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次元音樂劇的火爆發展同時影響到了歌舞伎的創作演出。2015年至2018年間,超歌舞伎Ⅱ《海賊王》多次公演,大受歡迎。進而,2018年超歌舞伎Ⅱ《火影忍者》也搬上了舞臺,備受年輕觀眾的喜愛。
超歌舞伎Ⅱ:與時俱進的歌舞伎
歌舞伎是日本一種古老的民族戲劇藝術。受明治時代以後戲劇改良運動的影響,新歌舞伎加入了新劇(現實主義)的要素,注重故事性,在演出中重視「伎」(演技=戲劇性),而忽視了「歌」(音樂性)、「舞」(舞蹈=視覺性)。與此相對,三代市川猿之助製作了超歌舞伎,重視歌舞伎本來「歌」和「舞」的要素,而且注重能感動現代人的故事性。因其「歌舞伎超越歌舞伎」,所以被命名為「超歌舞伎」。其第一部作品是《日本武尊》(1986年);第二部是中日合作的《龍王》(1989年);第三部是《小慄判官》等,一共留下了九部作品。
到了四代市川猿之助,他便繼承父輩不斷創新的精神,將「超歌舞伎」改名為「超歌舞伎Ⅱ」,公演了《刻空者》(2014年)、《海賊王》(2015—2018年)和《火影忍者》(2018年)。其中,《海賊王》與《火影忍者》最具有代表性,都是受「2.5次元音樂劇」的影響,是對漫畫、動畫作品的改編性創作。下面以超歌舞伎Ⅱ的《海賊王》演出為例,具體進行一下說明。
超歌舞伎Ⅱ《海賊王》繼承發揮了漫畫原作中講義氣、講人情的主題,情節很通俗,接近普通觀眾,因此使得不知道原作的歌舞伎愛好者也很容易接受並喜歡。其演出主要有以下特點:
1.演員與臺詞
演員組成是:80%的歌舞伎演員和20%的話劇演員。所有臺詞都是現代語,不是古代語,但重要臺詞卻是採用歌舞伎的表達方式。這對於第一次看歌舞伎的人來說很容易看懂,沒有語言上的障礙。
2.音樂
在演唱中,劇中的主題歌雖然是現代歌曲,但重要的場面還是使用了歌舞伎的音效。這是因為,市川猿之助想實現「用音樂使演員和觀眾產生一體感」、戲劇演出「像演唱會一樣」的理念。其中,劇中的主題歌就是由流行歌歌手北川悠仁編創。在演唱主題歌《TETOTE》時,整個場面的設計安排也很像演唱會一樣。在古典歌舞伎演出中,反對觀眾鼓掌,觀眾也不會鼓掌,但超歌舞伎Ⅱ《海賊王》卻截然相反,就是要渲染氣氛,要讓觀眾與演員融成一體,要讓觀眾興奮激動,站起來鼓掌,歡樂熱鬧。實際上,具有強烈搖滾風格的《TETOTE》與「附打(歌舞伎音效)」非常的和諧,沒有不協調感。
3.舞臺美術與人物造型
舞臺美術及人物造型(化妝服裝等)的設計都接近漫畫原作,而同時配有細小的配色和花樣歌舞伎的要素。是現代的,又是與歌舞伎有聯繫的,從視覺上給人以現代的歌舞伎感覺。
4.導演創作方式
該劇的導演創作方式具有自己的特點。首先,他充分借鑑利用古典歌舞伎中的場面處理,採取拿來主義的方法,惟其適用,融為一體。如:在大海賊白鬍子穿著《義經千本櫻》中登場的平家武將平知盛的鎧甲「見得(亮相)」的場面中,草帽一夥聚集在舞臺上,各自自我介紹的「名乗」是《青砥稿花紅彩畫(白浪五人男)》中的一個場面。又如,波恩•克雷以獨特的步伐在花道上奔跑的「六方」被用為退場的方式。路飛在觀眾席上空飄浮的「宙乗」,猿之助用10秒左右交換路飛和漢庫克的角色,使用了歌舞伎演兩個角色「早替」的技巧。其次,為了使觀眾獲得現場體驗的感覺,導演又有許多現代化的創造設計,如在「本水」的場面中,導演使用了10噸水創造「水流」。波恩•克雷和革命戰士伊娜茲瑪就在真實的水流中展開了殊死搏鬥,濺起的水花飛濺到觀眾身上。
這樣的戲劇演出融合了傳統的歌舞伎技巧與現代技術,表現力和感染力都很強。如此使得原來喜歡傳統歌舞伎的觀眾很容易接受,而對於現代觀眾,尤其是不了解歌舞伎的青年觀眾來說,也有很好的觀賞體驗。大家都從新的視角來認識接受了與時俱進的歌舞伎。
戲劇教育演出:構築日本戲劇的未來
在日本戲劇演出中,很有特色,也是很受人喜愛的戲劇,就是「戲劇教育演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劇團是東京演劇集團的「風KAZE」劇團。
「風KAZE」劇團於1987年成立,演出劇目以契訶夫、布萊希特等戲劇名家的作品為主,主要在日本的小學、初中、高中進行演出和進行工作坊活動。劇團現有演員25名、工作人員10名。雖然人員不多,但劇團每年都要進行約200場次的演出。劇團自己也擁有劇場,在全國中小學校上演的作品都在此上演。
「風KAZE」劇團的創作宗旨是:「戲劇不只是講述真實,還能批判『社會』和『現實』,是自己也能回顧的空間,那就是『能感受到自由的空間』。」因此,與「2.5次元音樂劇」和「超歌舞伎Ⅱ」截然不同的是,「風KAZE」劇團始終堅守自己的宗旨,堅守經典和教育的原則,不隨時尚潮流變化而變化。這在日本也很少見,在日本戲劇史他們將留下自己的名字。
「風KAZE」劇團演出的劇目主要有:布萊希特的《大膽媽媽和她的孩子們》《馬哈哥尼城的興衰》《四川好人》; 契訶夫的《海鷗》、《三姐妹》、《櫻桃園》;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裡的《小王子》;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阿爾貝•加繆的《局外人》;松兼功的《海倫•凱勒》,等等。其中《小王子》在2005年獲得了法國文化勳章修瓦利耶獎,並在日本各地的教育和文化部門的協助下,在全國中小學校進行了巡演。
特別值得一說的是「風KAZE」劇團舉行的「《小王子》工作坊」活動。在工作坊活動中,工作坊進行的場所是劇團和全校學生、老師們第一次見面的地方。劇團以全校學生為對象,要求所有的人一起創作一個《小王子》的高潮場面。在事先討論作品的時代背景、故事內容、主題的基礎上,導演指導學生們與演員一起進行排練與表演創作。如此,工作坊的過程就是一個給孩子們帶來具有挑戰和創造性快樂的過程,也是一次對人物和故事及主題進行深刻意義體驗的人生經歷,是一次寶貴的人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