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每逢喪葬,窮富儀式不一。一般父母雙親近60歲時,兒女開始給老人置辦壽材(做棺木材料)、壽衣,準備後事,老人故後,由兄長、子女或近親為其剃頭、洗臉、手、腳,穿壽衣入殮(即將亡人抬棺木內,棺木蓋不蓋嚴),搭靈棚(一般為子午方向,即正南正北向)。入殮時,給亡人頭上蒙黃紙、黑布,頭上點長明燈,放5個饅頭,一碗倒頭飯(用小米做),碗裡插上用棉花纏頭的三根紅筷子(中間1根開光用,其他2根為合葬用),亡人左手拿打狗乾糧(白面小饅頭或餅),右手拿打狗鞭子。亡人斷氣後,其長子拿挑水扁擔,站在凳子上喊三聲「某某,走西南大路」,即「指明路」。之後掛幡、守靈,在亡人家大門上掛過頭紙(亡人年齡數外加2張,即天、地各1張),掛過頭紙亡人為男左女右,即亡人男掛大門左邊,亡人女掛大門右邊。守靈,即把亡人放入靈棚內,到出料前,重孝者(子女)身披麻衣和白孝帶、頭戴白布、臂戴黑紗,出殯前靈堂內始終不離人。一天早、午、晚飯前各燒紙燒香祭祀。子女孝帶,如父母一人先故,重孝白布帶為7尺布一半,即7尺布2個子女戴,一人一半。亡人孫子及其他晚輩為7尺白布每人戴三分之一,即7尺白布分3份,3個人戴。其白孝帶系扣,按亡人男左女右(不分戴孝男女)如亡人男人,子女戴白孝帶系扣自身左邊,是女人則系扣右邊,其兩孝帶頭不齊。如雙方父母都故,白孝帶可用8尺長,除白布孝帶兩頭系齊外,其他均同。亡人子女、子孫臂戴黑紗,同戴白孝帶均同,以亡人為準(男左女右),亡人的兒子、兒媳只戴黑紗,其孫子輩在黑紗邊縫一塊紅布條,曾孫子輩在黑紗邊縫一塊藍布條;玄孫子輩在黑紗邊縫一塊黃布條。未結婚的女婿,其嶽父或嶽母故,可在黑紗裡面戴一塊比黑紗布大一圈的紅布,稱「瞞孝」,即求女婿給戴孝,之後賞女婿錢(數量不限,可多可少)。
老人故後,請本地頭面人物帶領孝子,到各家報喪,見人無論輩份大小隨即磕頭替老人謝罪。並請道士或陰陽先生選墓地,看風水,擇日出靈下葬。守靈期間,孝子一天三遍去當地廟宇裡,拿一個水壺,裡面裝水和飯撒到廟四周,去時哭回來不哭,俗稱送「漿水」。這時,左鄰右舍及親朋好友前來弔孝致哀,弔孝時多數人拿黃紙,後來逐漸發展到拿錢以示哀悼。弔孝人先到靈棚前哭三聲,並給亡人三拜九叩,作揖磕頭。此時守孝子女均給弔孝人磕頭,俗稱「還頭」。守孝期間,亡人的兒子、兒媳及女兒忌洗臉、洗澡、孝子不穿鞋,不吃油,防亡人上雙合山、奈何橋路滑。
亡人在家停柩時間,一般均為3天,富貴人家停5天、7天或49天,也有停3年發哀,窮人則一切從簡。出靈前一天晚,除給亡人燒紙外,男燒紙馬,旨在死後高官司得做,駿馬好騎。女燒紙牛,旨在替亡人喝髒水,無論男女均燒紙制金童、玉女,說是到陰府給亡人放牛放馬。燒前,找一個亡人生前喜歡穿的上衣,披在牛或馬身上,給牛、馬以及金童、玉女開光後一併燒掉,牛、馬頭面朝西南方向,同時把亡人生前睡覺枕頭瓤子燒掉,俗稱「辭靈」。也有富貴人家,將牛、馬、金童、玉女、金山、銀山等拿到墓地,出靈當日燒或死後五期時燒。富貴人家,均停柩在屋裡。
