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2019年第2期丨橫山洸大:年輕人與戲劇——2018年日本戲劇演出的亮點

2021-02-08 中央戲劇學院

2.5次元音樂劇的火爆發展同時影響到了歌舞伎的創作演出。2015年至2018年間,超歌舞伎Ⅱ《海賊王》多次公演,大受歡迎。進而,2018年超歌舞伎Ⅱ《火影忍者》也搬上了舞臺,備受年輕觀眾的喜愛。


超歌舞伎Ⅱ:與時俱進的歌舞伎


歌舞伎是日本一種古老的民族戲劇藝術。受明治時代以後戲劇改良運動的影響,新歌舞伎加入了新劇(現實主義)的要素,注重故事性,在演出中重視「伎」(演技=戲劇性),而忽視了「歌」(音樂性)、「舞」(舞蹈=視覺性)。與此相對,三代市川猿之助製作了超歌舞伎,重視歌舞伎本來「歌」和「舞」的要素,而且注重能感動現代人的故事性。因其「歌舞伎超越歌舞伎」,所以被命名為「超歌舞伎」。其第一部作品是《日本武尊》(1986年);第二部是中日合作的《龍王》(1989年);第三部是《小慄判官》等,一共留下了九部作品。

到了四代市川猿之助,他便繼承父輩不斷創新的精神,將「超歌舞伎」改名為「超歌舞伎Ⅱ」,公演了《刻空者》(2014年)、《海賊王》(2015—2018年)和《火影忍者》(2018年)。其中,《海賊王》與《火影忍者》最具有代表性,都是受「2.5次元音樂劇」的影響,是對漫畫、動畫作品的改編性創作。下面以超歌舞伎Ⅱ的《海賊王》演出為例,具體進行一下說明。

超歌舞伎Ⅱ《海賊王》繼承發揮了漫畫原作中講義氣、講人情的主題,情節很通俗,接近普通觀眾,因此使得不知道原作的歌舞伎愛好者也很容易接受並喜歡。其演出主要有以下特點:

1.演員與臺詞

演員組成是:80%的歌舞伎演員和20%的話劇演員。所有臺詞都是現代語,不是古代語,但重要臺詞卻是採用歌舞伎的表達方式。這對於第一次看歌舞伎的人來說很容易看懂,沒有語言上的障礙。

2.音樂

在演唱中,劇中的主題歌雖然是現代歌曲,但重要的場面還是使用了歌舞伎的音效。這是因為,市川猿之助想實現「用音樂使演員和觀眾產生一體感」、戲劇演出「像演唱會一樣」的理念。其中,劇中的主題歌就是由流行歌歌手北川悠仁編創。在演唱主題歌《TETOTE》時,整個場面的設計安排也很像演唱會一樣。在古典歌舞伎演出中,反對觀眾鼓掌,觀眾也不會鼓掌,但超歌舞伎Ⅱ《海賊王》卻截然相反,就是要渲染氣氛,要讓觀眾與演員融成一體,要讓觀眾興奮激動,站起來鼓掌,歡樂熱鬧。實際上,具有強烈搖滾風格的《TETOTE》與「附打(歌舞伎音效)」非常的和諧,沒有不協調感。

3.舞臺美術與人物造型

舞臺美術及人物造型(化妝服裝等)的設計都接近漫畫原作,而同時配有細小的配色和花樣歌舞伎的要素。是現代的,又是與歌舞伎有聯繫的,從視覺上給人以現代的歌舞伎感覺。

4.導演創作方式

該劇的導演創作方式具有自己的特點。首先,他充分借鑑利用古典歌舞伎中的場面處理,採取拿來主義的方法,惟其適用,融為一體。如:在大海賊白鬍子穿著《義經千本櫻》中登場的平家武將平知盛的鎧甲「見得(亮相)」的場面中,草帽一夥聚集在舞臺上,各自自我介紹的「名乗」是《青砥稿花紅彩畫(白浪五人男)》中的一個場面。又如,波恩•克雷以獨特的步伐在花道上奔跑的「六方」被用為退場的方式。路飛在觀眾席上空飄浮的「宙乗」,猿之助用10秒左右交換路飛和漢庫克的角色,使用了歌舞伎演兩個角色「早替」的技巧。其次,為了使觀眾獲得現場體驗的感覺,導演又有許多現代化的創造設計,如在「本水」的場面中,導演使用了10噸水創造「水流」。波恩•克雷和革命戰士伊娜茲瑪就在真實的水流中展開了殊死搏鬥,濺起的水花飛濺到觀眾身上。

