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天堂海岸,這是斯裡蘭卡海濱該有的模樣

2020-12-20 林子2005

這裡是林子的高效自由行,我們一起仗劍走天涯。

斯裡蘭卡四面環印度洋,海濱是典型的熱帶海濱沙灘,雖然它號稱「天堂海岸」,也離馬爾地夫很近,但感覺它距離天堂海岸還是有一定距離的。

如果你是衝著「天堂海岸」來斯裡蘭卡,那倒是沒有必要,斯裡蘭卡已經開發的南部海灘包括烏納瓦圖納和美蕊沙,沙灘不夠細膩,奢華酒店相對少,肯定和性價比高的東南亞海灘有一定差距。但如果你來了斯裡蘭卡,還是建議不要放棄到海濱來度假,畢竟它還是具有一定風格的。

那麼,東部海濱和西南部海濱有什麼區別呢?

東部海濱的開發程度比西南部海濱要低得多,食宿方面的選擇不如南部的廣泛,價格比南部更貴,晚上也沒有什麼娛樂活動。如果你是想在海邊散步或者曬太陽之類,以純度假為主,還是去西南部海濱吧,畢竟各項設施都很完善,美蕊沙還可以觀鯨;如果是以遊玩為主,可以考慮東部的亭可馬裡,這裡遊客很少,沙灘未被破壞,而且因為未被開發,沒有大量村落和旅館的存在以及有限的空間被壓縮,使得海灘的廣闊程度更大,氣場更強,鴿子島可以浮潛。

從首都科倫坡開始一路南下是已經很成熟的沙灘之旅,也是斯裡蘭卡的天堂海岸。

路線:科倫坡→本託特Bentota→希克杜沃Hikkaduwa→加勒Galle→美蕊沙Mirissa→坦加勒Tangalla→蒂瑟默哈拉默Tissamaharama。

清澈的海域,岸邊茂密的椰樹林,珊瑚礁與石苔蘚點綴著沙灘,這片天堂海岸至今仍保留著原始的自然生態。每年冬天,許多歐洲人都會到這裡來度假。

坦加勒(Tangalla)

坦加勒是斯裡蘭卡南海岸的第一觀光勝地,但這裡的最佳季節只有7月和10月的兩個月時間。在西南季風期間西南海岸各景點關閉,在東北季風期間西北海岸各景點關閉,坦加勒就是為了填補此段空白而開發的。因此,這片海岸並未像希卡杜瓦和本託塔一樣旅遊化,在這裡可以非常安靜地觀光旅遊。

小鎮本身沒有什麼特別的特色,是個普通的南海岸小鎮。以小鎮為中心由西向東,海岸上零星長著些椰子樹,沿岸也有多家驛站可提供住宿。

在迪克維拉東北9公裡靠近186公裡路標處,通往Ho-o-maniya Blowhole噴水口的路中斷了1公裡。在特定時期,這個噴水口非常壯觀:在西南季風季(6月最佳)時期,漲潮的海水能夠把海浪掀起23米,推入巖石中的一個自然風洞,之後海水從風洞中噴湧而出,最高能達到18米。在季風季節之外的其他時間,這個噴水口就比較無趣了。

馬特勒(Matara)

馬特勒是在泥瓦拉河匯入印度洋的入海口之處開墾建成的,在殖民時代與其他沿海各城醫院,由外國人建造起堡壘,作為港口使用的。時至今日,也還可以看到那些殘留著往日痕跡的古老建築,還有河岸兩側留下的兩座堡壘。

小鎮雖然臨海而建,但卻不似旅遊勝地般繁華,反倒是個清麗樸素又充滿活力的地方。

在熱鬧的汽車總站的南端,有一座人行橋通往水中石(Parey Dewa)這個小島,島上小小的佛教寺廟——派瑞寺(Matara Paravi Duwa Temple)就由這座非常現代化的斜拉橋與外界相連。寺廟所在的海灘是個理想的散步的地方。

美蕊沙(Mirissa)

在斯裡蘭卡南部三大海灘中,美蕊沙擁有與世無爭的寧靜和隨心所欲的自由。這片月牙般的海灘仍舊保留著原始自然的韻味,陽光明媚,椰風陣陣,海浪碧藍,沙質柔軟。你可以隨心所欲地在沙灘上奔跑、在海水中嬉戲;閒暇時分,躺在吊床上看著天空,或者漫步在細膩的沙灘上,就能體驗她帶來的愉悅和寧靜。夕陽西下時,和朋友共享這裡的璀璨落日,更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美蕊沙小鎮不大,一兩個小時就能夠轉完,海灘卻是斯裡蘭卡屈指可數的衝浪地之一,很受歐美旅遊愛好者的歡迎。

