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大家好,我是51Talk的智慧擔當MAX。
不久前,在中國社科院與南方周末共同舉辦的「看未來·在線英語發展新趨勢」線上分享會上,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龔亞夫教授出席,分享了多年英語教學研究乾貨。不到20分鐘的發言,卻如醍醐灌頂般,引發廣大線上觀眾的強烈認同,和接連不斷的互動、提問。
龔亞夫教授對英語教育的三方面內涵進行了深入剖析,進一步闡述頻度、知識體系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並再度闡明學習英語的意義。其中,龔教授的三大英語學習觀更是讓人耳目一新。
那麼,請隨MAX一起走進當天的分享會,共同圍觀、學習龔教授提出的3個英語學習關鍵點吧——
學習英語的重點在於頻度
為何當下小學便已開設了英語課,孩子還是不能開口說英語?
龔亞夫教授認為,學習語言需要足夠的頻度進行真正的語言應用,他指出當前中小學教學中實際上採取的是一種滴水式的教學方式,頻度嚴重不足,一滴一滴地「喝水」是無法解能力提升之「渴」的!
聽到這裡,MAX不由暗搓搓自豪!因為,這一理論正與51Talk的「短時高頻」學習理念不謀而合,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為了讓每位學員都能實現高頻次學習,從而催化學習效果,51Talk特別做出三方面的努力。一是降低課單價,生生地將200元左右的外教一對一課降到了40元/節,高性價比的課程能有效降低家庭經濟負擔,為高頻次學習提供現實基礎。二是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深度打磨25分鐘短小精悍的課程,牢牢抓住孩子注意力。從這三點發力,51Talk課堂做到了「短時高頻」,「效果好」也就自然水到渠成。
英語學習中構建知識體系非常重要
龔亞夫教授指出,學習語言更像種花草、莊稼,並不是一個搭積木來累積的過程。語言學習更是一個U型的過程,期間會不斷遺忘。他認為,我們的語言不僅僅是一個聽說讀寫的技能的問題,還包括語言的交流,語言的行為,因此,語言學習必須是學習與應用、甚至與生活成體系的,這背後體現的更是語言使用者的品格、思維方式。
他也對在線教育的發展路徑提出見解。他認為,在線教育並非簡單地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教材的內容、課程的設計路徑平移到線上。擁有在線教育的形式後,還需要進一步去理解在線教育的本質是什麼,在線教育的特點是什麼,它應該發揮哪些特長,去與線下教育形成互補,彌補很多現在課堂學習的局限性。
聽到這裡,MAX較為直觀地想到了我們的個性化課堂,外教老師會在課前打開由魔鏡系統為學生生成的詳細的學習曲線報告,並針對孩子的學習特點、學習階段甚至結合孩子的性格、興趣進行定製化的教學。
此外,從語言學習的U型規律出發,51Talk將復現率這一概念引入到課程體系設計中。將每個單元拆分為上下單元,每個單元中和單元之間都實現小循環、大循環的體系,保證整體復現率,在螺旋式上升的體系中,幫助學員加深對知識的印象,不斷鞏固記憶。
學習英語更有獨特的意義
為什麼要好好學英語,有人說,因為我值得更好的生活。
為了掌握交流工具是當前英語學習的普遍目標,但龔亞夫教授認為,應當拋棄純粹的交流工具論!實際上,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更可以培養人的品格、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人與人之間交流的能力,這些都給英語教育提供了非常廣闊的前景。
原來英語教學還可以有這樣更高一層意義!
這讓MAX想到在51Talk努力「讓每一個人都有能力對話世界」的過程中,湧現的一個個英語學得好、生活中更為出類拔萃的小學員。
例如年僅9歲就登上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演講臺發表全英文環保演講的學員陳鶴途,回國後的他開啟了公益生涯,他最近將自己的第一筆收入——稿費分成兩部分,其中一半捐贈給疫情相關的公益組織,另一半捐贈給他的51Talk外教Travis成立的幫助殘疾小朋友的基金會。這筆稿費是陳鶴途將聯合國氣候大會之行寫成報導,發表在《中國環境報》上得來的。在這次2019年末的聯合國之行中,陳鶴途與另一外51Talk小學員黎子琳共同赴西班牙大會現場,在國際舞臺上展現了中國青少兒的環保實踐與出色的英語水平。
這兩位學員都是通過在「中華少年說」大賽中的優異表現,被NGO組織關注並邀請至聯合國氣候大會。除了他們,在這個由共青團中央影視中心和51Talk聯合打造的比賽中,眾多孩子受到影響,他們因此更加關注傳統文化與非遺文化,磨練英語能力的同時,更樹立了文化自信。
英語教育是一個內涵豐富的命題,它在中國孩子的成長中日益擔任著重要的角色。51Talk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真正發揮英語教育的核心價值,幫助更多中國孩子在英語學習和生活路上不斷前行。在一份寫給學員的生日祝福中,51Talk的菲教老師提到,希望學員能夠立下遠大志向,並不斷克服生活中的困難,這也是51Talk希望通過高質量英語教育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