這樣的戲劇演出融合了傳統的歌舞伎技巧與現代技術,表現力和感染力都很強。如此使得原來喜歡傳統歌舞伎的觀眾很容易接受,而對於現代觀眾,尤其是不了解歌舞伎的青年觀眾來說,也有很好的觀賞體驗。大家都從新的視角來認識接受了與時俱進的歌舞伎。


戲劇教育演出:構築日本戲劇的未來


在日本戲劇演出中,很有特色,也是很受人喜愛的戲劇,就是「戲劇教育演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劇團是東京演劇集團的「風KAZE」劇團。

「風KAZE」劇團於1987年成立,演出劇目以契訶夫、布萊希特等戲劇名家的作品為主,主要在日本的小學、初中、高中進行演出和進行工作坊活動。劇團現有演員25名、工作人員10名。雖然人員不多,但劇團每年都要進行約200場次的演出。劇團自己也擁有劇場,在全國中小學校上演的作品都在此上演。

「風KAZE」劇團的創作宗旨是:「戲劇不只是講述真實,還能批判『社會』和『現實』,是自己也能回顧的空間,那就是『能感受到自由的空間』。」因此,與「2.5次元音樂劇」和「超歌舞伎Ⅱ」截然不同的是,「風KAZE」劇團始終堅守自己的宗旨,堅守經典和教育的原則,不隨時尚潮流變化而變化。這在日本也很少見,在日本戲劇史他們將留下自己的名字。

「風KAZE」劇團演出的劇目主要有:布萊希特的《大膽媽媽和她的孩子們》《馬哈哥尼城的興衰》《四川好人》; 契訶夫的《海鷗》、《三姐妹》、《櫻桃園》;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裡的《小王子》;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阿爾貝•加繆的《局外人》;松兼功的《海倫•凱勒》,等等。其中《小王子》在2005年獲得了法國文化勳章修瓦利耶獎,並在日本各地的教育和文化部門的協助下,在全國中小學校進行了巡演。

特別值得一說的是「風KAZE」劇團舉行的「《小王子》工作坊」活動。在工作坊活動中,工作坊進行的場所是劇團和全校學生、老師們第一次見面的地方。劇團以全校學生為對象,要求所有的人一起創作一個《小王子》的高潮場面。在事先討論作品的時代背景、故事內容、主題的基礎上,導演指導學生們與演員一起進行排練與表演創作。如此,工作坊的過程就是一個給孩子們帶來具有挑戰和創造性快樂的過程,也是一次對人物和故事及主題進行深刻意義體驗的人生經歷,是一次寶貴的人生經驗。