同時,美蕊沙還是斯裡蘭卡的觀鯨聖地,每日清晨,天還沒亮時,就有大量遊人跟隨船隊出海,期待觀賞美麗的海洋精靈。美蕊沙的鯨魚並不是常年都能看到的,只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4月看到鯨魚的概率才會很高。

烏納瓦圖納(Unawatuna)

烏納瓦圖納是一個小村莊,離加勒只有幾公裡,從加勒坐公交車過來只需15分鐘左右。

烏納瓦圖納海灘離城市主幹道較遠,給人一種私人海灘的感覺,這也是它的美麗所在。即使縱觀整個西南海岸,烏納瓦圖納也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個讓人遠離城市的喧囂,自由自在度假的旅遊勝地。

獨特的高蹺釣魚

說到斯裡蘭卡,不得不提高蹺釣魚。

斯裡蘭卡高蹺漁民主要集中在西南海岸的淺海區,從美蕊沙到加勒沿岸都可以看到。據說是因為他們買不起漁船出海打漁,而蘭卡南部沿海邊小沙丁魚又特別多,於是成就了這種「世上最牛的釣魚方式」漁民基本就是涉水到達浸泡在海水中的木樁那裡,爬上去,坐在簡陋的木架上,架開魚竿,接下來就是釣魚時刻了,他們的目標就是大量遊弋在淺海區的沙丁魚。有時候運氣好,每分鐘都有魚上鉤,要知道他們的魚竿可是沒有魚餌的,所以不得不稱奇。但是真正的高蹺漁民現在已經不多了,更多的都是帶有表演性質,等你拍照完會向你索要小費。

堅持原創!我們一起浪跡天涯!

