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長沙人記憶中的「燙飯」,你吃過嗎?

2020-12-27 小毛在株洲

在長沙學習、工作將近10年,可以說到目前為止,自己將近一半的時間都留在了長沙。今天,閒暇時看到關於長沙「燙飯」的一篇文章,感覺很少奇妙,於是給大家分享一下這個關於老長沙的可口美味:

長沙一夜入冬,相比起前些日子裡令人汗顏的「冬日高溫」,降溫天帶來的雨水攜著凜冽的寒風,在長沙的大街小巷橫行霸道。

人們紛紛拋棄了平日不肯撒手的雪糕冰沙,轉而去尋覓一些「燙嘴」的食物。

溼冷的初冬,一鍋冒著熱氣的燙飯送到面前,紅辣椒和肉片裹挾油亮的醬汁佔據飽滿圓潤的米飯。榨菜和四季豆作為配角登場,只需稍稍拌開,鮮辣的味道就止不住地往鼻子裡鑽。

此刻還有什麼更能代表冬日裡的幸福?

燙飯是幾代長沙人的回憶,遙遠的年代裡,冬天比現在冷得多,而與氣溫同樣降至冰點的,還有家長們搞飯菜的熱情。

這時候,燙飯成了家長們「應付」一餐的首選,但在小孩子眼裡,爐子上煮得咕嚕咕嚕的燙飯就是「災難」的開始。

燙飯滾燙,尤其剛出鍋的時候,軟爛的米飯裹著略微黏稠的湯汁,一個不注意就吃得嘴巴「傷痕累累」。而它介於粥和米飯間的形態,實在難以令大多數人接受。

該如何在這道老長沙食物的基礎上做出創新,並且做出讓年輕人都能接受的燙飯?藏在五一廣場的這家小店或許能夠給你答案。

IFS對面的小巷裡,從來不缺草根美食,這些市井氣息十足的食物,味道總能一秒將人帶回遙遠的童年,而價格卻讓你有種置身學校食堂的良心。

質樸的食物不需要太多華麗的辭藻來堆砌招牌,光是老長沙燙飯這五個字,就足以讓寒風中的碌碌飢腸本能地掀起一陣食慾。

燙飯店的主人是一對夫妻,匠醬福是他們以前烤肉店的名字,後來開了燙飯店,這名字索性就加在了燙飯的前面。

燙飯是老闆小時候吃過的,但是為了迎合現在年輕人的口味,他將燙飯改良。

摒棄了飯裡面的湯汁,讓燙飯看起來爽利不少,以前放在烤肉店當作主食賣,沒想到反響不錯。

烤肉店雖然沒能挺過疫情,但留下了燙飯的好口碑。今年八月,夫妻倆重拾原本深受食客們喜愛的燙飯,讓燙飯在這個冬天在年輕人裡面又火了一把。

高山辣椒經過高溫蒸汽洗禮後,削弱了自身強勢辛辣,變得相對溫和適口。雖然在賣相上套著嗜辣者專屬的濾鏡,但卻是大部分人都能接受的辣度。

切成薄片的去皮五花肉肥肉均勻,單吃瘦肉太幹,單吃肥肉太膩,五五分的結構恰到好處地中和了口感。

拌勻後口感更豐富,米飯混著高山辣椒,越嚼越香。

香辣牛肉據說是店裡的最叫座的一道,畢竟牛肉誰能不愛?秉承了老長沙的家常做法,牛肉切得小且薄,入味的同時又能和米飯完美融合在一起。

混合了牛肉湯汁的米飯,呈現出誘人的醬油色,紅辣椒圈和翠綠的四季豆分擔配角。

光是這一勺就能讓人忘記所有的卡路裡,埋頭乾飯就完事了。

菜單上在紅三剁的名字後面特意做了注釋,西紅柿、紅豬肉和紅辣椒。

西紅柿的帶來的酸甜一下就擊中了胃口的閥門,手上的飯勺就跟安了永動機似的,一口接一口,完全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至於紅豬肉,感知並不強烈,與其說紅三剁,不如說是一碗開胃的西紅柿燙飯或許更加貼切。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為什麼會掀起一陣奶茶熱潮?其原因就是在突變的氣候面前,大家都在尋找身體和心靈上的慰藉。