相關焦點

  • 《戲劇》2020年第2期丨七字英輔:2019年度日本戲劇回顧
    更因為在某種意義上,它可以映射目前日本的戲劇狀況。如今,避難地區的除汙工作進展艱難,災民重返家園的日子依然遙遙無期(去年秋天還發生了因強颱風襲擊,堆積的廢汙集裝袋被衝進河道的事故);然而,大地震和核洩漏事故發生後一段時間內湧現的諸多「震災劇」「核事故劇」,卻像災難已經徹底終息了似的漸漸地減少、沉寂了。在此情形下,谷賢一能創作出長達6小時(不計幕間休息)的「福島三部曲」,足可謂之壯舉。
  • 藝薦·戲劇 | 2019年,你肯定有戲
    北京日報資深戲劇記者牛春梅將在藝綻變身一名掃「雷」選手,幫你避開雷劇、爛戲,提醒你不要錯過每一部好戲。真幸運,可以在2018年的最後一天,和大家一起展望2019年第一周有什麼好看的戲。這麼認真的我,這麼執著的你,2019年肯定有戲,有好戲。本周重點推薦的是幾部來自日本的戲劇影像。
  • 《戲劇》2019年第4期目錄
    《戲劇》是中央戲劇學院主辦的戲劇影視藝術類學術期刊。本刊試行《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範》,作者來稿須標明以下幾點:1.作者簡介:姓名、工作單位、職務、職稱、學位。    2.基金項目(文章產出的資助背景):基金項目名稱及編號。
  • 《戲劇》2019年第3期目錄
    《戲劇》是中央戲劇學院主辦的戲劇影視藝術類學術期刊。本刊試行《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範》,作者來稿須標明以下幾點:1.作者簡介:姓名、工作單位、職務、職稱、學位。    2.基金項目(文章產出的資助背景):基金項目名稱及編號。
  • 2019中國戲劇發展報告
    2019年,眾多重要戲劇獎項於年內集中評選頒發,包括中宣部第15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第12屆中國藝術節上評選的文華系列獎項、第29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第23屆曹禺劇本獎等;相應地,大量優秀作品也在第12屆中國藝術節、第16屆中國戲劇節、2019戲曲百戲(崑山)盛典、全國優秀現實題材舞臺藝術作品展演、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全國地方戲優秀劇目展演、第5屆中國原創話劇邀請展、第9屆中國兒童戲劇節等平臺或活動上亮相
  • 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講座(戲劇) 第八講:中日現代戲劇交流——以日本新派劇、新劇和左翼戲劇對中國戲劇的影響為中心
    角藤定憲在大阪聯合一部分自由黨壯士和青年學生,組織了「大日本壯士演劇會」。明治二十一年,在大阪新町座(劇場)初次演出了由角藤定憲的小說《豪膽的書生》改編的劇本《忍耐的書生與貞操佳人》,第二次演出了幸德秋水寫的劇本《勤王美談上野曙》。這兩個劇本都有強烈的反對天皇政府的現行政策的性質。
  • 《戲劇》2019年第2期丨段飛翔:臺灣清代戲劇文獻所見「四喜班」考述
    除曾永義先生外,還有林鶴宜、邱坤良、陳芳、何綿山等一批學者,在對臺閩兩地戲劇唱腔、曲牌、語言、供奉戲神等許多方面進行比較研究時,也普遍認為臺灣戲劇的發展與閩地戲劇文化的繁榮有著緊密聯繫。由此可知,閩地戲曲繁榮發展和向外傳播對臺灣戲曲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從目前研究成果來看,在臺灣民眾社會生活中有著廣泛參與度的戲曲活動,最初是伴隨著移民的到來而被傳入,並與臺灣民眾的生產生活發生著密切聯繫。
  • 《戲劇》2020年第4期丨馬述智:劇院經營策略初探
    中文「劇院」是近代才出現的稱謂,建於1860年的澳門崗頂劇院是中國最早開始建造的鏡框式劇場,也是最早出現的「劇院」稱謂。劇院的經營模式有兩種。一種是引進劇目,是指通過接待來訪的文藝表演團體,以實現為公眾提供戲劇演出的目的,上海大劇院、廣州大劇院等屬於這種模式。另一種是製作劇目,是指劇院自己製作劇目,以實現為公眾提供戲劇演出的目的,法蘭西喜劇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等屬於這種模式。
  • 收藏丨2016年戲劇類演出排期
    ❤收藏丨2016年戲劇類演出排期❤ 陳佩斯諷刺喜劇《戲臺》——看喜劇大師嬉笑怒罵
  • 《戲劇》2020年第3期丨李言實:貝克特戲劇在中國的影響和接受