如果你也喜歡旅行,請關注我,我們一起交流。

如果您喜歡我的原創文,也請關注我並點讚。

@林子,多平臺旅遊達人,自媒體人。

相關焦點

  • Ayubowan,「印度洋上的珍珠」斯裡蘭卡八日行紀之初識斯裡蘭卡
    Ayubowan,「印度洋上的珍珠」斯裡蘭卡八日行紀之初識斯裡蘭卡 來源:人民網-旅遊頻道  2014年10月08日13:53 斯裡蘭卡位於南亞次大陸的南部,是印度洋上的一個島國。國土面積達65,525平方公裡,南北長435公裡,東西寬224公裡。中部和南部為高原、山地,平均海拔600米左右。 斯裡蘭卡是印度洋上東西航運的必經之地,素有「亞洲門戶」和「東方十字路口」之稱,擁有世界上最長人工港灣之一。整個斯裡蘭卡海島擁有1340公裡的海岸線。全國分為9個省和25個區縣。
  • 幫託塔海灘,斯裡蘭卡的天堂,被歐洲稱為全世界最美麗的沙灘
    斯裡蘭卡作為「印度洋上的明珠」,除了這個微笑國度人們親切的笑容,紅茶、寶石,以及海邊小火車、高蹺漁夫,當然少不了海灘風光。歐洲旅遊協會將這塊沙灘評選為「全世界最美麗的沙灘」。幫託塔海灘是斯裡蘭卡西南部最有名的海灘,好多人都認為這裡是斯裡蘭卡最棒的海灘,這裡的海水很乾淨,沙灘是金黃色的,有著「砂糖海岸」的稱號。遊人相對很少,非常原生態。在幫託塔海灘周邊區域,可以說聚集了斯裡蘭卡我們心目中最為代表的一些景色,叢林、海灘、鐵軌,這三個要素在Bentota安靜的氛圍裡融合非常好。
  • 斯裡蘭卡 ▏印度洋上的藍鑽(下)
    (僧伽羅語:මහ නුවර ;泰米爾語:கண்டி),斯裡蘭卡中部城市,中央省省會。1592年起為斯裡蘭卡首都和佛教聖城。1815年被英國徵服。此後至今,康提不再是斯裡蘭卡的首都,但是保持了佛教朝聖地的地位,其名勝包括佛牙寺等。1988年康提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地。
  • 在加勒,遇見最溫柔寧謐的斯裡蘭卡
    南部的斯裡蘭卡,多了幾分海濱小鎮的雋秀。沿著西部沿海公路,從美瑞莎一路向北,踏著印度洋翻滾的海浪,頂著熱帶刺眼的陽光,我們開車來到加勒,一座泛著白光的小鎮。加勒城堡——城市的守護者 在這座始於16世紀的古城裡,斑駁的舊城牆抵禦著南亞的風浪,守護著小鎮。
  • 火山和海嘯之印度洋大海嘯
    隨著經濟的發展,陽光明媚、風景秀麗的印度洋沿岸,成為許多人理想的度假天堂。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從世界各地來到印尼、斯裡蘭卡等國的海岸度假,他們或是舉家出行,或是隨旅遊團而來。遊客們住在緊靠海邊的旅館,一邊欣賞迷人的海景,一邊吹著帶著淡淡鹹味的海風。 2004年也一樣,12月正是來海灘度假的旺季,26日清晨,一切都是那麼平常,每一處度假海灘都是那麼美,陽光、沙灘、海水交相輝映,遊人在海邊愜意地休閒。
  • 免籤+直飛,這裡是「印度洋上的珍珠」,是上帝的眼淚
    同樣作為島國的斯裡蘭卡,有曼妙奇絕的海岸線、瑰麗多樣的金銀沙灘,被印度洋藏藍色的海水親吻著,其浪漫一點也不輸馬代。陽光、沙灘、海浪、椰林,分分鐘就治癒了冬天。在「世界級觀鯨勝地」斯裡蘭卡,每年12月至次年3月,你能在離海岸最近的地方,邂逅世界上最大的鯨魚,這是屬於蘭卡的得天獨厚。在蘭卡,你還能看到高蹺漁夫釣魚:木架插入海中,漁夫們悠哉悠哉地坐在架子上,點一根煙,有一搭沒一搭聊幾句天,靜待魚兒上鉤。
  • 斯裡蘭卡油輪著火,為什麼要關注大洋環流?
    新華社發(斯裡蘭卡空軍供圖) 油輪起火後,最大危險是發生原油洩漏導致汙染海洋和海岸環境。如果這艘油輪原油洩漏,將對斯裡蘭卡附近海域眾多海洋哺乳動物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尤其是稀有鯨類(如角島鯨,或也叫大村鯨),更是會對斯裡蘭卡旅遊業和經濟造成重創。 原油洩漏影響海洋環境,國際社會有慘重的教訓。
  • 到斯裡蘭卡玩,別只去科倫坡,這幾個去處同樣讓你玩得盡興!
    文:森很多國人在挑選國外旅遊地址的時候,多數首先去的地方不是日本,韓國,而是不遠的印度洋,而印度洋裡最出名的國家,莫過於斯裡蘭卡,這兒的科倫坡以及著名的獨立廣場因其獨特的政治地標建築,吸引著大家前來拍照留念,那麼除了科倫坡
  • 感受不一樣的錫蘭--斯裡蘭卡遊記