只不過這種慰藉,有時是喝得,有時也可以是吃的。嚴寒刺骨,燙飯卻為腸胃迎來了高光時刻,天氣越來越冷,不如約好一起吃燙飯吧。【來源:在長沙】

相關焦點

  • 吃過這3碗黯然銷魂飯,就是長沙乾飯王!
    一家很有個性的店,深藏在巷弄之中,來的大多數是熟客,更像是溫情滿滿的家庭廚房,用老闆的話來說就是「長沙人用長沙的食材做的長沙的老味道!」菜單在牆上,主要做燙飯,對對於老一輩來說,燙飯是曾經的歲月,是過往的記憶,現在卻很少能夠吃到了,這家店復刻了記憶裡的味道,讓小時候的味道還能有跡可循!
  • 吃一口這家小店做的燙飯,「biu」的一下,童年記憶哈肥來噠!
    蓋子一揭開,一半是青椒臘肉,青椒脆嫩中帶清甜,一半是小菜,完全沒有印像中那不堪的模樣。腊味燙飯88分。拌勻以後我突然覺得,所謂的韓國石鍋拌飯,我們不是從小就在吃嗎?沒有那些油膩的葷菜,蓋不住燙飯的一些細節就放大了——米用的一季的東北大米,東北米是粳米,比起南方的秈米直鏈澱粉含量更低而支鏈澱粉含量更高,講人話就是更飽滿彈牙。
  • 腊味飯吃得多,但是承載老一輩甜蜜愛情的腊味飯你吃過嗎?
    在日常生活中,夫妻兩人小吵小鬧在所難免,但從不言離棄。每當他們吵架後,爺爺就會做腊味飯哄奶奶開心,但爺爺不會做腊味飯的配料,只會下米和控制飯的水分。而奶奶做得一手好的腊味飯配料,卻不懂得如何放水下米,水不是放多了就是放少了。每當爺爺開始下米做腊味飯時,奶奶就會上前做腊味飯的配料,經過兩人的通力合作,一道美味的腊味飯大功告成,兩人也重歸於好。
  • 長沙這家老粉店,居然還有燙飯!
    我點單的時候,意外地發現這家粉店還有燙飯,我作為一個燙飯愛好者,所以就點了他們家的臘肉米牛雜燙飯,差不多等了五分鐘,燙飯就做好了。我把燙飯端在手上的時候,就發現味道特別香,還有一個大雞蛋。最上面一層是牛雜,臘肉都是剁成一塊,然後和飯融為一體了。我小時候最喜歡吃外婆做的燙飯了,看到這個燙飯,就想到了外婆。
  • 在湖北黃岡,麻城人,你還記得燙豆折嗎?
    對於很多上一輩和老一輩的人而言,豆折承載的是兒時揮之不去的美好回憶,在吃不飽飯的年代,豆折是許多貧苦人民的美味佳餚。豆折的吃法同面、粉。可煮著吃、炒著吃、拌著吃,想怎麼吃就怎麼吃,還會拿來當菜吃。由於還原食物本身的味道所以特別鮮香,也是麻城的特色之一。曬乾的豆折別有一番風味。
  • 看看,這還是你記憶中的長沙嗎?
    每一個初來長沙的人總想去嶽麓山、橘子洲頭、五一廣場這些赫赫有名的地方,因為這些地方是長沙的地標,去過這些地方就意味著你到過長沙。而在老長沙人眼裡,那些彎彎繞繞的街巷才是記憶裡的長沙味兒。它還有一個俗稱——「亮殼子街」,亮殼子即舊時長沙人對燈籠的習慣叫法。現在這登隆街在優化原有建築空間,保留傳統建築元素的基礎上,融合現代裝飾性的整修,提升了街巷的傳統生活氣息,已完全舊貌換新顏,散發著濃濃的「老長沙」味道。
  • 赤坎的煲仔飯搬到長沙街了!地道柴火飯!8元排骨一例!
