發展壯大,創造新的輝煌的一條寶貴歷史經驗。
  •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徵程 | 八七會議:歷史在江城轉折
    八七會議(油畫) 沈堯伊繪 選自《中國共產黨歷史畫典》  武漢本來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2020年,這句話振奮國人,響徹寰宇。    千百年來,一首首英雄史詩鐫刻在江漢朝宗之畔。    1927年8月7日,瞿秋白、毛澤東、鄧中夏等21位革命志士,以及共產國際代表及兩位俄國同志和中央政治秘書鄧小平,冒著生命危險在這裡召開緊急會議,審查和糾正中國共產黨在大革命後期的嚴重錯誤,決定新的路線和政策。中國革命從此開始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
  • 《偉大的轉折》《花繁葉茂》《吉他兄弟》《出山記》《天渠》等...
    原標題:《偉大的轉折》《花繁葉茂》《吉他兄弟》《出山記》《天渠》等精品迭出——高質量影視作品講好遵義故事   最近兩年,遵義的影視作品火遍全國螢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