    前言 印象中的斯裡蘭卡,是一個讓我夢牽魂繞、心馳神往的神聖國度。曾幾何時,這裡在我心目中簡直就是神聖與神秘的代名詞。出發前,我曾在腦海裡構造出無數種世外桃源的景象,直到踏入這片土地,才發現,這裡並不是想像中的「人間仙境」。 雖然在斯裡蘭卡只有短短的5天,卻讓我重新定義了這個國度。斯裡蘭卡在僧伽羅語中意為「樂土」或「光明富庶的土地」。
  • 加勒古城:高蹺海釣印度洋
    加勒古城:高蹺海釣印度洋   □楊明強  我能愛上印度洋上的斯裡蘭卡,緣於看到了2009年《孤單星球旅遊者》手冊的彩色封面:橙紅的天空與海面上,皮膚黝黑的漁民站立於海水中的木樁上,老僧入定般地安然垂釣。
  • 斯裡蘭卡:自然主義的肖像
    仙冷的水氣被高山茶園阻隔,抵達東岸的海灘時,終日無雨乾涸,庫曼娜國家公園周邊出現了許多沙漠植物。ArugamBay是個很小的海灣,沒有太多遊客,只有一些衝浪愛好者會反覆來這裡,這裡的印度洋顯然要比西岸的海更野、更藍,在浪最大的地方,遊泳反而變成了極限運動。瘋狂的北歐人經常消失在浪頭裡,不知道他們最後是不是變成了鯨魚。
  • 斯裡蘭卡的靈魂
    但對斯裡蘭卡的這種二元認識,尤其是其中不斷瀰漫的恐怖,對我而言是慢慢形成的。12天前,當我第一次降落在科倫坡時,那裡完全沒有這種跡象,有的只是美麗。我記得她會從科倫坡帶來相機和收音機,雖然這些東西在斯裡蘭卡已很普及,但在印度卻非常難得。於是,斯裡蘭卡從那時起,憑藉它在印度洋上的絕佳位置,已具備成為第二個新加坡的潛質。但戰爭(比我母親的記者職業生涯持續更久)讓這種夢想毀於一旦。直到2009年,斯裡蘭卡才似乎走出了現代史中最漫長和血腥的爭鬥,也走出了2004年印度洋海嘯的打擊,重新摸索到嚮往光明的道路。三十年來,它第一次成為和平的國家。
  • 斯裡蘭卡,我想笑著來過(總)
    ▼同 尼甘布一樣位於西海岸的科倫坡是斯裡蘭卡最大的港口和城市。食物是他們各自背在小書包裡,從自己家裡帶來的,有的是麵條,有的是米飯,有的是水果和麵包。有的用叉子吃,有的是用手抓著吃。當班上那個眼睛很大的漂亮女孩總是喜歡拉著我,要我陪她吃飯陪她跑著玩時,我的心裡常常會升起莫大的被需要的滿足感。
  • 在斯裡蘭卡各地都可見這種紙燈籠,大小不一
    某處小院子,鍾意這鵝黃的色調。LP上首推的餐館,Lords,老闆是英國人,服務生也是統一的英國做派,即使在淡季非飯點,也穿著得體毫不怠慢。穿過一條馬路,就是印度洋海岸。當地的孩子在水裡嬉戲,看見我拿相機,不停地擺出各種姿勢讓你拍照。
  • 印度洋中撈出一塊石碑,刻有三種文字,透露出鄭和下西洋的目的
    斯裡蘭卡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在公元前5世紀僧伽羅人由印度,遷居到印度洋上的一座島嶼,由此建立了"錫蘭"古國;斯裡蘭卡有一十分聞名的博物館,那就是當地最古老的科倫坡國立博物館;科倫坡博物館始建於1877年,有20個大展廳,其中收藏著眾多斯裡蘭卡各個歷史時期的珍貴文物;科倫坡博物館內有一件
  • 斯裡蘭卡休閒|如何用8天時間玩轉印度洋上的這顆「眼淚」
    免籤或者落地籤 3⃣️不要大熱門的目的地 4⃣️不要太貴以及遠離城市5⃣️可以拍出好看的照片這些考慮之後我們選擇了印度洋上的這顆眼淚--斯裡蘭卡令人慶幸的是,斯裡蘭卡沒有讓我失望,經鑑定這是個適合像我一樣喜歡每天都有新鮮感的年輕人的旅行目的地,每天都能感受到一個不一樣的斯裡蘭卡!
  • 探尋西班牙布拉瓦海岸(一)—— 海濱小城埃斯塔蒂特的悠閒假期
    🌴隱於西班牙東北角的海濱小城🌴或許很多人都未曾聽過西班牙的布拉瓦海岸,但提到法國的蔚藍海岸,相信大多數人都並不陌生。幾年前的一檔綜藝節目《花樣爺爺》就曾造訪這一南法度假勝地,鏡頭中所記錄的法國南部海濱美景令許多人心馳神往。其實,沿著法國蔚藍海岸一路南下,即能到達西班牙布拉瓦海岸。這裡與蔚藍海岸共享同一條海岸線,面朝地中海,常年陽光明媚。
  • 這些斯裡蘭卡老照片,連斯裡蘭卡人都沒見過!
    隨著葡萄牙人和荷蘭人的不住開發,到了18世紀英國人統治時期,科倫坡成為印度洋上屈指可數的海港。19世紀末期,科倫坡港異常繁忙,平靜的海面上停滿了貨輪,其地位非常重要。(19世紀的高爾菲斯綠地)高爾菲斯綠地旁的高爾菲斯酒店,是1864年建成,屹立在印度洋邊,是科倫坡比較早的豪華酒店,如今也是斯裡蘭卡高端酒店之一,依舊延續著往日風採。