    你有多久沒去過赤坎了嗎?你記憶中的赤坎到底是怎麼樣呢?還記那熟悉的豆腐角、牛腩粉、煲仔飯嗎?作為一個地道的開平人,小編就不相信大家沒有吃過煲仔飯~這裡的煲仔飯全都是用柴火煮的!到過許多地方,吃過很多煲仔飯卻找不到哪一家能像它這樣米香味飄得外面十幾米都能聞到
  • 老一輩人眼中最經典的「下酒菜」,如今鮮為人知,你吃過嗎?
    老一輩人眼中最經典的「下酒菜」,如今鮮為人知,你吃過嗎?喝酒怎麼能沒有點下酒菜呢?您家裡一般用什麼來做下酒菜呢?網友們紛紛留言,排名比較靠前的幾種是:花生米、皮蛋豆腐和醬牛肉。不過曾經還有一種特別受歡迎的下酒菜,我們的父輩經常吃,它就是豬肉頭。
  • 在長沙,你吃過正宗的蘭州拉麵嗎?
    長沙,是吃貨的天堂!天南地北,各種特色小吃,總能在長沙找到,並且能把它們發揚光大,比如螺螄粉、蘭州拉麵、肉夾饃、梅乾菜扣肉餅等等由此,特色小吃在長沙人民的嘴裡,一下就能吃出正不正宗閒暇時,和我家先生路過一家蘭州拉麵,倆人都是吃貨,想去試試味道是否正宗,就走了進去
  • 我讀懂了安仁燙皮
    我讀懂了安仁燙皮何必我的家鄉---安仁縣.從不知多少年前就已牢牢紮根在湘南大地上。她儘管沒有長沙這樣聞名,也不像衡陽那樣靜美,亦不如嶽陽那樣古樸,可她的確是繼承了湖南人骨子裡的優秀品質。老家的人也可將溼燙皮曬乾,或切成米粉絲,或製成米粉片,密封存儲起來,既能保證來年青黃不接前的吃食,也可以作為待客的一道餐點,還可以煎炸成「安仁薯片」,作為孩子們最愛的零食,聽我爺爺及父親講起過去的事,我才知道這是老一輩人典型的苦日子下的美好甜蜜時光
  • 長沙這些店把一碗普通的飯,做成令人溫暖的黯然銷魂飯...
    想吃的話可以去這些店試試還是不是以前的味道。本地知名度較高的一家店,店裡氛圍很有感覺,收銀臺取錢「長沙人銀行」,而餐盤、杯子也是懷舊的風格。這裡的豬油拌飯10元一份,一份有5小碗,聽說一吃就停不下來哦~之前看到有博主說她媽媽吃的感動哭了,可以說對這家店很高的評價了。
  • 這應該是武漢首家「一人食」餐廳吧,吃燙飯的…
    排骨海帶燙飯簞食小肆主打幾款經典但考究的湯品,可配飯,也可直接燉煮成武漢人的「古早味」——燙飯。滷味主打除了燙飯之外,另有特製的媽媽味油麵,口感爽滑勁道,而各色滷製的獨門小菜,也是不俗的點睛。最後來說說簞食小肆這間一人食餐廳在武漢會有市場嗎?經過一番體驗之後,我覺得是有的。
  • 一碗鼎邊糊,承載兒時記憶的福州美食,你吃過嗎?
    一碗鼎邊糊,承載兒時記憶的福州美食,你吃過嗎?鼎邊糊俗稱「鍋邊糊」,因福州語系「鍋」稱作「鼎」,故通用。福州風味小吃豐富多樣,其中鼎邊糊(又稱鍋邊糊)已成為福州著名的風味小吃,成為福州地方的一種特殊標誌。鼎邊糊是用大米加清水磨成濃漿,攤在鍋邊,半熟後鏟入正在熬煎的高湯中,煮製而成的。凡在福州生長或長期客居福州的人無不愛吃。
  • 酥脆焦香的小魚小蝦,是劉晟記憶中老長沙的味道丨味視臺
    我有招牌菜之 壹屋飯湘·豆漿煮魚:娭毑魚和蝦建議在WiFi下觀看 橫屏效果更佳 關於菜品的故事 這道菜的靈感來自於劉晟兒時的記憶。
