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從一人一份的分餐制,演變成同桌共食的聚餐制

2020-12-25 騰訊網

歷史大學堂 出品

是否使用公筷,在某種程度上是飲食制度的差異體現。中國人向來鍾愛聚餐制,這種飲食制度可謂是由來已久,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毫不客氣的說,這正是我們中國人重視血親關係以及家族觀念在飲食上的直觀反映。逢年過節,全家的老少爺們還有七大姑八大姨們團團圍坐,共享一道豐盛的晚宴,火鍋餃子冷拼熱炒,大家你一口我一口,突出一個闔家歡樂賓主盡興,講究的是親朋好友們吃得好玩的好。

而使用公筷公勺、分餐進食的飲食制度,則是在西方廣為流傳的分餐制度。不過,鮮為人知的是,我們中國本身,其實原本也是分餐制度的忠實使用者。

上圖_ 東漢銅箸,長沙仰天湖八號漢墓出土

上圖_ 唐代箸,長沙赤崗衝二號唐墓出土

一、 遠古時代的分餐

在5000年前的原始時代,實行的餐制就是分餐制,在那個時候,由於生產力的低下,人們為了能夠生存下去,往往結為聚落,形成群體。而群體能得到的糧食其實也非常少,狩獵和採集野果所得,根本不能讓每個人都敞開肚皮去吃。

這種情況下,為了保證群體中的每一個人都能順利活下去,只能把食物平均的分成若干份,分別分給每一位成員。大家拿到食物之後,就自己找個地方把自己的這一份吃完,這就是最早的分餐制。

上圖_ 戰國時期的「錯金銀銅鼎」,一種飪食器

二、 封建時期的分餐制

等到封建時代來臨,生產力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不僅有了剩餘的食物,而且也有了精緻餐具。比如說鼎,就是用來煮肉的鍋,但在那個時代,這種餐具被賦予了禮儀上的特殊意義。「天子九鼎,王食七鼎,諸侯食五鼎,大夫食三鼎。擊鐘列鼎而食者必屬貴族。」

這就是東西周之際廣泛使用的「列鼎制」,很明顯的,這依舊是一種分餐的食制。

戰國時期的孟嘗君宴請門客,都無論貴賤一視同仁的食用同樣的食物,在一次宴會上,一位俠客認為孟嘗君的食物和他不同,於是孟嘗君親自起身展示,這位俠客隨後羞愧難當,遂拔劍自刎。很明顯,戰國時期,老古人們依舊採用分餐制,假如孟嘗君所使用的是聚餐制,那很顯然,這位俠客根本不會懷疑孟嘗君所食與他有所不同。

時間繼續推移,來到秦漢時期,研究這一時期的宴會,我們會發現這一時期還在使用分餐制,譬如說大名鼎鼎的鴻門宴,或者群雄討董時的諸侯宴。在形式上都是大家各有一案,分席而食。

上圖_ 古代的漢灶 (紅色箭頭為自己筷子)

三、 分餐的原因

為什麼老古人如此的中意分餐制呢?這之中的原因有三。

其一,平均分配食物的需求。

這是由於在遠古時代食物不足,各個部落面對生存困境,必須遵守食物共有,平均分配的原則。而想要平均分配食物,分餐是最好的選擇。

其二,坐姿與器皿。

在進入的封建社會,生產力進步,有了富餘的食物之後,為什麼還是選擇了分餐制?這可以從當時的坐姿和飲食器皿考慮。《鴻門宴》有句話,樊噲入內之後「項王按劍而跽」。這個跽,正是當時所使用的坐姿,這種坐姿要求人們90度直跪於自己的膝蓋之上。這樣規規整整的跪在席上,一方面能夠活動的空間理所當然的受到限制,一方面在大桌子上這種坐姿在夾菜時也容易重心不穩,從而栽倒。

況且,當時的飲食器皿,並沒有我們現在的高腿椅子和大桌子,而是矮席。因此自然就選擇了分餐制。

其三,則是文化禮儀。

聚餐制雖然也有主位等講究,但總的來說,更顯得親近平等。而在強調封建禮制的當時,為了凸顯天子和貴族的威儀,自然會選擇更能體現身份地位差距的分餐制。

上圖_ 東漢宴飲畫像磚,案上置杯、碗、雙箸,左邊的人在飲食,右邊的人拂扇子

四、 聚餐制的興起

那麼,既然分餐在中國曾被如此廣泛的使用過,那為什麼今天我們反而更青睞聚餐制呢?

