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壹讀微信號:yiduiread
選自憶聞(微信號:yiwenwenhua)
本文已取得授權
在金庸的武俠小說《神鵰俠侶》中,郭靖黃蓉這一對兒神仙眷侶,放棄了在世外桃源桃花島上的逍遙生活,來到襄陽,幫守軍抗元,一住十多年,郭靖的幼女也因此取名「郭襄」。《神鵰俠侶》的結局是,襄陽城被元軍攻破,郭靖黃蓉在戰亂中雙雙殉國。
那麼,南宋遍地戰火,金庸為什麼偏偏讓郭靖在襄陽這個地方一守十多年呢,這是因為襄陽具有特殊的戰略地位。
南宋時代,自嶽飛收復襄陽開始,襄陽就成了秦淮至長江綜合防禦體系的中間環節。敵攻兩淮和四川,則襄陽救援,敵攻襄陽,則四川和兩淮救援,三部相互配合,另有長江水軍往來救應。在這個防禦體系中,關節點就是襄陽。以襄陽、武昌、荊州構成的鐵三角,成了關係到南宋整個戰局的核心。所以清朝歷史學家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說,湖北有3個戰略支點,襄陽、武昌、荊州,其中以襄陽的戰略地位最為突出。
蒙古崛起後,經過3次西徵和多次東徵和南徵,可以說打遍天下無敵手,但一貫積貧積弱的南宋,卻抗擊蒙古進攻近半個世紀,這其中,襄陽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覷
宋元襄陽大戰,如果從1234年「端平入洛」事件開始,到1273年襄陽城破,總共歷時38年。
按小說中的描寫,郭靖在襄陽是以布衣身份輔佐京湖安撫制置使呂文德,呂文德升官後,接任是呂文煥,這倆官員在《神鵰俠侶》中都不是正面角色,只要一聽敵軍來犯,必然是面如土色,若軍情緊急,則是體似篩糠,對破敵退兵永遠是束手無策。總之,兩人出場,完全是為了襯託郭大俠的高尚人格。
當然,史實並非如此,世上也沒有郭靖這個人,如果呂文煥真的如此懦弱無能,如何能和彪悍的元軍對抗那麼多年?
在真實的歷史中,呂文煥是呂文德的弟弟,是守護襄陽城的大功臣。只因為他最終投降了元軍,所以在歷史上一直背負著賣國賊的罵名。近代小說《痛史》斥責呂文煥「賣國偷生」和「喪盡天良」,尤其是文天祥曾痛罵呂文煥,讓呂文煥的形象更差。
事實上,呂文煥經歷了數十年宋蒙戰爭,守衛襄陽6年之久,終因孤立無援,被迫投降。他為抵禦蒙古侵略保衛國家已經盡力了,最終投降是無奈之舉,這一點得到當時許多人的理解。比如宋末元初詩人汪元量,曾在《醉歌》中寫道:「呂將軍在守襄陽,十載襄陽鐵脊梁。望斷援兵無信息,聲聲罵殺賈平章。」意思是,呂文煥投降的根本原因,在於南宋朝廷腐敗。《錢塘遺事》也評論說:「獨守孤城,降於六年之後,豈得已哉?」
1273年正月,樊城破,守將牛富和王福率百餘勇士巷戰,重傷投火自盡,元軍在樊城大肆屠殺。樊城一失,襄陽成了孤城,外援不續,軍民士氣低落,城池難以堅守。元軍將領阿術提出,只要襄陽願降,可保全城安全。二月,呂文煥以保民為由,降蒙,荊湖都統制範天順不降,自縊身亡。至此,襄陽失陷。
3年後,南宋首都杭州不守。又過3年,廣東厓山海戰,宋亡。
更多內容關注憶聞,憶聞(yiwenwenhua)是北大教授阿憶打造的自媒體,包括「憶聞視頻"、"憶聞微信公眾號"和新浪微博「憶聞官微」,我們的口號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阿憶陪你行走江湖。」
該篇文章的原文閱讀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壹讀精選」,每天為你精選兩篇輕幽默、有見地的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