  • 你吃過九宮格壽司飯嗎?
    在日本,家庭主婦為丈夫親手烹飪的便當一定是要碼得整整齊齊的,放滿一小盒精緻的壽司才拿得出手,讓她們的丈夫有足夠的面子在人前炫耀自己的賢惠,因而類似九宮格的高顏值擺放形態便得到了人們的一致喜愛。實木格子容器擺放壽司的料理就應運而生,把小碟子容器盛放的精美小食物放於每個木格子之中,組成花樣美食,讓人賞心悅目。為什麼說九格散壽司飯是國產創意日料呢?
  • 我猜你一定吃過碟頭飯
    這麼一解釋,碟頭飯,沒吃過的人估計很少。地地道道的家常味,老火靚湯,白飯任裝,即使坐在露天的環境下,熱到爆炸,也阻止不了廣東人對碟頭飯的熱愛。更有人認為,吃碟豆腐火腩飯,拋開繁文縟節,這時候才是在做真正的自己。
  • 【美惠社】美食長沙 黑白電視 29.9元搶門市價84元超值餐!老長沙臭豆腐+老長沙拌粉+兒時醬油飯+小碗滷素捆雞+麻油豬血...
    走進黑白電視,就像穿越時光隧道長沙美食攻略 回到了童年一樣店內的小裝飾和小物件把人帶回到過去的記憶中滿眼的青瓦磚,長沙美食團 黑白電視杜絕味精、地溝油用ZUI新鮮的食材還原食物的最初讓人覺得吃小吃也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種文化,也可以精緻
  • 有了解過張藝興都喜歡吃什麼嗎?下面為你一一解答
    作為張藝興的粉絲朋友們,你們有了解過張藝興他喜歡吃什麼食物嗎?相信大家或多或少會了解一些,那麼這次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一些比較全面的介紹,記得看完點讚收藏以免忘記。 眾所周知,張藝興是個湖南人。國內首檔明星探尋式美食紀錄片《一桌年夜飯》裡,藝興做了自己最喜歡的辣椒炒肉,而且還是步驟很詳細的那種,因為這是對記憶中家鄉味道的偏愛。
  • 【長坡味道】豬腳飯、魚餅,記憶中早餐的味道
    有時候媽媽會準備早餐,那時沒有高壓鍋之類的,電飯鍋也沒有預約功能,這意味著她必須四點多就起床,做些花生糖水、綠豆湯、魷魚燜飯、鮮肉燜飯或粉湯之類的。但是那時候還小,不懂得體諒媽媽的辛苦和苦心,總覺得外面琳琅滿目的早餐比家裡的香、比家裡的好吃,也因此偶爾和媽媽鬧彆扭。現在卻常常懷念她做的魷魚燜飯,也曾試著做過,但始終不是記憶裡媽媽的味道。街上賣的早餐,最吸引我的是永良家的豬腳燉黃豆。
  • 鮮雞湯和燙飯,懶人必備,簡單又美味
    鮮雞湯和燙飯燙飯,人少時想偷懶,懶人必備,簡單又美味。家庭中常見或做的是雞蛋湯燙飯,因為隨時現做,更為方便。電視常見的是韓國或日本的海鮮湯燙飯或海苔、茶葉燙飯等。燙飯是源于于北京等部分地區的一種泡飯。第9步、煲好湯,可直接食用,也可隨時用來做燙飯,簡單又方便。這類純肉湯,還很適合做麵館的底湯。第10步、燙飯製作:加入冷米飯適量,加湯高處飯表面一兩釐米,煮沸即可關火,差不多半分到一分鐘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