或者說,聚餐制是什麼時候開始興起,並且逐步取代了分餐制呢?

答案是唐宋時期,南唐畫家顧閎的《韓熙載夜宴圖》可見,五代的達官貴人們雖然依舊使用分餐制,但其姿勢卻與以往出現了較大變化,由跪坐改為了垂腳而坐,這是因為當時已經有了椅子和配套使用的高腳桌子。

上圖_ 《韓熙載夜宴圖》描繪了官員韓熙載家設夜宴載歌行樂的場面

椅子和高腳桌子是怎麼來的呢?答案是五胡內遷,胡人生活在天寒地凍的北方,客觀上就不允許他們採用跪坐的姿勢進食,因此,他們的家具多是高腳家具。隨著胡人的內遷,這種家具也傳入了中原,並且受到一批人的喜愛。比如說《後漢書》就有記載「靈帝好胡床胡椅。」

隋唐之後,更是如此,採用高大的桌椅吃飯,成了這一時期的常態,也為聚餐制的出現,提供了先決的條件。餐飲家具的變革,是聚餐制出現的先決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

上圖_ 宴飲圖,中唐前期,可以清楚看到擺放整齊的筷子,以及置於盆中的曲柄勺

聚餐制的最終形成,還有著多方面的原因。

其一,食物多樣化。

西餐的上菜方式是一道接著一道,而我們上菜的方式則是一口氣全上。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很簡單,就是餐具的問題。假如有八人分餐,上四道菜,那麼就需要準備32個餐具。既浪費又擠佔空間。而我們中國人又尤其熱衷於美食「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在這種情況下,一場宴會中前前後後要上的菜豈止十數道?

其二,分配方式的發展。

遠古時期要求平均分配,是為了生存而不得已的選擇。但當食物出現富餘,就出現了眾口難調的局面。聚餐制讓人們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喜歡的食物,而分餐制則不能滿足這一點。

上圖_ 1898年,五位清朝男子在餐桌上用餐

其三,市井文化的興起帶來的交際需求。

在兩宋時期,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與以往貴族文化截然不同的市井文化開始漸漸成為主流。有什麼是能比同桌吃飯更促進感情的交際方式呢?

在這種情況下,聚餐制就漸漸取代了分餐制,並且在明清之後,完全的取代了分餐制。這種同桌共食,同盤吃飯,講究座位排次、碗筷的擺訪、上菜的次序、夾菜敬酒的禮儀的新的飲食制度,逐漸成為了中國人最為中意的飲食方式。

當然,在現在的特殊時期,這種飲食文化開始受到健康理念的衝擊,每當流行病橫行,呼籲「公筷」的呼聲就會熱烈。最後,形成了我們今天這種以聚餐為主,以分餐為輔的獨有特色的飲食制度。這就是中國飲食制度的發展歷史。

參考資料:

【1】《中國餐制的演變》 高科佳

【2】《中國用餐方式與桌案類家具的關係研究》 劉雨露

【3】《分餐與合食:中餐食制社會心理流變下的兩張面孔》 李永康

............................END............................