出殯前,先把棺木抬到靈棚內,由道士或陰陽先生主持開光儀式,將亡人抬入棺木內,俗語稱「入殮」。拿出亡人嘴裡的壓口錢,打開拌腳絲後,長子或侄子為亡人開光,拿倒頭飯中間那根紅筷子,蘸白酒點擦亡人眼、鼻、嘴、耳、心、手、腳部,口念「開眼光看四方,開鼻光聞五香,開嘴光吃豬羊(回民說吃羊),開耳光聽八方,開心光高堂堂,開手光抓錢糧,開腳光上天堂」等咒語,祈禱來生福祿。之後,親朋好友再看看亡人後,蓋棺材天(即棺材蓋)釘3根長釘,孝子跪在靈前喊「某某躲釘」,俗稱「殺扣」。壽材(棺木)頭前貼一張用白紙書寫的名堂,即亡人姓名。通常一般為男人書寫「故顯考XXX之靈柩」,女人書寫「故顯妣XXX之靈柩」。
起靈前,長子頂「哀盆」,靈柩剛起動朝前走即摔喪盆,之後執靈幡前引路,家屬及親友哭送。抬靈柩亡人頭朝前,車拉靈柩亡人腳朝前。抬靈有16柩(4X4)、32槓(8X4)、64槓(16X4)之分,因亡人身份不同而異。中途不停柩,一氣抬到墓地,途中孝子在靈柩前走幾步回頭給抬靈人磕幾個孝子頭,一直磕到墓地。
棺至墓地,由陰陽先生主持下葬,墓穴內先打兩條土龍,撒上五穀雜糧,四角各墊一個饅頭,眾人用麻繩綁棺木緩緩放入墓穴內,亡人棺外頭部放好五穀糧囤、下水罐、長明燈。埋葬時把靈幡放在棺木上,先由長子把頭鍬土放在棺才蓋上,然後參加葬禮的親朋好友開始往上填土,直到把墳填好為止。下葬時禁忌把人腳印及影子下墓裡,認為是不吉之事。下葬之後,孝子的白孝帶全部拿掉,只戴黑紗。從墓地走時,參加葬禮的人每人吃一塊乾糧、喝一口白酒等,俗稱「不空嘴」。到家後,亡人家院子門口前放幾盆清水、毛巾、肥皂、乾糧、白酒等參加葬禮人員到家後洗手,吃口乾糧喝口酒之後才進屋裡。吃飯時,孝子給參加葬禮人員下跪磕3個孝子頭並敬酒,謝親友幫忙。
出靈後,立即拆掉靈棚,並由陰陽先生在亡人屋內打殃淨宅。打殃時屋內忌人,防被殃打,對人不吉利。之後,把亡人家門前懸掛的「過頭紙」拿到水溝或十字路口燒掉。棺木入土3日,孝子及親友到墓地填土上梁,俗稱「圓墳」。「燒七」以亡人故去當天算起,不以出靈下葬為準。一般均燒單,即頭期、三期、五期,其次燒百天和周年、三周年。頭期,即人死後第七天(以下均同),在亡人家中庭院內,用秫秸(即去掉穗的高梁杆)綁一個5磴和7磴的梯子,當晚星星出齊時,將梯子放在院內前牆下對煙囪處,放桌擺放供品,燒香燒紙祭祀亡人,之後把梯子燒掉。三期、五期、百天、周年、三周年均拿供品到墳上燒紙祭祀。燒五期與其他有區別,燒五期時由亡人女兒製作5盆紙花,到墳前先燒花,後燒紙。相傳閻王爺愛看花,拿花就走,不降罪亡人。孝子不過百天準剃頭,3年不貼紅對聯,第一年不貼對聯,第二年可貼黃紙對聯,第三年貼藍紙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