    2.「中國化」的等待貝克特的《等待戈多》以兩個小人物的等待揭示現代世界的荒誕和生存的無意義。等待,成為人類生存的真實寫照—人們被囚禁於生存的困境中,總是充滿希望地等待明天,以為明天能把人從今天的困境中解救出來,但是當明天到來的時候,人們才發現明天只是又一個今天,而人對於這一切都無能為力,所能做的只有等待。
  • 日本戲劇大師蜷川幸雄:戲劇是一種病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收聽後浪劇場,
  • 《戲劇》2018年第4期丨李亦男:德語國家劇場藝術學概覽
    萊辛在漢堡民族劇院的改革中扮演了核心角色;而他的手段就是以文字為載體的戲劇文學與演出評論。戲劇在18世紀成為一門文字的藝術。劇場演出的其他手段(如演員的身體、聲音、舞臺美術、燈光、觀演關係等)從啟蒙主義時期開始位於文學之下的從屬地位,不被研究者重視。對戲劇文學的高度重視及對其他演出要素相對漠視的情況一直持續到19世紀末。
  • 新刊上市 | 《戲劇與影視評論》2018年第六期
    埃皮達魯斯學園是一個學習和排演古希臘戲劇的夏季國際學校,位於古代的埃皮達魯斯 地區,每年在雅典/埃皮達魯斯戲劇節期間開學,學員是來自全世界各地的戲劇、舞蹈和表演 藝術專業的學生。2018年埃皮達魯斯學園的主題是「城邦與公民」,探討上述歷史時期新建 立的國家及其公民的身份認同,是否能夠在古代文本中找到相似的表達。
  • 《戲劇》2019年第4期丨陳恬:語言遊戲——英國強制娛樂劇團的後戲劇實驗
    正是因為對語言的倚重,強制娛樂也是極少數將演出文本印刷出版的後戲劇團體。本文主要通過《訴苦》(Speak Bitterness, 1994)、《益智樂園》(Quizoola!, 1997)、《下流作品》(Dirty Work, 1998)、《真實魔法》(Real Magic, 2016)等作品,討論強制娛樂圍繞語言進行的後戲劇實驗,以及在當代媒介社會語境中,通過語言抵達真實的可能性。
  • 活動預告丨體驗戲劇人生——戲劇賞析系列講座活動(莆仙戲專場)
    本次活動旨在弘揚戲劇藝術,推動戲劇基礎知識普及,提高民眾的藝術修養和文化素質,探索激活戲劇藝術生命力,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戲劇文化,推動戲劇深入生活,為第十六屆中國戲劇節預熱,讓全民參與到戲劇節活動之中。
  • 2019年的戲劇海報,哪張入了你的眼?
    毫無疑問,跟電影海報比起來,戲劇海報一直並沒有那麼顯眼。一方面,戲劇的宣傳面沒有電影那麼廣,對於宣傳品的需求自然沒有電影那麼大;另一方面,跟電影的工業化的製作不同,戲劇海報設計仍處於手工作坊式的初級階段,因此很難像電影那樣,針對一部作品產出大量的不同版本的海報。
  • 「機動性」時代的日本當代戲劇
    2018年1月24日,著名的日本戲劇評論家藤原力先生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為大家講述了日本當代戲劇的發展和形成過程,以及當代戲劇的機動性
  • 《戲劇》2020年第3期丨許強:腳色「行當化」與「表演中心」戲劇形態的復歸
    頭錢」4人、「踢弄」3人、「傀儡」10人、「頂橦踏索」4人、「清樂」2人、「角觝」44人、「喬相撲」9人、「女颭」7人、「使棒」2人、「打硬」2人、「舉重」6人、「打彈」6人、「蹴球」5人、「射弩兒」5人、「散耍」5人、「裝秀才」2人、「吟叫」6人、「合笙」1人、「沙書」3人、「教走獸」2人、「教飛禽蟲蟻」3人、「弄水」4人、「放風箏」2人、「煙火」2人、「說藥」3人、「捕蛇」1人、「七聖法」1人、
  • 新京報年度演出榜投票丨2019最佳戲劇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央華戲劇《龐氏騙局》 時間:2019年4月26日-28日演出地點:北京保利劇院編劇:大衛·萊斯高導演:大衛·萊斯高2019年,央華戲劇邀請原版導演大衛·萊斯高,再度打造了這部《龐氏騙局》的中文版。導演以全新的戲劇表現形式,集合了音樂劇、歌劇、史詩話劇等多種類型的講述方式,蔣雯麗、戴軍、江映蓉、王維倩等10位演員要飾演劇中的近30個人物。舞臺上只有不固定的舞臺裝置,被演員在表演過程中移動轉換,來不停地構建、解構、重建這個變化無窮、日新月異的世界影像。《龐氏騙局》最大的亮點,則是男主角龐氏由蔣雯麗反串飾演。
  • 日本戲劇大師蜷川幸雄+新感線女神天海祐希,五部戲劇影像北京上海首映!
    可喜的是,從2018年12月開始,蜷川幸雄的三部莎翁作品:《NINAGAWA麥克白》、《裘力斯·凱撒》和《威尼斯商人》,將通過戲劇影像的方式來到北京、上海和全國各大城市,排期、介紹和預告片詳見下文。:【上海黃浦劇場中劇場】2019年1月6日19:00;1月29日19:00;2月23日19:00主演:阿部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