本文系網易新聞 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籤約帳號【歷史大學堂】原創內容,已經帳號授權轉載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曾長期實行分餐制,為何演變成現在的合餐制?
    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是唐代敦煌四七三窟壁畫,是這樣的↓↓↓看到沒,這幅圖是一副聚餐圖,長方形食桌上兩側就是高足條凳上,但仔細觀察,每個人面前都是屬於自己的一碟餐食,這實際上是非常像西餐的「分餐制」。那麼,中國古代的「分餐制」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源頭上恐怕要追溯到史前氏族文化了。
  • 古人用餐方式:從分餐如何演變成合餐?承載了中華文明延續的秘密
    關於飲食,現代的人採用兩種方式,一種是中國人圍在一起吃飯的合餐制,另一種是西方一個人一份的分餐制。合餐也不是自古就有的,而分餐也不是所謂的高級文明體制,這段用餐歷史的轉變,裡面承載了中華文明延續的秘密。
  • 咱古人吃飯都是分餐制 一人一桌大氣 為什麼後來淪陷了
    如果分餐制,一人端一碗,蹲在地上,還像團圓飯嗎?咱過去一人吃一份,是分餐制。宋朝之前沒有方桌之前都是分餐。我們不僅分餐,還分桌呢,一人一個桌,還不是一人端一盤子分餐,是一人一個食桌,這屋吃的那場面可大了。得喊啊。大家最熟悉的「鴻門宴」,就是古代一個典型的分餐場景。
  • 分餐制:昨日黃花今又俏
    近日,山東在全國率先發布分餐制與無接觸供餐省級地方標準。分桌制、分餐制、公筷制的做法得到越來越多父老鄉親的認可。其實,分餐制是昨日黃花今又俏,這一古人的傳統食俗,其存在的時間遠遠超過「會食」的歷史。假如大家同桌而食,菜餚同出一盤,就不會發生這樣的誤會了。在山東多地出土的漢墓壁畫、畫像石和畫像磚上,常可以看到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宴飲場面,卻看不到許多人圍坐在一起狼吞虎咽的場景。在南北朝時,山東郯城人徐孝克在陪侍皇帝宴飲時,並不動筷,可擺在他面前的餚饌卻無端減少了。原來他將食物悄悄藏到懷中,帶回家孝敬老母親去了。
  • 古人放棄分餐制,是因為褲子和椅子?
    十個或十二個人共一盤菜,共一碗湯。酒席上講究同時起筷子,同時把菜夾到嘴裡去,只差不曾嚼出同一的節奏來。 這種吃法雖然和氣,但未免容易使「津液交流」,傳播病菌。近年來,出於衛生和健康考慮,不少人呼喚中國人也應該像西方人那樣,實行分餐制。但是您知道麼,分餐其實並不是西方人的專利,2000多年前的中華民族就一直是「分餐而食」。而當合餐制興起之時,公筷也便已經產生了。
  • 餐飲方式再引熱議 專家冀採唐代會食氣氛分餐制
    到唐代大體上誕生會食制,其後逐漸轉變,到宋代以後,具有現代意義的會食才形成氣候。古代中國人分餐進食,一般都是席地而坐,面前擺著一張低矮小食案,案上放著食具,所謂「筵席」正是這古老分餐制的一個寫照。考古發現的漢墓壁畫及畫像石磚等實物和繪畫資料,就可見古代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分餐制場景。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少白湯發周趣談後疫情時代,學學古人怎麼分餐
    關於餐制,現代人一般採用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合餐制,二是分餐制。中國人常採用合餐制,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飯;西方人常採用分餐制,一人一份。但是,合餐制並不是自古有之,分餐制也不是高級文化。今天文史君就跟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從分餐制到合餐制的演變過程。
  • 中國人為什麼很難接受分餐制?
    分餐還是共食?這是一個問題。有人覺得,中國人天性愛熱鬧,圍桌會食是我們的傳統;有人則認為,分餐制並非西方現代文明社會的標配,中國才是最早進行分餐制的國家。這些說法都有一定道理,但卻未必完全準確:親密會食的傳統並非我們想像的那麼「古老」,只有一千年多一點;而中國古人三千年前就實行的分餐制,背後也不是我們今天秉持的「現代理念」。中國是如何從分餐制過渡到合餐制的?
  • 回歸傳統,合餐制轉向分餐制,從商務會餐開始
    現在國內的商務會餐也好,親友聚餐也好,在家吃飯也好,絕大多數都是採用「合餐制」,什麼是合餐制呢?就是桌子上放幾個菜,大家一塊吃。這盤水煮肉片,你也用筷子撈著吃,我也用筷子撈著吃,其他菜也一樣,大家都能吃,這是合餐制。
  • 共餐共食,中國人最糟糕的飲食習慣
    應對病毒,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洗手從安全的角度講,一人一食才是最衛生的吃飯方式。大家各吃自己的,不隨便從別人的碗裡夾菜,也就不給細菌傳播的機會。即便做不到一人一食的分餐,用公筷公勺也能大大減少食物的汙染。合餐,吃得也沒有那麼開心很多人會覺得,中國的飲食文化,無論是烹飪方式、食材搭配還是餐品種類,似乎都是為合餐設計的。
  • 石家莊部分飯店恢復堂食 專家給出6點公眾聚餐建議
    一人兩雙筷子,一雙從盤子裡夾菜,一雙吃菜。疫情日漸緩解,石家莊越來越多的飯店恢復堂食。陸續開門迎客的大小飯店,讓城市又有了親切的煙火氣。如今,如果你和朋友一起外出吃飯,餐桌上會怎麼做?「大飯店現在都是分餐制,人與人之間也保持了一定的距離,不過這並不影響我吃飯和談業務。」劉先生說,因為疫情的原因,很多人也不願意和他人在吃飯時過於「親密」,也不太敢和別人一同夾取一個盤子裡的菜。分餐制,恰好解決了這個略顯尷尬的問題,「既不失禮貌,又避免了一起聚餐的畏懼心理。挺好的,應該堅持下去。」和劉先生一樣,市民張女士也持同樣觀點。
  • 疫情之下西安多家餐廳主動實施分餐制
    對於合餐顧客,要做到「一菜一公筷、一湯一公勺」,或者「一人一公筷、一人一公勺」。有條件的餐廳要積極推廣分餐制。此外,餐飲服務單位要控制餐廳就餐人數,停止接待群體性聚餐。拉開桌椅間距,確保餐位間隔在1米以上,如桌椅固定無法移動,要明確標識出非就餐座位。
  • 從分餐制開始
    「民以食為天,更以健康為先」,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新時代飲食文明——分餐制。什麼是分餐制?與現在共餐有何不同?自古代以來,飲食與生存同步,飲食文化是多少年來人們對食物的「認識」和「運用」,是關於食物生產與消費的科學、技術、習俗和人文藝術的綜合體。
  • 新鮮出爐|2020廣東二模作文淺析「「分餐制」與公共衛生安全」
    (60分)圍桌共食是我國的傳統飲食習慣。家人共餐或親友聚會,許多人習慣用相互夾菜來表達情感。但2020年春天,廣東州北京等多地衛生部門發出倡議,推廣使用公筷公勺、分餐進食。為此,小武爸媽決定開始在家裡實行分餐制,家人就餐,必須用公勺公筷從公盤裡取食物。
  • 「分桌餐」「小份菜」——分餐制的新探索前景幾何?
    各地餐飲企業搶抓市場機遇,紛紛出招,「一人食」「小份菜」等模式引發關注。當前分餐制推行有何「堵點」?消費者傳統習慣依賴、餐廳成本加劇等難題如何破解?近日記者在甘肅省蘭州市進行了走訪調查。 餐桌上的「合」與「分」牛肉麵在蘭州人的日常飲食中佔據重要地位。
  • 食味人間|漢代如何吃火鍋?不僅實行分餐制,還有加溫的調味醬
    「清河食官」銅染器(國家博物館藏) 在川博「食味人間」展覽上,有一件來自國博的「清河食官」銅染器,是位於今山東、河北一帶的西漢時期清河國的食具,相當於漢代人涮食用的小火鍋。
  • 漢代如何吃火鍋?不僅分餐制,還有調味醬
    漢代如何吃火鍋?不僅分餐制,還有調味醬白居易在《問劉十九》裡寫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如果他生活在四川,那小火爐上煮的恐怕不是美酒,而是火鍋。眾所周知,四川人愛吃火鍋,無論酷暑難耐,或者寒冬臘月,吃著火鍋唱著歌,都別有一番滋味。古代的好吃嘴有沒有火鍋吃?他們使用什麼樣的炊具和蘸醬?
  • 「分餐制」你了解多少?
    >「席地而坐,分案而食」的分餐制。我們所熟知的「舉案齊眉」的故事,就是分餐制的例子。妻子為丈夫準備好食物,將食案舉至額前,捧到丈夫面前,以示敬重。因為古代食案一般只限一人使用,是木質的矮腳託盤,所以婦人也能輕易舉起。
  • [網連中國]多地推行分餐制,公筷「夾」出「新食尚」
    酒店負責人沙蕾介紹說,疫情發生後,酒店用餐逐漸改為分餐制,「很多客人對分餐方式很肯定,覺得衛生方便。」 實行分餐制,避免交叉感染,是保衛「舌尖安全」的有效舉措。5月以來,部分地區出現散發病例和聚集性疫情,防止疫情反彈的任務仍然艱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持良好的就餐秩序、健康的就餐方式成為擺在人們面前的現實問題。
  • 人民大會堂現「史上最強分餐制」,能否成為餐廳經營主流?
    「分餐制」能否成為餐廳經營主流,這也成了很多人關注的重點。近日,世界中餐業聯合會提出倡議推廣「分餐制、公筷制、雙筷制」。對很多人來說,分餐制似乎是舶來品,是西方飲食文化的產物,有悖於現代中餐基調。其實,中國古代曾長期實行分餐制,席地而坐,鋪上筵席,一人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